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據(jù)悉,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區(qū)中醫(yī)院的諸國慶醫(yī)師近4年來采用拔伸牽引合點壓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208例,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墩憬嗅t(yī)雜志》2004年第39卷第9期中對此作了報道,并附有典型病例1則。
選擇208例該病患者,采用拔伸牽引合點壓手法進行治療。具體治療方法如下:1、拔伸牽引:患者俯臥,兩手抓住床頭邊沿,或以一助手拉住患者兩腋下,以固定患者上部軀干,另一助手握住患側的足踝部,緩慢用力,作對抗拔伸牽引。2、點壓手法:施術者站于患者患側,以一手抓住床的另一邊,另一手用肘關節(jié)的鷹嘴部置于患側的腰部疼痛點(一般距正中線約1~1.5寸,以免引起腰椎橫突骨折),特別是在兩側骶棘肌上進行點壓,同時助手握住患側的足踝部進行拔伸牽引。此時與助手要配合得當,點壓時一起配合。由輕而重用力,又由重而輕一起放松。反復多次,切記施用暴力或猝然用力。3、輔助手法:(1)一指禪滾法:運用上述手法后,再采用一指禪滾法,沿患者背部的足太陽膀胱經(jīng)經(jīng)絡循行線,自上而下,在腰背部進行滾法。(2)鈄扳法:以上幾種方法使用后,令患者側臥,上側下肢屈髖屈膝,下側下肢放松伸直,術者面對患者,一手按住患者上側肩部,另一手用手掌抵患者上側臀部,兩手相對同時用力鈄扳,即聽到“喀咔”聲響、手法要輕緩,令患者放松,出其不意。此時手法結束。手法治療每日1次。治療10天為1療程。2療程后評價療效。經(jīng)治療后,208例患者中,治愈177例(癥狀及體征消失,直腿抬高大于70度,恢復正常工作),占85.10%;21例好轉(腰腿痛減輕,腰部活動功能改善),占10.10%;10例未愈(癥狀及體征無改善)占4.80%;總有效率95.20%。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祖國醫(yī)學腰腿痛范疇?!夺t(yī)學心悟》記載:腰痛拘急,牽引腿足。據(jù)此,諸國慶醫(yī)師認為,拔伸牽引可緩解腰及下肢軟組織粘連和痙攣,改善神經(jīng)根營養(yǎng)從而達到解除神經(jīng)根壓迫癥狀,促使突出椎間盤回納和改變神經(jīng)根的水腫、粘連。同時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病人的腰部及疼痛的下肢部施以一指禪滾法,可以通經(jīng)和絡,活血化瘀,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加速突出髓核中的水分吸收,減經(jīng)其對神經(jīng)根的壓迫,也可消除病變部位的肌肉痙攣,使腰部兩側肌肉得到放松。點壓手法能解除肌肉痙攣,消除疼痛,使肌肉逐步恢復功能。以上所進行的臨床療效觀察結果表明,拔伸牽引合點壓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確可收到較滿意的效果。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推拿治療方法
1. 摩腎益精:雙手用力摩擦搓熱,雙手置身體后側,雙手掌順時針方向搓摩雙側腰部腎腧、大腸腧30~50次。
2. 按揉腰及下肢:雙手置身體后側,食、中、無名三指并攏,自上而下用力按揉患側腰骶部、臀部及下肢后外側肌肉3~5遍。
3.拳叩腰臀部:雙手握拳置身體后側,以拳背叩擊雙側腎腧、大腸腧、環(huán)跳、秩邊等處,先輕后重,輕重交替,各叩擊30次。
4.擦腰及下肢:單手置身體后側,用大魚際或掌根擦患側腰骶部、臀部及下肢后外側,以局部發(fā)熱為度。
5.仰臥擺腰:取仰臥位,雙手握住床的兩側,左右擺動腰部,幅度由小到大,左右擺動30次。
6.牽引腰椎:雙手拉住門框或雙杠,利用自身重量拔伸牽引腰椎3-5分鐘。
1 石蠟療法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我們主要應
用石蠟療法的溫熱作用。常選用以下方法。
2 水療法
3 推拿療法
1.?患者俯臥位,兩膝伸直,兩手放于體側,,腰部盡量放松。醫(yī)者立于一側,點按環(huán)跳、承扶、殷門、委中、承山各1分鐘。
2.?沿腰背部及下肢膀胱經(jīng)涂以少量紅花油,醫(yī)者由肝俞平推至下醪,繼而兩手分別沿一側臀部、下肢后外側平推至足跟,反復5~7遍。
3.?醫(yī)者用前臂著力,滾揉腰背部,上下往返5~7次,然后重點攘揉腰骶部,直至患處溫熱感,疼痛減輕。
4.?患者仰臥位,點按患側太溪、解溪、足三里、風池、沖門諸穴,以有酸脹感為宜。然后搖下肢諸關節(jié),輕輕牽抖雙下肢。
5.?輕拍腰骶、下肢,結束手法。
1.?患者俯臥位,腰部及下肢放松,于腰、臀部及下肢用攘法或掌根按揉法操作6~10遍。
2.?患者俯臥位,按壓、彈撥夾脊穴和背俞穴。操作時應上下移動,有條索狀物時,適當延長時間至其軟化,不宜用力過大。使腰部肌肉放松,有溫熱感為佳。
3.患者仰臥位,點按患側太溪、解溪、足三里、風池、沖門諸穴,以有酸脹感為宜。然后搖下肢諸關節(jié),輕輕牽抖雙下肢。輕拍腰骶、下肢,結束手法。
4.患者俯臥位。做拔伸法(也可用機械牽引),并雙手掌根重疊按壓患椎棘突旁,或壓痛最明顯處。操作時囑患者放松,下按時呼氣,放松時吸氣,連續(xù)20~30次。
5.患者俯臥位。做下肢后伸扳法。操作時先扳一側再扳對側,亦可同時扳兩下肢?;颊邆扰P位。做腰部斜扳法。先扳患側,再扳健側,可反復數(shù)次。(或做直腰旋轉扳法)。
6.患者坐位。做彎腰旋轉扳法。也可與斜扳法選擇其一。
7.患者仰臥位。做患肢直腿抬高法。
8.按揉、彈撥患側秩邊、環(huán)跳、承扶、委中、陽陵泉、足三里、承山、解溪、昆侖等穴。后于患側腰、臀、下肢施攘法。
9.患者俯臥位。施擦法于腰部,透熱為度。
1.患者俯臥位。按揉患側腰骶、臀、下肢。
2.拿捏腰臀、下肢酸脹或麻木部位。
3.患者坐位。做折腰法。
4.患者仰臥位。做患肢直腿抬高。
5.患者俯臥位。按揉腎俞、命門、秩邊、委中、承山等穴,用攘法操作于腰、臀、下肢。
6.患者俯臥位。腰臀、下肢后側涂以紅花油,施用擦法。
7.用拍法施術于腰骶、下肢,結束手法。
4 藥物療法就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fā)病機制而言,藥物治療并非治本之法,只能緩解癥狀,暫時減輕患者的痛苦。臨床上采用西藥主要是對癥治療。在本病早期或急性期,椎間盤突出所致的無菌性炎癥,使患者劇烈疼痛,精神緊張。此時應以緩解疼痛為主,選用解熱鎮(zhèn)痛、消炎消腫、鎮(zhèn)靜的藥物對癥治療。
在緩解期或慢性期,因組織粘連,血液循環(huán)障礙,神經(jīng)功能受損,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運動感覺功能障礙。此時應以改善血液循環(huán)、維持正常生理功能為主,選用血管擴張藥、維生素和營養(yǎng)神經(jīng)的藥物治療。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7169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鼻炎通滴鼻劑治療鼻炎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