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治寒熱諸瘧方第十六
治瘧病方。鼠婦,豆豉二七枚,合搗令相和。未發(fā)時服二丸,欲發(fā)時服一丸。
又方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
又方 用獨父蒜于白炭上燒之,末。服方寸匕。
又方 五月五日,蒜一片(去皮,中破之,刀割),合容巴豆一枚(去心皮,納蒜中,令合)。以竹挾以火炙之,取可熱,搗為三丸。未發(fā)前服一丸。不止,復與一丸。
又方 取蜘蛛一枚,蘆管中密塞,管中以綰頸,過發(fā)時乃解去也。
又方 日始出時,東向日再拜,畢正長跪,向日叉手,當閉氣,以書墨注其管兩耳中,各七注,又丹書舌上,言子日死,畢,復再拜,還去勿顧,安臥勿食,過發(fā)時斷,即瘥。
又方 多煮豉湯,飲數升,令得大吐,便瘥。
又方 取蜘蛛一枚,著飯中合丸吞之。
又方 臨發(fā)時,搗大附子下篩,以苦酒和之,涂背上。
又方 鼠婦蟲子四枚各一,以飴糖裹之,丸服,便斷,即瘥。
又方 常山(搗,下篩成末)三兩,真丹一兩。白蜜和,搗百杵,丸如梧子。先發(fā)服三丸,中服三丸,臨臥服三丸,無不斷者。常用,效。
又方 大開口,度上下唇,以繩度心頭,灸此度下頭百壯,又灸脊中央五十壯,過發(fā)時,灸二十壯。
又方 破一大豆(去皮),書一片作“日”字,一片作“月”字,左手持“日”,右手持“月”,吞之立愈。向日服之,勿令人知也。
又方 皂莢三兩(去皮,炙),巴豆一兩(去心皮)。搗,丸如大豆大。一服一枚。
又方 巴豆一枚(去心皮),射菵如巴豆大,棗一枚(去皮)。合搗成丸。先發(fā)各服一丸如梧子大也。
又方 常山、知母、甘草、麻黃等分。搗蜜和丸如大豆。服三丸,比發(fā)時令過畢。
又方 常山三兩,甘草半兩。水酒各半升,合煮取半升。先發(fā)時一服,比發(fā)令三服盡。
又方 常山三兩(銼)。以酒三升,漬二三日,平旦作三合服。欲嘔之,臨發(fā)又服二合,便斷。舊酒亦佳,急亦可煮。
又方 常山三兩,秫米三百粒。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之服,至發(fā)時令盡。
又方 若發(fā)作無常,心下煩熱。取常山二兩,甘草一兩半。合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當快吐,仍斷,勿飲食。
老瘧久不斷者。常山三兩,鱉甲一兩(炙),升麻一兩,附子一兩,烏賊骨一兩。以酒六升,漬之,小令近火,一宿成。服一合,比發(fā)可數作。
又方 藜蘆、皂莢各一兩(炙),巴豆二十五枚。并搗,熬令黃,依法搗蜜丸如小豆。空心服一丸,未發(fā)時一丸,臨發(fā)時又一丸,勿飲食。
又方 牛膝莖葉一把(切)。以酒三升服,令微有酒氣,不即斷。更作,不過三服而止。
又方 末龍骨方寸匕。先發(fā)一時,以酒一升半,煮三沸。及熱盡服,溫覆取汗,便即效。
又方 常山三兩,甘草半兩,知母一兩。搗蜜丸。至先發(fā)時,服如梧子大十丸,次服減七丸八丸,后五六丸,即瘥。
又方 先發(fā)二時,以炭火床下,令脊腳極暖被覆,過時乃止。此治先寒后熱者。
又方 先炙鱉甲(搗末)方寸匕。至時令三服盡,用火炙,無不斷。
又方 常山三兩。搗,篩,雞子白和之丸。空腹三十丸,去發(fā)食久三十丸,發(fā)時三十丸,或吐或否也,從服藥至過發(fā)時,勿飲食。
治溫瘧不下食。知母、鱉甲(炙)、常山各二兩,地骨皮三兩(切),竹葉一升(切),石膏四兩。以水七升,煮二升五合。分溫三服。忌蒜、熱面、豬、魚。
治瘴瘧。常山、黃連、豉(熬)各三兩,附子二兩(炮)。搗,篩,蜜丸??崭狗耐?,欲發(fā)三丸,飲下之,服藥后至過發(fā)時,勿吃食。
若兼諸痢者。黃連、犀角各三兩,牡蠣、香豉各二兩,并熬龍骨四兩。搗,篩,蜜丸服四十丸。日再服,飲下。
無時節(jié)發(fā)者。常山二兩,甘草一兩半,豉五合。綿裹,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再服,快吐。
無問年月,可治三十年者。常山、黃連各三兩。酒一斗,宿漬之,曉以瓦釜煮取六升。一服八合。,比發(fā)時令得三服。熱當吐,冷當利,服之無不瘥者,半料合服得。
勞瘧積久,眾治不瘥者。生長大牛膝一大虎口。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崭挂环?,欲發(fā)一服。
禳一切瘧。是日抱雄雞,一時令作大聲,無不瘥。
又方 未發(fā),頭向南臥,五心及額舌七處,閉氣書“鬼”字。
咒法。發(fā)日執(zhí)一石于水濱,一氣咒云,眢眢圓圓,行路非難,捉取瘧鬼,送與河官,急急如律令,投于水,不得回顧。
治一切瘧,烏梅丸方。甘草二兩,烏梅肉(熬)、人參、桂心、肉蓯蓉、知母、牡丹各二兩,常山、升麻、桃仁(去皮尖,熬)、烏豆皮(熬膜取皮)各三兩。桃仁研,欲丸入之,搗篩,蜜丸,蘇屠臼搗一萬杵。發(fā)日,五更酒下三十丸,平旦四十丸,欲發(fā)四十丸,不發(fā)日空腹四十丸,晚三十丸,無不瘥。徐服后,十余日吃肥肉發(fā)之也。
凡見瘧。白驢蹄二分(熬),大黃四分,綠豆三分(末),砒霜二分,光明砂半分,雄黃一分。搗蜜丸如梧子。發(fā)日平旦冷水服二丸。七日內忌油。附方
《外臺秘要》治瘧不痊。干姜、高良姜等分。為末,每服一錢,水一中盞,煎至七分服。
《圣惠方》治久患勞瘧、瘴等方。用鱉甲三兩,涂酥炙令黃,去裙為末。臨發(fā)時溫酒調下二錢匕。
治瘧。用桃仁一百個,去皮尖,于乳缽中細研成膏,不得犯生水,候成膏,入黃丹三錢,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丸,當發(fā)日,面北用溫酒吞下。如不飲酒,井花水亦得。五月五日午時合,忌雞犬婦人見。
又方 用小蒜不拘多少,研極爛,和黃丹少許,以聚為度,丸如雞頭大,候干。每服一丸,新汲水下,面東服,至妙。
肘后備急方讀音:【zhǒu,hòu,bèi,jí,fāng】。
1、《肘后備急方》簡稱《肘后方》,古代中醫(yī)方劑著作,該書主要記述各種急性病癥或某些慢性病急性發(fā)作的治療方藥、針灸、外治等法,并略記個別病的病因、癥狀等。
2、該書是我國現(xiàn)存較早、實用價值較高的一部方書,書中對天花、恙蟲病、腳氣病以及恙螨等的描述都屬于首創(chuàng),尤其是倡導用狂犬腦組織治療狂犬病,被認為是中國免疫思想的萌芽。
3、對于恙蟲病、疥蟲病之類的寄生蟲病的描述,也是世界醫(yī)學史上出現(xiàn)時間最早,敘述最準確的。
作品影響:
1、《肘后備急方》中收載了多種疾病,其中有很多是珍貴的醫(yī)學資料。這部書上描寫的天花癥狀,以及其中對于天花的危險性、傳染性的描述,都是世界上最早的記載,而且描述得十分精確。
2、書中還提到了結核病的主要癥狀,并提出了結核病“死后復傳及旁人”的特性,還涉及到了腸結核、骨關節(jié)結核等多種疾病,可以說其論述的完備性并不亞于現(xiàn)代醫(yī)學。
3、書中還記載了被瘋狗咬過后用瘋狗的腦子涂在傷口上治療的方法,雖然該方法沒有作用,但是原理上還有可以借鑒的地方。
《肘后備急方》在流傳過程中,經南北朝時期南朝梁著名醫(yī)藥家陶弘景增補為《樸闕肘后百一方》,后又經金代楊用道增補為《附廣肘后備急方》,成為后世廣為流傳的本子。
《肘后備急方》共8卷,其內容主要是一些常見的病癥的簡便療法,包括內服方劑、外用、推拿按摩、灸法、正骨等一些十分實用的內容。這部書雖號“肘后”,卻包含相當多寶貴的醫(yī)學史料實用的方劑方法,有不少醫(yī)學史上的重要發(fā)明發(fā)現(xiàn),對后世的醫(yī)療實踐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7214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程門雪遺稿(上)
下一篇: 方劑名稱由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