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名】:王不留行
【拼音】:WANGBULIUXING【英文名】:Cowherb Seed【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石竹科植物麥藍(lán)菜的種子?!竟πА浚盒醒ń?jīng),催生下乳,消腫斂瘡。【主治】:治婦女經(jīng)閉,乳汁不通,難產(chǎn),血淋,癰腫,金瘡出血。【性味歸經(jīng)】:苦,平。①《本經(jīng)》:“味苦,平?!雹凇秴瞧毡静荨罚骸捌绮?、雷公:甘?!雹邸秳e錄》: “甘,平,無毒?!雹堋侗静荼阕x》:“苦且辛,平?!比敫?、胃經(jīng)。①《綱目》:“陽明、沖、任?!雹凇独坠谥扑幮越狻罚骸叭胄?、肝二經(jīng)?!薄居梅ㄓ昧俊浚簝?nèi)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diào)敷?!居盟幖梢恕浚涸袐D忌服。①《本草經(jīng)疏》:“孕婦勿服。”②《本草匯言》:“失血病、崩漏病并須忌之?!?/p>
【別名】:不留行、王不流行(《吳普本草》)、禁宮花、剪金花(《日華子本草》)、金剪刀草(《稗史》)、金盞銀臺(《綱目》)、麥藍(lán)子(《甘泉縣志》)。原植物麥藍(lán)菜(《救荒本草》)又名:道灌草、大麥牛、兔兒草、麥加菜、王牡?!咎幏矫浚和醪涣粜?、王不留、炒王不留行、炒王不留、炒不留、留行子處方中寫王不留行、王不留均指生王不留行,為原藥材去雜質(zhì)后生用入藥者。多用于通乳消癰。炒王不留行又稱炒王不留、炒不留。為凈王不留用文火炒至爆開花入藥者。多用于活血通經(jīng)?!旧唐访浚和醪涣粜?,不留行,留行子。以子粒均勻、飽滿、色烏黑、干燥、無雜質(zhì)者為佳。【動植物資源分布】:除華南外,全國各地區(qū)都有分布。藥材主產(chǎn)于河北、山東、遼寧、黑龍江。此外,山西、湖北、湖南、河南、安徽、陜西、江蘇、浙江、江西、吉林、新疆等地亦產(chǎn)。以河北產(chǎn)量為最大?!舅幉牡牟墒张c儲藏】:四、五月麥?zhǔn)鞎r采收(東北地區(qū)在秋季)。割取全草,曬干,使果實自然開裂,然后打下種子,除去雜質(zhì),曬干。【拉丁名】:藥材Semen Vaccariae 原植物麥藍(lán)菜Vaccaria
segetalis(Neck.)
Garcke【炮制方法】:簸凈雜質(zhì),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爆開白花六、七成時取出,放涼?!究?證】: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①陶弘景:“王不留行,今處處有。人言是蓼子,亦不爾。葉似酸漿,子似菘子,而多入癰痿方用之?!雹凇妒癖静荨罚骸啊秷D經(jīng)》云,王不留行葉似菘藍(lán)等,花紅白色,子殼似酸漿,實圓黑似菘子,如黍粟。今所在有之。三月收苗,五月收子,曬干?!?③《日華子本草》:“王不留行,根、苗、花、子并通用?!雹堋侗静輬D經(jīng)》:“王不留行,生太行山谷:今江、浙及并河近處皆有之。苗莖俱青,高七、八寸已來。根黃色,如薺根。葉尖如小匙頭,亦有似槐葉者。四月開花,黃紫色,隨莖而生,如菘子狀,又似豬藍(lán)花。五月內(nèi)采苗莖曬干用。俗間亦謂之剪金草。河北生者,葉圓花紅,與此小別。張仲景治金瘡有王不留行散,貞元《廣利方》療諸風(fēng)痙。有王不留行湯。”⑤《救荒本草》;“王不留行,生太行山谷,今祥符、沙堈間亦有之。苗高一尺余,其莖對節(jié)生叉。葉似石竹子葉而寬短,播莖對生,腳葉似槐葉而狹長。開粉紅花。結(jié)蒴如菘子大,似罌粟殼樣極小,有子如葶藶子大而黑色?!薄胞溗{(lán)萊,生田野中。莖葉俱深萵苣色,葉似大藍(lán)梢葉而小,頗尖,其葉抱莖對生,每一葉間,攛生一叉,莖叉梢頭,開小肉紅花。結(jié)蒴有子,結(jié)小桃紅子?!雹蕖毒V目》:“王不留行,多生麥地中。苗高者一、二尺。三、四月開小花如鐸鈴狀,紅白色。結(jié)實如燈籠草子,殼有五棱,殼內(nèi)包一實,大如豆,實內(nèi)細(xì)子,大如菘子,生白熟黑,正圓如細(xì)珠可愛。陶氏言葉如酸漿,蘇氏言花如菘子狀者,皆欠詳審,以子為花葉狀也。燈籠草即酸漿也。苗子皆入藥?!雹摺吨兴幹尽罚骸肮湃藢τ谕醪涣粜械挠涊d互不一致。宋朝《證類本草》王不留行的附圖中,其中河中府王不留行,可能是石竹科女婁菜Melandrium apricum(Turcz.)
Rohrb.之類,成德軍王不留行可能是蓼屬(Polygonum)植物,江寧府王不留行大概是蓼科植物。明朝《本草綱目》與清朝《本經(jīng)疏證》所描述的王不留行系石竹科植物 Vaccaria
segetalis(Neck.)
Garcke.,與現(xiàn)今大部分地區(qū)用藥一致?!薄旧幉蔫b定】:干燥種子,近球形,徑約2毫米。幼嫩時白色,繼變橘紅色,最后呈黑色而有光澤,表面布有顆粒狀突起,種臍近圓形,下陷,其周圍的顆粒狀突起較細(xì),種臍的一側(cè)有一帶形凹溝,溝內(nèi)的顆粒狀突起呈縱行排列;胚乳乳白色。質(zhì)堅硬。氣無,味淡。以干燥、子粒均勻、充實飽滿、色烏黑、無雜質(zhì)者為佳。王不留行的藥用部分,《本草》記載,多系全草與種子并用,而目前則用種子。但在商品中,有時易混入豆科野豌豆屬植物的種子,主要的如硬毛果野豌豆 Vicia hirsuta(L.)S. F.Gray(原植物參閱“小巢菜”條)、窄葉野豌豆
V.angustifolia L. 的種子,應(yīng)予區(qū)別。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5ml,置水浴上回流10min,濾過,取濾液1ml,加鎂粉少量與鹽酸3~4滴,顯紅色。(檢查黃酮) 本品以粒飽滿、色黑者為佳?!局兴幓瘜W(xué)成分】:種子含多種皂甙,其中王不留行皂甙(Vacsegoside,
C75 H118 O40),由棉根皂甙元(Gypsogenin)、葡萄糖醛酸、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巖藻糖、鼠李糖組成。皂甙水解可得王不留行次皂甙(vaccaroside,C36 H54 O4,在種子中含量約8%),繼續(xù)水解得棉根皂甙和葡萄糖醛酸。另含異肥皂草甙(Isosaponarin),酸解時則其甙元肥皂草素(Saponaretin)一部分脫水而生成牡荊素(Vitexin)。又含棉子糖及一種化合物,熔點265~267℃,水解得葡萄糖。此外,含淀粉53%,脂肪4.32%,蛋白質(zhì)9.34%,灰分4.28%,預(yù)試有生物堿和香豆精類的反應(yīng)。同屬植物窄葉野豌豆的種子含巢菜甙(Vicianin)。每公斤種子所含巢菜甙約含氫氰酸0.75克。花和豆莢含黑色素(Melanin)。種子含多種皂甙,已分離 得王不留行皂甙(vacsegoside),王不留行皂甙用2%硫酸水解得王不留行次皂甙 (vaccarosede)及D-葡萄糖、L-阿拉伯糖、D-木糖、L-巖藻糖(L-夫糖)(L-fucose)、L-鼠李糖;王不留行次皂工地再經(jīng)酸(乙酸加硫酸)水解得絲石竹皂甙元(gypsogenin)及β-D- 葡萄醛酸。又據(jù)報道,王不留行皂甙用酶或堿液進(jìn)行水解,其水解產(chǎn)物因水解條個件不同而有所差異。種子尚含王不留行黃酮甙(vaccarin)。此外,預(yù)試還含生物堿及香豆素類化合物。另含異肥皂草甙(isosapoarin),酸解時得甙元肥草素(saponaretin),一部分脫水而生成牡荊素 (vitexin),尚含棉子糖及一種化合物,熔點265~267℃,水解得葡萄糖。此外,含淀粉53%,脂肪4.32%,蛋白質(zhì)9.34%,灰分4.28%。
失眠耳貼位置示意圖
失眠耳貼位置示意圖,失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而貼耳穴治療方法是常見的一種中醫(yī)治療方法,對于治療失眠有很大的`好處,那么具體的做法是什么呢?為大家準(zhǔn)備了失眠耳貼位置示意圖,
失眠耳貼位置示意圖1 貼耳穴治療失眠方法一
【主穴】神門、心、腦點。
【配穴】心脾兩虛配脾、心;肝火上擾配肝、膽;胃腑不和配胃、脾;陰虛火旺配心、腎。
【治療方法】
1. 用探針或火柴頭、棉簽等在所選穴區(qū)點按探尋耳穴敏感點
2. 常規(guī)耳部消毒。用膠布粘王不留行籽壓于耳穴神門、心、腦點。再辨證配穴1~2個
3. 令患者每天按捏2-3次,每次3-5分鐘,睡前加強按捏,隔1-2天換貼1次, 10次為1個療程。治療最少1次,最長12次。耳壓期間停服一切催眠藥物。
貼耳穴治療失眠方法二
【主穴】神門、心、腦。
【配穴】肝火上擾型配肝,胃氣不和型配胃,
陰虛火旺型配腎,心脾兩虛型配脾,心膽氣虛型配膽。
【治療方法】
1. 先在選穴區(qū)探查耳穴敏感點(有白色糠皮樣脫屑或結(jié)節(jié)狀隆起、點狀凹陷且有壓痛)。常規(guī)耳部消毒,待干。
2. 用王不留行籽準(zhǔn)確的貼在敏感點上。
3. 囑患者每天用手按壓每個穴位3次,每次10分鐘。兩耳交替貼壓,隔日更換1次,5次為1療程。
失眠耳貼位置示意圖2 耳朵上有個穴位可以緩解失眠,你知道嗎?
失眠按上、下耳窩
失眠,中醫(yī)稱「不寐」,它是由心、脾虛弱造成,可按揉下耳窩中的「心」、及其上方上耳窩中的「脾」兩穴位??蓪⑹持阜诺蕉滋?拇指放到耳的背面捏揉即可。
失眠的耳穴療法
失眠多因情緒刺激、環(huán)境改變、藥物作用、疾病等,造成大腦調(diào)節(jié)紊亂所致。中醫(yī)認(rèn)為失眠是陽不入陰、神不守舍的病理表現(xiàn)。
耳朵上布有穴位,有疏通經(jīng)絡(luò)、運行氣血、調(diào)理臟腑的作用。以不同方式刺激這些穴位可產(chǎn)生全身或局部反應(yīng),有助診斷和治療。中醫(yī)應(yīng)用耳穴療法歷史悠久,施行方式多樣,包括針灸、按摩、敷貼、栓塞、吹藥、埋針、放血等,是中醫(yī)綜合治療的操作手法之一。
耳穴治療失眠的刺激手法可以是針刺、貼壓、放血。常用安神助眠的穴位有:心、脾、腎、神門、枕、腦、緣中、內(nèi)分泌和交感。
耳針促進(jìn)睡眠
在一邊耳朵上選2-3個穴位。先清潔消毒,用0.5寸毫針操作,快速刺入0.33cm深的軟骨組織,以不穿透對側(cè)皮膚為度,捻轉(zhuǎn)數(shù)次後,留針10-20分鐘,過程中可捻轉(zhuǎn)加強針感。每天或隔天一次,10-20次為一個療程,療程隔間為一周。如因工作關(guān)系,未能定時接受治療,可選用埋針固定在穴位上,持續(xù)5-20天,令患者每天按壓數(shù)次,加強刺激度。
耳穴貼壓促眠
是最常見的耳穴刺激法。在一邊耳朵上選2-3個穴位,清潔消毒耳廓,在相應(yīng)穴位貼上磁珠,輕按數(shù)十次,使局部充血變紅、發(fā)熱、疼痛為度。吩咐患者經(jīng)常按壓穴位,特別在餐後及睡前,每次按壓3-5分鐘。兩耳交替,隔日更換一次耳貼。對於頑固性失眠,配合敷藥較佳,如王不留行籽、萊菔子、六神丸、冰片等,在穴位前後兩面均貼上加強刺激。
耳穴放血促眠
即在耳珠上點刺放血,擠出4-5滴血,每周2次,左右交替進(jìn)行。注意事前消毒,有出血問題、貧血、血壓低和孕婦不宜。
耳穴按其治療失眠作用性質(zhì),可以區(qū)分為陰性穴、陽性穴及平性穴三類:陰性穴多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消炎、鎮(zhèn)靜、鎮(zhèn)痛等作用;陽性穴多具有溫?zé)?、滋補、助陽、促進(jìn)代謝、循環(huán)、內(nèi)分泌和生長等作用;介于兩者之間則為平性穴,平性穴也常有偏頗,或偏于陽性,或偏于陰性。
1目的介紹植物種子王不留行的研究概況和研究進(jìn)展.
2結(jié)論王不留行是一種很有研究價值的藥用植物.
3王杰希和他的王不留行就這樣不可阻撓的,扛著微草,向前飛去。蝴蝶藍(lán)?
4目的:制訂乳康片中柴胡、王不留行、白芍、香附的薄層鑒別方法。lishixinzhi/6350159王不留行造句
5結(jié)果王不留行及偽品的電泳圖譜存在顯著差異。
6把植物叫成*名
叫人遐想
比如劉寄奴、王不留行、馬先蒿
都和這黑婆娘一樣
像人
也都是藥名兒
不過更像男人的名字。
7當(dāng)歸、王不留行、漏蘆、通草各30克
水煎
配麥麩飼喂
可服3次。
8怎知這秀才心性芡實
便就一味麥門冬
急切里做了王不留行
過了百部……看了那寫詩句的藁本
心心念念的相思子
好一似蒺藜刺體
全蝎鉤身。
9角蒿似白蒿
花如瞿麥
紅赤可愛
子似王不留行
黑色作用
七月、八月采。
10遇見玩家用龍骨配王不留行養(yǎng)出來的斗蝎咋辦?
11耳穴貼壓取于全息療法
以內(nèi)耳、腎、肝、神門、皮質(zhì)下等穴位
用王不留行籽貼壓。
12柴胡、枳殼、元胡、川楝子、橘絡(luò)各10克
炙甘草、小茴香各6克
蒲公英30克
荔枝核17克
橘核、白芍、王不留行各15克。
131、柴胡10克
郁金10克
青皮10克
白芥子10克
王不留行15克
浙貝母15克
當(dāng)歸12克
赤芍12克
連翹12克
漏蘆6克
木香6。
1410、青皮
陳皮
香附
當(dāng)歸
白芍
郁金
云茯苓
白芥子各12克
橘核15克
王不留行20克
僵蠶10克
生牡蠣30克。
15還有水邊四處可見的紅蓼
村口各家門前常種著的掃帚菜和紫蘇
夏日麥田里粉色的王不留行
都裹挾著故鄉(xiāng)與童年
在遠(yuǎn)方遙遙地呼喚著我。
16生黃芪60克
金錢草、海金砂各30克
石葦、雞內(nèi)金各25克
炒白芍、生地黃各20克
山藥、郁金各15克
升麻、枳殼、菟絲子、川牛膝、王不留行各10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722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仙茅圖譜
下一篇: 土鱉蟲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