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成珊,男,(1938-)內科教授,研究員。1963年畢業(yè)于成都中醫(yī)學院醫(yī)療系本科,同年10月分配到北京中國中醫(yī)研究院西苑醫(yī)院血液科工作,曾從師于全國著名老中醫(yī)王文鼎及朱顏先生,深得真?zhèn)?,曾在研究生班研修,長期從事內科臨床、科研及教學工作,碩士導師,中醫(yī)功底深厚、臨床經驗豐富。1983年任血液病研究室副主任,1986年任西苑醫(yī)院副院長。1986年獲衛(wèi)生部重大科技成果乙等獎,1993年獲國務院醫(yī)藥科技突出貢獻者政府津貼,并任全國中醫(yī)血液病??漆t(yī)療中心主任,中國中醫(yī)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血液學分會委員,北京市海淀區(qū)醫(yī)學會副會長。
發(fā)表論文40余篇,主編《當代中西醫(yī)結合血液病學》及《新編常用中西成藥的功能用法與禁忌》,并參加編著《中醫(yī)年鑒》、《中醫(yī)管理學概論》、《名醫(yī)》等8本書籍。
擅長治療:血液病、免疫系統(tǒng)疾病及內科雜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以及類風濕及風濕性關節(jié)炎,紅斑狼瘡等疾病。
1.抗白丹方
組成:雄黃3克、巴豆(去外皮)3克、生川烏3克、乳香3克、郁金3克、檳榔3克、朱砂3克、大棗7枚。將雄黃、生川烏、乳香、郁金、檳榔共研細末,巴豆去皮置砂鍋中文火炒至微黃色,再去內外皮,用雙層紙包裹壓碎,微熱半小時,去油。將煮熟大棗去皮和核,與上述藥物混合,搗研均勻,合丸如黑豆大,朱砂為衣。成人每天4~8丸,小兒1~4丸。清晨5時開水1次送服,連服3~5天,休息1天。
功能主治:主治急性白血病。
臨床療效:本方治療急性白血病6例,結果有效2例,無效4例。
處方來源:北京中醫(yī)研究院西苑醫(yī)院鄭金福。
2.青黃散方
組成:青黛、雄黃按9:1劑量研細末,裝膠囊。誘導緩解劑量為每日6~14克,分3次飯后服。維持緩解劑量為每日3~6克,分2~3次飯后服。
主治:主治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辨證加減:有明顯癥積瘀血者加用膈下逐瘀湯;氣血兩虛者用八珍湯;脾胃虛寒者用小建中湯加味。
臨床療效:本方配合化療治療25例慢性粒細胞型白血病,完全緩解18例,占72%,部分緩解7例,占28%。用藥后癥狀明顯好轉或消失時間為11.4天。平均10.1天脾臟開始縮小。
處方來源:北京中醫(yī)研究院西苑醫(yī)院周靄祥。
3.生生湯
組成:(1)青黛40克、天花粉30克、牛黃10克、蘆薈20克,研成丸。每日3克,分2次服。
(2)紅花3克、黃芪18克、茯苓12克、生薏仁15克、生地15克、玄參9克、甘草6克、山豆根12克、山慈菇12克、青黛12克,紫草9克、黃藥子9克,水煎服。
主治:主治急性白血病。
臨床療效:本方治療急性白血病12例,完全緩解3例,占25%;部分緩解6例,占50%;未緩解3例,占25%;總有效率為75%。本組病例中急性淋巴細胞型白血病4例;急性單核細胞型白血病3例,急性粒細胞型白血病5例。部分病人曾用不規(guī)則化療。
處方來源:黑龍江中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血液病研究組。
4.黃芩龍膽湯
組成:龍膽草10克、黃芩10克、梔子10克、木通10克,當歸10克、生地10克、柴胡10克、豬苓10克、澤瀉10克,雞血藤30克、丹參30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熱重加五味清毒飲、黃連解毒湯、清瘟敗毒飲、夏枯草、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山豆根等,濕重加藿樸夏苓湯、三仁湯、二陳湯、五苓散等,氣陰兩虛加人參、北沙參、黨參;淮山藥、白芍、甘草、麥冬、生地、龍骨、牡蠣,五味子、棗仁、山萸肉、浮小麥、大棗等補氣養(yǎng)陰。
主治:主治急性白血病。
臨床療效:本方治療急性白血病26例(部分病例配合間歇化療),結果完全緩解14例,部分緩解10例,總緩解率為92.3%;未緩解2例。存活1年以上13例,2年以上3例。
處方來源:四川醫(yī)學院周國雄。
5.雙參地芍湯
組成:黨參10克、生地30克、玄參30克、白芍15克、馬勃15克、黃藥子15克、牛蒡子15克、板藍根30克、半枝蓮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白姜黃9克、丹皮9克、阿膠(烊沖)6克,水煎服。
同時服用散劑:山慈菇、五倍子、千金子、大戟、雄黃、琥珀、麝香、牛黃,研末混勻,日服2次,每次2~3克。
辨證加減:氣血虛加黃芪、當歸、甲珠、丹參,出血加生地炭、槐花、煅牡蠣粉、小薊、茅根、三七粉;發(fā)熱加柴胡、黃芩、黃連、連翹、野菊花。 主治:主治白血病。
臨床療效:本方治療18例白血病,完全緩解6例,部分緩解7例,無效5例。
處方來源:遼寧中醫(yī)學院附院血液病研究組。
6.青黛鱉甲湯
組成:鱉甲62克、龜版31克、青黛62克、銀花15克、生牡蠣31克、太子參31克、生地32克、雞內金13克、生山藥31克、地骨皮31克、當歸15克、赤芍12克、紅花9克、炮山甲15克、丹皮12克、甘草3克、廣木香9克,研末,煉蜜為丸,每丸9克,日服4~6丸。 辨證加減:氣陰兩虛者加黃芪、黨參、生地、熟地、五味子、補骨脂、龜板、當歸、麥冬、阿膠、生牡蠣、鹿角霜。
主治:主治慢性粒細胞型白血病。
臨床療效:本方伍用馬利蘭治療慢性粒細胞型白血病36例(先用馬利蘭6毫克/每日,分3次口服),治后生存10年以上3例,6~9年8例,5~6年14例,3~5年9例,不足3年2例。
處方來源:河南省安陽地區(qū)醫(yī)院劉秀文。
7.白花丹根湯
組成:白花丹根30克、葵樹子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緩解期維持治療用:雞血藤30克,白芍12克、郁金10克、桃仁15克、黨參12克、紫河車30克,北黃芪30克、生地30克、黃精15克、麥冬15克、玉竹12克、當歸15克、首烏15克、丹皮12克、川紅花6克、棗仁12克、姜黃12克、陳皮10克,制成丸劑;胃納差、腹脹,便溏加黨參、白術、茯苓、炙甘草、五指毛桃、陳皮、藿香,鼻衄,高熱,口渴,脈洪加石膏、知母、大青葉、淡竹葉、玄參、太子參、麥冬、天花粉;持續(xù)低熱加生牡蠣、地骨皮、鱉甲、麥冬、石斛、胡連、銀柴胡。 主治:主治白血病。
臨床療效:本方治療白血病26例,完全緩解和部分緩解11例,急性白血病的白細胞平均8.8天開始下降;慢性白血病的白細胞平均9天開始下降。 處方來源:廣東省廣州中山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
8.慈菇化瘀湯
組成:當歸20克、丹參20克、赤芍20克、川芎10克、沙參20克、麥冬15克、板藍根50克、山豆根30克、山慈菇50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熱毒血瘀者加銀花20克、連翹20克、黃芩15克、黃連15克、黃柏15克;血熱妄行者并用犀角地黃湯加減。
主治:主治急性白血病。
臨床療效:本方治療急性白血病36例(部分病人配合化療),與單純化療16例作對照觀察,結果中藥治療組的有效率為80.5%,高于對照組的68.5%。急性淋巴細胞型白血病的有效率為90%,非急性淋巴細胞型白血病的有效率為76%。 處方來源:吉林省遼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葉耀光。
9.蟾蜍酒方
組成:取125克重蟾蜍15只(剖腹去內臟),黃酒1500毫升,煮沸2小時,將藥液過濾即得。成人每次服15~30毫升,1日3次。
主治:主治急、慢性白血病。
臨床療效:本方治療急,慢性白血病32例,其中急性粒細胞型4例,早幼粒細胞型4例,急性單核細胞型5例,紅白血病3例,急性淋巴細胞型9例,慢性粒細胞型3例,慢性淋巴細胞型1例??偩徑饴蕿?5%,完全緩解率為25%。完全緩解病例持續(xù)時間,最短2個月,最長71個月。以急性淋巴細胞型療效最好,完全緩解率為33.3%,總緩解率為88.8%。
處方來源:遼寧省鞍山市第三醫(yī)院于家明。
10.貓爪苦參方
組成:貓爪草15克、苦參15克、黃芩15克、黃柏15克、雄黃15克、當歸15克,訶子肉15克、青黛散15克、土鱉子7.5克、水蛭7.5克,研粉制成每片含生藥0.25克的糖衣片。治療劑量每日服5~7.5克,維持劑量每日服2.5~5克,分3~4次日服。
先用馬利蘭治療使白細胞降到1~2萬后再換用本方,或白細胞正常后觀察,至白細胞持續(xù)在2萬以上再用本方,如此長期交替使用。 主治:主治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臨床療效:本方與馬利蘭交替使用治療30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與單純馬利蘭治療的28例作對照觀察,結果治后本方組中位生存期為61個月,高于對照組40個月,差別顯著。
處方來源: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首都醫(yī)院張之南。
11.當歸川芎湯
組成:當歸15~30克、川芎15~30克、雞血藤15~30克、赤芍15~20克,紅花8~10克、參三七6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肝腎陰虛者加枸杞子15克、女貞子15克、何首烏15克;氣血兩虛加黨參15克、黃芪15克、白術10克、何首烏10克、黃精15克、枸杞子15克、熟地15克,熱毒熾盛加水牛角30克、生地30克、丹皮12克、茜草10克、蚤休6克、凈銀花20克、連翹15克、蒲公英30克、板藍根15克。 主治:主治急性白血病。
臨床療效:本方配合VAC-P方案化療治療急性白血病18例,結果完全緩解10例,部分緩解6例,未緩解2例,總緩解率為88.8%;與21例單純化療比較,完全緩解7例,部分緩解5例,未緩解9例,總緩解率為57.4%。本方的緩解率明顯高于單純化療組。
處方來源:四川省重慶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鄧有安。
12.龍葵苡仁湯
組成:龍葵30克、生苡仁30克、黃藥子15克、烏梅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本方送服青黃片(青黛、雄黃為7:3)或六神丸,或當歸龍薈丸、牛黃解毒片。氣血兩虛選加當歸補血湯,陰虛內熱選加青蒿鱉甲湯,脾胃不調選加香砂枳術湯;身疼骨痛加丹參、延胡、香附;肺熱痰嗽加銀花、黃芩、百部,便血加生地榆、藕節(jié);尿血加白茅根、小薊,惡心嘔吐加竹茹、陳皮、半夏。
主治:慢性白血病急變。
臨床療效:本方治療慢性粒細胞型白血病急性病變14例,完全緩解3例,部分緩解5例,有效率為57.1%;未緩解6例。生存1年以上3例。
處方來源:北京中醫(yī)研究院西苑醫(yī)院鄧成珊。
13.五生水王湯
組成:水紅花子10克、皮硝30克、樟腦12克、桃仁12克、地鱉蟲12豆、生南星15克、生半夏15克、穿山中15克、三棱15克、王不留行15克、白芥子15克、生川烏15克、生草烏15克、生白附子9克、延胡9克,研細末,以蜜及醋凋、成泥,加麝香1.2克、梅片3克。外敷脾腫大處。
主治:白血病脾腫大。
臨床療效:本方治療慢性粒細胞型白血病的脾臟腫大7例,結果顯效4例(脾臟較治前縮少5厘米以上);進步1例(脾臟縮少2~5厘米),無效2例。 處方來源:上海鐵道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顏德馨.
辯血虛
看無名指指甲,就能知道自己是否血虛! 哪個兩個臟器出了問題,會讓 健康 的人在兩周之內迅速變成血虛患者?國家級名老中醫(yī)鄧成珊鄧老,帶來最適合中老年人及慢病患者補血食療方。
甲床最上面 的部分就叫甲皺 ,一般觀察無名指的甲皺來判斷血虛情況,因為無名指創(chuàng)傷小,保留了指甲的原生態(tài)。
鄧老1986開始研究 甲皺微循環(huán) ,通過看甲皺微循環(huán)可以形象地表現(xiàn)出中醫(yī)血虛的狀態(tài),包括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白血病、溶血性貧血等,都會出現(xiàn)血虛的情況。
1 血虛時,甲皺的表現(xiàn)
①看顏色;血虛者指甲色淡;
②看管袢數量:8~15條是正常,低于8條是血虛;
③看流速:正常的流速是0.8~2s,小于0.8s,說明流速快,是血虛的表現(xiàn);大于2s,說明流速慢,是血瘀的表現(xiàn)。
通過甲皺的這三個方面,就能大致判斷是否有血虛的問題。
2 為什么血虛的人血液的流速反而快?
血液粘稠度影響血液流速,正常人的血液流速保持勻速,而血虛的人血液中營養(yǎng)物質少、紅細胞少,血液粘稠度變低,流速加快。
脾虛 使得脾的運化功能失常,導致食欲不振、偏食、厭食,吃進去的食物不能運化為血液,造成血虛。
脾虛造成的血虛占血虛人群的90% ,特別是中老年人,可能僅需兩周就變成了血虛人群。
脾虛型血虛癥狀表現(xiàn):
面色蒼白、爪甲色淡、氣短懶言、肢體酸軟乏力、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
01 名老中醫(yī)健脾助運補氣血的名方
香砂六君子湯合四消散: 黨參、炒白術、茯苓、炙甘草、陳皮、法半夏、木香、焦神曲、砂仁、焦麥芽、焦山楂、雞內金
功效: 補脾、補氣、助運化
藥方使用,謹遵醫(yī)囑。
在家補氣血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吃紅棗 ,但是怎么吃有講究,鄧老推薦了 最適合中老年人及慢病患者補血的大棗吃法 。
02 怎么吃棗,補血效果最好?
棗的種類分為大棗和小棗,吃法有干吃、搗泥做蛋糕、泡水吃、燉湯吃、蒸熟吃……到底怎么吃棗,補血效果最好?
如何選棗?
大棗優(yōu)于小棗 ,因為大棗的果肉比較厚,味甘、健脾作用要優(yōu)于小棗,選山西、新疆的道地大棗效果更好。
怎么吃棗?
年輕人什么吃法都可以,但是 中老年人以及慢病患者脾胃虛弱 ,想補血的話,鄧老推薦可這樣吃:
最好的方法是蒸棗 :將大棗掰開,去掉棗核,再放入蒸鍋中蒸,每天吃3~4枚,這樣吃補血效果最好。
其次是燉湯 :也要先將大棗掰開,去掉棗核,然后和其他食材一起煮湯,喝湯吃棗。
搗泥做蛋糕 :做面點、甜點的時候可以放一點棗碎在里面。
泡水 :棗的有效成分很難泡出來,不太推薦泡紅棗水喝補氣血。
干吃 :干吃大棗容易牙齦腫、舌頭起泡、口干舌燥。
久病及腎,腎氣虧虛,到后期就會出現(xiàn)腎虛型血虛 ,常見于慢病人群、中老年人、三高以及腫瘤人群,腎虛造成的血虛占血虛人群的50%。
病例: 董先生,1977年發(fā)生過再生障礙性貧血,血色素3.8克,幾度病危,身體疲乏無力、心慌氣短、做什么都沒有力氣,通過雄激素加補腎生血法,才將血色素升上來。
腎虛型血虛癥狀表現(xiàn):
乏力、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記憶力減退等。
01 名老中醫(yī)補腎補氣血的名方
大菟絲子飲: 菟絲子、女貞子、桑椹、補骨脂、巴戟天、雞血藤、黃精、枸杞子、山萸肉、旱蓮草、熟地、肉蓯蓉
功效: 補腎陰、補腎陽、補氣血。
藥方使用,謹遵醫(yī)囑。
日常生活中調理腎虛型血虛,鄧老推薦了補血佳飲“五紅湯”。
02 中醫(yī)補血佳飲——五紅湯
這是西苑醫(yī)院血液病科大家都愛喝的湯,護士長每天都會熬給患者喝,湯里有五種紅色食材,既能補腎又能補血 ,很多患者出院時還會追著要配方。
【食材】 紅棗、枸杞、紅皮花生、赤小豆每樣食材各10克,紅糖適量
紅棗健脾養(yǎng)胃生氣血,枸杞滋補肝腎明目,紅皮花生調和脾胃,赤小豆補腎利水消腫,紅糖調味。
【做法】 赤小豆浸泡兩小時,紅棗、枸杞、紅皮花生浸泡20~30分鐘,將五種食材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煮開后轉小火再煮20分鐘,這是一天的量。
【注意】 一周喝兩次即可,不要每天喝 。氣血虧虛、面色萎黃嚴重的人可以適量多喝幾次。
師從于全國著名老中醫(yī)王文鼎及朱顏先生,深得真?zhèn)鳎⒃谘芯可嗝摦a研修一年。長期從事內科臨床.科研及教學工作,碩士生導師。中醫(yī)功底深厚,中西醫(yī)匯通,臨床經驗豐富。曾赴美國.日本.德國.新加坡.泰國等國家講學.醫(yī)療及學術交流。擅長血液病.免疫系統(tǒng)疾病及內科雜病,尤其對各種貧血.白血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風濕及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紅斑狼瘡等疾病有深入研究.獨創(chuàng)見解。臨床療效卓著并承擔多項重點科研課題,1986年《大菟絲子飲為主補腎中藥治療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臨床及實驗研究》獲衛(wèi)生部重大科技成果二等獎;主編《當代中西醫(yī)結合血液病學》,1999年獲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藥基礎研究三等獎。1990年晉升為主任醫(yī)師及研究員,1993年獲國務院政府津貼,1995年任全國中醫(yī)血液病醫(yī)療中心主任。1997年任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全國名老中醫(yī)師承教育導師。1999年任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中藥新藥評審專家。長期擔任中國中醫(yī)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7224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