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哽塞最常見的原因是吃花生、硬糖,或吞下細小的對象(如玩具配件)所致。表現(xiàn)為面部及頸部充血,呼吸困難。
對不足一歲嬰兒應采取以下措施:
讓嬰兒俯臥在自己的前臂上,手臂稍向下傾斜,使嬰兒的頭部低于身體。也可坐下,將前臂擱在一條大腿上,用手牢牢托住嬰兒的胸部和頸部。用另一只手的手指迅速、平穩(wěn)地拍打嬰兒背部肩胛骨之間,最多拍打五次。只用手指尖端部分拍打,不要用手掌拍打。
對幼童應采取以下措施:
若幼童能呼吸、講話、發(fā)聲,并正在咳嗽,說明空氣能進入氣管,應鼓勵他用力咳嗽,也許可以咳出堵塞物,并在一旁留心觀察。若無效,將幼童放在你的膝上讓他頭部朝下,用力拍打其肩胛肩之間五次。檢查口部,若看見阻塞物可挖出來。
注意
從嬰兒口中取出哽塞物時要非常小心,當心不要將堵塞物推入喉部。
腹部推壓只適用于幼童,不可對嬰兒使用。
家中若有嬰幼兒,也應注意小件物品,如硬幣、鈕扣、珠子等,避免嬰幼兒把玩吞食甚至誤入氣道,萬一造成呼吸道異物梗塞,其情勢會更加危急。
1歲4個月陳小弟弟,因多日嘔吐、腹脹及無法進食,被家人緊急送往臺大醫(yī)院新竹分院急診,經(jīng)X光及電腦斷層掃瞄檢查后發(fā)現(xiàn),陳小弟弟有嚴重腸子阻塞問題,需緊急手術開刀治療。
誤吞裝飾用水晶球 迅速膨脹造成腸道阻塞
臺大醫(yī)院新竹分院小兒外科黃元惠醫(yī)師說明,陳小弟弟在緊急手術后發(fā)現(xiàn),腸子阻塞的原因是因為誤食花瓶里作為裝飾使用的水晶球。該小球進入人體因吸水后脹大至3公分,卡在小腸中間導致陳小弟弟多日腸胃不適;經(jīng)手術后取出腸道中的水晶球后,小孩術后恢復良好,五天后即順利進食并出院回家療養(yǎng)。
水晶球外型類似糖果 易吸引幼童把玩
原本水晶球直徑為0.6公分,手術取出的水晶球,直徑竟長達3公分。黃元惠醫(yī)師進一步表示,水晶球是丙烯酸高分子聚合物樹脂,可作為植物培養(yǎng)、保存花材之介質(zhì),具有保水效果,其吸水后有脹大的特性,加上水晶球顏色鮮艷,非常類似糖果,很容易吸引小孩的注意而不小心誤食。
家中「這些」物品 應放置孩童不易取得之處
黃元惠醫(yī)師提醒,家中如有使用水晶球當作盆栽或植物的介質(zhì),務必要保管好,或放置于小孩不易取得之地方,避免家中的幼童接觸或玩耍,以免誤食造成腸阻塞,引發(fā)生命危險;此外,家中若有嬰幼兒,也應注意小件物品,如硬幣、鈕扣、珠子等,避免嬰幼兒把玩吞食甚至誤入氣道,萬一造成呼吸道異物梗塞,其情勢會更加危急。
加入【】,天天關注您健康!LINE@ ID:@ 訂閱【健康愛樂活】影音頻道,閱讀健康知識更輕松 : /supply/article/45283 關鍵字:臺大醫(yī)院新竹分院, 小兒外科, 黃元惠, 腸子阻塞, 吞食, 呼吸道異物梗塞
1歲童咳嗽不止竟是誤食「訂書針」惹禍!這些物品要小心愛用嘴巴探索的小小孩,務必小心誤食不該吃的物品!1歲男童因久咳不愈看醫(yī)生,吃藥仍不見好轉,照X光后才發(fā)現(xiàn)腹部藏了一根訂書針,若再晚點發(fā)現(xiàn)恐怕腸穿孔…根據(jù)報導,日前苗栗一名1歲男童因連續(xù)5天嚴重咳嗽不止,到診所求醫(yī)拿藥后仍不見改善,家長送急診后一照X光發(fā)現(xiàn)腹部竟有訂書針的影像,并抽血做霉?jié){菌抗體檢查為陽性,醫(yī)師診斷為霉?jié){菌感染合并誤食異物導致,若未及時發(fā)現(xiàn),恐會造成腸穿孔,所幸在給予促進腸道蠕動的腸胃藥后,將訂書針順利排出。
<圖片翻攝自網(wǎng)路>
3歲以下幼童最常誤食 為恭醫(yī)療財團法人為恭紀念醫(yī)院小兒科李浩遠主任表示,3歲以下的嬰幼兒常用嘴巴來探索、學習,往往因好奇而將物體放入口中,因此誤食異物的幼童大多小于3歲,為了避免誤食,不應讓小小孩接觸可能會被誤吞的玩具或物品。
不過孩子把東西塞進嘴巴只需要一秒,家長無法時時刻刻把目光集中在寶寶身上,所以爸媽們或其他照顧者們一定要提高警覺,把可能會讓寶寶誤食、中毒的物品收好,一旦發(fā)現(xiàn)誤食一定要及早就醫(yī),以免傷害擴大。
延伸閱讀: 兒童誤食藥物需洗胃嗎?答案在這里
這些易被誤食的物品,務必妥善收好
*注意事項
不讓4歲以下幼兒吞食可能引起異物梗塞的固體食物,除了不主動給予,也應注意勿讓小孩在沒有成人戒護下,接觸到這些固體食物。給小小孩的食物都須壓碎和切細,要求孩子不要邊玩邊吃,而且得細嚼慢咽。當孩子哭泣或奔跑時,應避免同時喂食物。
*注意事項
小心檢查地板及寶寶游玩的地方是否有硬幣、鈕扣及其他小東西,有的話請妥善收好,避免幼兒誤食;選擇適合年齡的安全玩具,避免玩具零件掉落造成幼兒誤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727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家庭怎樣搶救突發(fā)病人
下一篇: 產(chǎn)后中暑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