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國人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營養(yǎng)狀況得到較大改善,這是好事。但是,在豐衣足食以后,可別忽略了另一種‘饑餓’,否則,也不利于健康?!边@是著名營養(yǎng)學家、中山大學營養(yǎng)學教授何志謙對人們提出的忠告。
何志謙所說的另一種“饑餓”,是指人體中礦物質(zhì)和維生素的缺乏。眾所周知,正常人體所需的營養(yǎng)素主要有六大類,即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zhì)、維生素和水。其中,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能提供人體需要的能量,一旦缺乏,人們便會感覺到饑餓,促使人們?nèi)z食,所以這三種營養(yǎng)素不會長期缺乏。而人體需要量較少的礦物質(zhì)和維生素缺乏時,人卻不容易感覺到。因此,這種“饑餓”比較容易發(fā)生,時間長了會對健康不利。衛(wèi)生部去年公布的“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健康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結果顯示,盡管近十年來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得到改善,但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攝入不足和不均衡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其中鈣、鐵及維生素A、B1、B2等缺乏較嚴重,與此相關的慢性疾病患病人數(shù)較多。
大部分維生素和全部礦物質(zhì)是人體自身無法合成的,而且不能在體內(nèi)儲存,所以必須每天攝入食物,或服用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補充劑才能滿足身體的需要。從理論上講,人體需要的全部營養(yǎng)素可以從膳食中獲得,但實際上,要從日常飲食中均衡足量攝取幾十種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是不很容易做到的。所以,通過進食含有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zhì)的營養(yǎng)保健食品,作為對日常膳食的補充,已成為現(xiàn)代人越來越普遍的選擇。
何志謙指出,近10年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遺憾的是,由于受到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環(huán)境污染的影響,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癌癥等的發(fā)病率和亞健康人群也在明顯增加。何志謙提醒人們,要抵御和戰(zhàn)勝這些健康殺手,除了摒棄不良生活方式和習慣外,還要注意補充容易缺乏的營養(yǎng)素。只有營養(yǎng)均衡,才有利于糾正亞健康狀態(tài),提高身體素質(zhì)。他還說,人們要對自身營養(yǎng)狀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目前一些醫(yī)院里開展的血紅蛋白、骨密度和尿液中維生素含量檢測等,都是我們了解自身營養(yǎng)狀況的手段。我們可以根據(jù)這些信息,有的放矢地補充營養(yǎng)。應該強調(diào)的是,吃保健食品是對日常膳食的補充,是一種有效的輔助手段,但不是替代手段。要想獲得健康,必須以充足的睡眠、積極的心態(tài)、均衡的營養(yǎng)以及適當?shù)倪\動做保證,這不是服幾粒營養(yǎng)補充劑能代替得了的。
夏季馬上就要來臨了,很多人為了避免在夏天穿衣的時候露出贅肉都會進行減肥,許多人還會節(jié)食來減肥,于是經(jīng)常會有饑餓的感覺,那么饑餓會給身體帶來好處還是壞處呢?饑餓對身體有哪些影響嗎?
《黃帝內(nèi)經(jīng)》中曾告訴我們,如果想要健康長壽,必須要做到飲食有節(jié)。如果吃得過多就可能會損傷我們的五臟,煙酒過多容易消耗我們身體的元氣。我們身體的很多疾病都和吃得過飽有關系。
有時候我們身體的免疫力比較差,如果吃多了就會容易積食,形成腸胃負擔。如果一味的補充營養(yǎng),多吃滋補品,結果反而身體會容易生病?,F(xiàn)在很多的人有胃病或者是脾虛的情況,這些都是由于飲食過多引起的。糖尿病、腎病、肝病等,都與飲食沒有節(jié)制有著密切的關系。
有很多的養(yǎng)生方法都提到吃飯吃到七分飽。這是讓我們擁有健康身體的一個前提?,F(xiàn)在很多人晚飯吃得過晚,對身體是沒有好處的,應該在晚上7點之前吃完。如果吃得過晚過飽,我們腸胃的負擔就會很大,也影響到五臟六腑的健康。睡覺之前吃東西,也會影響睡眠。
根據(jù)日本人的研究成果,如果一個人感到餓意后,只要一個小時后不進食,之后身體就會出現(xiàn)一種叫?長壽基因?的物質(zhì)。
這種物質(zhì),具有強大的修復功能,對身體益處頗多。在后續(xù)的跟蹤中,適當餓肚子的那組人,比餐餐飽食的人,平均壽命和健康指數(shù)都要高出很多。
其實,不只是日本,根據(jù)很多國家的研究,在人類的長壽因素中,不可少的一個要素,就是適當餓肚子。餓,是一種養(yǎng)生法,不僅能?治?百病,還能助長壽!
很多疾病,都和過度飽食有關。例如感冒,有時候,吃多了,積了食,再受點風寒,很容易引起感冒。而感冒后,如果清一清腸胃,適度餓肚子,反倒容易痊愈。
相反,若是一味想著補充營養(yǎng),多吃點東西,好增加抵抗力,結果反倒會加重感冒。再比如,大多數(shù)人都有脾胃虛弱的問題。脾虛胃寒,也都是飲食無度引起的。
有多種原因可能導致你一天沒有吃東西卻不覺得餓。這里列舉一些可能的原因:
1. 身體的自然生理反應:身體具有一定的適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適應饑餓感。當你長時間沒有進食時,身體可能已經(jīng)適應了這種狀態(tài),使你在沒有進食的情況下仍然感覺不到餓。
2. 注意力分散:當你忙于其他事情時,注意力可能會被其他事物吸引,從而忽略了饑餓感。這種情況下,即使你一天沒有進食,也可能不會感覺到餓。
3. 睡眠不足:睡眠不足可能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和食欲調(diào)節(jié)。缺乏足夠的睡眠可能會讓你感覺不到餓,但這并不意味著你的身體不需要能量。
4. 情緒影響:情緒波動可能影響食欲。有時候,心情不好或情緒緊張可能會讓你忽略饑餓感。
5. 體內(nèi)水分平衡:當你體內(nèi)水分充足時,可能不會感覺到餓。有時候,口渴的感覺可能會被誤認為是饑餓。
6. 荷爾蒙波動:荷爾蒙如瘦素、胰島素等在食欲調(diào)節(jié)中起著重要作用。荷爾蒙水平的波動可能會影響食欲,使你在一天沒有進食的情況下仍然感覺不到餓。
需要注意的是,長時間不進食可能對身體健康產(chǎn)生不良影響。建議保持規(guī)律的飲食習慣,確保每天攝取足夠的營養(yǎng)。
如果你長時間沒有進食,仍然感覺不到餓,請咨詢醫(yī)生,以排除潛在的健康問題。
饑餓,是動物的一種感受,產(chǎn)生的原因是肝的糖元水平下降到低于一個閾值。這種不快的感覺是在下丘腦產(chǎn)生,由肝和胃的感受器感應。一般人可以超過30天不進食而不至于死亡,但在缺水的情況下則只能維持三天。
胃部的填充對饑餓感的減除只起到一小部分的作用。大量的進食沙拉并不一定能夠產(chǎn)生飽的感覺。只能等到血糖水平升高,饑餓感才會被消除。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在家或者在公司一旦閑下來的時候就特別的想吃東西,比如吃個炸雞排,喝個小啤酒,吃個小零食的。
但實際上自己并不是真的因為餓了才去吃,而是因為閑下來沒有事情做就想吃東西,而且想吃東西的時間并不會固定,有時候可能剛吃完早餐或者剛吃完午餐就又想吃了。
這一個普遍的問題不止一個人有,在某乎上面有很多人表示自己也有同樣的經(jīng)歷:
為什么自己一閑下來的時候就特別想吃東西呢?
不僅是放縱飲食,更是情緒饑餓
大多數(shù)的人在吃東西的時候,可能就會單純的以為是自己嘴饞了,所以想吃東西。有的人可能會想的多一點,是不是自己小的時候沒有零食吃,所以長大之后自己有能力之后就瘋狂的吃零食來彌補過往的缺陷。
這可能是一部分原因,但大部分的人原因可能是因為 情緒饑餓 ,什么是情緒饑餓?
簡單來說就是自己并不是真正的饑餓,但是就想用胡吃海喝來滿足自己想吃的欲望。
在這個胡吃海喝的過程當中,我們的大腦會受到一種潛意識的暗示,就是自己已經(jīng)被喂飽了。
但實際上這種行為并不能真正的讓我們有生理或者是心理上的滿足。
一個原因是,我們并不是真的因為饑餓了才去吃零食,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這一種行為實際上會導致我們對自己的要求降低,放松對自我的管理。相信任何一個人都不會相信一個不能夠控制自己飲食的人可以做好自我管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樣的一個傳聞,那就是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真正的有錢人不是那些肥胖的人,而是那一些身材管理很好的人,相反那些肥胖的人是真正的窮人,因為他們不能控制好自己,而且還會伴隨著各種其他的生理疾病。而根據(jù)數(shù)據(jù)顯示在美國就有1/3的人就被劃到了肥胖的等級。
由此可知,其實胡吃海喝的這一人群并不在少數(shù)。而在《自我關懷的力量》一書當中,心理學家們就一致認同這一個觀點:
這是一種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讓你感到愉悅的最簡單的方式,因為這種飽腹感會讓你的痛苦暫時被遺忘。換句話來說,你的注意力都被這種飽腹感給填滿了,你的痛苦自然就被丟棄到了另一邊。
如何逃離這種“情緒化飲食”?
逃離北上廣究竟有多難我不知道,但是逃離情緒化飲食確實很多人所面臨的問題,不然也不會有這么多的之友在網(wǎng)上提出自己的問題來求助廣大網(wǎng)友。
淺層做法:意識到自己的情緒變化,并主動掌控自己的情緒
既然是情緒化飲食,自然就離不開情緒。其實你仔細的回想一下,自己在胡吃海喝的時候,是不是其實內(nèi)心當中都會伴隨著某種特殊的情緒,而且一般來說都是一些負面性比較強的情緒,這種情緒可能是憤怒,又可能是孤獨,又或者是焦慮……當然,這一些情緒在現(xiàn)當代的人群當中是極其常見的情緒。
正是因為你無法擺脫這種負面的情緒, 才企圖用食物來麻痹自己的大腦,造成一種“已經(jīng)把問題解決了,沒有這種負面情緒”的假象。
因此在你閑下來特別想吃東西的時候先別急著往嘴里塞東西。先想一下自己是不是因為這些負面情緒產(chǎn)生才導致想吃東西。
丹尼爾戈爾曼是有名的情商之父,他曾經(jīng)說過這樣的一句話:
讓你發(fā)現(xiàn)自己有一些異常的舉動的時候,請停下來想一想,是不是一些負面情緒在左右自己,如果是,不妨試著改變自己的情緒,讓自己主宰情緒。
深度做法:立即行動,改變現(xiàn)狀
如果你能夠通過控制自己的情緒來控制自己的飲食,那自然是極好的,但你有沒有想過,你的情緒究竟是因何而起?
借酒消愁愁更愁,如果沒有實際行動,醒來之后還是更愁。情緒化飲食也是如此。
一個人不會無緣無故的產(chǎn)生一種情緒,一定是某一件事情或者是某一件事物給了他當下的觸動,所以才會導致情緒變化。
所以解決問題才是終極辦法。
有句話是這么說的:
聽過很多道理,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這其實就是因為沒有行動。沒有行動何來改變?
那有什么辦法可以讓你立即行動起來?
給自己找一個對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一句話:
我就喜歡你不喜歡我,但又干不掉我的樣子。
當你給自己找到一個勢均力敵的對手的時候,這樣的戰(zhàn)斗欲很容易被激發(fā)出來,當你想要不想動的時候,停下來任由負面情緒,任由情緒化飲食控制自己的時候,想一想這個對手又會充滿一種的動力。
用便簽把自己要做的事貼在醒目的地方
有人曾經(jīng)做過的一個實驗,那些把目標寫下來的人,在多年之后實現(xiàn)目標的概率比那些沒有寫下來單純在嘴上說說的人概率要高得多。
因此你可以嘗試把每天自己要做的事情貼在一個最醒目的地方,最好自己能看到,別人也能看得到,無形當中也是給自己的一個激勵。
這樣當你停下來想要任由那些負面情緒主宰自己的時候,這些標簽也可以及時把你拉回來,讓你改變現(xiàn)狀,而不是沉溺于過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7397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吃好早餐才養(yǎng)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