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秒鐘,世界上都有人需要血液,成千上萬的人的生命因為陌生人的無償獻血而得以挽救,然而,每天還是有很多的人因為不能得到安全的血液而死亡。人們都明白獻血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但每每提起還是有人心有余悸———
6月14日是“世界獻血者日”,今年已經(jīng)由世界衛(wèi)生大會正式確立為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官方法定節(jié)日。記者從北京市獻血辦公室了解到,獻血日當天,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將舉辦主題為“關愛生命關愛健康關愛每一位獻血者”大型紀念活動。
根本不存在傷元氣
對于記者提出的有關獻血的種種疑問,北京市獻血辦公室的負責同志解釋到,其實,一個成年人一次獻血400毫升,根本不存在傷元氣。因為,一個健康人的總血量,約占體重的8%,一個成年人的總血量約為4000~5000毫升。平時80%的血液在心臟和血管里循環(huán)流動著,維持正常生理功能;另外20%的血液儲存在肝、脾等臟器內(nèi),一旦失血或劇烈運動時,這些血液就會進入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一個人一次獻血200~400毫升只占總血量的5%~10%,獻血后儲存的血液馬上會補充上來,不會減少循環(huán)血容量。獻血后失去的水分和無機物,1~2個小時就會補上;血小板、白細胞和紅細胞也很快就恢復到原來水平。
人體的血液在不斷新陳代謝,每時每刻都有許多血細胞衰老、死亡,同時又有大量新生細胞生成,以維持人體新陳代謝的平衡。正常獻血后,由于血細胞數(shù)量減少,對骨髓產(chǎn)生了反饋作用,從而促使骨髓儲備的成熟血細胞大量釋放,并刺激骨髓造血組織,促使血細胞快速生成,所以說,一個健康的人按規(guī)定獻血,對身體不但不會有任何影響,不會“傷元氣”,反而會有利于健康,有利于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機關干部和腦力勞動者更應該獻血
由于長期缺乏體力勞動和生活水平較高,實際上很多機關干部和腦力勞動者的體內(nèi)積存了越來越多的脂肪,血脂長期處于較高的狀態(tài),俗稱“血稠”?!把怼钡慕Y果就是脂肪一層層的附著在人們的血管壁上,最后導致動脈硬化,血管彈性降低,形成心腦血管病。而按規(guī)定獻血,就可以預防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病的發(fā)生。這是因為獻血后通過正常飲水,使自己的血液稀釋,使血脂降低,減輕了動脈硬化的隱患。這樣:既有利于自己,又間接造福于社會,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同時有資料表明,反復獻血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
有關專家對反復獻血組26例、急性腦梗塞患者22例的血流變學各項均值做了比較。結果表明:反復獻血組的全血粘度、紅細胞壓積、纖維蛋白原、紅細胞電泳,均較正常值明顯降低,而尤以紅細胞壓積最為明顯,提示反復獻血組的血液粘滯性下降;而急性腦梗塞患者組的上述指標均較正常值高,提示腦梗塞患者存在著高粘血癥。因此,反復一定量的獻血會使血液粘滯性下降,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有積極的意義。
國外無償獻血很普遍
據(jù)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的同志介紹,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已達到醫(yī)療用血全部來自無償獻血。如經(jīng)濟發(fā)達的美國、日本、加拿大、德國、澳大利亞,也有經(jīng)濟欠發(fā)達的阿爾及利亞、坦桑尼亞、尼日爾、尼泊爾、緬甸等,都實行了無償獻血制度。在許多國家,公民獻血后吃幾塊點心,喝杯飲料,就各自去干自己的工作,從不領取任何報酬,人們把獻血看作是健康人對社會應盡的義務,是很普通的事。美國早已全部實行無償獻血。
最浪漫的獻血國家是捷克,捷克比爾森大學醫(yī)院為了使每一位獻血者感到快樂有趣,為獻血者提供了特殊的獎賞:啤酒和鮮花。按規(guī)定每位男士獻血半升可得到半升當?shù)赜忻钠【?,而女士則可得到一束芬芳的鮮花。
一個健康人的總血量,約占體重的8%,一個成年人的總血量約為4000~5000毫升。平時80%的血液在心臟和血管里循環(huán)流動著,維持正常生理功能;另外20%的血液儲存在肝、脾等臟器內(nèi),一旦失血或劇烈運動時,這些血液就會進入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一個人一次獻血200~400毫升只占總血量的5%~10%,獻血后儲存的血液馬上會補充上來,不會減少循環(huán)血容量。獻血后失去的水分和無機物,1~2個小時就會補上;血漿蛋白質,由肝臟合成,一兩天內(nèi)就能得到補充;血小板、白細胞和紅細胞也很快就恢復到原來水平。人體的血液在不斷新陳代謝,每時每刻都有許多血細胞衰老、死亡,同時又有大量新生細胞生成,以維持人體新陳代謝的平衡。獻血后,由于造血功能加強,失去的血細胞很快得到補充。所以說一個健康的人,按規(guī)定獻血,對身體不會有任何影響,更不會“傷元氣”,反而會有利于健康。 按規(guī)定獻血,可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還會刺激人體骨髓造血器官,使其始終保持青春時期一樣旺盛的造血狀態(tài),收到延年益壽的效果,并能防止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據(jù)報道,有人對66歲以上的332名曾獻血者與同樣條件的399名未曾獻血者作了比較,結果曾獻血者存活率顯著高于未曾獻血者,獻血總量較多的存活年齡還較長。 國內(nèi)獻血者體檢標準有: (1)年齡:18~55周歲。 (2)體重:男>=50千克,女>=45千克。 (3)血壓12~20/8~12千帕(90~140/60~90毫米汞柱),脈壓差>=4千帕(>=30毫米汞柱)。 (4)脈搏:60~100次/分,高度耐力的運動員>=50次/分。 (5)體溫正常。 (6)皮膚無黃染,無創(chuàng)面感染,無大面積皮膚病,淺表淋巴結無明顯腫大。 (7)五官無嚴重疾病,鞏膜無黃染,甲狀腺不腫大。 (8)四肢無嚴重殘疾,無嚴重功能性障礙及關節(jié)無紅腫。 (9)胸部:心肺正常(心臟生理性雜音可視為正常)。 (10)腹部:腹平軟,無腫塊、無壓痛,肝脾不腫大。 不能獻血的情況有: (1)性病、麻風病和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2)肝炎病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者,丙型肝炎抗體陽性者。 (3)過敏性疾病及反復發(fā)作過敏患者,如經(jīng)常性尋麻疹、支氣管哮喘、藥物過敏(單純性尋麻疹不在急性發(fā)作期間可獻血〕。 (4)各種結核病患者,如肺結核、腎結核、淋巴結核及骨結核等。 (5)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各種心臟病、高血壓、低血壓、心肌炎以及血栓性靜脈炎等。 (6)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以及支氣管擴張肺功能不全。(7)消化系統(tǒng)和泌尿系統(tǒng)疾病患者,如較重的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腸炎、急慢性腎炎以及慢性泌尿道感染、腎病綜合征、慢性胰腺炎。 (8)血液病患者,如貧血、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及各種出、凝血性疾病。 (9)內(nèi)分泌疾病或代謝障礙性疾病患者,如腦垂體及腎上腺疾病、甲亢、肢端肥大癥、尿崩癥及糖尿病。 (10)器質性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或精神病患者,如腦炎、腦外傷后遺癥、癲癇、精神分裂癥、癔病、嚴重神經(jīng)衰弱等。 (11)寄生蟲病及地方病患者,如黑熱病、血吸蟲病、絲蟲病、鉤蟲病、囊蟲病及肺吸蟲病、克山病和大骨節(jié)病等。 (12)各種惡性腫瘤及影響健康的良性腫瘤患者。 (13)做過切除胃、腎、脾等重要內(nèi)臟器官手術者。 (14)慢性皮膚病患者,特別是傳染性、過敏性及炎癥性全身皮膚疾病,如黃癬、廣泛性濕疹及全身性牛皮癬等。 (15)有眼科疾病患者,如角膜炎、虹膜炎、視神經(jīng)炎和眼底有變化的高度近視。(16)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膠原性疾病,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皮膚炎、硬皮病等。 (17)有吸毒史者。 (18)同性戀者、多個性伴侶者。 (19)體檢醫(yī)生認為不能獻血的其他疾病患者。
血液是生命的源泉,是醫(yī)療搶救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物質。目前,醫(yī)療[臨床用血只能來自健康人體。正常情況下,一個人體內(nèi)的總血量約為體重的8%左右,也就是說,一個體重50公斤的人,約有血液4公斤,合體積4000毫升。在這些血液中,一般只有80%參加體內(nèi)的血液循環(huán),履行著輸送氧氣和營養(yǎng)物質,抵御細菌侵入等職責,而其余20%則儲存在肝、脾等臟器里,這些臟器被稱為人體“儲血庫”。當人們從事勞動、劇烈運動或少量失血時,這些血液會立即補充到血液循環(huán)中去。血液的基本成分是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及血漿,血液中約有一半以上為血漿。血液各成分都有一定的壽命,紅細胞為120天左右,白細胞為7至10天,血小板約為兩周。每時每刻都有一定數(shù)量的血細胞死亡,同時也有相應數(shù)量的血細胞新生,從而保持血液的生理平衡。血液成分不斷的新陳代謝是血液存在的基礎??茖W研究表明,一次失血量不超過總血量的10%,不會影響身體健康。反之,科學合理獻血還可以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加快造血,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促進血液的新陳代謝,增強人體的免疫力,預防某些疾病。獻血后最多三個星期,體內(nèi)血液即可完全恢復到正常水平。諸如一些人認為獻血會傷元氣、獻血會成癮、獻血會使人發(fā)胖、獻血會影響生育等說法都是沒有科學依據(jù)的。
血是人體的精華!獻血是高尚的,但是我個人認為,不會帶來什么好處。
尤其重要的是,各人體質適合不適合獻血呢?換句話說,你失去的血液,是否有能力在短期迅速生產(chǎn)出來呢?因人而異!
有的人可能生來就是造血功能旺盛的體質,那么,也不是說,他就應該、或可以多多獻血,而是說,他獻血后,恢復可能比體質弱的人快些!
獻血是光榮的,但不是適合每個人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740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夏至養(yǎng)生
下一篇: 控制糖尿病低脂飲食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