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孩子不好好睡覺,搞得大人和孩子都很煩躁,也很疲憊。朋友丹姐聽了我的講述后,對我進行了長篇說教:“對孩子來講,父母就是一本厚厚的書,孩子用她的小腦瓜、眼睛、嘴、耳朵甚至是四肢去讀這本書。你想想,一個母親在給嬰兒喂奶,受了外界的刺激,母親的情緒忽然起了波動,孩子是最先體會到這種波動的,因為孩子耳邊母親平緩的有節(jié)奏的心跳忽然加速,這時,孩子甚至會停止吮吸,抬頭去看媽媽的臉色,如果母親是滿臉怒容,孩子多會是一臉迷惑,即使繼續(xù)吮吸,也是極不安穩(wěn)的樣子。如果母親一臉快樂,孩子會立刻呈滿足狀,繼續(xù)她的吮吸?!?/p>
我想起了露曦7個月大時,我休完產(chǎn)假第一次去上班。當時先生自告奮勇在家看孩子。第一天下班看到露曦,她滿臉淚痕,一副受了天大委屈的樣子;第二天下班,她簡直變了一個人,樂得像個快樂小天使。后來先生坦白,第一天看孩子,他覺得孩子反正還不會爬,也什么都不懂,就在露曦身邊擺了一大堆玩具,躲在旁邊看資料去了,結(jié)果露曦看見爸爸不是一心一意和她玩,一整天都不高興。第二天,先生干脆一心一意陪她玩,爸爸對她態(tài)度上的變化,她全讀得清清楚楚。
“所以,”丹姐清清嗓子繼續(xù)說,“做父母的要把孩子當人看!”
“哪個父母不把孩子當人看啦?”我對丹姐的上綱上線極不滿!
“多數(shù)父母不把孩子當人看,包括你自己!請問,你和她談過幾次話?”
“談話?和誰談話?”
“露曦呀!”
“露曦才剛一歲,連字都說不清楚,你是說讓我和她談話?談什么?世界局勢還是莎士比亞?”
“先別激動呀,咱不是在談孩子的睡眠嗎?好好想一想,最近,孩子有沒有情緒上的波動?”
“有啊,太有了!我從兩星期前開始參加一周兩次的電腦培訓,所以上課那天就不能哄孩子睡覺。這不,露曦這些日子來脾氣壞極了,還像雙面膠帶那么纏著我!”
“那你告訴她你晚上為什么不能哄她睡覺了嗎?”
“你要我怎么告訴她?露曦,媽媽要去上電腦課了,你好好睡覺吧!”我不無諷刺地說。
“太對了,就該這么說,你真是開竅了!”沒想到丹姐聽了竟高興起來。
從那以后,我真地學會了和露曦之間的交流。我的生活像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充滿了挑戰(zhàn),也充滿了無窮無盡的樂趣。
這個和階級有關(guān)。如果是比較靠近上層社會的人,往往有比較大比例的人能接受西方的這種個人權(quán)利、獨立意識的思想影響,并且能意識到有必要去培養(yǎng)后代的自主意識。如果是底層群眾,那么這種父母養(yǎng)育子女基本上是沒控制住自己的性欲、養(yǎng)兒防老、以及把子女作為一種投資希望能靠著子女咸魚翻身三種因素交織形成的一個結(jié)果。而且,這種父母社會地位又比較低,希望把子女當做一種泄憤的工具來彰顯他的存在和價值,因此這種父母往往對子女約束比較緊,時常訓斥,又往往有只讓子女死讀書,而不肯讓他們發(fā)展自己的愛好或者進行必要的生活技能訓練的這么一種狀態(tài)。而且呢,往往自己邏輯性很弱,他的指手畫腳,本身邏輯上自相矛盾,使得子女的統(tǒng)一世界觀無法成型。而且,誤以為,子女可以不經(jīng)什么教育和訓練,憑空一蹦,突然就突然鯉魚躍龍門,一步登天了。而且,還希望子女既要比自己強,也應該乖乖聽自己的。
總而言之吧,這是個非常普遍的狀態(tài),在全國是常態(tài),全世界也基本是常態(tài)。人剛生下來就是一塊白布。如果父母能夠不把自相矛盾的東西強壓給子女,把子女腦子搞亂,而是不加干預任由他發(fā)展,效果都會非常好。很多所謂學霸,他的父母就是真的僅僅做到不加干預而已,就使得這些孩子表現(xiàn)得非常優(yōu)秀了,可見有多少父母是不把子女當人的。
當然,如果父母本身道德品質(zhì)就很差,還強奸女兒什么的,那種孩子的條件可能更差。
如果父母本身就比較優(yōu)秀,那么在自由發(fā)展的前提上往正確的方向稍稍引導引導,子女就非常非常優(yōu)秀了。
這個就是宏觀上人的差距和階級差距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
邏輯后果法(Logical Consequences),一張高能育兒卡,用對了是有效育兒,反之則變成了懲罰。
然而,包括我在內(nèi)的許多家長或老師,經(jīng)常會錯用“邏輯后果法”這張牌,表面上好像是自己站在了科學育兒的制高點上,但實際上我們與懲罰孩子的那些人沒有太大區(qū)別。邏輯后果法就像一張披著羊皮的狼,如果使用者功力不夠,一不留神就可能把它變成了懲罰和傷害孩子的兇器。所以,教育孩子過程中一定要慎用該法,除非你功力深厚,修為不俗,否則還是盡量少用或干脆不用“邏輯后果法”,用“自然后果法”代之,效果可能會更好。
“如果你不把飯吃完,一會就不可以吃水果?!?br>
“如果你作業(yè)沒有寫完,一會就不可以玩游戲?!?br>
“如果你這次考試成績不理想,年底的旅游就取消。”
“如果你再到處扔玩具自己不收的話,以后就不再給你買玩具?!?br>
……我們經(jīng)常會把兩件完全不相關(guān)的事情,強行加上一個條件后,將其合理化,但背后邏輯卻非常牽強和粗暴,“欺負”小孩用貌似很有效。試問,不吃完飯和吃水果的必然聯(lián)系是什么?邏輯關(guān)系合理、自洽嗎?這種速食教育法,除了利用恐嚇、威脅和懲罰來達到目的外,孩子在此過程中根本積累不到任何積極正面的經(jīng)驗、學不到任何東西。最終,孩子變得像一匹馬、一頭牛、一個奴隸一樣,如果沒有主人的“鞭子抽”、大聲呵斥,他們完全沒有內(nèi)驅(qū)前進。誠如盧梭在《愛彌兒》一書里所說的,當我們這些大人試圖用自己的智力去控制孩子的身體和行動時,孩子從此就喪失了自由意志。
當然,邏輯后果法在實際育兒情境中并不是不可以用,但一定要善加利用并注意原則、方式和方法,同時也要滿足以下“3R1H”條件才是正面積極的邏輯后果法。
1) Related(相關(guān)性)
2) Respectful(尊重)
3) Reasonable(合理)
4) Helpful(有助于問題的解決)
作為老師,除了“授業(yè)解惑”外,我們真正的核心任務是要“傳道和身教”,用正確的思想、價值觀、理念、行為去影響孩子,讓他們在自由意志下、積極的邊界內(nèi)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潛能和優(yōu)勢,并不斷保持獨立思考和樂于探索的動力,通過內(nèi)驅(qū)和自我成長最終成為更好的自己。
“在萬物的秩序中,人類有他的地位;在人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應把成人當做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愛彌兒》盧梭
把孩子看作孩子,讓孩子成為孩子。
晚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7549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防感冒把好四關(guān)
下一篇: 法國人把選擇權(quán)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