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威脅生命的感染,單一病原體所致感染
,非封閉腔隙
,無不利于藥物作用的組織環(huán)境因素
,早期感染
;藥物:殺菌劑,迅速起效
,不會誘導突變
,易穿透至組織,能作用于非分裂相細菌
,不受病灶不利狀況(如pH值)的影響。
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首先是初始經(jīng)驗性治療必須適當和足夠:應根據(jù)不同類型感染和可能的病原體以及對臨床病情嚴重程度的評估
,參考指南和當?shù)乜股厮幟舯O(jiān)測資料
,給予患者以適當和足夠的抗菌治療,才能使大多數(shù)患者及早獲取預期療效
,才有可能實現(xiàn)短程治療
。
能否最終實現(xiàn)短程治療需要視治療反應而定:除前述指征外
,最終能否實現(xiàn)短程治療取決于治療反應
。所以密切觀察和評價治療反應是十分重要的。目前雖然尚無實施短程治療的臨床病情評價系統(tǒng)和方法
,但至少要求達到促使患者就醫(yī)的主要癥狀和體征顯著改善,炎癥反應的主要實驗室指標已經(jīng)恢復
。
藥物劑量的選擇:目前雖然沒有規(guī)定短程治療的藥物劑量,但是部分臨床試驗采用了高劑量
,如左氧氟沙星750毫克/天,1次給藥
;兒童阿莫西林每天90毫克/千克,分兩次給藥
,似乎可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但高劑量既要符合藥物PK/PD的要求
,又要避免不良反應的增加
,何種劑量更為合適仍待進一步探討
。
短程治療的“極限”:除高劑量阿奇霉素單劑治療作為一種特例外
,目前傾向性意見是治療AECOPD不短于3天
,CAP不短于5天,VAP不短于7天
。美國最新的CAP指南中主張療程不短于5天,或熱退后2~3天
;歐洲的指南中認為短程治療的安全性尚不能肯定;日本的指南要求盡量縮短療程
。因此,“極限”的限定是必要的
,而實際療程需視臨床情況而定。
進一步開展短程療法藥物經(jīng)濟學和防控細菌耐藥的研究:節(jié)省醫(yī)療費用和減少耐藥是短程治療的兩項最主要的“理論”優(yōu)勢
,但實際效果目前研究尚少,特別是能否有效減少和防止細菌耐藥
,其研究難度很大,需要在研究設計上更具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今后應加強臨床和基礎研究,進一步從機制和防止耐藥菌傳播等方面作出更加令人信服的回答
。
簡述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
1. 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常識
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常識1.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1)應有明確的診斷,確證為細菌性感染者
,方有用抗菌藥物指征。
原則上應首先確定病原菌
,然后根據(jù)藥敏試驗進行選擇
。如一時無法得到藥敏試驗結果時
,也要在經(jīng)驗用藥的基礎上慎重選擇
。
如獲知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結果后,對療效不佳者應及時進行調(diào)整
。 (2)按照患者的特殊生理狀態(tài)(如妊娠、哺乳婦
、嬰幼兒、老人等)及不同的感染部位(如中樞感染
、骨髓炎、膽道感染等)
,結合抗菌藥物的作用特點及體內(nèi)過程進行選擇。
(3)選擇適當?shù)慕o藥方案
、劑量和療程。根據(jù)該抗菌藥物是屬濃度依賴性還是時間依賴性而設計給藥方案
。
例如氨基苷類抗菌藥物目前普遍認為每日1次給藥比分2次或3次療效更好
,不良反應更小
。劑量應結合患者肝
、腎功能情況來確定。
療程要足夠以避免復發(fā)
,一般應用至體溫正常
、癥狀消退后3~4天,嚴重感染可達4~8周
。但感染情況和患者體質(zhì)不同
,療程也可有差異。
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原則是“安全有效”
,抗菌藥物應遵醫(yī)囑用藥
。在使用抗菌藥物的過程中
,應注意以下六大事項。
(1)及早并盡可能地分離患者標本上的病原體
,確定后做藥物敏感實驗。(2)熟悉抗生素的抗菌活性
、抗菌譜、藥代動力學和不良反應
,從藥效學
、藥動學、安全性和經(jīng)濟性綜合權衡利弊
,結合藥敏實驗結果制定用藥方案
。
(3)注意給藥方法的合理性
,調(diào)整給藥方案
。(4)注意特殊人群如新生兒、老年人
、妊娠及哺乳期婦女、肝腎功能不正常者
、營養(yǎng)不良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的選用藥物品種
、劑量、療程的特殊性
。
(5)預防手術感染宜在術前2小時開始用藥,一是使血漿藥物濃度達到峰值的時間與細菌感染的機遇相逢
,二是避免多次使用誘發(fā)細菌產(chǎn)生耐藥性。(6)盡量不在皮膚與黏膜上使用抗生素
。
查看更多答案>>。
2.怎樣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首先
,抗菌藥物多為處方藥。
合理使用抗菌藥物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在有適應證的時候才使用
。有一些人輕微感冒就想用抗菌藥 物
,感覺抗菌藥物是“萬能藥”
,這樣做有百害而無一利
。
其次
,不同抗菌藥物有不同的抗菌譜,必須根據(jù)所感染的病原菌 選擇具有相應抗菌譜的藥物
,最好是致病菌對所選藥物敏感。同時
, 還要考慮藥物在體內(nèi)的吸收
、分布等特性。
最后
,使用抗菌藥物要注意用藥劑量和療程,用量不足和過量用 藥都是不合理的
。 正因為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很有講究,濫用抗菌藥物又能夠造 成針對細菌無藥可用的嚴重后果
,所以國家對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 非常重視
,普通患者必須在醫(yī)師和藥師的指導下應用抗菌藥物
。
3.如何合理地使用抗菌藥物
要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嚴格掌握適應證即首先要診斷正確,找到真正的病 原
,方能對癥下藥。
因此
,不可無目的地胡亂使用抗菌藥
,對 病毒、真菌感染不宜使用抗菌藥
,應根據(jù)病原選擇藥物。如治 療豬細菌性肺炎
,除選擇對病原敏感的藥物外,還要考慮能否 在肺中達到較高藥物濃度
,可選擇恩諾沙星
、達氟沙星或替米 考星等
。
(2)制定合理給藥方案包括藥物的選擇、給藥途徑
、劑量、療程等
。對于大多數(shù)抗菌藥物來說,一般給藥3?5天為 一療程
,不可過長,否則容易導致細菌耐藥性
。
(1)避免耐藥性產(chǎn)生在所有致病性病原中
,金黃色葡萄 球菌、大腸桿菌
、綠膿桿菌、痢疾桿菌最易產(chǎn)生耐藥性
。 因此, 在使用藥物時不要濫用
,可不用的盡量不用;能用1種治療的 不用2種
;杜絕不必要的預防用藥;未正確診斷病原的
,不要 輕易用藥;減少長期用藥
;發(fā)現(xiàn)耐藥菌時
,及時換藥或聯(lián)合 用藥
。
(2)聯(lián)合用藥是指同時給豬使用2種以上的藥物來治 療某種疾病。 首先要明確
,聯(lián)合用藥的目的是擴大抗菌譜
、增 加療效
、減少用量、避免毒副作用
、避免耐藥菌的產(chǎn)生
。
因此, 只有在下列情況下才可考慮聯(lián)合用藥:①一種藥物不能控制 的嚴重感染或混合感染
,如敗血癥
、腹膜炎、創(chuàng)傷感染
。②病 原未正確診斷但又危及生命的病癥,可先聯(lián)合用藥
,確診后再 調(diào)整
。
③需長期治療的慢性病癥。④容易出現(xiàn)耐藥性的細菌 感染
。
目前常用的抗菌藥可以分為四大類:一類為繁殖期或速 效殺菌劑,如青霉素類
、頭孢類、喹諾酮類
;二類為靜止期或慢 效殺菌劑,如氨基糖苷類
;三類為速效抑菌劑,如四環(huán)素類
、大 環(huán)內(nèi)酯類、氯霉素類
;四類為慢效抑菌劑,如磺胺類
。 一類和 二類合用可增加藥效,將病原殺滅
,治愈疾病
,如青霉素配鏈霉 素
、頭孢氨芐配卡那霉素,環(huán)丙沙星配慶大霉素等
。
二類和三 類合用也可增加藥效,殺滅病原
,如慶大霉素配土霉素。三類 和四類合用可獲得相加作用
,但只是將病原抑制
,不能完全治 愈
。
其他類合用會出現(xiàn)拮抗或無關作用
,如一類和三類合用, 青霉素配氟苯尼考
,會使青霉素的作用減弱或消失。 另外
,應 注意同一類藥物之間一般不要聯(lián)合應用,可能會增加毒性
。
4.抗菌素的合理應用應掌握哪四點原則
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與進展一. 合理使用抗菌素在明確指征下選用適宜的抗菌素,并采用適當?shù)膭┝亢童煶?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以達到殺死 致病菌、控制感染
,同時采取各種相應措施以增強患者的免疫力和防止不良 反應的發(fā)生
,尤其是避免細菌耐藥性的產(chǎn)生。
二. 不合理使用抗菌素的諸方面:選用對病原菌或感染無效
、療效不強的藥物;量不足或過大;病原菌產(chǎn)生耐藥后繼續(xù)用藥
;過早停藥或感染控制已多日而不及時停藥;產(chǎn)生耐藥菌二重感染時未改用其他有效藥物
;給藥途徑不正確;發(fā)生嚴重性或過敏反應時繼續(xù)用藥
;不確當?shù)穆?lián)合應用抗菌素;依賴抗菌素的抗菌作用而忽視必要的外科處理
;無指征或指征不強的預防用藥
;忽視療效/價格比
。三. 合理用藥涉及的問題:應用抗菌素及聯(lián)合用藥的適應癥
;抗菌素的藥動學和藥效學;抗感染的經(jīng)驗 用藥
;抗菌素的劑量
、療程和給藥方法;抗菌素的不良反應和防治
;細菌耐藥性的變遷與預防;特殊情況下抗菌素的應用等等
。
四.抗菌素應用的基本原則:1. 及早確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學診斷。2. 熟悉選用藥物的適應癥
、抗菌活性、藥動學和不良反應
。
3. 按照患者的生理、病理和免疫等狀態(tài)而合理用藥
。4. 常用抗菌素的合理使用。
5. 選用適當?shù)慕o藥方案
、劑量和療程
。6. 下列情況抗菌素的應用要嚴加控制或盡量避免:預防用藥
、皮膚、粘膜的局部用藥
;病毒感染或發(fā)熱原因不明者
;聯(lián)合采有抗菌藥物。
7. 強調(diào)綜合性治療措施的重要性
;五. 抗生素的經(jīng)驗應用 : 在病原菌未明時
,早期應用抗菌素進行經(jīng)驗性抗感染治療非常重要;選用廣譜的抗菌素
,盡量選用殺菌劑;在重癥感染中則往往采取聯(lián)合用藥
,常用的殺菌劑有β-內(nèi)酰胺類、氨基糖甙類
、氟喹諾酮類、多肽類等
;在特定感染中:磺胺類藥
、克林霉素
、甲硝唑以及利福平等應用較廣泛
。抗菌素經(jīng)驗性應用時
,應根據(jù)臨床資料判斷可能的病原菌來選用抗菌素。
不同類的廣譜抗菌藥物在抗菌活性方面存在差異
,應根據(jù)藥物的適應癥、抗菌活性以及耐藥的變遷等因素來選用抗菌素
。常用抗菌素的抗菌活性:青霉素: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球菌、嗜血桿菌屬以及各種致病螺旋體和大多數(shù)牛放線菌
。
分類:青霉素G,苯氧青霉素,耐霉青霉素(苯唑西林)
,廣譜青霉素(氨芐西林、氧哌嗪青霉素)
,作用于革蘭氏陰性菌的青霉素(美西林和替莫西林)。 頭孢霉素:抗菌作用強
、耐青霉素酶、臨床療效高
、毒性低、過敏反應少
,可分為三代:第一代主要用于革蘭氏陽性菌和某些革蘭氏陰性菌的感染
,對β-LA的耐受較差
。
第二代對大多數(shù)β-LA穩(wěn)定,抗菌譜較第一代廣
,對革蘭氏陰性菌的作用較強
,但對腸桿菌屬和綠膿桿菌的活性較差。第三代對大多數(shù)β-LA穩(wěn)定
,對革蘭氏陰性菌的活性甚強,但對G+球菌的作用不及第一
、二代強。
其中頭孢哌酮和頭孢他啶對綠膿桿菌有良好作用
,頭孢三嗪的半衰期較長
,達8小時。頭霉素類:頭孢西丁
,對革蘭氏陽性、陰性及厭氧菌或需氧菌均有較強活性
,對β-LA高度穩(wěn)定。
單環(huán)β-內(nèi)酰胺類抗菌素:氨曲南,對革蘭氏陰性菌作用強
,對酶穩(wěn)定,交叉過敏發(fā)生率低
。氨基糖甙類:對葡萄球菌屬、需氧革蘭氏陰性桿菌有良好活性
,某些對結核桿菌和其他分支桿菌屬有作用
,不同品種之間可存在交叉耐藥性
,有耳
、腎毒性,并可有神經(jīng)肌肉接頭的阻滯作用
,有抗菌素的后作用。
四環(huán)素類:米諾環(huán)素
、多西環(huán)素、四環(huán)素
、土霉素?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咕V廣,口服方便
。
對立克次體、支原體
、非典型分支桿菌和阿米巴原蟲敏感。氯霉素類:氯霉素
。
大環(huán)內(nèi)脂類:主要作用于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及厭氧菌、軍團菌
、支原體
、衣原體
。組織濃度高
。
有不完全的交叉耐藥性
。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革蘭氏陽性菌和厭氧菌。
多肽類:萬古霉素和去甲萬古霉素
。主要對各種革蘭氏陽性菌有強大抗菌作用:MRSA
、MRSE和腸球菌
。
氟喹諾酮類:第一代:奈啶酸
;第二代:吡啶酸
;第三代:依諾沙星、氧氟沙星
、培氟沙星、環(huán)丙沙星
、洛美沙星等等。特點:廣譜
,對多重耐藥(其他抗菌素)有良好抗菌活性,體分布廣
,組織濃度高,蛋白結合率低(14 - 30%)
,大部分由腎排出,尿藥濃度高
,半衰期長,口服吸收良好
,有抗菌素的后續(xù)作用
。
各品種之間有一定的交叉耐藥性
。 六.外科預防用藥:1. 外科手術后預防用藥的適應癥:手術視野有顯著傳染;手術范圍大
、時間長、傳染機會大
,異物植入手術
,如:人工心瓣膜移植
;手術涉及重要器官
,易發(fā)生感染造成嚴重后果
;高齡或免疫缺陷患者
。
2. 預防用藥的抗菌素選擇條件:安全有效;不良反應少
;易于給藥;價格低
。3. 抗菌素的給藥時間:在手術前30分鐘內(nèi)或麻醉開始時靜注。
4. 用藥的期間:5. 不同器官組織手術時
,抗菌素的選擇: 抗菌劑;針對主要的可能致病菌
。七.抗菌素的聯(lián)合療法:聯(lián)合用藥的適應癥:較單獨用藥更為嚴格:病因未明的嚴重感染;單一抗菌素不能控制的嚴重感染
;單一抗菌素不能有效地控制的混合感染;較長期用藥細菌有產(chǎn)生耐藥的可能
;聯(lián)合用藥使病毒性較大的藥物的劑量得以減少。
抗菌素的分類:繁殖期殺菌劑:青霉素類
、頭孢菌素類
、萬古霉素
、泰能、氟喹諾硐類靜止期殺菌劑:氨基糖甙類
、多粘菌素類快效。
5.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原則是“安全有效”
,抗菌藥物應遵醫(yī)囑用藥。
在使用抗菌藥物的過程中
,應注意以下六大事項
。 (1)及早并盡可能地分離患者標本上的病原體,確定后做藥物敏感實驗
。
(2)熟悉抗生素的抗菌活性、抗菌譜
、藥代動力學和不良反應,從藥效學
、藥動學
、安全性和經(jīng)濟性綜合權衡利弊,結合藥敏實驗結果制定用藥方案
。 (3)注意給藥方法的合理性
,調(diào)整給藥方案。
如選擇磺胺藥
,應依據(jù)其藥效維持的時間和半衰期確定給藥間隔。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
,青霉素的血漿半衰期極短,僅為30分鐘
,最有效的給藥方法為每隔6小時給藥1次。
(4)注意特殊人群如新生兒
、老年人、妊娠及哺乳期婦女
、肝腎功能不正常者
、營養(yǎng)不良者
、免疫功能低下者的選用藥物品種
、劑量、療程的特殊性
。 (5)預防手術感染宜在術前2小時開始用藥,一是使血漿藥物濃度達到峰值的時間與細菌感染的機遇相逢
,二是免多次使用誘發(fā)細菌產(chǎn)生耐藥性。
(6)盡量不在皮膚與黏膜上使用抗生素
。
6.抗菌類藥物合理應用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抗菌類藥物應用的基本原則:
1. 及早確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學診斷。
2. 熟悉選用藥物的適應癥
、抗菌活性
、藥動學和不良反應。
3. 按照患者的生理
、病理和免疫等狀態(tài)而合理用藥。
4. 常用抗菌素的合理使用
。
5. 選用適當?shù)慕o藥方案
、劑量和療程
。
6. 下列情況抗菌素的應用要嚴加控制或盡量避免:預防用藥
、皮膚、粘膜的局部用藥
;病毒感染或發(fā)熱原因不明者;聯(lián)合采有抗菌藥物
。
7. 強調(diào)綜合性治療措施的重要性
7.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細菌耐藥的速度遠遠快于人類新藥的開發(fā)速度
。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專家擔心:"新生的
、能抵抗所有藥物的超級細菌
,將把人類帶回感染性疾病肆虐的年代"。
我國為遏制抗菌藥物濫用
,目前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規(guī)定:從2004年7月l曰起,未列入非處方藥藥品目錄的各種抗菌藥物
。在零售藥店必須憑執(zhí)業(yè)醫(yī)師處方才能銷售。
但是
,對缺乏醫(yī)藥知識的普通人而言,更重要的是學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合理選擇抗菌藥
。為此。
我們采訪了北京三
。一醫(yī)院呼吸科專家劉又寧教授
。
何時才能用、?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咕?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北京參考》:什么是抗菌藥物?消炎藥
、抗生素
、抗菌素是同一個概念嗎? 劉又寧:首先要明確
,炎癥與感染是不同的概念。炎癥比如關節(jié)炎
、心肌炎等,可由微生物感染以外的原因引起
,多數(shù)情況不需要抗菌治療。
而感染特指細菌
、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炎癥?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垢腥舅幇辜毦帯⒖共《舅幍取?br>
抗細菌藥又包括抗菌藥物與抗生素
。老百姓俗稱的消炎藥、抗生素
、抗菌素等往往要表達的是"抗菌藥物"的概念。
抗菌藥物一般是指具有殺菌或抑菌活性的藥物
,包括各種抗菌素,也包括磺胺類
、咪唑類
、硝基咪唑類、喹諾酮類等化學合成物
。大家熟知的頭孢、環(huán)丙沙星
、紅霉素等都屬抗菌藥。
《北京參考》:許多人發(fā)燒
、咽痛、扁桃腺腫大時
,常常自己用抗菌藥。請您談談何時才能用抗菌藥
? 劉又寧:許多人有個用藥誤區(qū),就是拿抗菌藥當退熱的殺手锏
。
一發(fā)熱就想到吃阿莫西林、打青霉素
,這種看似實用的習慣其實是錯誤的。有些非感染性的發(fā)燒
,如過敏、腫瘤、結締組織病等
,用抗菌藥是無效的,只有細菌引起的感染性發(fā)燒
,用抗菌藥才有效。
一般的發(fā)燒
、咽痛等普通感冒,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的
,而對病毒來說抗菌藥物一般是無效的。普通感冒使用抗菌藥
,只會增加發(fā)生不良反應的可能,以為治療感冒用抗菌藥效果最好的觀 念更是大錯特錯
。
如果沒有發(fā)生細菌性并發(fā)癥。治療感冒根本沒有必要使用抗菌藥
。
流感也是一樣,原則上不用
,但是對于年老體弱的慢性病患者,有時為了預防繼發(fā)細菌感染而用抗菌 藥來預防并發(fā)癥
。扁桃腺腫大也一樣,只有化膿性扁桃腺炎才有必要用抗菌素
。
一般的扁桃腺腫大,建議局部用藥
。如華素片等含片效果也不錯,因為其中的碘也有抗菌作用
。
《北京參考》:濫用抗菌藥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劉又寧:老百姓的濫用抗菌藥
,包括如下幾點:l、不該用藥時卻用了。2
、濫選抗菌藥品種
。
針對不同的細菌.有不同的抗菌藥
。只要合理選擇,即使是很便宜的藥
,如磺胺類藥,效果也是很好的.3
、用藥劑量與療程不合適。
有人…旦病情緩解
,就隨心昕欲減量或者停用?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咕貨]用夠
,病情容易復發(fā)
,而且容易產(chǎn)生耐藥
。
相反。有入用抗菌素時間太長
,5-7天的療程卻用半個月,也會導致藥物的毒副作用增加 4自己盲目聯(lián)合用藥 舉個例子
,一位病人,為了早日痊愈
,自已一下子買了好幾種抗菌素同時服用,他覺得"總有一種用得對"
、這種用藥的不當
,輕則達不到理想的療效、重?增加藥物毒副作用,1+l>2
,多種藥物的相加作用更危險。
《北京參考》:隨心所欲停藥肯定是不對的
,那么,停藥指標是什么
? 劉又寧:舉個例子.有人得肺炎,一旦不發(fā)燒
,癥狀好了,就自行停藥
,這是不對的。癥狀緩解不是停藥指標
、
、肺炎病人,還要復診
,復查血常規(guī)
、胸片,以免病情復發(fā)
。
其他病人也是一樣
,要遵循醫(yī)囑停藥?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咕幬锏乃幮б蕾囉谟行У难帩舛?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如達不到有效的血藥濃度,不但不能徹底殺滅細菌
,反而會使細菌產(chǎn)生耐藥性。
溢用抗菌藥有哪些危害
? 《北京參考》:抗菌藥物的不良反應有哪些
? 劉又寧:抗菌藥物常見的不良反應有消化道反應,如惡心
、嘔吐
、腹痛;有過敏反應
,如出現(xiàn)皮疹
;神經(jīng)系統(tǒng)副作用如頭暈
、頭痛等。還可以影響肝功能
,如消化道癥狀加重
、出現(xiàn)黃疸
;影響腎功能
,如尿量明顯減少
,也可能出現(xiàn)聽力障礙,兒童更應注意
。
《北京參考》:抗菌藥會致癌嗎? 濫用抗菌藥對人體有何危害
? 劉又寧:抗菌藥不會致癌。濫用抗菌藥對人體危害嚴重的有藥源性耳聾
,如氨基糖甙類藥物(慶大霉素等),過敏性休克等
。
濫用抗菌藥對人類最大的危害是細菌耐藥性問題,這也是大家最應該引起注意的
。 《北京參考》:細菌為什么會耐藥
? 劉又寧:科學家認為
,耐藥可能是細菌的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
,有時可能是通過基因突變,讓細菌獲得了對抗抗菌藥物的能力
,使抗菌藥物活性減弱,甚至失活
。
同時,耐藥菌還能把耐藥基因由同種細菌傳播給其它細菌
,使多種細菌對不同類的抗菌藥物產(chǎn)生多重耐藥性
。細菌耐藥問題也是一個哲學問題。
人類應該能消滅細菌
,過度殺滅細菌是不利的,許多細菌對人類是有益的
。細菌要繁衍生息
。
勢必會產(chǎn)生耐藥性。人類應該老老實實
、本本分分地遵循大自然的規(guī)律
。
主動適應自然
。維持微生態(tài)的平衡
。
《北京參考》:有人認為
,只要自己不濫用抗菌藥
,耐藥菌就不會在自身體
?形成,就不會耐藥
,對嗎? 劉又寧:耐藥菌是可以在人群中傳播的
、即使是從來沒有使用過抗菌藥的人,同樣可能成為抗菌藥濫用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