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用爵床科植物腺毛馬藍的干燥根莖冒充升麻的事件,為保障用藥安全,本文特從藥材鑒別、顯微鑒別、理化鑒別、薄層層析四方面對二者的鑒別加以介紹。
藥材鑒別
升麻
本品為毛茛科植物大三葉升麻、興安升麻的干燥根莖。本品為不規(guī)則長形塊狀,多分枝,呈結(jié)節(jié)狀,長10~20厘米,直徑2~4厘米。表面呈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不平,有堅硬的細須根殘留,有數(shù)個空洞的莖痕,洞內(nèi)壁顯網(wǎng)狀溝紋,下面凹凸不平,具有根痕。體輕,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斷面粗糙,有裂隙,纖維性,呈黃綠色或淡黃白色。氣微,味微苦而澀。
腺毛馬藍
產(chǎn)云南、四川,生長在生松林下或草坡。本品呈不規(guī)則長形塊狀或2~3分枝的結(jié)節(jié)狀,長5~6厘米,直徑0.8~2厘米,面灰褐色,頂端有多個圓形凹下的莖基,直徑0.2~0.7厘米,內(nèi)壁灰褐色。皮部易與木部分離,脫落處有較細的縱紋。體充實,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斷面纖維狀,皮部深藍色,木部灰藍色或灰白色,髓部灰白色,柔軟。氣微,味淡微澀。
顯微鑒別
升麻粉末在顯微鏡下呈黃棕色。而腺毛馬藍粉末呈灰白色,其木栓細胞多角形,呈棕褐色至棕黑色;薄壁細胞類圓形,細胞壁呈波狀;韌皮纖維長棱形,兩端銳尖,胞腔窄,長20~30微米,直徑10~21微米,壁厚3~6微米;木射線細胞呈長方形,細胞壁呈含珠狀,紋孔細密,直徑25~40微米,強烈木化;含碳酸鈣鐘乳體的含晶細胞及脫落的乳突狀鐘乳體隨處可見,含晶細胞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40~200微米,直徑24~80微米,表面有眾多乳突狀隆起。
理化鑒別
升麻、腺毛馬藍粉末各2克,加水20毫升,煮沸10分鐘,過濾。取濾液振搖1分鐘,放置30分鐘后升麻管泡沫高出腺毛馬藍管。
取升麻、腺毛馬藍粉末各3克,分置兩組試管中,每組試管分別加入10毫升的水、乙醇、鹽酸浸漬1小時,時時振搖,濾過。取濾液點于濾紙上,晾干后置紫外分析儀(365納米)下觀察。結(jié)果:升麻加水溶液顯藍紫色熒光,加乙醇顯灰藍色熒光,加鹽酸顯黃藍色熒光。腺毛馬藍則分別顯黃綠色、灰黃色和黃色熒光。
取升麻、腺毛馬藍粉末各3克,加水50毫升浸漬4小時,濾過。濾液加1%鹽酸(pH3)。取試管6支,每組3支,分別加入硅鎢酸,磷鉬酸,碘化鉍鉀試液。結(jié)果:升麻加硅鎢酸試液后顯淡白色沉淀,加磷鉬酸試液后顯黃褐色沉淀,加碘化鉍鉀試液后顯橘紅色沉淀。而腺毛馬藍均無沉淀出現(xiàn)。
薄層層析
取升麻、腺毛馬藍粉末各3克,用甲醇50毫升浸漬12小時,過濾,濾液置水浴上揮干,浸膏加熱水20毫升,置水浴上加熱30分鐘,冷卻后用乙醚(20,10毫升)2次在分液漏斗中振搖,合并乙醚液,回收乙醚至少量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阿魏酸(1克?升-1)作對照。吸附劑:硅膠G板,105攝氏度活化30分鐘。展開劑:氯仿-乙酸乙酯-甲酸(5:4:1),展距14厘米。置紫外分析儀(254納米)下觀察。結(jié)果升麻在阿魏酸相應(yīng)位置上顯相同的藍色斑點,而腺毛馬藍在該處無熒光斑點。
四種方法鑒別沉香真?zhèn)危?br> 一“看”:“生則色如墨,熟則重如金”,黑褐色且有光澤的沉香為好。由于沉香是樹木表面混合了油脂和木質(zhì)成分的凝聚物,因此往往能看到透光油脂。而且油脂含量越高,品相越好,也就越具有投資價值。
二“聞”:一般沉香木具備中藥的清香。沉香之所以備受市場青睞,獨特清雅的香氣非常關(guān)鍵。而目前制假的關(guān)鍵也在于模仿其香氣上,但人工制香更為刺鼻,沒有沉香天然生成的香氣清香醇甜,且幽香陣陣。
三“摸”:沉香木看起來好似有層油,但摸著不臟手,手感也不油膩。假如是贗品,則多數(shù)會摸到玄色油漬。
四“試”:看沉不沉水,真沉香木因為質(zhì)地較重,一般入水即沉。
一般情況我們可以從人參的蘆、艼、體、須、珍珠點上判斷人參的參齡。
人參的蘆上長蘆碗,通常是一年長一個,蘆碗密集程度越高,人參的年齡就越長。人參的艼上通常是不會有環(huán)紋的,只有年齡特別長的人參,艼上才會長紋,因此,艼上如果出現(xiàn)環(huán)紋,可以判斷人參的年限不短。人參在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下生長幾十年乃至上百年,在其皮膚上當(dāng)然會表現(xiàn)出來,因此,參體上的批越老,色澤越暗,人參越老。另外,參體上的鐵線紋是野山參的特征之一,它形狀似鐵線匝扎,又細又密又深,圈圈相對,互不相連,這種鐵線紋越密越多,人參也就越老。參須則是用來吸收養(yǎng)分的,人參越老,參須越稀少,因此,老參的須簡潔、清爽。人參在地下生長幾十年,會有許多參須腐爛又生長出來,腐爛的參須會留下一個個傷疤,也就是珍珠點了,因此,珍珠點越多,人參也就越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7729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十二方可致間質(zhì)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