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酯化多糖(SPS)或稱多糖硫酸酯(PSS)是指含有硫酸基團的天然及半合成的酸性多糖,為聚陰離子化合物。自1987年發(fā)現(xiàn)硫酸酯化葡聚糖可抑制艾滋病病毒(HIV)的活性以來,人們對硫酸酯化多糖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硫酸酯化多糖很有可能成為繼HIV逆轉(zhuǎn)錄酶抑制劑(RTIs)、蛋白酶抑制劑(PIs)和融合酶抑制劑(INIs)之后的又一類潛在的新型抗HIV藥物。
硫酸酯化多糖的獲取
從動物、植物及微生物當中分離純化天然的硫酸酯化多糖,可采用與分離純化一般多糖相似的方法,即沸水提取、乙醇沉淀、透析、柱層析等手段;也可以根據(jù)多糖分子中含有硫酸基團,采用鈣鹽或鋇鹽沉淀法、9-氨基吖啶沉淀法等方法。這類天然來源的硫酸酯化多糖主要包括:從豬腸黏膜中提取的肝素;從褐藻海帶、銅藻中提取的褐藻多糖硫酸酯(又稱褐藻糖膠、墨角藻多糖,或稱巖藻多糖);從紅藻紫菜屬中提取的含金屬卟啉的硫酸酯化半乳聚糖;從海藻提取物中得到的角叉菜膠等。此外,綠藻中也存在著含量很高的硫酸酯化多糖。這些天然的硫酸酯化多糖具有天然的抗病毒,特別是抗HIV的活性。
有些本身不表現(xiàn)抗病毒活性的多糖,經(jīng)人工化學修飾得到的硫酸酯化多糖也具有抗病毒活性。這類人工合成的硫酸酯化多糖包括:硫酸化右旋糖酐;硫酸化香菇多糖(作為抗腫瘤輔助治療藥物的香菇多糖本身不具抗HIV活性,硫酸酯化后則具有顯著的抗HIV活性);硫酸化木聚糖(德國研制的木聚糖硫酸酯經(jīng)臨床試用已獲良好效果);特別是硫酸酯化產(chǎn)堿桿菌,最近被認為是最具抗逆轉(zhuǎn)錄病毒活性的多糖之一。目前,關(guān)于多糖經(jīng)人工的硫酸酯化修飾獲得抗HIV活性,從而可用來研制新型藥物的研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人工合成硫酸酯化多糖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氯磺酸-吡啶法、氯磺酸-二甲基甲酰胺法、哌啶-N-磺酸-二甲亞砜法、三氧化硫-吡啶法等。這些方法的原理為:溶于一定溶劑系統(tǒng)中的多糖與相應的硫酸酯化試劑在一定的條件下反應,使得單糖殘基上的某些羥基接上硫酸基團。
硫酸酯化多糖的抗HIV作用
硫酸酯化多糖的抗HIV作用機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干擾HIV對宿主細胞的吸附HIV侵襲人體的第一個步驟就是病毒顆粒吸附于靶細胞的細胞膜上,這種吸附有著特定的分子基礎(chǔ),如HIV-1通過其囊膜上糖蛋白gp120的正電荷與人體CD4+細胞表面的CD4分子結(jié)合來感染CD4+細胞。體外實驗證明,許多硫酸酯化多糖的抗HIV活性是通過其與病毒囊膜上的糖蛋白結(jié)合,阻礙病毒對宿主細胞的吸附,干擾病毒感染過程的啟動來產(chǎn)生的。有人認為,硫酸酯化多糖是通過與HIVgp120的V3環(huán)結(jié)合來阻止HIV與細胞結(jié)合的,也有報道支持這一觀點。此外,在體內(nèi)不能吸附細胞的游離HIV易于被機體的免疫系統(tǒng)清除。
抑制HIV抗原的表達有些硫酸酯化多糖可抑制HIV抗原的表達,人們常通過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HIVp24抗原的表達來測定硫酸酯化多糖的抗HIV活性。
抑制合胞體的形成合胞體又被稱為“大細胞”,它是感染了病毒的細胞和未感染病毒的細胞融合而成的。據(jù)報道,硫酸香菇多糖、硫酸產(chǎn)堿桿菌多糖、硫酸裂褶菌多糖和硫酸地衣多糖等均有抑制合胞體形成的作用。DeClercqE等認為硫酸酯化多糖的化學結(jié)構(gòu)使其在抑制合胞體形成方面比其在抑制HIV復制方面更顯重要。
抑制HIV酶類的活性許多體外試驗表明,硫酸酯化多糖能有效地抑制HIV的逆轉(zhuǎn)錄酶(RT)活性,而未被硫酸酯化的多糖則沒有這種作用。另外蛋白激酶也可能成為硫酸酯化多糖攻擊的靶點。硫酸戊聚糖抑制HIV的機制之一可能就在于它抑制了蛋白質(zhì)蘇氨酸/絲氨酸及酪氨酸激酶。德國研制的木聚糖硫酸酯,是作為蛋白激酶C的抑制劑來發(fā)揮作用的,可以干擾HIV穿透進入CD4+細胞。
增強免疫功能已有許多試驗證明,硫酸酯化多糖能增強免疫系統(tǒng)功能,這可能是硫酸酯化多糖在整體上抗HIV的重要機理之一。
硫酸酯化多糖的臨床研究
1987年德國研發(fā)的抗HIV藥物Hoe/Bay946,是一種木聚糖硫酸酯,已申請專利并進入臨床試用。1988年12月1日在全世界第一個艾滋病日時,德國宣布該藥已對30個艾滋病病人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試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Hoe/Bay946是蛋白激酶C的抑制劑,可干擾HIV穿透進入CD4+細胞。
硫酸酯化產(chǎn)堿桿菌多糖具有高度的抗HIV活性,能抑制HIV在感染早期的侵入。美國已對其進行了兩年多的Ⅰ/Ⅱ期臨床試驗研究,結(jié)果表明,HIV感染的患者在注入藥物4個小時后即可出現(xiàn)CD4+淋巴細胞藥物劑量相關(guān)性增長,且未見副作用。
并非所有的硫酸酯化多糖在臨床研究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對于一些副作用較大者,必須改造它們的性質(zhì),使之減少毒副作用,才能有效地在臨床上應用。因此,設(shè)計并合成具有抗HIV活性而無其它毒副反應的新型硫酸酯化多糖將得到更多的關(guān)注。
總之,近年來硫酸酯化多糖在抗病毒,特別是在抗HIV方面的作用,已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guān)注。隨著硫酸酯化多糖構(gòu)效關(guān)系、抗HIV作用機理的深入研究以及多糖硫酸酯化衍生方法的進一步改進及優(yōu)化,新型的高活性、低毒性的硫酸酯化多糖有望應用于治療艾滋病病人,從而造福人類。
屬于多糖的糖類是:淀粉、纖維素。
多糖類是構(gòu)成生命的四大基本物質(zhì)之一,廣泛存在于高等植物、動物、微生物、地衣和海藻等中,如植物的種子、莖和葉組織、動物粘液、昆蟲及甲殼動物的殼真菌、細菌的胞內(nèi)胞外等。多糖在抗腫瘤、抗炎、抗病毒、降血糖、抗衰老、抗凝血、免疫促進等方面發(fā)揮著生物活性作用。
具有免疫活性的多糖其衍生物常常還具有其它的活性,如硫酸化多糖具有抗HIV活性及抗凝血活性,羧甲基化多糖具有抗腫瘤活性。因此對多糖的研究與開發(fā)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guān)注。
多糖提取方法:
提取與純化動植物中存在的多糖或微生物胞內(nèi)多糖,因其細胞或組織外大多有脂質(zhì)包圍,要使多糖釋放出來,第一步就是去除表面脂質(zhì),常用醇或醚回流脫脂。將脫脂后的殘渣以水為主體的溶液提取取多糖,這樣提取得到的多糖提取液含有許多雜質(zhì),主要是無機鹽,低分子量的有機物質(zhì)及高分子量的蛋白質(zhì)、木質(zhì)素等。
要除去這些雜質(zhì),對于無機鹽及低分子量的有機物質(zhì)可用透析法、離子交換樹脂或凝膠過濾法除去;對于大分子雜質(zhì)可用酶消化,乙醇或丙酮等溶劑沉淀法或金屬絡合物法。
多糖提取液中除去蛋白質(zhì)是一個很重要的步驟,常用的方法有Sevag法、三氟三氯乙烷法、三氯乙酸法,后者較為劇烈,對于含呋喃糖殘基的多糖由于連接鍵不穩(wěn)定,所以不宜使用。但該法效率較高,操作簡便,植物來源的多糖常采用該法。
上述三種方法均不適合于糖肽,因為糖肽也會像蛋白質(zhì)那樣沉淀出來。除去蛋白質(zhì)后,應再透析一次,選用不同規(guī)格的超濾膜和透析袋進行超濾和透析,可以將不同分子大小的多糖進行分離和純化,該法在除去小分子物質(zhì)十分實用,同時能滿足大生產(chǎn)的需要。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海藻多糖
?舉報/糾錯
海藻多糖主要來自海帶、鹿尾菜(羊棲菜)、巨藻、泡葉藻、墨角藻等海藻。海藻多糖主要包括褐藻膠、褐藻糖膠和褐藻淀粉。從海帶中分離得到的褐藻膠、褐藻糖膠和褐藻淀粉粗品均為白色略帶黃色的粉末。經(jīng)純化得到的褐藻 酸鈉為白色絲狀物;褐藻糖膠為乳白色粉末;二者均 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丙酮、氯仿等有機溶劑。
海藻糖膠的提純常采用乙醇沉淀法、季胺鹽沉淀法、DEAE纖維柱層析和凝膠柱層析法。純度鑒定的方法有乙酸纖維素膜電泳:葡聚糖凝膠G-75色譜圖等。
海藻糖膠具有多種生理活性:(1)從海帶中提取得到粗多糖、巖藻半乳多糖硫酸酯及其高純組分之一F4,有較強的降糖作用;(2)實驗表明海帶多糖硫酸酯的抑制血管活性作用明顯高于蘇拉 明,但有一定的毒副作用;(3)體內(nèi)外研究證實,海帶多糖硫酸酯具有 抗腫瘤作用;(4) 辛現(xiàn)良等研究發(fā)現(xiàn)海洋硫酸多糖 911可以明顯抑制HIV-1對MT4細胞的急性感染和H9細胞的慢性感染。
此外,硫酸多糖(卡抽膠 、巖藻依聚糖)和1種硫酸單糖氨基葡萄糖體外具有顯著抗HIV-1活性,證實了硫酸基對抗病毒活性的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778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利培酮治療老年期器質(zhì)性精神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