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食療來治療疾病、調(diào)養(yǎng)身體、促進健康已走進了千家萬戶。但是,在選擇食療的過程中,如果不對身體狀況和疾病作具體分析、盲目死搬硬套是不能取得預期效果的。其中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看這個人的體質(zhì)以及他患的疾病是寒癥還是熱癥。
"寒者熱之、熱者寒之”這是中醫(yī)治病的基本大法,也是食療的基本原則。
屬寒體質(zhì)或患有風寒濕癥的人大多怕冷、手足不溫、喜熱飲、面色不潤、尿清長等等,可供食療屬于熱性的食物有:牛肉、羊肉、雞、牛奶、鵪鶉、帶魚、鯽魚、黃鱔、韭菜、洋蔥、大蒜、紅棗、烏棗、栗子、杏子、桃子等等。
屬于熱體質(zhì)或患有火燥暑癥的人大多怕熱、面赤、心煩氣粗喜冷飲、尿短赤等,可供食療的寒性食物有:甲魚、烏龜、鴨、田雞、海蜇、田螺、螃蟹、蝸牛、甘蔗、柚子、香蕉、綠豆、苦瓜、銀耳、海帶、萵苣、柿子、蘿卜、冬瓜、梨、百合等等。
從日常飲食上調(diào)節(jié)即可。首先從調(diào)理脾胃開始,給予溫暖,除濕,讓陽氣逐步上升,達到陰陽平衡。“熱者寒之,寒者熱之”。食物的性味與體質(zhì)的寒熱有著密切的關系,食物的性 味須與體質(zhì)屬性相適應,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亦然,因為不同的癥候有不同的飲食禁忌。因地制宜。冬吃羊肉、牛肉、火鍋較好,而開著暖氣吃冰淇淋、喝涼飲料不好;早上是一天的開始,人體生理功能剛要開始旺盛,不要吃寒涼性食物來鎮(zhèn)靜它;晚上少喝啤酒,因為啤酒屬寒性的,喝到胃里,中樞神經(jīng)會把冷的信息傳遞到脊柱,容易出現(xiàn)腰酸背痛。 因人制宜。寒性體質(zhì)的人要多挑溫熱性食物,它們具有溫中,補虛,助陽、驅(qū)寒的作用,能改善其已衰退、沉滯、萎縮、貧血等癥狀。 另外,適量食用辣味食物,散寒且刺激內(nèi)分泌,尤其性腺;酸性食物,收斂、生津益陰,防止?jié)駳饩奂w內(nèi)。參茸山海 原料:人參、鹿茸、牛鞭、裙邊 制作: 1.把牛鞭洗凈,切花刀,過水;水發(fā)裙邊切成塊,過水備用。 2.鍋下清湯,放入鹽、牛鞭、裙邊、鮮人參、鹿茸,開鍋后盛盅上蒸鍋蒸3小時即可。五味扣素鮑 原料:五味子、百靈菇、銀耳、濃湯、鮑汁 制作: 1.百靈菇修成鮑魚形狀,加入鮑汁上小火煲4小時后,放入五味子再煲1小時,出鍋入盤用原汁打薄欠淋在素鮑上。 2.銀耳入濃湯蒸30分鐘,下鍋調(diào)味打薄欠澆在素鮑的四周,用枸杞和豆苗點綴其上。蓯蓉老壇兒 原料:鮮肉蓯蓉、魚肚、遼參、魚翅、鮑魚、濃湯 制作: 1.蓯蓉洗凈,切成象眼塊,入濃湯小火煲20分鐘。 2.魚肚、遼參、魚翅分別泡發(fā)后,加入蓯蓉濃湯中,小火煲10分鐘,再下蠔油調(diào)味,打薄欠盛入紫砂盅即可。 Tips 1.進補不要過量,過量會傷身,溫熱性補藥一餐中不要超過3種。如一人用,最好一次一盅或一小碗即可。因為補是為了幫助陽氣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身體需要逐漸吸收,慢慢達到陰陽平衡。特別注意:人參、鹿茸、肉桂不適合高血壓及腦血管硬化的人食用。 2.久病虛寒的人,往往虛不受補,可從粥、湯上做文章,但要清淡。淀粉類食物少吃,因為不易消化。 3.寒性體質(zhì)的人,多吃一些芳香食物,比如桂花、香菜、香椿等,另外晚上喝八寶粥也是不錯的選擇,可自行選配。堅持一個月后,面色會紅潤起來,腹痛腹瀉消失,人也漸漸不怕冷了。
求采納
顏色偏綠,性偏寒;顏色偏紅,性偏溫。綠色植物接近地面,吸收地面濕氣,故而性偏寒,如綠豆、綠色蔬菜等。顏色偏紅的植物,如辣椒、棗、石榴等,雖與地面接近生長,但果實能吸收較多的陽光,故而性偏熱。
味苦、味酸的食品偏寒;味甜、味辛的食品性熱。味苦、味酸的食物性寒,如苦瓜、苦菜、芋頭、梅子、木瓜等。味辛、味甜者,由于接受陽光照射的時間較長,所以性熱,如大蒜、柿子、石榴等。
水生植物偏寒;陸上植物偏熱。藕、海帶、紫菜等為寒性。而長在陸地中的食物,如花生、土豆、山藥、姜等,由于長期埋在土壤中,水分較少,故而性熱。
背陰食物偏寒;向陽植物偏熱。背陰朝北的食物吸收的濕氣重,很少見到陽光,故而性偏寒,比如蘑菇、木耳等。而生長在空中或有向陽性的食物,比如栗子等,由于接受光照充足,故性偏熱。
冬、夏季食物性寒;春、秋季食物性熱。在冬天里生長的食物,因為寒氣重,故而性偏寒,如大白菜、香菇、白蘿卜、冬瓜等。在夏季生長的食物,由于接收的雨水較多,也性寒,如西瓜、黃瓜、梨等。蘋果、橙子等春、秋季食物多偏熱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793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藥膳知識
下一篇: 健康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