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間天水散(即六一散),為清暑之妙藥。究之南方用之最為適宜;若北方用之,原宜稍為變通。蓋南方之暑多挾濕,故宜重用滑石,利濕即以瀉熱。若在北方,病暑者多不挾濕,或更挾有燥氣,若亦重用滑石以利其濕,將濕去而燥愈甚,暑熱轉(zhuǎn)不易消也。愚因是擬得一方,用滑石四兩,生石膏四兩,粉甘草二兩,朱砂一兩,薄荷冰一錢,共為細末,每服二錢,名之曰加味天水散。以治北方之暑病固效,以治南方之暑病,亦無不效也。方中之義︰用滑石、生石膏以解暑病之熱;而石膏解熱兼能透表,有薄荷冰以助之,熱可自肌膚散出,滑石解熱兼能利水,有甘草以和之(生甘草為末服之最善利水,且水利而不傷陰),熱可自小便瀉出,又恐暑氣內(nèi)侵,心經(jīng)為熱所傷,故仿益元散之義加朱砂(天水散加朱砂名益元散)以涼心血,即以鎮(zhèn)安神明,使不至怔忡瞀亂也。
人受暑熱未必即病,亦恒如冬令伏氣伏于膜原,至秋深感涼氣激薄而陡然暴發(fā),腹疼作瀉。其瀉也,暴注下迫,恒一點鐘瀉十余次。亦有吐瀉交作者。其甚者,或兩腿轉(zhuǎn)筋。然身不涼,脈不閉,心中惟覺熱甚,急欲飲涼食冰者,此仍系暑熱為病,實與霍亂不同。丁卯季夏,暑熱異常,中秋節(jié)后發(fā)現(xiàn)此等證甚多,重用生石膏煎湯送服益元散,其病即愈。腹中疼甚者,可用白芍、甘草(益元散中甘草甚少故加之)與石膏同煎湯,送服益元散。若瀉甚者,可用生山藥、甘草與石膏同煎湯,送服益元散;或用拙擬滋陰清燥東加生石膏兩余或二兩,同煎服,病亦可愈。其欲食冰者,可即與之以冰,欲飲井泉涼水者,可即與之以井泉水,聽其盡量食之飲之無礙也。且凡吐不止者,若欲食冰,聽其盡量食之,其吐即可止,腹疼下瀉亦可并愈。其間有不并愈者,而其吐既止,亦易用藥為之調(diào)治也。
豬苓湯、滑石總結(jié)
陽明病,脈浮,發(fā)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
豬苓湯的主證是小便不利,痛、紅、黃、帶血,渴欲飲水,還有燥熱的煩,手心腳心都覺得燒燒的,另外還有失眠。在下焦有一個病機叫做水熱互結(jié),就是水跟熱糾結(jié)在一起掰不開了,形成豬苓湯證。豬苓湯管的不只是膀胱,包括整個泌尿系統(tǒng)。
五苓散和豬苓湯的區(qū)分
五苓散的小便不利是過了很久都不小便,膀胱沒有在汽化,而且尿很少,嘴巴很渴,陽虛。豬苓湯的小便不利,排尿時會痛,顏色很茶色,或者尿中帶血,豬苓湯是因為陰虛的熱,要比五苓散喝水分化多的。令人討厭的豬苓湯副證-嘔吐與失眠豬苓湯在臨床上還有一個副證比主證還要明顯,是吐,這個人一直拉肚子,咳嗽、并且一直嘔吐,而且還很煩躁,煩得睡不著覺,因為整個系統(tǒng)里頭有很多濕熱,會激惹一個人吐的狀態(tài)?!?1.40】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之。
少陰病人吐了之后就覺得很渴,非常想喝水,這個是豬苓湯的主證之一。最好可以抓到煩、失眠,小便不利的主證。像神經(jīng)性嘔吐,動不動吃什么就嘔。那講到嘔、吐的話,一般標準打法是小半夏湯、吳茱萸湯。但在遇到吐的患者一定要記得小便黃、或者澀痛、或者帶血、有心煩或者失眠,豬苓湯屬于少陰失眠的一種,因為當濕熱互結(jié),熱氣一直往上焦燒,會吐,會失眠,這時就要問有沒有小便很難,有沒有發(fā)熱,有沒有口渴,就是豬苓湯的副證是很容易提升到超過主訴、主證的這個失眠跟嘔吐。
豬苓湯、腎結(jié)石、痔瘡、濕熱互結(jié)病的轉(zhuǎn)傳
豬苓湯在經(jīng)方里以今日臨床可以用來治療這種血尿、尿道發(fā)炎、腎結(jié)石、尿路結(jié)石,是最代表性的方劑。如果他很愛喝酒,喝了很久就會形成水熱互結(jié)的體質(zhì),有一天忽然之間就出現(xiàn)一些怪病,這時要認出是豬苓湯證。從病機來看也是可以的。有一個朋友全身都是動過手術(shù)的疤痕,體質(zhì)濕熱,就在肛門變成痔瘡,把肛門割掉了,濕熱就往上跑,變成腎結(jié)石,又動了刀把腎結(jié)石拿掉,現(xiàn)在射精會噴出血,那接下來就得閹掉了。豬苓湯在臨床方面上有比如腎炎、結(jié)石造成的血尿,也有所謂的石淋熱淋。
豬苓湯、濕溫、中暑
【4.9】? 病溫,其人素有濕,發(fā)熱,唇焦,下利,腹中熱痛,脈大而數(shù),名曰濕溫,豬苓加黃連牡丹湯主之。
《溫病篇》里有一條說如果這個人是受濕發(fā)熱,真正治濕瘟的是豬苓湯加黃連牡丹皮,肚子痛,用豬苓湯是對的。治濕瘟不一定要用白虎湯。比如說這個人汗孔開了游個泳,身上已經(jīng)進了很多水邪,然后又被太陽曬一曬,就形成了豬苓湯證,無論是豬苓湯、白虎人參湯、六一散都有一個主證是很容易想吐。這個方子嘔而口渴也可以用,消渴病也可以用,如果這個人的糖尿病是有濕熱的癥狀,有小便不利,脈浮,一直覺得身體燥熱發(fā)熱,豬苓湯是可以用的。豬苓湯藥解之滑石滑石是一種有一點半透明的軟軟的石頭,一般的痱子粉也是用滑石做的。滑石VS痱子VS腳趾縫黃水滑石的藥效能夠把這個人的濕跟熱分開,可以治痱子,有些人濕熱凝結(jié)在腳趾縫里面,腳趾縫會破出黃水,就可以用滑石一兩,熟石膏半兩,然后再加一點點烤過的白礬用藥末來擦腳趾縫,就可以把濕熱抽掉?;乃幾C是熱而小便不利,它可以通小便,拿來幫婦人順產(chǎn),拿來通乳,也是通水通竅。六一散加減、中暑、拉肚子治身熱瀉癖,指的是一個人受了熱邪所傷的拉肚子,用滑石最代表的方子叫做六一散,用六份的滑石加一份甘草打成粉,煮茶也可以,直接和水吞也可以。當自己曬太陽曬到開始反胃,人開始發(fā)昏了就吃六一散,濕熱就分解掉,之后就舒服了。如果有受了暑邪熱邪的拉肚子,拉的是夾雜紅顏色的東西,如果是赤痢,就六一散加紅曲。如果是白痢,就是黃黃白白這樣一直拉,就六一散加干姜。如果是有細菌感染就煮金銀花來送服六一散。益元散VS導赤散VS蒲灰散VS尿道發(fā)炎六一散又叫做天水散,因為六跟一是天水的數(shù)字,天水散再加一點朱砂,就叫做益元散,是治中暑的時候尿很黃、很茶色。導赤散治療尿道發(fā)炎,因為心火到了小腸出不來,所以塞到了,小腸火就把膀胱烤得發(fā)炎了,朱砂就是心跟小腸的引經(jīng)藥,可以把藥效定在這個地方,讓熱邪能夠從小便排掉,因為膀胱氣化有一部分的力量是來自于小腸的。癃閉利小便是這個人尿道澀痛不通,用滑石劑,效果是特別好的。如果忽然發(fā)現(xiàn)有血尿了,或者微微的尿道發(fā)炎,可以用一斤菖蒲燒成蒲灰,再摻滑石粉調(diào)一調(diào),吃一口一下就好了。蕩胃中積聚寒熱,是當胃里頭的水、熱糾結(jié)到一起,狂吐猛吐就能夠把它一下子打掉,用到蕩這個字,是用大黃巴豆之類的藥。
豬苓湯禁忌
【9.48】? 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與豬苓湯,以汗多胃中燥,豬苓湯復利其小便故也。
滑石可以厚腸胃,止拉肚子效果是很好的。但長期吃還是會有一些副作用,會在腸壁里長東西,不一定是惡性的。如果陽明病人一直出大汗,口渴的話不能喝豬苓湯,大汗加口渴要喝白虎人參湯。豬苓湯雖然渴但沒有汗很多。豬苓湯是太陽經(jīng)的表藥,如果一個人是水熱互結(jié)的狀態(tài),又剛好感冒,喝了豬苓湯水熱就會分開了,小便通了,這個人就汗解了,就是豬苓湯只能夠汗解,從太陽那邊轉(zhuǎn)出來的。所以陰虛的內(nèi)熱用了滑石劑久了就會把這個人的津液抽干,只能用白虎人參湯?;窒麧駸岬牧Φ涝跍夭〉氖澜?,常常被拿來當做一味反佐藥來用的。治溫病的滋陰藥是很適合用滑石的,還有一個溫邪是肚子不停的拉,水瀉,但上焦非常的燥熱,下焦滑瀉,就用滑石跟山藥各用一兩多。如果肝硬化腹水類夾雜著濕熱,就用螻蛄跟滑石一起做成粉,然后小便通了就好了。就算不用到滑石,豬苓湯可以治療水腫類的病。滑石就是夾濕的這種陰虛之病里面蠻嚴重的反佐的技術(shù)。
滑石、硝礬散、女勞滑石的濕跟茵陳蒿的濕差別
茵陳蒿對于肝臟跟膽汁的分泌有特別的作用,茵陳蒿的確是治黃病的專藥,滑石就沒有那么高度的指向性,以消化軸的病為主。硝礬散的女勞疸是牽涉到艾迪生氏病,就是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異常的病,它可以用在肝膽病,又可以用在女勞,是兩面的。如果是濕熱糾結(jié)形成的膽病,滑石生石膏是可以治黑膽病的。豬苓湯相關(guān)常見病一個腎臟發(fā)炎的人會水腫也有可能是豬苓湯證,由水熱互結(jié)這個病機造成的。還有一個心包積液,積液就是有液體塞到這個地方,吃了豬苓湯以后就退掉。至于這個腎結(jié)石的病,豬苓湯證是常有的,就是莫名其妙的腰痛死了是豬苓湯證,甚至這個濕熱互結(jié),結(jié)到上焦來,咳嗽咳血,然后再問到小便、問咳的狀態(tài),咳血有可能是豬苓湯證。還有肝病、肝腹水有可能是豬苓湯,那個男人的下體長那個亂七八糟的泡泡,疹子都是水熱互結(jié)。腎結(jié)石的診療原則與方法腎結(jié)石一般的治法,也要西醫(yī)去拍才知道有腎結(jié)石,就要吃顯影劑,顯影劑又會被毒到,很多人吃顯影劑都被毒死了,吃完顯影劑立刻要生半夏煮生姜。腎結(jié)石在時方里有一個方子叫做八正散,木通、車前子、扁蓄、大黃、滑石、甘草、矍麥、、梔子、燈草這些藥也是可以治腎結(jié)石的。但八正散有大黃,有些人吃了就一直拉肚子。尿路發(fā)炎,用時方的龍膽瀉肝湯,也是可以的,但是難用。豬苓湯喝起來副作用小,療效很高。所以目前的臨床評價是豬苓湯高于八正散,不僅是結(jié)石、膀胱炎、尿道炎效果都很高。
豬苓湯治腎結(jié)石加減法1.比如尿很黃,就代表身體還有很多熱塞在里頭,加梔子后尿就瀉得很順利,尿就不黃了。2.尿道結(jié)石可以用四逆散,就是柴胡芍藥枳實甘草專門用來通管子。3.豬苓湯把水熱濕熱互結(jié)的狀況解掉之后,不用化石藥也會通,可以從根源解決它?;幹皇腔莻€石頭,但這個人的體質(zhì)還留在那邊,所以豬苓湯是治本的,一旦能夠治本,石頭是留不住的。所以一般而言豬苓湯跟四逆散是要比化石藥要好的。當化石太大顆了,就是被拍到,或者從壓痛點知道是太大一顆,化石藥都很好加雞內(nèi)金、金錢草、海金沙、金鈴子、郁金,就可以慢慢把石頭化掉。這時搭配八正、搭配六一、搭配豬苓其實都可以。對于分消濕熱的效果是存在的。如果是有出血想要止血的話,最省的就是在豬苓湯里加好一點的三七磨成的粉;如果要煮到煎劑,大小薊、藕節(jié)這些止血藥。如果是要止血又消炎的話,可以加八錢到一兩的白茅根,可以加旱蓮草,也可以加仙鶴草,都是很常用的。如果是要消炎的話,可以加新鮮的蒲公英。腎結(jié)石偏方與食療法濕熱互結(jié)用豬苓湯可以斷根,有一些腎結(jié)石的體質(zhì),在臨床上食療法上用核桃也很不錯。每天就拿一些核桃肉嚼著當點心吃,連嚼兩三個月,那么腎結(jié)石不會再復發(fā)。在《金匱要略》里治療小便不通的這個方子,除了蒲灰散,還有一個方子叫做茯苓戎鹽湯,是用茯苓跟白術(shù)還有青鹽磨成粉吃。那豬苓湯配合茯苓戎鹽湯針對腎結(jié)石的化石效果很不錯。腎結(jié)石是尿酸結(jié)石,就是以前得痛風,痛風病內(nèi)陷了就變成腎結(jié)石,這個是要從痛風去治的,不是從腎結(jié)石治的。
目錄1拼音2《濟陽綱目》卷九十一:加味益元散 2.1處方2.2制法2.3功能主治2.4加味益元散的用法用量2.5摘錄 附:1古籍中的加味益元散 1拼音 jiā wèi yì yuán sǎn
2《濟陽綱目》卷九十一:加味益元散
古籍中的加味益元散 《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三、醫(yī)論]68.論痢證治法 開水送下。熱甚痢劇者,一日可服五六次。名之曰加味益元散,蓋以六一散加朱砂為益元散,茲則又加石膏、薄...
《醫(yī)學衷中參西錄》:[四、醫(yī)話]7.天水散治中暑宜于南方北方用之宜稍變通 可自小便瀉出,又恐暑氣內(nèi)侵,心經(jīng)為熱所傷,故仿益元散之義加朱砂(天水散加朱砂名益元散)以涼心血,即...
《張氏醫(yī)通》:[卷十四]淋門 服四錢。長流水煎。去滓熱服。日進二服。蒲灰散(益元散下)滑石白魚散(益元散下)茯苓戎鹽湯(五苓散下...
《癥因脈治》:[卷三三消總論]外感三消 ,治上消也,加味清胃湯,治中消也,導赤各半湯、益元散,治下消也。清肺飲即甘露飲子。石膏桔梗山梔知母...
《醫(yī)學心悟》:[卷三吐血]十灰散
一、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的提高,空調(diào)走進了千家萬戶,使夏天變的不那么熱了??扇藗兒雎粤藴夭钏鶐淼臒?,在夏季,由于室內(nèi)外溫差大、室內(nèi)通風又不好,所以很容易引發(fā)感冒、發(fā)熱。不要貪圖一時舒服而忽視了自身的健康,越是天熱,越應(yīng)該加強耐熱鍛煉,減少呆在空調(diào)房間里的時間。在空調(diào)環(huán)境下上班的白領(lǐng)們,回到家后最好盡量少用空調(diào),尤其不要一進家門就直接沖進空調(diào)房。此外,家用空調(diào)要注意定期清潔,因為灰塵中的塵螨是最主要的過敏源。二、以清淡食物為主在夏季,合理搭配飲食,少吃油炸、鹽制食品、少煙少酒,飲食應(yīng)以清淡口味為主,避免油膩辛辣和生冷的食物。綠豆粥、蓮子百合粥、荷葉粥、都是適合夏季飲用的家庭餐點,有防暑降溫的功效。另外,多飲水也很重要。特別是在攝入了大量的高鹽、高糖食物之后,水可以幫助恢復體內(nèi)的水分和維生素,避免引起口干舌燥,免疫功能低下。作為預(yù)防感冒的食品,首選的應(yīng)該是動物肝臟。因為肝臟中含有多種維生素,特別是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和較多的維生素B12,這些維生素能增強機體的抵抗力,有效預(yù)防感冒。三、充足睡眠勞逸結(jié)合中醫(yī)認為熬夜易傷神和氣,故在夏夜應(yīng)保證充足的睡眠。當然,在適當休息后還應(yīng)配合適量的運動,如果整天呆在家中或單位,捧著電腦度日,容易造成人體的免疫功能減低,導致感冒的發(fā)生。 過分繁忙,長時間持續(xù)工作,過度疲勞等都會造成人體的免疫功能減低,壓力過大都會導致感冒的發(fā)生。暑熱癥感冒,為人體外表受暑邪、熱邪的侵襲,因此表現(xiàn)為頭昏或頭痛,咽痛,發(fā)熱汗出,但汗出熱不退,骨節(jié)酸痛,口渴,倦怠,心煩。治療上以清熱解毒、滋陰祛暑為主。暑濕型感冒夏天快到了,消化內(nèi)科門診常見到許多惡心納差、腹痛腹瀉的病人前來就診。這類病人除了有胃腸癥狀外,多還伴有頭痛頭暈等癥狀,其中不少人被診斷為急性胃腸炎,但使用輸液、抗生素等西醫(yī)藥治療效果不明顯。其實,這類病人患的是中醫(yī)學所說的暑濕型感冒,西醫(yī)稱之為胃腸型感冒。 暑濕型感冒多發(fā)生于夏季或夏秋交界之時,病因為夏季暑濕之氣過盛,加之在空調(diào)房間呆得太久,或過食生冷,感受暑濕夜寒,致寒邪直中胃腸。此類感冒有時以急性胃腸炎癥狀出現(xiàn),但暑濕型感冒與急性胃腸炎的區(qū)別在于:前者①無食用不潔食物史。②伴有肢體困重、頭脹如裹、鼻塞流涕、舌質(zhì)薄白、脈浮細等外感癥狀。③腹痛泄瀉癥狀較輕,一般不會出現(xiàn)脫水。④大便多帶有泡沫或呈水樣,糞便檢查無異常。 患了暑濕型感冒出現(xiàn)嘔吐、腹瀉等病情較重,一般藥物難以奏效者,可服用中藥湯劑進行治療。中醫(yī)學認為“肺與大腸相表里”,外邪襲表,易于犯肺,肺衛(wèi)失宣則腸道氣滯。暑濕型感冒,為人體外表受暑邪、濕邪的侵襲,因此表現(xiàn)為少量汗出,但常有汗而不解,頭重身困,口干食欲不振、泄瀉等。治療上以清暑化濕、解表和中為主運化失職,導致腹痛腹瀉。辭海解釋:“瘴:瘴氣,指南方山林間濕熱蒸郁致人疾病的氣。”《現(xiàn)代漢語詞典》:“瘴氣:熱帶或亞熱帶山林中的濕熱空氣”中醫(yī)中的瘴,指南方山林中濕熱蒸郁能致人疾病的毒氣。非花:從進化論的觀點來看,北方人由于祖祖輩輩生活在塞外苦寒之地,根據(jù)適者生存的法則,存活下來的都應(yīng)是耐寒不耐熱的人,南方人應(yīng)該都是耐熱不耐寒的人(假設(shè)不過度遷徙),所以從理論上來推斷,具有東北那邊游牧民族血統(tǒng)的人酒量都應(yīng)該不錯,大多應(yīng)屬于“劇飲千杯男兒事”的那種人,我見過好幾個似乎從來沒有喝醉過,喝酒如飲白開水,放倒英雄男兒無數(shù)的東北奇女子。(此理論僅供參考)和風祖輩生活在南方,所以可能酒量不是很好,我是喝兩口就發(fā)昏,(還嘗試過弄了點酒給小狗喝,好象它還好這口,喝了以后,眼神會變得比較迷離,走路會靠著墻走,又扯遠了)扯回來,我想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是想說明南方人在南方夏天也會覺得胸口悶,心慌,喝大量的水也不起作用,如果是北方人到南方就更慘了,這個時候是需要喝一些防暑藥品的,就算沒有生病也可以喝,起預(yù)防中暑的作用,否則人就算喝了大量的水仍然會覺得不解渴。以前在重慶上班的時候,單位每年夏天都要購買大量的防暑藥品,算是勞保用品。劇烈運動以后大汗淋漓,忌馬上沖涼或?qū)χ照{(diào)猛吹,這樣肯定會生病。暑熱型感冒、暑濕型感冒、北方人到南方遇瘴氣、或者夏天運動過度突然受涼、或者夏天預(yù)防中暑推薦使用太極集團重慶涪陵制藥廠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太極牌”藿香正氣水(小孩和對酒精過敏的人可以使用同牌子的藿香正氣口服液,但這個口服液里沒有酒精做藥引,效果沒有“正氣水”那么好),主制暑濕感冒,頭痛身重胸悶,或惡寒發(fā)癢熱,脘腹脹痛,嘔吐泄瀉,對了,此藥還有一用,比如在南方中了濕毒,皮膚奇癢無比,可用它擦洗,也有效。聽起來這藥好象有點包治百病的意思,我倒是越來越象個無照行醫(yī)的江湖騙子。十滴水也可以用,但是巨難喝,反正我是喝不下去,有點喝汽油的感覺。這樣吧,對比一下常用的三種防中暑的藥物成份:藿香正氣水 蒼術(shù)、陳皮、厚樸(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廣藿香油、紫蘇葉油。輔料為乙醇。...十滴水 樟腦、干姜、大黃、小茴香、肉桂、辣椒、桉油。輔料為乙醇。風油精 薄荷腦、水楊酸甲脂、樟腦、桉油、丁香酚、輔料為液體石蠟怎么樣,看看成份,大家就知道哪個難喝了,從上到下難喝程度依次遞增,風油精主要為外用防南方蚊蟲叮咬,實在無其他治療中暑藥品的情況下,取它幾滴來兌水口服也可。(注: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以上諸藥注意減量)重慶的夏天我和星兒都領(lǐng)教過,反正是如果夏天的溫度官方天氣預(yù)報沒有上四十度,大家都會說“哇,這個夏天真是太涼快了”順便說一句,按《景岳全書》, “煙草,味辛氣溫,性微熱”, “用以治表,善逐一切陰邪寒毒, 山嵐瘴氣風濕,邪閉腠理,筋骨疼痛, 誠頃刻取效之神劑;用以治里,善壯胃氣, 進飲食, 祛寒滯陰濁,消膨脹宿食,止嘔吐霍亂, 除積諸蟲, 解郁結(jié),止疼痛,金絲煙者, 力強氣勝為優(yōu)?!?按張介賓的記載, “師旅深入瘴地,無不染病。獨一營皆安然無恙, 問起所以,則眾皆服煙,由是遍傳。 今則西南一方,無分老幼,朝夕不能間矣” (《景岳全書》)。按這說法,吸煙就可以防止瘴病流行。 嘿嘿,科學不科學,咱就不評論了,大伙心中有數(shù)。只是男士們下回躲廁所抽煙,定要理直氣壯地抽,廁所這地方瘴氣盛,俺這不是避瘴嗎?
滑石是熱液蝕變礦物。富鎂礦物經(jīng)熱液蝕變常變?yōu)榛?,故滑石常呈橄欖石、頑火輝石、角閃石、透閃石等礦物假象?;且环N常見的矽酸鹽礦物,它非常軟并且具有滑膩的手感。人們曾選出10個礦物來表示10個硬度級別,稱為摩氏硬度,在這10個級別中,第一個(也就是最軟的一個)就是滑石。柔軟的滑石可以代替粉筆畫出白色的痕跡?;话愠蕢K狀、葉片狀、纖維狀或放射狀,顏色為白色、灰白色,并且會因含有其他雜質(zhì)而帶各種顏色?;挠猛竞芏啵缱髂突鸩牧?、造紙、橡膠的填料、農(nóng)藥吸收劑、皮革涂料、化妝材料及雕刻用料等等。
基本介紹中文名 :滑石 外文名 :Talcum 別稱 :液石、脫石、冷石、番石、共石 類別 :矽酸鹽礦物 化學式 :3MgO·4SiO2·H2O,Al2O3、FeO/MgO 顏色 :白色或各種淺色 光澤 :塊狀脂肪光澤片狀集合體珍珠光澤 透明度 :半透明 條痕 :白色 晶系 :三斜晶系 硬度 :1 比重 :2.6-2.8 分布 :遼寧岫巖滿族自治縣、大石橋市等 光軸角(2V) :10°以內(nèi)基本概述,藥材鑒定,用藥忌宜,常用配方,臨床套用,各家論述,藥材考證,驗方,藥理作用,營養(yǎng)知識,基本概述滑石屬于三八面體礦物,其結(jié)構(gòu)式為(Mg6)[Si8]O20(OH)4?;话愠蕢K狀、葉片狀、纖維狀或放射狀,質(zhì)地非常軟,并且具有滑膩的手感?;挠猛竞芏?,如作耐火材料、造紙、橡膠的填料、絕緣材料、潤滑劑、農(nóng)藥吸收劑、皮革涂料、化妝材料及雕刻用料等等。 滑石 是已知最軟的礦物,用指甲可以在滑石上留下劃痕。 滑石屬層狀結(jié)構(gòu)礦物。假六方片狀單晶少見,一般為致密塊狀、葉片狀、纖維狀或放射狀集合體。一組極完全解理,薄片具撓性。有滑感,置水中不崩散。無臭,無味,絕熱及絕緣性強。 【制法】除去雜石,洗凈,砸成碎塊,粉碎成細粉,或照水飛法水飛,晾干。 滑石【性味與歸經(jīng)】甘、淡,寒。歸膀胱、肺、胃經(jīng)。 【功能與主治】利尿通淋,清熱解暑,祛濕斂瘡。用于熱淋,石淋,尿熱澀痛,暑濕煩渴,濕熱水瀉;外治濕疹,濕瘡,痱子。用于小便不利、淋瀝澀痛等癥,可配車前子、木通等品;用于濕熱引起的水瀉,可配合茯苓、薏苡仁、車前子等同用。對暑熱病癥可配合生甘草、鮮藿香、鮮佩蘭等同用;治濕溫胸悶、小便短赤,可配合生苡仁、通草,竹葉等同用。此外,本品外用還能清熱收濕,用治濕疹、痱子等,可配石膏、爐甘石,枯礬等同用。 【用法用量】10~20克。外用適量。 【貯藏】置干燥處。藥材鑒定滑石藥材呈扁平形、斜方形或不規(guī)則塊狀,大小不一。全體白色、蛋青色或黃白色,表面有珍珠樣光澤,半透明或不透明。質(zhì)軟而細致,手摸有滑潤感,用指中即可刮下白粉。無臭,無味,有微涼感。以整潔、色青白、滑潤、無雜石者為佳。顯微鑒定:在透射偏光鏡下:薄片中無色透明。低正突起。最高干涉色可達三級橙色,有的滑石最高干涉色只達到二級中部。近于平行消光(滑光角只有2°-3°)。正延長符號。二軸晶。負光性。折射率Np=1,538-1.550,Nm=1.575-1.594;雙折射率Ng-Np=0.030 -0.050。 1.矽的鑒別:取本品粉末約0.2g置鉑坩堝中,加等量氟化鈣(或氟化鈉)粉末,拌勻,加濃硫酸5 ml,微熱,立即將懸有1滴水的鉑坩堝蓋上,稍等片刻,取下坩堝蓋,水滴呈現(xiàn)白色渾濁。 2.鎂的鑒別:取本品粉末0.5g,置燒瓶中,加鹽酸(4→10)10ml,蓋上表面皿,加熱至微沸,不時振動燒杯并保持微沸40分鐘,取下,用快速濾紙過濾,用水洗殘渣4-5次。取殘渣約0.1g,置坩堝中,加入硫酸(1→2)10滴和氫氟酸5ml,加熱分解并蒸發(fā)至冒三氧化硫的白煙時,取下冷卻后,加10ml水使溶解。吸取此溶液2滴,加鎂試劑1滴,滴加氫氧化鈉試液使成堿性,立即出現(xiàn)天藍色沉淀。 3.紅外光譜法:由于中藥滑石組分較單純,其紅外特征峰很明顯,可作鑒定。用藥忌宜脾虛氣弱,精滑及熱病律傷者忌服。孕婦慎服。①《本草經(jīng)集注》:"石韋為之使。 惡曾青。"②《本草經(jīng)疏》:"病人因陰精不足、內(nèi)熱以致小水短少赤澀或不利,煩渴身熱由于陰虛火熾水涸者,皆禁用。脾胃俱虛者,雖作泄勿服。"③《藥品化義》:"渴而小便自利者,是內(nèi)津液少也;小便不利而口不渴者,是熱在下焦血分也,均不宜用。且體滑,胎前亦忌之。"④《本經(jīng)逢原》:"元氣下陷,小便清利及精滑者匆服。"常用配方1.煩熱多渴。用滑石二兩,搗碎,加水三大碗,共煎成三碗。支渣留水,和米煮粥吃。 2.女勞黃疸(下半天發(fā)熱惡寒,小腹急,大便溏黑,額頭變?yōu)楹谏?。用滑石、石膏,等分為末,大麥汁送下。一日三次。小便大利即愈,腹?jié)M者難治。 3.傷寒癥流鼻血(因汗出不來而流鼻血。如血色紫黑,不可止血,還要服溫性之藥。等到有鮮血流出,便急服本藥去止住)。用滑石粉和米飯,捏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在口中稍稍嚼破,清水送下。血立卡。4.小便不通。用滑石粉一升,加車前汁,調(diào)勻,涂臍的周圍,干了就換。冬天沒有車前汁,可用水代。 5.妊婦尿澀不通。用滑石粉和水調(diào)勻,糊在臍下兩寸處。 6.伏暑吐泄(小便赤色,心煩,口渴)。用好滑石(燒過)四兩、藿香一錢、丁香一錢,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此方名“玉液散”。 7.風毒熱瘡(遍身流黃水)。先用虎仗、豌豆、甘草各等分,煎水洗浴,然后用滑石粉撲敷身上。 8.下部濕汗。用滑石一兩、石膏(煅過)半兩、枯白礬少許,共研為末,干搽患處。 9.腳趾縫爛癢。治法同上。 10.打傷腫痛。用滑石、赤石脂、大黃各等分,共研為末。熱茶洗傷處后將藥敷上。 11.熱毒怪病(眼睛發(fā)紅,鼻子腫大,喘氣,渾身出斑,毛發(fā)如鐵)。用滑石、白礬各一兩,研細,加水三碗,煮成一碗半。不停地飲此水,飲完為止。12.有些病可以用“益元散”(又名“天水散”、“太白散”、“六一散”)來治療。臨床套用1、用于小便不利、淋瀝澀痛等癥,可配車前子、木通等品 滑石2.用于濕熱引起的水瀉,可配合茯苓、薏苡仁、車前子等同用。 3.對暑熱病癥可配合生甘草、鮮藿香、鮮佩蘭等同用 4.治濕溫胸悶、小便短赤,可配合生苡仁、通草,竹葉等同用。 5.本品外用還能清熱收濕,用治濕疹、痱子等,可配石膏、爐甘石,枯礬等同用。 6.六一散:滑石粉600g,甘草100g。以上二味,甘草粉碎成細粉,與滑石粉混勻,過篩,即得。本品為淡黃色粉末,具甘草甜味,手捻有潤滑感。顯微特征:不規(guī)則塊片無色,層層剝落痕跡。纖維束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功能清暑利濕。用于暑熱身倦,口渴泄瀉,小便黃少;外治痱子刺癢。調(diào)服或包煎服,每次6-9g,每日1-2次;外用撲撒患處。[《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85年;《北京市藥品標準》1983年] 7.益元散:滑石粉60份,甘草10份,朱砂3份。以上三味,除滑石粉外,朱砂、甘草分別粉碎成細粉,與上述滑石粉配研,過篩,混勻,分裝成每包6g。本品為淺紅色的粉末;具甘草甜味,手捻有潤滑感。顯微特征:不規(guī)則塊片,無色,有層層剝落痕跡;纖維束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不規(guī)則細小顆粒暗棕紅色,有光澤,邊緣暗黑色;取本品加鹽酸與氯仿,回流1h,濾液蒸乾,殘渣加乙醇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甘草次酸對照片,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ml,分別點于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一苯一醋酸乙酯一冰醋酸(10:20:7:0.5)為展開劑,以10%磷鑰酸乙醇溶液為顯色劑。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功能清暑利濕,除煩。主治暑熱身倦,心煩口渴,小便黃少。調(diào)服或煎服,每次6g,每日1-2次。(《北京市藥品標準》1983年) 8.碧玉散:滑石(飛)600g,青黛35g,甘草100g。以上三味,各研細粉,過60目篩。各取凈粉,混勻,即得。本品為灰白色粉末;味微甘。功能清暑熱,平肝火。用于暑熱蘊積,煩渴引飲,肝火旺盛,小便短赤??诜看?2g,每日1-2次,布袋包煎。(《上海市藥品標準》1980年) 9.溫六散: 滑石(飛)600g,干姜50g,甘草100g。以上三味,各研細粉,過60目篩。和勻,即得。本品為米黃色粉末;味微甘帶辛。功能祛暑散寒,除嘔止瀉。用于暑月受寒,嘔吐泄瀉??诜?,每次9g,每日1-2次,布袋包煎。(《上海市藥品標準》1980年) 10.天水散:滑石(飛)600g,甘草100g,寒水石100g。以上三味,分別研細粉,過篩,混勻,即得。本品為米黃色粉末,味微甘。功能清熱解渴。用于身熱煩悶,口渴引飲。口服,每次9g,每日1-2次,布袋包煎。(《上海市藥品標準》1980年) 11.雞蘇散: 滑石(飛)600g,薄荷60g,甘草100g。以上三味,薄荷、甘草混合,粉碎成細粉,再與滑石粉混合,過60目篩,混勻,即得。本品為淡灰白色至淡青黃色的粉末;氣微香,味微甘,有清涼感。功能清暑利濕,散風。用于外感暑風,頭痛發(fā)熱,小便不利。口服,每次9-15g,每日1-2次,布袋包煎。(《浙江省藥品標準》1983年)各家論述1.《醫(yī)學啟源》:滑石,治前陰竅澀不利性沉重,能泄氣上令下行,故曰滑則利竅,不與諸淡滲藥同白者佳,搗細用。色紅者服之令人淋。2.《湯液本草》:滑石,滑能利竅,以通水道,為至燥之劑。豬苓湯用滑石與阿膠同為滑利,以利水道。蔥豉生姜同煎,去渣澄清以解利,淡味滲泄為陽,解表利小便也。若小便自利,不宜以此解之。 滑石3.《本草蒙筌》:滑石治渴,非實能治渴也,資其利竅,滲去濕熱,則脾氣中和,而渴自止爾。假如天令濕淫太過,人患小便不利而渴,正宜用此以滲泄之,渴自不生。若或無濕小便自利而渴者,則知內(nèi)有燥熱,燥宜滋潤,茍誤服用,是愈亡其律液,而渴反盛矣。 4.《綱目》:滑石利竅,不獨小便也,上能利毛腠之竅,下能利精溺之竅。蓋甘談之味,先入于胃,滲走經(jīng)絡(luò),游溢津氣,上輸于肺,下通膀胱,肺主皮毛,為水之上源,膀胱司津液,氣化則能出,故滑石上能發(fā)表,下利水道,為蕩熱燥濕之劑,發(fā)表是蕩上中之熱,利水道是蕩中下之熱,發(fā)表是燥上中之濕,利水道是燥中下之濕。熱散則三焦寧而表里和,濕去則闌門通而陰陽利。劉河間之用益元散,通治表里上下諸病,蓋是此意,但未發(fā)出爾。 5.《本草經(jīng)疏》:滑石,滑以利諸竅,通壅滯,下垢膩。甘以和胃氣,寒以散積熱,甘寒滑利,以合其用,是為祛暑熱,利水除濕,消積滯,利下竅之要藥?!侗窘?jīng)》用以主身熱泄BI、女子乳難,蕩胃中積聚寒熱者,解足陽明胃家之熱也利小便癃閉者,通膀膛胱利明竅也?!秳e錄》通九竅津液,去結(jié),止渴,令人利中者,濕熱解則胃氣和而津液自生,下竅則諸壅自泄也。丹溪用以燥濕,分水道,實大腸,化食毒,積滯,逐瘀血,解燥渴,補脾胃,降心火,偏主石淋,皆此耳。 6.《藥品化義》:滑石體滑主利竅,味淡主滲熱,能蕩滌六腑而無克伐之弊。主治暑氣煩渴,胃中積滯,便濁澀痛,女人乳汁不通,小兒痘疹發(fā)渴,皆利竅滲熱之力也。如天令濕淫太過,小便癃閉,入益元散佐以朱砂,利小腸最捷。要以口作渴小便不利兩癥并見,為熱在上焦肺胃氣分,以此利水下行,煩渴自止。 7.《醫(yī)學衷中參西錄》:因熱小便不利者,滑石最為要藥。若寒溫外感諸證,上焦燥熱,下焦滑瀉無度,最為危險之候,可用滑石與生山藥各兩許,煎湯服之,則上能清熱,下能止瀉,莫不隨手奏效。又:外感大熱已退而陰虧脈數(shù)不能自復者,可于大滋真陰藥中少加滑石,則外感余熱不至為滋補之藥逗留,仍可從小便瀉出,則其病必易愈。若與甘草為末服之,善治受暑及熱?。蝗襞c赭石為末服之,善治因熱吐血衄血;若其人蘊有濕熱,周身漫腫,心腹膨脹,小便不利者,可用滑石與士狗研為散服之,小便通利,腫脹自消;至內(nèi)傷陰虛作熱,宜用六味地黃湯以滋陰者,亦可加滑石以代草、澤,則退熱較速。蓋滑石雖為石類,而其質(zhì)甚軟,無論湯劑丸散,皆與脾胃相宜,故可加于六味湯中以代苓、澤。其滲濕之力,原可如苓、澤行熟地之滯泥,而其性涼于茶、澤,故又善佐滋陰之品以退熱也。 8.《本經(jīng)》:主身熱泄癖,女子乳難,癃閉,利小便,蕩胃中積聚寒熱,益精氣。 9.《別錄》:通九竅六腑津液,去留結(jié),止渴,令入利中。 10.《藥性論》:能療五淋,主難產(chǎn),除煩熱心躁,偏主石淋。 11.《日華子本草》:治乳癰,利津液。 12.《本草衍義補遺》:燥濕,分水道,實大腸,化食毒,行積滯,逐凝血,解燥渴,補脾胃,降心火之要藥。 13.《綱目》:療黃疸,水腫腳氣,吐血衄血,金瘡出血,諸瘡腫毒。 14.《本草通玄》:利竅除熱,清三焦,涼六府,化暑氣。15.《本草再新》:清火化痰,利濕消暑,通經(jīng)活血,止瀉痢嘔吐,消水腫火毒。藥材考證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滑石①陶弘景 :“滑石,正白。又有冷石,小青黃,性并冷利,亦能燙油污衣物。今出湘外始安郡諸處。初取軟如泥,久漸堅強,人多以作家中明器物,并散熱,人用之不正入方藥。赭陽縣先屬南陽,漢哀帝置,明《本經(jīng)》所注郡縣,必是后漢時也,掖縣屬青州東萊,卷縣屬司州滎陽?!?②《本草圖經(jīng)》:“滑石,今道、永、萊、濠州皆有之。此有二種。道、永州出者,白滑如凝脂。《南越志》云,YONG城縣出YOUG石,YONG 石即滑石也。土人以為燒器,用以烹魚是也。萊、濠州出者,理粗質(zhì)青,有白黑點,亦謂之斑石?!侗窘?jīng)》所載土地,皆是北方,而今醫(yī)家所用多是色白者,乃自南方來。或云沂州出一種白滑石甚佳,與《本經(jīng)》所云泰山之陰相合。然彼士不取為藥,故醫(yī)人亦鮮知用之。今濠州醫(yī)人所供青滑石,云性微寒,無毒,主心氣澀滯,與《本經(jīng)》大同小異?!?③《綱目》:“滑石,廣之桂林各邑及》?峒中皆出之,即古之始安也。白黑二種,功皆相似。山東蓬萊縣桂府村所出者亦佳,故醫(yī)方有桂府滑石,與桂林者同稱也。今人亦以刻圖書,不甚堅牢?;瑸椴换夷?。滑石中有光明黃子為石腦芝?!彬灧?、治身熱吐痢泄瀉,下痢赤白,癃閉,石淋;生津液,去留結(jié),消蓄水,止渴寬中,除煩熱心躁,腹脹痛悶,口瘡,牙齒疳蝕,中暑,傷寒,疫癘:滑石六兩,甘草一兩(炙)。上為末。每服三錢,溫水調(diào)下,日三服。惟孕婦不宜服,滑胎也。(《傷寒標本》六一散) 滑石2.治熱淋,小便赤澀熱痛: 滑石四兩。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煎木通湯調(diào)下,不拘時候。(《圣濟總錄》滑石散) 3.治氣壅關(guān)格不通,小便淋結(jié),臍下妨悶兼痛:滑石八分。研如面。以水五大合和攪,頓服。(《廣利方》) 4.治產(chǎn)后淋: 滑石五兩,通草、車前子、葵子各四兩。上四味,治下篩。酢漿水服方寸匕,稍加至二匕。(《千金方》滑石散) 5.治小便不利,莖中疼痛,少腹急痛:滑石、蒲黃等分。上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千金方》) 6.治小便不利: 滑石二分,亂發(fā)二分(燒),白魚二分。上三味,杵為數(shù)。飲服半錢匕,日三服。(《金匱要略》滑石白魚散) 7.治小便不通:滑石末一升,以車前汁和涂臍四畔,方四寸,熱即易之,冬月水和亦得。(《產(chǎn)乳集驗方》) 8.治黃疸,日晡所發(fā)熱惡寒,少腹急,身體黃,額黑,大便溏黑,足下熱,此為女勞,腹?jié)M者難治: 滑石、石膏各等分上二味,治下篩。以大麥粥汁飲方寸匕,日三,小便極利貝瘥。(《千金方》) 9.治感冒久在太陽,致熱蓄膀胱,小便赤澀,或因小便秘而大便滑瀉。兼治濕溫初得,憎寒壯熱,舌苔灰色滑膩者滑石一兩,甘草二錢,連翹三錢,蟬退三錢(去足、土),生杭芍四錢。若滑瀉者,甘草須加倍。(《醫(yī)學衷中參西錄》宣解湯) 10.治傷寒衄血: 滑石末不拘多少。飯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微嚼破,新水咽下。只用藥末一大錢,飯少許,同嚼下亦得。老幼皆可服。(《本事方》滑石丸) 11.治暴得吐逆不下食:生滑石細末二錢匕。溫水服,仍急以熱面半盞,押定。(《本草衍義》) 12.治熱毒怪病,目赤鼻脹,大喘,渾身出斑,毛發(fā)如鐵,刀因中熱,毒氣結(jié)于下焦,滑石、白礬各一兩。為末,作一服水三碗,煎減半,不住飲之。(《夏子益治奇疾 13.治婦人脬轉(zhuǎn),小便數(shù)日不通: 滑石二兩,寒水石二兩葵子一合。上藥搗碎。以水三中盞,煎至一盞半,去滓,食前分溫二服。(《圣惠方》滑石散) 14.治天泡濕熱等瘡:滑石、粉甘草(此當半用為是)。上等分為末,搽敷?;蚣泳G豆末,以治濕熱肥瘡。(《景岳全書金黃散) 15.治小兒體熱痱瘡: 滑石末三兩,白礬灰一兩,棗葉四兩。上藥搗羅為末。先以溫漿水流瘡,后取藥敷之。(《圣惠方》滑石散) 16.治腳趾縫爛:滑石一兩,石膏(煅)半兩,枯白礬少許研摻之,亦治陰下濕汗。(《瀕湖集簡方》) 17.治伏暑煩渴引飲 小便不利心神恍惚:辰砂三錢 滑石六兩甘草一兩.上為細末 每服三錢不拘時 白沸湯調(diào)下.(《奇效良方》辰砂益原散) 18.治傷寒中暑 表里俱熱煩躁口渴 小便不通瀉痢熱瘧 霍亂吐瀉酒食中毒 石淋產(chǎn)后乳汁不通:甘草(炙)一兩 桂府膩白滑石六兩薄荷葉(末)二錢五分.上為細末 每服三錢蜜少許 溫水調(diào)下無蜜亦得 日三服.欲冷飲者新汲水調(diào)服.(《宣明論方》雞蘇散)藥理作用1。對皮膚、黏膜的保護作用 滑石粉外用, 撒布于發(fā)炎或破損組織的表面時,可形成保護性膜.既可減少局部摩擦, 防止外來刺激,亦能吸收大量化學刺激物或毒物.并有吸收分泌液, 促進干燥、結(jié)痂作用.內(nèi)服時可以保護胃腸黏膜而發(fā)揮鎮(zhèn)吐、止瀉作用,尚可阻止毒物在胃腸道的吸收. 2. 抗菌作用 將10%的的滑石粉加入培養(yǎng)基內(nèi)(平板法), 可見到滑石粉對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用紙片法,則僅對腦膜炎雙球菌有輕度的抑菌作用.營養(yǎng)知識滑石知識介紹: 滑石為矽酸鹽類滑石族礦物滑石,主要含水合矽酸鎂。滑石晶體結(jié)構(gòu)屬單斜晶系,系由熱水溶液和巖石中的鎂和矽化合而成,分布于遼寧、山西、陜西、山東、江蘇、浙江、江西等地。 四季可采,開采后去凈雜石、泥土。 1. 滑石為致密塊狀、鱗片狀集合體,法則塊狀或扁塊狀。白色、黃白色或淡灰色至淡藍色。半透明或不透明。具蠟樣光澤,有的呈珍珠光澤。質(zhì)軟細膩,可于硬紙上書寫,手摸之有滑潤感,無吸濕性,置水中不崩散。氣無,味無,具微涼感。 以整潔、色白、滑潤、無雜石者為佳。 2. 滑石粉為微細、無砂性的粉末,白色或類白色。手摸具滑膩感。無臭,無味,以粉細、色白,無雜質(zhì)者為佳。 滑石補充信息:根據(jù)炮制方法的不同分為滑石、滑石粉,炮制后貯干燥容器內(nèi),密閉,置干燥處。 滑石適合人群: 孕婦慎服;脾胃虛弱,熱病津傷,或腎虛滑精者禁服。 滑石食療作用: 滑石味甘淡、性寒,歸胃、膀胱經(jīng) 體滑質(zhì)膩,可降可收;具有利尿通淋,清熱解暑,收濕斂瘡的功效 主治濕熱淋證,小便不利,淋澀疼痛,水腫,腳氣,暑熱煩渴,泄瀉濕疹,濕瘡,痱子。 滑石做法指導: 1. 滑石用于小便不利、淋瀝澀痛等癥,可配車前子、木通等品。 2. 用于濕熱引起的水瀉,可配合茯苓、薏苡仁、車前子等同用。 3. 對暑熱病癥可配合生甘草、鮮藿香、鮮佩蘭等同用。 4. 治濕溫胸悶、小便短赤,可配合生苡仁、通草,竹葉等同用。 5. 滑石外用還能清熱收濕,用治濕疹、痱子等,可配石膏、爐甘石,枯礬等同用。 6. 滑石甘草清熱解暑,質(zhì)滑利竅通淋,為暑熱煩渴及熱淋所常用。 中國地質(zhì)博物館藏品圖片描述:此圖為中國遼寧省營口大石橋的滑石(Talc)的標本照片。肉紅色。光澤:玻璃光澤,解理面呈現(xiàn)珍珠暈彩。解理:{001}極完全。硬度:1。比重:2.58-2.83。其它:電絕緣和耐熱、耐酸性能較高,解理薄片具撓性。 中國地質(zhì)博物館滑石藏品圖片保存單位:中國地質(zhì)博物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7940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春季食補法則
下一篇: 鱉甲、龜板不可用于虛弱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