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尖措 青海藏醫(yī)藥文化博物館副館長
養(yǎng)生要先養(yǎng)德,德不修則壽損。宇妥·元旦貢布曾經(jīng)說過,對人要“心力正而義廣胸懷,常懷慈悲賢良菩提心。”因為一個人如果不重視自己的德行修養(yǎng),那么就會被名利私心所桎,終日胡思亂想,寢食不安。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吃遍山珍海味、靈丹妙藥,也無法延年益壽,只會加速機體的衰老。那么,正確的精神內(nèi)養(yǎng)應該達到怎樣的境界呢?《四部醫(yī)典》中說:“情志赤巴住于心臟間,心廣自豪做事按意愿。”“五故豁達豐美呈煥發(fā)。”也就是要調(diào)攝精神,避免情感的大起大落,防止氣息逆亂,陰陽失調(diào),這樣方能夠有效地預防疾病。人們首先要具有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只有良好的情緒才能有利于身體健康。
一般境界的做人準則
一般境界的做人準則為守信,常做好事來補過,爭做別人不愿做的好事,凡事要慎察,三思而后行,不輕信人言,不說慌言,不泄密,對仁者要說心里話,對敵人要耐心教化,尊敬師長,愛憐惜貧,互相幫助,勤儉持家,有恩必報,謙遜不驕,知錯悔改,知足思樂,好施善舍,不嫉高貴,不鄙下人,不謀人財,不做后悔之事,不報復,不賭博,待人正直,寬宏大量,凡事兢兢業(yè)業(yè)等。
高境界的做人準則
高境界的做人準則是拜良師學習,知識要淵博,明事理;嚴格遵守佛教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離間、不惡言、不綺語,不貪欲、不嗔怒、不邪見等十不信條;從身、語、心三方面進行全面修養(yǎng),發(fā)菩提之心,即發(fā)慈悲、博愛之心。藏傳佛教認為,愛戴生命、珍惜生命是菩提心的基礎,一切眾生是平等的,無論是龐然大物,還是最脆弱的微生物,它們的生命沒有大小之分,不得任意暴殄。殺生害命是大逆不道的,因而要悲憐眾生,恩被蟲豸草木,與動植物和諧相處。(全文完)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97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消積通便使寶寶退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