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穴位:中脘穴,神闕穴,天樞穴,合谷穴,足三里穴,脾俞穴,章門穴,胃俞穴,公孫穴,關(guān)元穴,三陰交穴,
關(guān)鍵詞:調(diào)理腸胃保健康
腹痛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腹腔內(nèi)外臟器的病變,主要表現(xiàn)為腹部的疼痛。腹痛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類。病因極為復雜,包括炎癥、腫瘤、出血、梗阻、穿孔、創(chuàng)傷及功能障礙等。中醫(yī)認為,腹痛主要是因寒邪內(nèi)積、食滯肝郁、陽虛所致。在相關(guān)穴位艾灸可驅(qū)除寒邪,提升陽氣,改善臟腑功能,從而改善癥狀。
重點艾灸穴位:
【具體艾灸療法】
方法一:艾炷無瘢痕灸
1、取中脘、神闕、天樞、合谷、足三里、公孫等穴位,按照先灸上部穴位再灸下部穴位的順序施灸。讓患者取舒適體位,先在施灸穴位上涂上一層凡士林,以黏附艾炷,防止施灸過程中其從皮膚上脫落。
2、把小艾炷直接放在穴位皮膚上,點燃施灸。施灸者要密切觀察艾炷的燃燒狀況,還要不斷詢問患者的感受。當艾炷燃近皮膚或患者感覺疼痛時,用鑷子夾去剩余艾炷,再重新更換第二壯。每個穴位灸3?5壯,每曰1?2次。此灸法對治療寒凝腹痛效果顯者。
方法二:艾條溫和炙
取脾俞、胃俞、中脘、章門、神闕、氣海、關(guān)元、足三里、三陰交、合谷等穴位,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上部穴位再灸下部穴位的順序施灸。讓患者取舒適體位,施灸者點燃艾條的一端,火頭對準穴位皮膚,距離皮膚3?5厘米施灸。以患者感覺局部皮膚溫熱但無灼痛感為宜。建議患者自灸可以灸到的穴位,以便控制溫度。每個穴位灸10?15分鐘,以患者感覺身體舒適、局部皮膚潮紅為度。這樣的治療每曰一次,此灸法最適合虛寒腹痛。
【輔助治療方】
在艾灸治療的同時配以簡單的按摩,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按摩氣海、天樞、足三里、三陰交、中脘穴可調(diào)理脾胃,改善血液循環(huán),調(diào)整消化功能,從而達到改善癥狀的目的。
【專家叮囑】
腹痛患者要注意調(diào)節(jié)飲食,不要暴飲暴食,不吃生冷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易于消化的水果和蔬菜,飯后不要急于運動。要注意對腹部保暖,因腹部受寒容易引發(fā)腹痛?;颊咭苊饩窬o張或心情抑郁,保持心情舒暢對緩解病情、減輕腹痛有幫助。適當運動以增強臟腑功能,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aijiu/229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呃逆艾灸哪個部位圖解
下一篇: 慢性闌尾炎艾灸哪個部位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