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穴位:足三里穴,梁門穴,四縫穴,中脘穴,身柱穴,下脘穴,商丘穴,脾俞穴,百會穴,
關(guān)鍵詞:健脾和胃吃飯香
小兒厭食是指小兒(主要是3?6歲)較長期食欲減退或食欲缺乏的癥狀。它是一種癥狀,并非一種獨立的疾病。主要癥狀有嘔吐、食欲缺乏、腹瀉、便秘、腹脹、腹痛和便血等,是因不合理的飲食制度、不佳的進食環(huán)境引起的。中醫(yī)認為此病主要是因脾胃失調(diào)所致,在相關(guān)穴位施灸可調(diào)節(jié)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從而改善癥狀。
重點艾灸穴位:
【具體艾灸療法】
方法一:艾條溫和灸
取足三里、梁門、四縫、中脘、身柱、下脘、商丘等穴位,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上部穴位再灸下部穴位的順序施灸。讓患兒取合適的體位,施灸者點燃艾條的一端,對準要灸的穴位,火頭距離皮膚3?5厘米高度。每穴灸15分鐘,每日1次,10次為一個療程。施灸過程中,施灸者要把食指和中指放在穴位兩側(cè)感受溫度,以免灼傷患兒皮膚。此灸法適用的癥狀有脾胃失調(diào)、食欲減退、惡心嘔吐、手足心熱、睡眠不安、腹脹或腹瀉等。
方法二:艾條隔姜炙
1、取足三里、梁門、四縫、中脘、身柱、脾俞、百會等穴位,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上部穴位再灸下部穴位的 順序施灸。先將新鮮的老姜切成厚約0.3厘米的薄片,用針在姜片上扎數(shù)個小孔,然后讓患兒取合適的體位,把姜片放置在要灸的穴位上。
2、把中艾炷放置在姜片的中央,點燃施灸。灸治過程中,施灸者要將姜片略略抬起旋即放下,反復操作,以避免患兒感覺疼痛。每穴灸3?5壯,每日1次,6次為一個療程。此灸法適用于體質(zhì)虛弱或久病元氣耗傷,致使脾胃消化無力,主要癥狀為食欲缺乏、面黃肌瘦、精神倦怠、乏力或大便稀溏等。
【專家叮囑】
當孩子出現(xiàn)厭食時應去醫(yī)院檢查,排除可能引起厭食的慢性疾病。家長要加強對孩子的護理,改變飲食結(jié)構(gòu),保證飲食衛(wèi)生。讓孩子多吃水果蔬菜和粗糧,節(jié)制零食和甜食,少喝飲料。讓孩子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下進食,并保持心情舒暢。多進行戶外活動,以助于消化吸收。不要盲目用藥,要在醫(yī)生的建議下適當喂藥。
【小小飲食方】
小兒消食粥:
原料:山楂片10克,高粱米50克。
做法:將山楂片和高粱米一起置于鐵鍋,文火炒焦,取出碾壓成粗粉,置于沙鍋,加水煮成粥。不滿1歲,每次取10克消食粥,每日3次;2?3歲,每次取20克,每日3次;4?5歲,每次取30?40克,每日3次食用。調(diào)味可加適量的奶粉和白糖。主治小兒 厭食、小兒消化不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aijiu/229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性冷淡艾灸哪個部位圖解
下一篇: 濕疹艾灸哪個部位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