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穴位:脾俞穴,胃俞穴,中脘穴,天樞穴,
關鍵詞:氣血充足身體健
脾胃是消化系統(tǒng)的主要臟器,具有消化食物吸收其中養(yǎng)分的功能。脾胃功能正常則氣血充足,身體健康;反之則氣血不足,體質虛弱。艾灸身體相關穴位可提高脾胃經絡的溫度,驅除寒氣,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促進胃腸道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新陳代謝,能夠起到養(yǎng)生保健的作用。
重點艾灸穴位:
【具體艾灸療法】
方法一:艾條溫和灸
取脾俞、胃俞、中脘、天樞等穴位,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的順序施灸。讓患者取合適的體位,露出要灸的穴位。施灸者點燃艾條,火頭的一端對準穴位,距離皮膚3?5厘米高度施灸,以被灸者感覺溫熱而無疼痛感為宜。每穴灸10?20分鐘。以灸處皮膚潮紅為度。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注意,若患者知覺減退,施灸者在操作中要把食指和中指放在穴位周圍感受溫度,以免溫度過高灼傷患者皮膚。此灸法主治消化不良、食欲不佳、胃脹腹瀉。
方法二:艾灸隔姜炙
1、取脾俞、胃俞、中脘、天樞等穴位,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的順序施灸。先選擇新鮮的老姜,把老姜切成厚約0.3厘米的薄片,用針在姜片上扎數個小孔。然后讓患者取合適體位,把姜片放置在要灸的穴位上。
2、把中艾炷放置在姜片的中央,點燃施灸。灸治過程中若被灸者感覺疼痛,可把姜片略略抬起旋即放下,反復操作,以緩解疼痛。每穴灸1?7壯,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20?30天為一個療程。此灸法主治胃寒怕冷,胃腸功能弱。
【專家叮囑】
脾胃不和的人一定要注意調節(jié)飲食,少吃油炸食品、腌制食品及生冷刺激性食物,應以低脂、清淡食物為主。吃飯要定時定量,不要暴飲暴食。飯菜溫度不要過熱或過冷,以免刺激腸胃,吃飯時要細嚼慢咽。要做到不吸煙,不喝酒,勞逸結合。適當鍛煉身體,提高臟腑功能,增強身體免疫力。
【小小飲食方】
綠豆粥:
原料:綠豆100克,粳米150克,白糖15克。
做法:綠豆、粳米用水淘洗干凈,入鍋中,加水適量,小火慢慢熬煮成粥,粥成時加入白糖,每日早晚作正餐服食。適用于脾胃不和,食欲不振,消化力弱。
香菜豬肝湯
原料:鮮香菜100克,鮮豬肝250克,生姜、鹽各適量。
做法:將香菜洗凈,豬肝洗凈切片,生姜切碎,炒鍋燒熱加水500毫升,燒開后入豬肝、生姜。豬肝將熟時入香菜、鹽即可。此湯具有補肝和胃,促進食欲的功效,適用于脾胃不和所致的噯氣反酸、不欲飲食、眩暈等病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aijiu/229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斑禿艾灸哪個部位圖解
下一篇: 強直性脊柱炎艾灸哪個部位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