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茶具種類
我國茶具種類主要有六種:一為陶土茶具。陶土器具是新石器時代的重要發(fā)明。宜興是我國的陶都。這里在商周時期已生產(chǎn)陶器,北宋初期,生產(chǎn)的茶具已獨樹一幟;至明代大為流行。二為瓷器茶具。我國晉代浙江一帶已生產(chǎn)青瓷茶具。唐代隨著飲茶之風興盛,在我國河南、河北、湖南、浙江、四川一帶白瓷茶窯,競相興起。北宋時,在江西景德鎮(zhèn)辦起御窯,遂成瓷都。宋代福建等地還生產(chǎn)黑瓷茶具。三為漆器茶具。始于清代福建福州一帶。四為現(xiàn)代出現(xiàn)的玻璃茶具。五為金屬茶具,用金、銀、銅、錫等金屬制作。金、銀等茶器(如法門寺塔地宮藏唐代宮廷茶具),一般為宮廷使用,民間不易措辦。六為竹木茶具,現(xiàn)代已少采用。其他還有玉石、水晶、瑪瑙等制作的茶具,但很少使用。
茶具的分類
【瓷器茶具】
瓷器茶具的品種很多,其中主要的有: 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具。
【紫砂茶具】
紫砂茶具,由陶器發(fā)展而成,是一種新質(zhì)陶器。它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流傳至今。它坯質(zhì)致密堅硬,取天然泥色,大多為紫砂,亦有紅砂、白砂。成陶火度在1100—1200攝氏度,無吸水性,音粗韻長。它耐寒耐熱,泡茶無熟湯味,能保真香,且傳熱緩慢,不易燙手,用它燉茶,也不會爆裂。
今天紫砂茶具是用江蘇宜興南部及其毗鄰的浙江長興北部埋藏的一種特殊陶土,即紫金泥燒制而成的。這種陶土,含鐵量大,有良好的可塑性,燒制溫度以攝氏1150度左右為宜。紫砂茶具的色澤,可利用紫泥澤和質(zhì)地的差別,經(jīng)過“澄”、“洗”,使之出現(xiàn)不同的色彩,如可使天青泥呈暗肝色,蜜泥呈淡赭石色,石黃泥呈朱砂色,梨皮泥呈凍梨色等;另外,還可通過不同質(zhì)地紫泥的調(diào)配,使之呈現(xiàn)古銅、淡墨等色。優(yōu)質(zhì)的原料,然的色澤,為燒制優(yōu)良紫砂茶具奠定了物質(zhì)基礎。
【搪瓷茶具】
搪瓷茶具以堅固耐用,圖案清新,輕便耐腐蝕而著稱。它起源于古代埃及,以后傳入歐洲。但現(xiàn)在使用的鑄鐵搪瓷始于19世紀初的德國與奧地利。搪瓷工藝傳入我國,大約是在元代。
明代景泰年間(公元1450-1456年), 我國創(chuàng)制了琺瑯鑲嵌工藝品景泰藍茶具,清代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5年) 景泰藍從宮廷流向民間,這可以說是我國搪瓷工業(yè)的肇始。
【陶土茶具】
陶土器具是新石器時代的重要發(fā)明。最初是粗糙的土陶,然后逐步演變?yōu)楸容^堅實的硬陶,再發(fā)展 為表面敷釉的釉陶。宜興古代制陶頗為發(fā)達,在商周 時期,就出現(xiàn)了幾何印紋硬陶。秦漢時期,已有釉陶的燒制。
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興紫砂茶具,早在北宋 初期就已經(jīng)崛起,成為別樹一幟的優(yōu)秀茶具,明代大為流行。紫砂壺和一般陶器不同,其里外都不敷釉, 采用當?shù)氐淖夏唷⒓t泥、團山泥摶制焙燒而成。由于 成陶火溫較高,燒結密致,胎質(zhì)細膩,既不滲漏,又有肉眼看不見的氣孔,經(jīng)久使用,還能汲附茶汁,蘊蓄茶味;且傳熱不快,不致燙手;若熱天盛茶,不易酸餿;即使冷熱劇變,也不會破裂;如有必要,甚至還問直接放在爐灶上煨燉。紫砂茶具還具有造型簡練大 方,色調(diào)淳樸古雅的特點,外形有似竹節(jié)、蓮藕、松段和仿商周古銅器形狀的。
【金屬茶具】
金屬用具是指由金、銀、銅、鐵、錫等金屬材料制作而成的器具。它是我國最古老的日用器具之一,早在公元前18世紀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之前的1500年間,青銅器就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先人用青銅制作盤、盛水,制作爵、尊盛酒,這些青銅器皿自然也可用來盛茶。
自秦漢至六朝,茶葉作為飲料已漸成風尚,茶具也逐漸從與其它飲具共享中分離出來。大約到南北朝時,我國出現(xiàn)了包括飲茶器皿在內(nèi)的金屬器具。到隋唐時,金屬器具的制作達到高峰。
本世紀80年代中期,陜西扶風法門寺出土的一套由唐僖宗供奉的鎏金茶具,可謂是金屬茶具中罕見的稀世珍寶。但從宋代開始,古人對金屬茶具褒貶不一。元代以后,特別是從明代開始, 隨著茶類的創(chuàng)新,飲茶方法的改變,以及陶瓷茶具的興起,才使金屬茶具逐漸消失,尤其是用錫、鐵、鉛等金屬制作的茶具,用它們來煮水泡茶,被認為會使“茶味走樣”,以致很少有人使用。但用金屬制成貯茶器具,如錫瓶、錫罐等,卻屢見不鮮。這是因為金屬貯茶器具的密閉性要比紙、竹、木、瓷、陶等好,具有較好的防潮、避旋旋光性能,這樣更有利于散茶的保藏。因此,用錫制作的貯茶器具,至今仍流行于世。
茶具,古代亦稱茶器或茗器。茶具按其狹義的范圍是指茶杯、茶壺、茶碗、茶盞、茶碟、茶盤等飲茶用具。其實現(xiàn)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有很多朋友都喜歡平時有空的時候喝喝茶的,這個時候就會用到茶具了。對于茶具的種類,其實很多朋友都不熟悉的。接下來,跟著小編的介紹,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吧。那么,茶具的種類有哪些?
茶具的種類有哪些
茶壺
茶壺在唐代以前就有了,唐代人把茶壺稱“注子”,其意是指從壺嘴里往外傾水;現(xiàn)代說到茶壺,泛指宜興紫砂壺。準確的說是指泡茶的壺,從材質(zhì)分為紫砂壺、瓷壺、玻璃壺、鐵壺等。
茶杯
茶杯的種類、大小應有盡有,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如今更流行邊喝茶邊聞茶香的聞香杯。根據(jù)茶壺的形狀、色澤,選擇適當?shù)牟璞?,搭配起來也頗具美感。為便于欣賞茶湯顏色,及容易清洗,杯子內(nèi)面最好上釉,而且是白色或淺色。對杯子的要求,最好能做到“握拿”舒服,"就口"舒適,"入口"順暢。
茶盤
盛放茶壺、茶杯、茶道組、茶寵乃至茶食的淺底器皿,它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形狀可方可圓或作扇形;可以是單層也可以是夾層。選材比較廣泛,以竹制茶盤最為清雅相宜。還有木頭的茶盤,有綠檀、黑檀、雞翅木茶盤等;也有紫砂的、陶瓷的。
茗爐
燒水的器具,現(xiàn)代泡茶都用電能燒水,有隨手泡、電瓷爐、紅外爐。
茶道六君子
含茶夾、茶勺、茶撥、茶漏、茶針、茶瓶。
茶夾,取放和清洗品杯用的。茶勺,取茶葉用的。茶撥,用于將茶荷中的茶葉撥入茶壺中。茶漏,置放在壺口,防止茶葉灑在桌上。茶針,過去做的紫砂壺大部分是獨空壺,沒有球孔或網(wǎng)孔,所以需用茶針去通暢壺嘴。茶瓶,置放茶夾、茶勺、茶撥、茶漏、茶針的瓶子。
蓋碗
蓋碗或稱蓋杯,是一種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分為茶碗、碗蓋、托碟三部份。又稱“三才碗”,“三才杯”,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置茶三公克于碗內(nèi),沖水,加蓋五~六分鐘后飲用。以此法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沖一次。
以上是舒適100小編為大家介紹的茶具相關知識,看了小編以上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茶具的認識更多了吧。為了我們更舒適的飲用茶,選購好的茶具電水壺是非常重要的,能夠提供茶的口感,如果你是一個喜歡喝茶的人,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相關的知識吧。通過上文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對于茶具的種類有哪些都已經(jīng)比較熟悉了,希望我的介紹可以幫助到讀者朋友。
土巴兔在線免費為大家提供“各家裝修報價、1-4家本地裝修公司、3套裝修設計方案”,還有裝修避坑攻略!點擊此鏈接:【/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費領取哦~
1、一套茶具包括哪些東西。
2、茶具種類。
3、一套茶具包括什么。
4、一套茶具包括什么帶圖。
1.一套完整的茶具包括:茶海、茶道、茶具、茶寵。
2.茶具,古代亦稱茶器或茗器。
3.據(jù)西漢辭賦家王褒《僮約》有"烹茶盡具,酺已蓋藏"之說,這是中國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條史料,到唐代,"茶具"一詞在唐詩里初處可見。
4.茶,(學名:Camelliasinensis(L.)O.Ktze.),灌木或小喬木,嫩枝無毛。
5.葉革質(zhì),長圓形或橢圓形,先端鈍或尖銳,基部楔形,上面發(fā)亮,下面無毛或初時有柔毛,邊緣有鋸齒,葉柄無毛。
茶具有哪些?? 文章為你介紹紫砂茶具、瓷器茶具、黑瓷茶具、玻璃茶具、金屬茶具、竹木茶具等六中茶具的使用流行程度等! 茶具種類繁多,造型優(yōu)美,既有實用價值,又富藝術之美。所以,為歷代飲茶愛好者所青瞇。在中國飲茶的發(fā)展史上,作為飲茶用的專用工具,必然也有一個發(fā)展和變化的過程。 1.陶土茶具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興紫砂茶具,早在北宋初期就已崛起,成為別樹一幟的茶具大為流行。紫砂壺和一般的陶器不同,其里外都不敖釉,采用當?shù)氐淖夏?、紅焙燒而成。由于成陶火溫高,燒結密致,胎質(zhì)細膩,還能汲附茶汁,蘊蓄茶味;且傳熱不快,不致燙手;若熱天盛茶,也不會破裂;若有必要,甚至還可直接放在爐灶上煨燉。紫砂茶具還具有,色調(diào)淳樸古雅的特點,外型有似竹結、蓮藕、松段和仿商周古銅器形狀的說陽羨(既宜興)瓷壺自明季始盛,上者與金玉等價。可見其名貴。明文震享"壺以砂者為上,蓋既不的奪香,又無熟湯氣"。 2.瓷器茶具我國茶具最早以陶器為主。瓷器發(fā)明之后,陶質(zhì)茶具就逐漸為瓷器茶具所代替分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1.白瓷茶具;白瓷以景德鎮(zhèn)的瓷器最為著名,其它如湖南的、河北唐山的也各具特色。景德鎮(zhèn)原名昌南鎮(zhèn),北宋景德三年(公元1004年真宗趙恒下鎮(zhèn)建辦御窯,并把昌南鎮(zhèn)改名為景德鎮(zhèn)。到元代,景德鎮(zhèn)的青花瓷聞名于世)2.青瓷茶具;青瓷茶具晉代開始發(fā)展,那時青瓷的主要產(chǎn)地在浙江,最流頭流子的有嘴茶壺。宋朝時五大名窯之一的浙江龍泉哥窯達到了鼎盛時期,器包括茶壺、茶碗、茶杯、茶盤等,甄江兩岸盛況空前,群窯林立煙火往返如梭,一派繁榮。 3.黑瓷茶具;宋代福建斗茶之風盛行,斗茶者根具經(jīng)驗認為建安所產(chǎn)的黑瓷最為適宜,因而弛名。宋蔡襄《茶錄》說:"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其坯微厚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自不用。這種黑瓷免毫茶盞,風格獨特,古撲雅致,而且瓷質(zhì)厚重,保溫性能茶行家所真愛。3漆器茶具;漆器茶具始于清代,主要產(chǎn)于福建一帶。福州生產(chǎn)的漆器茶具多資多彩,"金絲瑪瑙"、"釉變金絲"、"雕填"、"高雅"和"白銀"等品種,特如寶石的"赤金砂"和"暗花"等新工藝以后,更加鮮麗奪目,逗人喜愛。 4.玻璃茶具;在現(xiàn)代,玻璃器皿有較大的發(fā)展。玻璃質(zhì)地透明,光澤奪目,外行可塑性大,廣泛。玻璃杯泡茶,茶湯的鮮艷色澤,茶葉的細膩柔軟,茶葉在正個沖泡過程葉片的逐漸舒展等,可以一覽無余,可以說是一種動態(tài)的藝術欣賞。特別是沖泡晶瑩剔透,杯中輕霧飄渺,澄清碧綠,芽葉朵朵,亭亭玉立,觀之賞心悅目,玻璃杯價廉物美,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玻璃器具的缺點是容易破碎。 5.金屬茶具用金、銀、銅、錫等制作的茶具,尤其是錫作為茶器材料有較大的優(yōu)點:成小口長勁,蓋為筒狀,比較密封,因此對防潮、防氧化、防光、防異味都有代時皇宮飲用顧渚茶,金沙泉,便以銀瓶盛水,直送長安,主要因其不易破碎價貴,一般老百姓無法使用。 6.竹木茶具在歷史上,廣大農(nóng)村,包括產(chǎn)茶區(qū),很多使用竹或木碗泡茶,它價廉物美,經(jīng)以很少使用。至于用木罐、竹罐裝茶,則仍然隨處可見,特別是作為藝術品的竹片茶罐,既是一種饋贈親友的珍品,也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2129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安徽猴魁茶百年后再續(xù)世博緣
下一篇: 太平猴魁|太平猴魁是什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