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泡普洱茶用水
可選用純水或山泉水
,軟水為佳
。水一般以甘潔、鮮活
、清冽、泡
茶時不顯澀味
、
茶葉湯色穩(wěn)定為首選?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F(xiàn)今云南很多茶人或愛茶人時興到野外取水,以活水烹茶
,達到香茗美泉兩相宜的境界
。新鮮山泉對于提高茶葉的活性和香氣有著積極的作用,并且
,對于普洱茶尤其是陳年的而言
,山泉水如經(jīng)過陶缸養(yǎng)水后再烹茶,對于展現(xiàn)普洱茶的陳韻效果更佳
。煮水時不宜過渡沸騰
,這樣水中的氧氣過少會影響茶葉的活性。
二
、泡普洱茶選具

1. 茶壺:
普洱茶的泡茶器皿以宜興紫砂壺為首選
,宜選腹大、身圓
、壁厚
、砂粗、出水流暢的茶壺
,可充分發(fā)揮普洱茶的獨特的色香味品質(zhì)特征
。紫砂茶具有三大特點,就是“泡茶不走味
,貯茶不變色
,盛暑不易餿”。紫砂壺具有雙重氣孔
,有良好的透氣和保溫的性能
,特別利于沖泡時壺內(nèi)保持較高水溫,達到普洱茶的沖泡需要較合適的溫度
,能更好體現(xiàn)其茶性;泡茶不走味
,能較好的保存普洱茶的香氣、滋味。另外
,紫砂壺冷熱變化性能好
,不易爆裂,良好的透氣性和吸附作用
,有利于提高普洱茶的醇度
,提高茶湯的亮度。選擇砂壺一般以朱泥調(diào)砂和紫泥調(diào)砂為理想
,以利于提高透氣性
。茶壺容積相對寬松,便于茶條舒張和滋味的浸出
。二三人同飲普洱茶
,一般用250毫升紫砂壺,人多時可用300-400毫升的茶壺沖泡
。剛買到的新壺要用茶水煮一煮
,以去除“窯味”和土味,并經(jīng)使用一段時間(俗稱“養(yǎng)壺”)后再沖泡好茶
,達到“壺熟茶香”的效果
。但紫砂茶具色澤多數(shù)深暗,用它泡茶
,對茶葉湯色均不能起襯托作用,對外形美觀的茶葉
,也難以觀姿察色
,這是其美中不足之處。此外
,用瓷壺和瓷蓋碗茶具也可沖泡普洱茶
。
2. 蓋碗杯(最常用):
由于蓋碗清雅的風(fēng)格最能反映出普洱茶色彩的美,可以自由的欣賞普洱茶湯的色澤變化
,故蓋碗杯為現(xiàn)代
茶藝最常用的沖泡器皿
。
3. 陶瓷提梁壺(實用便捷):
由于普洱的沖泡適宜使用大一點的茶具以更好的表現(xiàn)出普洱的色、香
、味等品質(zhì)特征
。
4. 土陶瓷提梁壺:
一般體積較大,其特有的古典粗獷的美更符合普洱茶深厚的陳韻
,且適合多人
,朋友之間一起飲用
,故土陶瓷提梁壺已經(jīng)成為一新的時尚
。
5. 燒水具:
現(xiàn)今常用“隨手泡”燒水,比較方便
。如果沖泡一些比較好的普洱茶時,應(yīng)以銅壺或砂壺明火燒水
,以保持泉水的活性和提高水溫
。
6. 茶杯:
一般以白瓷或青瓷為宜,以便于觀賞普洱茶的迤儷湯色
。茶杯應(yīng)大于
功夫茶(
烏龍茶)用杯
,以厚壁大杯大口飲茶,這既適應(yīng)普洱茶醇厚香甜的特性
,也比較貼近云南人粗曠的
飲茶習(xí)俗 。
7. 公道杯:
以質(zhì)地較好的透明玻璃具為首選。普洱茶以茶湯晶瑩亮麗
、顏色多變而著稱
。人們常常把云南普洱茶的湯色比喻為“陳紅酒”、“琥珀”
、“石榴紅”
、“寶石紅”等等。觀色已成為普洱茶藝中的一道獨特風(fēng)景
。普洱茶的茶湯色澤和質(zhì)地因茶葉的產(chǎn)地
、制作工藝、用料
、儲藏環(huán)境
、陳化年限等不同而呈現(xiàn)出不同的變化。觀湯既是審美也是評價茶質(zhì)好壞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
8. 剝茶起:
以硬木或硬竹子制作
,用于緊壓茶的解塊。通過逐層撥茶
,既能保持茶條的完整
,減少碎末茶,又便于面茶與里茶的搭配
,準確反映緊壓茶的品質(zhì)
。
三、備茶
對于普洱緊壓茶
,茶性有里外之分
,即便是一塊里外用料一致的緊壓茶,隨著存放時間的延續(xù)
,表茶和里茶的茶性也有區(qū)別
。所以,在飲用之前
,應(yīng)將緊壓茶解散
,放于陶缸里讓其散散氣
,同時讓面茶與里茶混合均勻。對于密封較嚴的小包裝散茶
,飲用之前也應(yīng)讓其透透氣
。經(jīng)過這樣處理后飲用,其品質(zhì)優(yōu)于現(xiàn)解塊現(xiàn)開封現(xiàn)沖泡
。
熟悉茶性:云南普洱茶有散茶和緊茶之分
、新舊之分、
青茶和熟茶之分;發(fā)酵茶有輕發(fā)酵
、適度發(fā)酵
、重發(fā)酵等,茶性各不相同
。每一片普洱茶都有其獨自的個性
,只有熟悉所泡茶葉的個性,再通過嫻熟的沖泡
,才能展現(xiàn)出茶的個性美
。茶性決定了茶具的選擇、投茶量多少
、水溫的高低
、沖泡節(jié)奏快慢,甚至于選用什么水
。茶性與沖泡方法之間有著許多微妙的關(guān)系
。
實踐中,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經(jīng)歷:有的普洱茶需要泡較長時間才出味
,而有的普洱茶卻能短時出濃湯
。這是由于普洱茶的制作工藝和原料在起作用。無論傳統(tǒng)青茶還是人工發(fā)酵茶
,基礎(chǔ)原料都是云南曬青茶。傳統(tǒng)曬青茶大多為茶農(nóng)手工揉捻
,其揉捻時間較
紅茶 、
綠茶等茶類短,揉捻程度也輕于這些茶類
,因而茶味的浸出時間相對較緩慢
。這類普洱茶在沖泡過程中,總是讓人有“茶味持久
,茶韻悠長”的感覺
。當然,也有采用機械揉捻制作曬青毛茶的
。這部分茶葉沖泡時出味相對較快
。此外,云南大宗普洱茶緊壓茶,除用少量細嫩面茶外
,大多以中級茶為主料
,甚至有部分粗老葉。這些成熟葉和粗老葉對形成普洱茶的特殊風(fēng)格起著重要的作用
。這部分茶葉的滋味浸出也相對細嫩茶較慢
,也不宜快速沖泡。再從發(fā)酵程度對普洱茶的滋味浸出速度影響看
,輕發(fā)酵或發(fā)酵適度的普洱茶
,其滋味浸出速度慢于重發(fā)酵或發(fā)酵過度的茶。
四
、普洱茶的沖泡方法
在品飲普洱茶時要注意基本姿態(tài)和沖泡手法
,如果有了優(yōu)美的飲茶姿態(tài)和高超的沖泡技術(shù),整個飲茶過程就會更加妙不可言
,回味無窮
。普洱茶茶藝重點在于具、技
、和
、真。
具——紫砂壺或蓋碗能呈現(xiàn)普洱茶茶性;
技——對泡茶三要素及普洱茶基本知識的掌握;
和——具有茶人的平和心態(tài)
,柔和
,人與人之間以和為貴,和諧美;
真——普洱茶要真
,茶人的心要真誠
。
(一)紫砂壺沖泡普洱茶沖泡基本步驟
1. 備水、備具
、賞茶:
備好清潔的冷水
,準備好燒開水的器具,或者事先燒好開水
,貯于熱水瓶備用
。準備好茶具及普洱茶。用來招待客人的茶
,沖泡者對其品質(zhì)和貯藏情況要有所了解
,將預(yù)備沖泡的普洱茶裝人茶碟或小茶樣盤中,送到客人面前鑒賞
,俗稱干看
,包括觀賞干茶的外形、干茶的色澤
、聞千茶的香氣
。
在普洱茶沖泡中
,如果要取拿物品,需要講究一定的手法
,如:捧取茶樣罐
、箸匙筒、花瓶等立式物品
,要求搭于胸前或前方桌沿的雙手慢慢向兩邊平移至肩寬
,接著向前合抱欲取的物品。取物時
,手掌心相對捧住物品基部移至需安放的位置
,輕輕放下后雙手收回,然后再去捧取第二件物品
,直至動作完畢復(fù)位;端取賞茶盤
、茶巾盤、扁形茶荷
、茶匙
、茶點、茶杯等
,要求搭于胸前或前方桌沿的雙手慢慢向兩邊平移至肩寬
,向前去端欲取的物品,端物件時雙手手心向上
,掌心下凹作“荷葉”狀
,平穩(wěn)移動物件。
2. 溫壺滌具:
在紫砂壺中置入燒開的清水
,蕩壺
,倒入公道杯,再由公道杯分別倒入品茗杯中
,用“獅子滾繡球”
、或逆時針平搖品茗杯、或以手滾動溫杯的手法溫洗品茗杯
,最后一個品茗杯的水直接倒入茶盤中
。
提拿握把壺要求右手大拇指按住蓋鈕或蓋一側(cè),握壺把
。提拿無把壺要求右手虎口分開,平穩(wěn)握住茶壺口兩側(cè)外壁
,食指也可抵住蓋鈕
。提梁壺要求右手除中指外四指握住偏右側(cè)的提梁,中指抵住壺蓋;如果是大型壺
,可用雙手法
,右手握提梁把
,左手食指、中指按壺的蓋鈕或壺蓋
。
常見的溫壺過程及手法:首先是開蓋
,開蓋時要求左手大拇指、食指與中指按壺蓋的壺鈕上
,揭開壺蓋
,提腕依半圓形軌跡將其放人茶壺左側(cè)的蓋置中。接著是注湯
,注湯時要求右手提開水壺
,按逆時針方向回轉(zhuǎn)手腕一圈低斟,使水流沿圓形的茶壺口沖人
。然后提腕令開水壺中的水高沖人茶壺
,當注入l/2左右的水時復(fù)壓腕低斟,回轉(zhuǎn)手腕一圈并用力令壺流上翻
,令開水壺及時斷水
,輕輕放回原處。再是加蓋和溫壺
,加蓋與開蓋的順序剛好相反
。蕩壺時要求雙手取茶巾橫覆在左手手指部位,右手三指握茶壺把放在左手茶巾上
,雙手按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手腕
,使茶壺壺身充分與開水接觸,將冷氣滌蕩無存
。最后是倒水
,倒水時需將水倒入公道杯或水盂。
3. 投茶:
將普洱茶小心置入壺中
,置茶用茶匙從茶葉罐中取出茶葉投置入杯壺中;或?qū)⒉枞~罐中的茶葉先倒人茶荷,再轉(zhuǎn)倒入壺中;或?qū)⒉枞~缸的茶葉先倒入罐蓋
,再轉(zhuǎn)倒入壺中
。置茶量則根據(jù)所品的茶品而定。
常見的置茶過程及手法:首先是開蓋
,開蓋時要求雙手捧住茶樣罐,兩手大拇指用力向上推外層鐵蓋
,并邊轉(zhuǎn)動茶樣罐
,使各部位受力均勻。當其松動后
,右手虎口分開
,用大拇指與食指
、中指抵住外蓋外壁,轉(zhuǎn)動手腕取下后移放到茶盤右側(cè)后方角落
。然后是取茶樣,取茶樣時要求左手緊握住已開蓋的茶樣罐
,右手放下罐蓋后
,弧形提臂轉(zhuǎn)腕向箸匙筒邊,用大拇指
、食指與中指三指拿住茶匙柄取出。將茶匙插入茶樣罐
,手腕向內(nèi)旋轉(zhuǎn)舀取茶樣
,左手應(yīng)向外旋轉(zhuǎn)手腕。舀出的茶葉投入沖泡器后
,將茶匙復(fù)位,再將茶樣罐蓋好
。最后是閉蓋
,當取茶完畢后,取蓋扣回茶樣罐
,用兩手食指向下用力壓緊蓋好即可。
4. 潤茶:
沸水置入壺中
,水位為剛浸過茶葉
,快速倒去以喚醒茶葉
,重復(fù)一次
。潤茶水同時可留在公道杯中,用來淋壺
,以保持茶湯的溫度
,或用來溫杯滌具
。
5. 沖茶浸潤:
根據(jù)情況掌握沖泡時間
。高沖,是提起水壺于稍高處(離茶壺或杯碗口十五厘米左右),以向內(nèi)方向(逆時針)打圈,并使水柱上下反復(fù)拉降三次
,將開水倒入茶壺
,一方面利用水注的沖力使壺茶進行翻轉(zhuǎn),均勻打濕
,便于沖泡;另一方面水柱粗細適中,動作文雅
,寓敬茶迎客之意
,向內(nèi)打圈旋轉(zhuǎn),表示“來
、來、來”歡迎客人
,而向外打罔旋轉(zhuǎn)
,則有“滾、滾
、滾”趕送客人之嫌。使水柱上下拉降三次
,以致水壺嘴要上下點三下
,雅稱“三點頭”,表示向客人致敬意
。開水沖入壺后,會浮現(xiàn)一層泡沫
,故以壺蓋輕巧地推刮
,使泡沫粘到壺蓋,再以開水淋去
,蓋好后,可用潤茶水及沸水在蓋上澆淋開水
,進行淋壺
,以保持壺內(nèi)茶湯溫度
,加速出湯速度
,也稱為壺外添香。
6. 分茶:
壺中的茶水通過過濾后入公道杯,再均勻的低斟分入品茗杯中
。低斟,是茶泡好后
,由低位慢慢倒出
,壺嘴最好貼近杯沿,以免香氣散失
,溫度降低。若沒有公道杯
,可采取巡回式分茶
,一壺茶,通常分四杯
。從茶壺倒茶入杯時,不要一次倒?jié)M
,開始每杯先二點
,然后巡回均勻地加至七分滿,使每杯茶湯濃度一致
,為“關(guān)公巡城”;當茶壺倒茶入品茗杯將盡時,以“點”狀將“精華”依次“點到各品茗杯中
,每杯要滴得均勻
,以求每杯茶湯濃度一致,即“韓信點兵”
。
7. 敬茶:
又稱奉茶敬客,即將品茗杯放在茶托中
,雙手持杯托
,舉齊眉
,奉給賓客
。
8. 品飲:
接茶后,趁熱品嘗
,品飲時先觀湯色
,重在聞香
,然后再啜味
。茶湯入口不咽下喉,邊吸氣邊在舌尖打轉(zhuǎn)
,反復(fù)品賞
,徐徐咽下,領(lǐng)略甘美的回味
。品飲普洱茶,重在尋香探色
。
在茶藝表演中,紫砂壺沖泡普洱茶的程序可為:備具→行禮→溫杯潔具→賞茶→投茶→潤茶→沖泡→斟茶→分茶→奉茶→品飲
。
(二)寬壺留茶根悶泡法
對于品質(zhì)較好的普洱茶采取“寬壺留根悶泡法”?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傲舾本褪墙?jīng)洗茶后從始至終將泡開的茶湯留在茶壺里一部分
,不把茶湯倒干。一般采取“留四出六”或“留半出半”
。每次出茶后再以開水添滿茶壺,直到最后茶味變淡
。
“悶泡”是指時間相對較長
,節(jié)奏講究一個慢字。留根和悶泡道出了云南普洱茶的茶性
。采取留根和悶泡,既能調(diào)節(jié)從始至終的茶湯滋味
,又為普洱茶的滋味形成留下充分的時間和余地
,達到“茶熟香溫”的最佳境界。
(三)中壺”功夫茶”泡法
就是現(xiàn)沖現(xiàn)飲
,每次倒干,不留茶根
。茶壺的容積因飲茶者的數(shù)量而定
。用此方法也能沖泡好云南普洱茶。如對部分比較新的普洱茶或有輕異味的茶
,使用中型壺現(xiàn)沖現(xiàn)飲,頭幾泡除去新異味
,提高后幾泡的純度
。對于部分重發(fā)酵茶,采取快沖倒干法便于避免茶湯發(fā)黑
。對于苦澀味較重的茶葉
,中壺快沖能減輕苦澀味。對于一部分采用機械揉捻制作曬青的普洱茶品
,因茶味浸出較快
,沖泡時也以此法為宜?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F(xiàn)實中常常會見一部分儲藏不當而茶葉質(zhì)地卻很好的普洱茶
,要么輕度受潮,要么竄味
,開湯時茶味不夠純正,但濃甜度和厚度尚可
。對于這類茶葉
,沖泡時也采用以寬壺悶泡法,只是頭一二泡不留根
,三泡起再留根泡。
(四)蓋碗沖泡普洱茶沖泡基本步驟
1. 備水
、備具
、賞茶:
準備好泡茶用水、茶具及普洱茶
。
2. 溫碗滌具:
蓋碗中置入燒開的清水,主要起到溫蓋碗的作用
。常見的溫蓋碗過程及手法如下:
首先是斟水
,斟水時要求碗蓋反放著,近身側(cè)略低且與碗內(nèi)壁留有一個小縫隙
。提開水壺逆時針向蓋內(nèi)注開水,當開水順小隙流入碗內(nèi)約1/3左右后
,右手提腕令開水壺斷水
,并將開水壺復(fù)位。
接著是翻蓋
,翻蓋時要求右手取渣匙插入縫隙內(nèi),左手手背向外護在蓋碗處側(cè)
,掌沿輕靠碗沿
,右手用渣匙由內(nèi)向外撥動碗蓋
,左手大拇指
、食指與中指隨即將翻起的蓋正蓋在碗上
。
然后是燙碗,湯碗時要求右手虎口分開
,大拇指與中指搭在內(nèi)外兩側(cè)碗身中間部位,食指屈伸抵住碗蓋蓋鈕下凹處
。左手托住碗底
,端起蓋碗右手手腕呈逆時針運動,雙手讓蓋碗內(nèi)各部位充分接觸熱水后放回茶盤
。
最后是倒水,倒水時要求在蓋碗左側(cè)留一小隙
。讓水從蓋碗左側(cè)小隙中流進公道杯,溫品茗杯同“紫砂壺沖泡”
。
3. 投茶:
將普洱茶小心置入蓋碗中
。
4. 潤茶:
沸水置入壺中
,水位為剛浸過茶葉
,快速倒去以喚醒茶葉,重復(fù)一次
。潤茶水可留在公道杯中
,用來溫杯滌具
。
5. 沖茶浸潤:
根據(jù)情況掌握沖泡時間
。
6. 分茶:
蓋碗中的茶水通過過濾后入公道杯中,再分別均勻的分入品茗杯中
。
7. 敬茶:
又稱奉茶敬客,即將品茗杯放在茶托中
,雙手持杯托
,舉齊眉,奉給賓客
。
8. 品飲:
品飲普洱茶,重在尋香探色
,品飲時先觀湯色
,重在聞香
,然后再啜味。
(五)不同普洱茶的沖泡
1. 散茶的沖泡:
可選用粗砂壺或蓋碗進行沖泡
。溫杯潔具后,在壺中投入5克茶葉
,采用中注水
,讓茶葉在壺內(nèi)翻騰,瞬間把洗茶水倒掉
,而后進行定點沖泡,刮沫后蓋上蓋
,靜等10秒左右便可出湯品茗
。散茶雖沒有特別的造型,但她卻很隨意
、安靜、樸實
,也不失意蘊悠長
。
2.熟沱的沖泡:
可選用蓋碗或紫砂壺進行沖泡。用茶刀或手把茶掰開
,解散后呈顆粒狀,溫具后按1:30的茶水比投茶和水
,進行醒茶后沖入沸水
,約1分鐘左右再出第一泡湯,以后幾泡的出湯速度加快
,時間有所縮短?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粗该鞴辣械募t濃明亮的茶湯
,會感到人生的幸福是用心去體會的。
3.青餅的沖泡:
一般選用蓋碗沖泡
。輕解一塊青餅后,以稍降溫的沸水快速醒茶
,開蓋可聞到清新之氣
,接著沖泡,慢慢品味彩云之南春天的茶鄉(xiāng)民族風(fēng)情
。
4.陳年熟餅的沖泡:
一般選用寬肚厚胎紫砂壺來沖泡
,可采用留根泡法。解開月團茶
,燙壺溫具后
,按1:30投茶和水,沸水高沖快速洗茶兩次
,開蓋聞茶底,“暗香”浮來
,繼續(xù)高沖水
,刮沫淋壺后,慢慢的三口為“品”
,領(lǐng)略圓厚溫潤、濃郁飽滿的沉穩(wěn)順滑之韻
。
5.宮廷普洱茶的沖泡:
一般選用紫砂壺沖泡
。燙壺溫杯后,投入3-5克茶
,快速潤洗茶兩次后,高沖水
,蕩壺后將茶湯斟入茶海中,然后便可尋香品味宮廷普洱茶
,體會悠然的人生
。
6.普洱奶茶的沖泡:
準備好已泡好的熟茶茶湯
,將牛奶加熱
,向大品杯中倒入茶湯,根據(jù)個人口味再向杯中倒入一定比例的熱牛奶
,用湯匙攪拌,充分混合后
,根據(jù)個人喜好加入糖或鹽
,也可不放,由此可以享受一次浪漫營養(yǎng)的醇厚普洱
。
7.酥油茶的制作:
是一種在茶湯中加入酥油等佐料,再經(jīng)加工而成的茶湯
。先將緊壓茶(康磚茶
、普洱茶或金尖)打碎加水在壺中煎煮15-20分鐘
,濾去茶渣,將茶水注入長約1米
,直徑為20厘米的長柱形的打筒內(nèi)。同時
,加入適量酥油
。此外,還可根據(jù)需要加入事先已抄熟研碎的核桃仁
、花生米、芝麻粉
、松子仁之類
,最后放少許鹽和雞蛋。接著
,用木杵在筒內(nèi)上下抽打。當筒內(nèi)發(fā)出的聲音由“咣當咣當”轉(zhuǎn)為“嚓嚓”時
,便可喝了
。
五、普洱茶沖泡中注意的問題
1. 投茶量:
沖泡普洱茶時
,投茶量的大小與飲茶者習(xí)慣、沖泡方法
、茶葉的個性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富于變化。一般投5-8克
,但是要依據(jù)個人飲茶習(xí)慣
、茶具大小
、茶葉種類和等級
、喝茶人數(shù)來定。就飲茶習(xí)慣而言
,云南以濃飲為主;江浙
、北方喜歡淡飲
。就云南人的飲茶習(xí)慣而言
,采用留根悶泡法時,泡品質(zhì)正常的茶葉
,投茶量與水的質(zhì)量比一般1:40或1:45
。對于其它地些區(qū)的消費者,可以此為參照
,通過增減投茶量來調(diào)節(jié)茶湯的濃度
。如果采用“功夫”泡法,投茶量可適當增加
,通過控制沖泡節(jié)奏的快慢來調(diào)節(jié)茶湯的濃度。就茶性而言
,投茶量的多少也有變化
。例如,熟茶
、陳茶可適當增加,生茶
、新茶適當減少等等
。忌一成不變。
2.水溫:
主要根據(jù)茶葉的種類和等級來定
,同時考慮飲茶季節(jié)和當時的溫度
。水溫的掌握
,對茶性的展現(xiàn)有著重要的作用
。高溫有利于發(fā)散香味,有利于茶味的快速浸出
。但高溫也容易沖出苦澀味,容易燙傷一部分高檔茶
。確定水溫的高低,一定要因茶而異
。沖泡普洱茶:用料較粗的餅磚茶
、緊茶和陳茶等適宜沸水沖泡;用料較嫩的高檔芽茶(如較新的宮廷普洱)、高檔青餅適宜適當降溫沖泡
。
3.沖泡時間:
配合水溫、投茶量
、茶的特性及第幾泡等因素來定
。沖泡時間長短的控制,目的是為了讓茶葉的香氣
、滋味展現(xiàn)充分準確
。如前所述,由于云南普洱茶的制作工藝和原料選擇的特殊性
,決定了沖泡的方式方法和沖泡時間的長短
。沖泡時間的掌握,就規(guī)律而言:陳茶
、粗茶沖泡時間長,新茶
、細嫩茶沖泡時間短;手工揉捻茶沖泡時間長
,機械揉捻茶沖抱時間短;緊壓茶沖泡時間長,散茶沖泡時間短
。對一些苦澀味偏重的新茶,沖泡時要控制好投茶量
,縮短沖泡時間
,以改善滋味。
4.洗茶:
《茶譜》(明朝)載“凡烹茶
,先以熱湯洗茶葉,去其塵垢
、冷氣
,烹之則美?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睂τ谄斩?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洗茶這一過程必不可少
,要洗兩次左右
。這是因為;大多數(shù)普洱茶都是隔年甚至數(shù)年后飲用的;儲藏越久,越容易沉積脫落的茶粉和塵埃
,通過洗茶達到“滌塵潤茶”的目的
。對于品質(zhì)比較好的普洱茶
,洗茶時注意掌握節(jié)奏
,杜絕多次洗茶或高溫長時間洗茶,減少茶味流失
。
5. 如何掌握“透”
、“悶”技法?
“透”和“悶”,是普洱茶的兩種沖泡技巧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巴浮敝笡_泡過程中,不加“蓋”(如杯蓋
、壺蓋等),快速降溫
,使茶香自然而緩慢揮發(fā);“悶”是沖泡過程中
,加“蓋”(如杯蓋、壺蓋等)
,通過保持相對溫度
,發(fā)展茶品香氣
。沖泡普洱茶時
,如何掌握“透”、“悶”技法
,應(yīng)視普洱茶的原料嫩度狀況而定
。一般來說
,“嫩茶以透為主
,多透少悶;老茶以悶為主,多悶少透”
。
幼嫩的芽葉容易“悶熟”
,過“悶”會使香氣不易顯露
,水味重
,故浸泡時,應(yīng)“多透少悶”
,以“透”為主;粗老原料
,細胞壁質(zhì)地厚實硬脆
,“粗老味”重
,以高溫和透悶結(jié)合的浸泡方法
,能獲得甘而醇的品質(zhì)風(fēng)格
。“高溫”悶泡,逼出“粗老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