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作為茶文化傳承的重要場地。對比其他的窒內(nèi)設(shè)計作品,茶樓裝修要注意的不僅僅是環(huán)境的美化,更需要注意的是茶文化氛圍的營造。中式茶樓裝修,適應(yīng)于安置典雅的空間,以頂好的紅木或是仿明清的桌椅扮飾,配以素凈雅致的書寫藝術(shù)條幅,意象悠遠的水墨畫山水,渲染出古色古香的濃重氣氛。在小擺放的配搭上最好選用宜興的紫砂茶具或是細潤的瓷器蓋碗,使氛圍顯得溫婉配合得當,情致洋溢的樣子。那么在茶樓裝飾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一
中國傳統(tǒng)掛畫
很多現(xiàn)代人都喜歡用掛畫來布置空間,以求吉祥和美感,但是在掛畫的時候要注意下列禁忌:
①
繪有兇猛野獸的圖畫不宜張掛,以免給人帶來恐怖之感;
②
夕陽西下的圖畫也不宜張掛;
③
顏色過深或者黑色過多的圖畫不適宜張掛。因為此類圖畫看上去令人有沉重之感,使人意志消沉,缺乏熱情,容易產(chǎn)生悲觀的情緒;
二
中式風格的燈飾
燈飾的顏色,形狀與空間的搭配,可以營造出和諧氛圍,吊燈選用引人注目的款式,可對整體環(huán)境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同樣房間的多種燈具應(yīng)該保持色彩協(xié)調(diào)或款式接近,如木墻、木柜、木頂?shù)牟铇沁m合裝長方形木制燈,配有鐵質(zhì)品的咖啡廳適合裝鐵管材質(zhì)的吊燈。賞心悅目的布置能增加整個空間的能量,提升經(jīng)營者的運勢。
三
營造中式氛圍
茶樓是顧客休閑娛樂談話放松的場所,這里需要的是舒適的環(huán)境,輕松的氛圍,人們可以在此抒發(fā)感情,盡情地享受朋友間聚會的快樂和茶葉散發(fā)出來的香氣。對他們來說,茶樓、咖啡廳可以是朋友聚會的地方,意味著友誼的發(fā)源;可以是解開隔閡的地方,意味著敵意的化解……在這里,每個人都喜歡買一杯茶或一杯咖啡,自由地去思考和談?wù)?。因此,茶樓、咖啡室氣氛的營造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氣氛的營造的一個關(guān)鍵性因素,就是音樂,應(yīng)該選擇輕松的音樂為背景音樂,千萬不要聲音太大也不要太小,也就是要既能給人輕松的感覺,又不至于影響顧客談話。另外經(jīng)營者應(yīng)與設(shè)計者商量,盡可能把茶樓、咖啡廳設(shè)計成為雅俗共賞的地方,不但能使消費者有賓至如歸的感覺,而且能使其它工作人員也有家的感覺。
在做茶樓裝修時,不要一味的只追求奢華,因為只有充分滿足了顧客的需求,才能吸引到更多的顧客。茶樓是為人們提供享受休息的地方,所以應(yīng)當將重點放在環(huán)境典雅上面。
日本茶道4種美
大家對日本茶道知識與茶道文化知道多少呢?日本的茶道是起源于我國茶道的,以下是我整理的日本茶道4種美,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缺陷之美
日本茶道雖追求精神上的“一心”,但卻倡導面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完美,欣賞缺陷。比如,茶道中使用的茶碗,不論從造型到色彩等,常??梢姷讲痪庖恢碌奶沾善?,有的左右不對稱,有的是釉沒足色,有的更是表面粗糙。還有茶室中的花入或掛軸等茶道美術(shù)品,入眼的常常不是整齊劃一的感覺,多是參差不齊。這種帶有缺陷的美,卻常有深度的魅力。日本茶道認為,缺陷的美,是一種奇數(shù)單一的美。就如中國書法中的行草,行云流水間的狂草,在不是正楷的忘形中,獨自擁有一種看似不整齊規(guī)范的奇美。
簡素之美
簡潔樸素單純的美,是日本茶道文化的第二屬性。日本茶道文化的基本元素之一,是禪宗的“無”,所以,茶道的簡素,就是“無”的表現(xiàn)之一。比如,日本古來建筑中,神宮和茶室的建筑,雖然理念上都推崇簡素之美,但神宮的簡素和茶室的簡素,卻是同一概念下的兩種簡素。
神宮的建筑是古樸、莊巖、靜穆,京都的桂離宮,東京的明治神宮,選材上用巨木和整齊的巨石等;茶室的建筑,則是簡單、純樸、寂靜,選材上是就地取材,粗木簡瓦搭成,詮釋了一種脫離于寺院的俗世修心養(yǎng)性之愿望。
這兩種簡素,都體現(xiàn)了日本禪學的美感。茶庭中只有常綠樹木而無花草,茶室中的掛畫,也多為水墨淡彩的山水之作。尤其是茶室中的木柱或橫梁,看似毫無精雕細刻,卻有種稚拙笨樸的素美,令人入目難忘。進入茶庭和茶室,舉目所見,沒有絢爛只有素雅,這種簡單的素美的深處,蘊藏著枯淡的清寂之美。
枯槁之美
世人若能心中有道,胸中有規(guī)地行走塵路,便不易迷失本我,會走得更逍遙自在。比如在茶席中聚會的開始前或結(jié)束后,禁忌高談闊論地炫耀財富和擺弄學問之談。不論是茶師還是茶客,茶前茶后的交流,大多是輕語溫句的情趣之事。脫俗,便是俗人在此一時,求得此一刻的清凈俗念之愿。
靜寂之美
沉穩(wěn)、安靜、平和,面對日常中的“我”內(nèi)省內(nèi)悟,也是日本茶道文化的元素之一。茶道的開始和完了,時常都是在一種無言的靜寂中展落。從茶師到茶客到茶具到掛軸到茶花,均以靜為旨,以求得悟淡中感知雅美,靜中品味動美。窗外的風聲雨聲鳥聲,室內(nèi)的水沸滾動聲和茶師手中竹刷的輕動做聲,眾靜皆一動過程中的寂美,是紅塵俗人在日常中忘知忘覺的美感,而在日本茶道中,寂靜之美,卻非常重要。
日本茶道源于徑山茶宴
中國是茶道的發(fā)源地,日本茶道收到中國茶道許多的影響,可以這么說,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國,中國對于日本寺院茶影響最大的,一是唐代陸羽的《茶經(jīng)》,二是以兼具山園風味與禪林高韻而聞名中外的“徑山茶宴”。
徑山是什么什么地方呢?徑山處于我們現(xiàn)在的浙江省的余杭市,隸屬天目山脈。這里山巒疊障,流水潺潺,古木參天。唐太宗貞觀年間(627-649),僧人法欽偶遇此山,愛其秀麗奇拔,留戀不已,后在此創(chuàng)建寺院。唐太宗詔至闕下,賜他為“國一禪師”。
法欽特別喜歡在寺廟里種植茶樹,用茶樹數(shù)株,采以供佛,不久茶林便蔓延山谷,鮮芳殊異。徑山寺自此香火不絕,僧侶上千,并以山明、水秀、茶佳聞名于世,享有“三千樓閣五峰巖”之稱。宋政和七年(1117),徽宗賜寺名為“徑山能仁禪寺”。
南宋開禧年間(1205一1207),寧宗親筆賜額“徑山興圣萬壽禪寺”,后改為“徑山香林禪寺”。清高宗乾隆時,又定名為“徑山興圣萬壽禪寺”。因此,自宋代起,徑山寺遂有“江南禪林之冠”的譽稱。
徑山是著名茶區(qū),宋代時名茶就成為饋人禮品,寺院里飲茶之風頗盛。僧侶們常在雄麗的殿宇樓閣之下,聚會研經(jīng),并汲山中清泉,煎水烹茗。每年春季寺內(nèi)經(jīng)常舉行茶宴,招待高貴的賓客,自然也要舉行茶宴。
徑山茶宴,有一套固定和較為講究的儀式。佛徒們圍坐在一起,按照程序和教儀,依次獻茶、聞香、觀色、嘗味、渝茶、敘誼。先由住持法師親自調(diào)徹香茗佛茶,以表敬意。爾后命近侍一一奉獻給赴宴者品飲,這便是獻茶。
僧客接茶后,先打開碗蓋聞香,再舉碗觀色,接著才是啟口“嘖噴”嘗味。一旦茶過三巡,便開始評品茶香、茶色,稱贊主人品行。然后,說佛談經(jīng),談事敘誼?!皬缴讲柩纭睍r既有鑒評各種優(yōu)質(zhì)茶葉的“斗茶”競爭游戲,還有把粉末茶用開水沖泡調(diào)制的“點茶法”。
元明清各代都有景慕徑山風光、寺中品飲高致的人到徑山游覽進香。如明代王洪、王徽、王澎、王沂等,曾在徑山松源樓聚會品茗,并作聯(lián)句:“登高喜雨坐僧樓,共語茶林意更幽。萬丈龍?zhí)讹w瀑倒,五峰鶴樹片云收。碑含御制侵苔碧,徑起曇花拂暑秋。還擬凌霄好風月,海門東望大江流。”山堂夜坐,汲泉渝茗,芳香四溢,意暢心清,這也是對“徑山茶宴”的.生動寫照。
南宋時,日本佛教高僧大啟禪師和圣一禪師,皆曾于公元1235年前后來徑山結(jié)廬憩息,研究佛學,并將徑山茶的碾飲之法(“末茶”)和茶具(“天目碗”)傳到日本。公元1259年(南宋理宗開慶元年),南浦昭明和尚來中國,拜徑山虛堂和尚為師。
“南浦昭明由宋歸國,把茶臺子、茶具一式,帶到崇福寺?!?據(jù)《續(xù)視聽草》與《本朝高僧傳》)《類聚名物考》記載得更明確:“南浦昭明到余杭徑山寺濁虛堂傳其法而歸,時文永四年?!薄安璧乐?,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開山南浦昭明由宋傳人?!闭悄掀终衙靼选皬缴讲柩纭钡淖龇ê途駧?,才逐漸發(fā)展成為日本的“茶道”。
日本茶道歷史發(fā)展
室町時代,隨著商業(yè)經(jīng)濟的發(fā)展,競爭激烈,商務(wù)活動繁忙,城市奢華喧囂。不少人厭棄這種生活,追求“侘(わび)”的審美意識,在郊外或城市中找塊僻靜的處所,過起隱居的生活,享受一點古樸的田園生活樂趣,尋求心神上的安逸,以冷峻、恬淡、閑寂為美。茶人村田珠光等人把這種美意識引進“茶湯”中來,使“清寂”之美得到廣泛的傳播。
茶道之茶稱為“侘茶”,“侘”有“幽寂”、“閑寂”的含義。邀來幾個朋友,坐在幽寂的茶室里,邊品茶邊閑談,不問世事,無牽無掛,無憂無慮,修身養(yǎng)性,心靈凈化,別有一番美的意境。千利休的“茶禪一味”、“茶即禪”觀點,可以視為茶道的真諦所在。
而“和敬”這一倫理觀念,是唐物占有熱時期中衍生的道德觀念。自鐮倉以來,大量唐物宋品運銷日本。特別是茶具、藝術(shù)品,為日本茶會增輝。但也因此出現(xiàn)了豪奢之風,一味崇尚唐物茶會,輕視倭物。熱心于茶道藝術(shù)的村田珠光、武野紹鷗等人,反對奢侈華麗之風,提倡清貧簡樸,認為本國產(chǎn)的黑色陶器,幽暗的色彩,自有它樸素、清寂之美。用這種質(zhì)樸的茶具,真心實意地待客,既有審美情趣,也利于道德情操的修養(yǎng)。
日本的茶道有煩瑣的規(guī)程,如茶葉要碾得精細,茶具要擦得干凈,插花要根據(jù)季節(jié)和來賓的名望、地位、輩份、年齡和文化教養(yǎng)等來選擇。主持人的動作要規(guī)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節(jié)奏感和飄逸感,又要準確到位。凡此種種都表示對來賓的尊重,體現(xiàn)“和、敬”的精神。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成為融宗教、哲學、倫理、美學為一體的文化藝術(shù)活動。
日本茶道的禮儀
日本茶道發(fā)揚并深化了唐宋時“茶宴”、“斗茶”之文化涵養(yǎng)精神,形成了具濃郁民族特色和風格的民族文化,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顯示了有中國傳統(tǒng)美德的深層內(nèi)涵的茶文化之巨大影響。按照茶道傳統(tǒng),賓客應(yīng)邀入茶室時,由主人跪坐門前表示歡迎,從推門、跪坐、鞠躬,以至寒喧都有規(guī)定禮儀。
參加茶事的客人根據(jù)身份的不同,所坐的位置也不同。正客須坐于主人上手(即左邊)。這時主人即去“水屋”取風爐、茶釜、水注、白炭等器物,而客人可欣賞茶室內(nèi)的陳設(shè)布置及字畫、鮮花等裝飾。主人取器物回茶室后,跪于榻榻米上生火煮水,并從香盒中取出少許香點燃。在風爐上煮水期間,主人要再次至水屋忙碌,這時眾賓客則可自由在茶室前的花園中閑步。待主人備齊所有茶道器具時,這時水也將要煮沸了,賓客們再重新進入茶室,茶道儀式才正式開始。
沏茶時主人要先將各種茶具用茶巾(茶巾的折疊方法也有特別規(guī)定)擦拭后,用茶勺從茶罐中取二三勺茶末,置于茶碗中,然后注入沸水,再用茶筅攪拌碗中茶水,直至茶湯泛起泡沫為止。
客人飲茶時口中要發(fā)出“嘖嘖”的贊聲,表示對主人“好茶”的稱譽。待正客飲茶后,余下賓客才能一一依次傳飲,飲完后將茶碗遞回給主人。客人飲茶也可分為“輪飲”或“單飲”。即客人輪流品一碗茶,或單獨飲一碗茶。茶道禮法不僅是飲茶,主要還在于欣賞以茶碗為主的茶道用具、茶室的裝飾、茶室前的茶園環(huán)境及主客間的心靈交流。
整個茶會,主客的行、立、坐、送、接茶碗、飲茶、觀看茶具,以至于擦碗、放置物件和說話,都有特定禮儀。一次茶道儀式的時間,一般在兩小時左右內(nèi)。結(jié)束后,主人須再次在茶室格子門外跪送賓客,同時接受賓客的臨別贊頌。
日本茶道強調(diào)通過品茶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強調(diào)賓主間有一種高尚精神、典雅儀式和雙方間的融洽關(guān)系。日本茶道的禮法分為三種:炭禮法、濃茶禮和淡茶禮法。
炭禮法:炭禮法即為燒沏茶水的地爐或者茶爐準備炭的程序。無論是初座還是后座都分別設(shè)有初炭禮法和后炭禮法。它包括準備燒炭工具、打掃地爐、調(diào)整火候、除炭灰、添炭、占香等。
濃茶禮法和淡茶禮法:濃茶禮法和淡茶禮法是主人制茶、客人品茶的一整套的程序章法。一般情況下,主人先將少許呈粉末狀的末茶放入瓷碗中后加點水,用特制的竹筅把茶末攪成糊狀,再加水至碗四分之三即可。喝時用右手拿起茶碗,放至左手撐上,再把茶碗從對面向身前轉(zhuǎn),經(jīng)細品、慢啜后奉還主人。
每次茶道舉行時,主人必先在茶室的活動格子門外跪迎賓客,頭一位進茶室的必須是來賓中的一位首席賓客(稱為正客),其他客人則隨后人室。
來賓人室后,賓主均要行鞠躬禮。有站式和跪式兩種,且根據(jù)鞠躬的彎腰程度可分為真、行、草三種?!罢娑Y”用于主客之間,“行禮”用于客人之間,“草禮”用于說話前后。
;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2467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浙江省茶葉品牌構(gòu)建的途徑與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