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茶葉專家施兆鵬在其主編的《茶葉審評與檢驗》一書中,提到茶葉香氣
、滋味組成復(fù)雜,香氣、滋味的形成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同茶為、不同產(chǎn)地的茶葉均具有各自獨特的香氣和滋味。如紅茶香氣常用“馥郁”
、“鮮甜”來描述,綠茶香氣常用“鮮嫩”、“清香”來表達總之
茶葉的九種香氣類型:
按鮮葉品質(zhì)
、制法與茶葉香氣特點,將香氣類型大致分為以下九種香氣類型:1.毫香型:有白毫的鮮葉
,嫩度在一芽一葉以上,經(jīng)正常制茶過程。干茶白毫顯露,沖泡時這種茶葉所散發(fā)出的特有香氣叫毫香。如各種銀針茶具有典型的毫香,部分毛尖、毛峰有嫩香帶毫香。2.嫩香型:鮮葉新鮮柔軟,一芽二葉初展
,制茶及時合理的茶多有嫩香。具嫩香的茶有峨蕊,各種毛尖,毛峰茶等。3.花香型:鮮葉嫩度為一芽二葉,制茶合理
,茶葉散發(fā)出類似的各種類似鮮花的香氣。按花香青甜的不同,又可分為青花香和甜花香兩種。屬青花香的有蘭花香、枙子花香、珠蘭花香、米蘭花香、金銀花香等。屬甜花香的有玉蘭花香4.果香型:茶葉中散發(fā)出類似各種水果香氣,如毛桃香
5.清香型:鮮葉嫩度在一芽二
、三葉,制茶及時正常。該香型包括清香
6. 甜香型:鮮葉嫩度在一芽二
7.火香型:鮮葉較老,含梗較多
8.陳醇香型:鮮葉較老
9.松煙香型:制造干燥工序中用松柏或楓球
茶葉的十四種滋味類型:
1.濃烈型:原料采用嫩度交好的一芽二三葉
2.濃強型:采用嫩度較好
3.濃醇型:鮮葉嫩度較好,制造得法
,茶湯人口感到內(nèi)含物豐富,刺激性和收斂性較強,回味甜或甘爽。屬此味型的茶有優(yōu)質(zhì)工夫紅茶4.濃厚型:鮮葉嫩度較好
5.醇厚型:鮮葉質(zhì)地好
6.陳醇型:鮮葉尚嫩
,制造中有發(fā)水悶堆的陳醇化過程。屬此味型的有六堡茶、普洱茶等。7.鮮醇型:鮮葉較嫩
,新鮮,制造及時,綠茶、紅茶或白茶制法,味鮮而醇,回味鮮爽。屬此味型的茶有太平猴魁、高級烘青、大白茶、小白茶、高級祁紅、宜紅等。
8.鮮濃型:鮮葉嫩度高,葉厚
9.清鮮型:鮮葉為一芽一葉,新鮮
10.甜醇型:鮮葉嫩而新鮮
,制造講究合理,味感甜醇。屬此味型的茶有安化松針、恩施玉露、白茶及小葉種工夫紅茶。醇甜、甜和、甜爽都屬此味型。11.鮮淡型:鮮葉嫩而新鮮
,鮮葉中多酚類、兒茶素和水浸出物的含量均少,氨基酸含量稍高,制造正常,茶湯入口鮮嫩舒服、味較淡。屬此味型的茶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等。12.醇爽型:鮮葉嫩度好
,加工及時合理,滋味不濃不淡,不苦不澀,回味爽口者屬此味型。如黃茶類的黃芽茶及一般中上級工夫紅茶等。13.醇和型:滋味不苦澀而有厚感
,回味平和較弱。如黑茶類的湘尖、六堡茶及中級工夫紅茶等。14.平和型:鮮葉較老
,整個芽葉約一半以上已老化,制造正常。屬此味型的茶很多,有紅茶類、綠茶類中醫(yī)認為人的體質(zhì)有燥熱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252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下一篇:
中外茶俗
、清時期官窯的發(fā)展.png" alt="明、清時期官窯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