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茶俗
小小茶農(nóng)
2023-11-14 00:36:04
中外茶俗
1.漢族的飲茶風(fēng)俗以茶敬客
。中國有句俗語,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茶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guān)
,即使不是富裕人家
,也得有“粗茶淡飯”
。家里來了客人,不請吃飯可以
,但不敬茶就顯得不禮貌了
。客來敬茶是熱情好客的表現(xiàn)
,也是傳統(tǒng)的禮節(jié)和傳統(tǒng)的美德
。“寒夜客來茶當(dāng)酒
,竹爐湯沸火初紅
。”這句宋代的詩說明了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客來敬茶的禮俗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蛠砭床瑁獑柨腿讼矚g喝什么茶
,是
綠茶,花茶,
紅茶還是
烏龍茶。當(dāng)然如果家里只有一種茶也就罷了
。要拿出好茶來招待客人,決不能以貌取人
,分遠(yuǎn)近親疏
。相傳清代的大書畫家鄭板橋到一個寺院去拜訪方丈,方丈見他衣著簡樸
,如同一般俗客
,就淡淡地說,坐
。又回頭吩咐小和尚
,茶。雙方一落坐
,一經(jīng)交談
,方丈覺得此人不一般,談吐不凡
,頗有學(xué)問
。于是就請入廂房,說
,請坐
,有吩咐小和尚
,敬茶!后來,再經(jīng)深談
,方丈知道來人竟是大名鼎鼎的鄭板橋
,揚(yáng)州八怪之一,隨即請到方丈室
,連聲說
,請上坐!又趕緊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臨別時
,方丈懇請鄭板橋題字留下墨寶
。鄭板橋?qū)懥藘删鋵β?lián)。上聯(lián)是
,坐
,請坐,請上坐;下聯(lián)是
,茶
,敬茶,敬香茶
。羞得方丈滿臉通紅
。這個故事版本很多,范增平先生在《中華
茶藝學(xué)》中說是鄭板橋和劉墉的故事
。
在漢族飲茶風(fēng)俗中
,除了廣東福建等地的工夫茶以外,講究一些的一般是用蓋碗來泡茶
。許多地方都有用蓋碗泡茶的習(xí)慣
,但以四川最有代表性。不但茶館里用蓋碗
,普通家庭里也喜歡用蓋碗。蓋碗是三件套
,蓋
,碗,托
。用蓋碗泡茶確實既方便有實用
,既可揭蓋聞香,又能觀賞茶湯
。能趁熱喝
,還不燙手。早在唐代就有了帶托的茶盞了
,據(jù)說是唐代府尹崔寧的女兒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
,她嫌端茶盞時燙手
,就想了個辦法,把蠟燭烤軟
,上面放個小碟子
,就成了盞托,不燙手了
,傳到工匠那里
,就制成了帶托的茶盞了。四川的茶博士用蓋碗沏茶成了一門技術(shù)
,甚至是絕技
。長嘴大銅壺,青花瓷蓋碗
,茶托茶碗一串串從茶博士的手里飛出去
。令人眼花繚亂,卻都能準(zhǔn)確地落在客人的桌前
。茶博士離得很遠(yuǎn)沖茶,如同蜻蜓點水,有的還能做出花樣動作,高難度動作
。

文士茶是早年流行于江西婺源文人學(xué)士中的傳統(tǒng)茶俗,也是用蓋碗品飲,蓋碗又稱“三才碗”,代表天
、地
、人的和諧。文士茶講究飲茶人士之文雅
、飲茶環(huán)境之清雅
、飲茶器具之高雅,追求湯色清
、氣韻清
、心境清,以達(dá)到物我合一
、天人合一的境界
。
2.少數(shù)民族飲茶風(fēng)俗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少數(shù)民族因為生活風(fēng)俗的差異
,飲茶風(fēng)俗也各有不同
。俗話說,千里不同風(fēng)
,百里不同俗
。中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茶俗,有回族的罐罐茶
,用陶罐煮茶
,以喝清茶為主,也有用油炒茶
,或在茶中加花椒
,核桃仁
,食鹽之類。土家族擂茶
,又稱打油茶
,是用新鮮葉子,生姜
,芝麻
,生米等混合在一起用硬木棍用力旋轉(zhuǎn),然后倒入碗中
,用沸水沖泡
,用調(diào)匙攪動。傣族竹筒茶
,將嫩茶裝入嫩香的竹筒中
,放在火塘三腳架上烤,烤軟后用木棒將竹筒內(nèi)的茶壓緊
,再填進(jìn)
茶葉,再烤,再壓
,直到竹筒內(nèi)填滿為止
。喝茶時,用刀剖開竹筒
,將茶取出來放在茶碗里沖泡
。撒拉族的“三炮臺”,是用蓋碗沖泡
,他們將蓋碗的蓋
,碗,托三部分比喻為“三炮臺”
。茶里要放冰糖
,枸杞,葡萄干
,桂圓
,紅棗等。茶葉一般是綠茶
。三炮臺茶很好喝,口味香甜
,大多數(shù)漢族人也喜歡喝
,在許多高檔飯店,餐前給客人上的茶都是用蓋碗沖泡的“三炮臺”
,也有人稱為“八寶茶”
。下面
,著重介紹一下白族的三道茶,蒙古族的奶茶
,藏族的酥油茶和維吾爾族的香茶
。
白族三道茶
到云南大理旅游,一般都能觀看到白族姑娘表演的三道茶
,并且能品嘗到每一道茶的滋味
。
第一道,叫做清苦之茶
。寓意是要立業(yè)
,先要吃苦。用砂罐在文火上烤熱
,取出適量的茶放入罐中
,把罐中的的茶葉烤黃,使之發(fā)出香氣來
,再注入沸水
。這道茶,看上去色澤焦黃
,如同琥珀
,聞起來也挺香,但喝進(jìn)嘴里卻苦澀難咽
,通常只有半杯
,要一飲而盡。第二道
,稱為甜茶
。在茶湯里放入紅糖,桂皮等
,煮好后倒在茶碗里
,要倒八分滿。這道茶喝起來甜中帶香
,寓意是苦盡甜來
。只有吃過苦,才能嘗到甜頭
。第三道
,稱為回味茶。在茶湯里加入蜂蜜
,炒米花
,花椒粒,核桃仁
。這道茶
,苦
,辣,酸
,甜各味俱全
,令人回味無窮,寓意是凡事要多回味
,記住先苦后甜的哲理
。
蒙古族咸奶茶
蒙古族牧民是以吃牛羊肉為主,磚茶是牧民不可缺少的飲品
,加上奶和鹽巴的咸奶茶成了他們的傳統(tǒng)習(xí)俗
。牧區(qū)的生活是“一日三餐茶,一頓飯”
。煮咸奶茶用鐵鍋
,茶是用
青茶磚,或者是
黑茶磚
,用粗老茶葉制成
,去油膩功效大。煮茶方法是先燒開鍋里的水
,加入打碎的磚茶
,待水再次沸騰5分鐘后,摻入牛奶
,牛奶為水的五分之一
,再加上鹽巴,等再次沸騰時就算煮好了
。煮咸奶茶技術(shù)性很強(qiáng)
,茶湯滋味的好壞,營養(yǎng)成份的多少
,與用茶
,加水,摻奶
,加鹽的次序先后
,用量多少,時間長短有很大關(guān)系
。蒙古族婦女在煮茶時有揚(yáng)茶的動作
,為的是讓茶香在草原上飄散的更遠(yuǎn),召喚放牧的親人早些回家喝茶
。
藏族酥油茶
藏族生活在高原地區(qū)
,空氣稀薄,氣候寒冷,當(dāng)?shù)厥卟斯瞎苌?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常年以奶,肉為主
,喝青稞酒
。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
,青稞之熱
,非茶不解。過去在缺醫(yī)少藥的西藏
,茶便被視為神物
,可以防病治病,所以藏民每天飲茶必不可少
,10碗至30碗
,飲茶量很大。酥油茶在農(nóng)區(qū)尤其普遍
,酥油茶壺從早到晚都煨在火塘上
,隨時飲用。所謂酥油
,就是把牛奶或者是羊奶煮沸
,經(jīng)攪拌冷卻后凝結(jié)在表面的一層脂肪。茶葉用的是緊壓茶
,制作時將緊壓茶打碎加水在壺中煮半小時
,濾去茶渣,把茶湯注入長圓形的打茶桶內(nèi)
,加入酥油
,核桃仁,花生米
,芝麻粉
,松子仁等,再放少量的食鹽
,雞蛋
,然后用木杵在圓桶內(nèi)上下抽打,直到茶湯和飲料混為一體
,這樣就打好了酥油茶
,隨即倒入茶壺里待喝。酥油茶喝起來咸里透香
,甘中有甜
,即可御寒暖身,又可補(bǔ)充營養(yǎng)。在西藏
,向客人敬酥油茶是一種待客的禮儀
,到藏民家中喝酥油茶有一定的規(guī)矩,邊喝邊添
,客人喝一半
,主人再添滿,如果不想再喝
,就別動它
,到告辭時再一飲而盡,這才符合藏民的習(xí)慣和禮貌
。
維吾爾香茶
維吾爾族是新疆地區(qū)的主要少數(shù)民族,香茶是先將壺水加到七八分滿,等沸騰時,把茯磚茶敲碎放進(jìn)去,煮5至十分鐘后,將適量的姜,桂皮,胡椒等香料放入茶水中,輕輕攪拌,再煮3至五分鐘即可
。倒鉿時要在壺嘴上放一個過濾網(wǎng),防止茶湯中帶渣
。維吾爾族喝香茶一般是在吃飯的時候
,以茶代湯,以茶當(dāng)菜
。維吾爾族的牧民也喝奶茶
。
3、外國的飲茶風(fēng)俗
飲茶始于中國
,傳播于全世界
。但根據(jù)各國民族風(fēng)情不同,
飲茶習(xí)俗也不相同
。一般地說
,亞洲人愛喝綠茶,紅茶
,烏龍茶
,花茶,歐美人愛喝紅茶
,并且加奶和糖等調(diào)味品
。
日本茶道
日本的茶俗最引人注目的是茶道。唐代日本的留學(xué)僧從中國將茶引進(jìn)到日本
,開始在寺院種茶飲茶
,所以佛教對日本茶道的形成影響最大。通過飲茶對人們進(jìn)行禮儀的教育和道德的修煉,清規(guī)戒律很多,近似于宗教形式
。日本茶道是從中國引進(jìn)了
茶文化以后經(jīng)過幾代人的努力而成為日本文化的結(jié)晶,是日本人的生活必需規(guī)范
。據(jù)說在日本參加茶道活動的有幾百萬人,學(xué)習(xí)茶道也成為日本婦女的熱門課程。日本茶道講究“四規(guī)七則”
,“四規(guī)”也是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即“和
、敬
、清、寂”
。和
,就是和悅、和諧
、和平
。敬,就是心靈單純
、誠實,主人和客人在品茶交流時互敬互愛
、融為一體
。清,是講環(huán)境和心靈都要干凈
、清靜
,心無邪念。寂
,是指品茶的茶室或庭院要有典雅
、寂靜的氛圍?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捌邉t”是指:茶要有濃
、薄之分并提前準(zhǔn)備好,炭要提前準(zhǔn)備好
,注意火候
,茶室的溫度提前調(diào)節(jié)好,室內(nèi)要準(zhǔn)備好插花
,是新采摘的野花
,時間要訂好并要遵守,雨天要備有雨傘
,主人要客人放在心上
,自始至終招待好客人。下面根據(jù)參加過日本茶道的人的描述
,介紹一下日本茶道的儀式和程序:
進(jìn)入茶室前要凈手
,進(jìn)茶室要彎腰(因為茶室門都很低,以示茶室中人人平等
,不分尊卑貴賤)
,隨身攜帶的物品要放在門外,不得帶進(jìn)室內(nèi)
,進(jìn)茶室后要一字排開跪坐
,主人要先擦拭一遍茶具
,然后用溫水再熱茶碗,把水倒掉擦干
,用茶筅攪拌末茶
,斟到茶碗里,獻(xiàn)茶前要先上一些小點心
。獻(xiàn)茶也很講究
,先輕輕轉(zhuǎn)兩下茶碗,將碗上的花紋圖案對著客人
,客人接茶碗必須是雙手
,放手心上用另一只手輕輕轉(zhuǎn)兩圈,將碗上的圖案對著獻(xiàn)茶的人
,舉至額齊表示還禮
,然后分三次喝完,要輕吸慢品
,并發(fā)出嘖嘖聲
,表示欣賞和贊揚(yáng)(其實喝不慣的話會覺得很苦澀),飲畢
,要再講一些贊許的話
,感謝主人的盛情款待,贊美精美的茶具
、幽雅的環(huán)境(包括室內(nèi)的插花和墻上的掛畫)
,最后把茶碗花紋面對主人分兩次推過去。正式的茶道表演還要再上兩道濃茶和淡茶才算完畢
。受到最高禮遇的客人還要被請吃“懷石料理”
,有魚片、蔬菜等美味佳肴?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F(xiàn)在日本人熱衷于茶道學(xué)習(xí)的人很多
,輪流沏茶,用心體會
,學(xué)習(xí)茶道的目的不是為了掌握知識
,而是為了心靈的升華。近年來有不少日本不同流派的茶道團(tuán)體來中國進(jìn)行茶道茶藝交流活動
。
韓國茶禮
韓國的茶禮深受中國儒家文化的影響
。韓國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近的東西很多,儒家的禮制思想對韓國影響很大
,韓國自稱是禮儀之邦
,經(jīng)常在重大節(jié)日里舉行茶禮。不一定是喝茶
,更重要的是一種莊重的儀式
。有宗廟茶禮
、佛教茶禮、官府茶禮
、成人茶禮
、高麗五行茶禮等等。其中高麗五行茶禮是國家級進(jìn)茶儀式
,氣勢莊嚴(yán)
,規(guī)模宏大。展現(xiàn)的是向
神農(nóng)氏獻(xiàn)茶的儀式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拔逍小卑ㄎ宸?東西南北中)、五色(青白紫黑黃)
、五味(甘酸苦辛咸)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常(仁義禮智信)等等
。主要程式有獻(xiàn)燭、獻(xiàn)花
、獻(xiàn)瓷瓶
、獻(xiàn)茶、沏茶表演
、宣讀祭文
、向來賓敬茶等。韓國的飲茶方式還保留著中國唐宋時代飲茶的遺韻
,有煮茶法和點茶法?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F(xiàn)在隨著中韓兩國間茶文化的交流,韓國也開始采用直接沖泡的方法
。韓國茶文化盛行
,全國茶文化團(tuán)體很多,象茶道協(xié)會
、茶人聯(lián)合會
、茶文化協(xié)會、茶學(xué)會
、陸羽研究會等等
。有位韓國茶界泰斗還創(chuàng)立了“吃茶來”,影響很大
。
韓國茶禮的宗旨是“和
、敬、儉
、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昂汀笔且笕藗冃牡厣屏迹推焦蔡?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互相幫助
,幫助別人?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熬础笔且鹁此?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以禮待人?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皟€”是儉樸清廉
,提倡樸素的生活?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罢妗笔钦嫘恼\意
,以誠待人。
日本和韓國很重視傳統(tǒng)
,他們至今保留著從中國唐宋時期流傳過去的飲茶方法
,尤其是抹茶法、煎茶法等
。雖然現(xiàn)在也有不少人熱衷于中國現(xiàn)代茶藝
,但不會改變他們的傳統(tǒng)飲茶方式。
英國的下午茶
英國人飲茶始于17世紀(jì)中期
,在一位英國皇后的倡導(dǎo)下
,飲茶之風(fēng)首先在宮廷里盛行起來,后來又在王公貴族和普通人中流行起來
,這位皇后被人們稱為“飲茶皇后”
。英國人喜歡喝下午茶。下午茶起源于18世紀(jì)
,那時候英國人習(xí)慣早晚吃兩餐
,早餐很豐盛,晚餐要到晚8點左右才吃
,中間沒有飲食
,只有喝茶和咖啡。一位叫安娜的公爵夫人
,別出心裁
,在會客時規(guī)定下午5點喝茶時吃些點心,餅干
,以此來緩解一下客人的饑餓之苦
,這樣的做法深受人們的歡迎,于是爭相效仿
,約定成俗
,成為英國人生活禮儀的一部分
,而且把喝下午茶的時間提前了一個小時,下午4點開始
。每到這個時間
,全國上下都飲茶。辦公室沒有條件喝下午茶的
,員工們都可以到外面茶室里去喝
。全國除了工作實在離不開的,都在喝下午茶
。英國的下午茶一般是一壺紅茶
,加上牛奶,糖
,還有糕點
,果醬等等,而且茶具十分精美
,有銀質(zhì)的
,有瓷質(zhì)的。上層社會更是把下午茶當(dāng)成一項重要的社交活動
。英國人請朋友去家里喝下午茶
,被邀請者如同赴宴,去的時候一定要衣著整齊
,手提禮品,彬彬有禮
。英國人非常重視下午茶
。英國大文豪肖伯納說過,“一個破落的英國紳士
,一旦賣掉了最后一件禮服
,那錢還是要用來喝下午茶的?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笨梢娪耸嵌嗝粗匾曄挛绮?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他們把喝下午茶視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美國的冰茶
美國人喜歡喝冰茶
,無論夏天還是冬天
,普遍都飲冰茶。冰茶是用袋泡茶或速溶茶
,有紅茶
,綠茶,花茶
,烏龍茶
。制作冰茶的方法是
,先用開水泡好茶,加上糖
,蜂蜜
,檸檬,果汁等
,冷卻后存入冰箱
,喝時還要加冰塊。
印度的紅茶
印度是世界第一紅茶生產(chǎn)大國
,起始于1830年的英國東印度公司
。印度還是世界第一的紅茶消費(fèi)大國。著名的紅茶品種有阿薩姆茶
,以味道濃烈著稱
。阿薩姆茶具有獨(dú)特的甘甜味道,產(chǎn)量也少
,比較珍貴
,適合沖泡奶茶,即調(diào)飲
。我們知道紅茶可以清飲
,也可以調(diào)飲。
有代表性的民族茶俗是什么
1.擂茶
擂茶流行于我國南方客家人聚居地
,是客家人的傳統(tǒng)飲茶習(xí)俗
。
2.三道茶
聚居在蒼山之麓、洱海之濱的白族
,招待賓客
,有著名的三道茶。
3.涼拌茶
聚居在西雙版納基諾山(攸樂山)的基諾族
,喜食涼拌生茶
。
4.酸茶
布朗族酸茶又叫“腌酸茶”,制作方法是:采摘夏秋茶一芽三
、四葉及較嫩的對夾葉
、單片葉,蒸或煮熟后
,放在通風(fēng)
、干燥處7-10天,使之自然發(fā)酵
,再裝入較粗長的竹筒內(nèi)
,壓實、封口后埋入房前屋后地下干燥處,以土蓋實
,埋一個多月后即可取出食用
。這種酸茶具有解渴、提神
、健身
、消除疲勞等功效,是布朗人的美味與保健食品
。
5.竹筒茶
居住在瀾滄江畔
、孔雀之鄉(xiāng)、風(fēng)尾竹下
、竹樓之上的傣族
,喜歡飲用竹筒茶。
6.龍虎斗
居住在玉龍雪山下的納西族是一個有悠久歷史的民族
,也是一個喜愛飲茶的民族
。納西族的龍虎斗是一種富有傳奇色彩的飲茶方式。
7.鹽巴茶
鹽巴茶是怒江州一帶怒族一種較為普偏的飲茶方法
。
8.打油茶
打油茶是侗族特有的一種飲食習(xí)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