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盞清茶,觀浮沉人生。品味人生,就如品味大理白族的三道茶。第一道茶:其味甚苦,寓有清苦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苦境;第二道茶:苦中帶甜,寓苦去甜來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甘境;第三道茶:淡淡有味,代表的是人生的淡境。茶如人生。請于流光中慢斟細(xì)酌。一杯清茶,百味人生,人生猶如手中這杯茶一樣,或苦或澀或甘或甜,用心品嘗,讓生活更加舒心。喝茶,喝進(jìn)去的是茶,得到的是一種淡然的心境。偷得浮生半日閑,于閑閑的晨或暖暖的午后,沏上一壺茶,聽一曲樂曲或翻看一本書,此時此刻,心靈仿佛超越紅塵之外,游歷山水之間,一份心的淡然與寧靜,在這美好時光里輕輕彌漫。手執(zhí)香茗,任幽香沖去了浮塵,于這喧囂的塵世尋一隅安靜,沉淀了思緒,優(yōu)雅而舒心的生活也不就是如此?
茶如人生,淡雅一世,細(xì)細(xì)品嘗生活的味道,淡淡的一絲香甜,柔柔的一縷心音。喝茶時,茶香裊裊,思緒總會隨之飄揚(yáng)。若茶葉如人,水即人生,人生多浮沉起落,如茶葉之水中翻滾舒緩,唯有融水沉淀之后,才會香飄四溢,釋放自己獨(dú)有的味道。誰言杯中歲月任蹉跎?一襲芳華入夢,萬縷情思杳然。生命舞后,芬芳盡留,歲月沉淀,唯心平常淡泊,才能永留我香,我心依舊。
都言歲月匆匆,白駒過隙,那么請于一盞茶中憶人生往事。一酩清茶,經(jīng)過滾熱的水的澆灌,才能散發(fā)幽幽的芬芳。茶葉于水中舒展原本干癟的身軀,由氣芬至身香,由澀及甘,由苦到甜,由濃轉(zhuǎn)淡,沉醉著自己,演繹著自己,生命為之舞蹈,釋放著生活的味道,總讓人感慨萬千。人生不也如茶嗎?青春的韶華雖被生活蕩滌得毫無色彩,卻殘香依然。
歲月似歌,人生如茶,于流光中慢斟細(xì)酌,讓縷縷心香在茶韻中輕輕彌漫,在茶的芬芳與清韻中漸漸沉靜,品味生活的味道,體會人生的真諦。我本一介平凡女子,做不到超然紅塵之外,且在茶里觀人生,保持一份淡然與一份心底的純真。姑且時光溜走、紅顏老去時,這縷心香必然傲然于歲月的枝頭,如花綻放。茶如人生,用心品嘗,于流光中慢斟細(xì)酌,在那驀然回首中感悟著人生的真諦,感受著生活的舒心之處。
喝茶養(yǎng)生,讓你更年輕更健康。
品茶人生美文1 最近在家閑置無事,有時一小碟花生米,幾首好歌,幾本雜志,就可以擁有一個下午的愜意。有時也會偶爾步入離家不遠(yuǎn)的一家茶館,去感受那分別樣的閑暇和淡雅。
館內(nèi)茶香四溢、古箏悠悠,來此品茶之人不少,其中也不乏一些都市小青年們,他們啊,平日在生活中戴著面具,體會了太多的阿諛奉承,爾虞我詐,也只有這里能讓他們的心靜如這杯中之茶了。
兩位長者對立而坐著,放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局將盡未盡的棋局。我想,在此,對于他們而言,他們品的也許已不單是這手中的茶了吧,下的也不單是這眼前的棋了吧。
品茶之余,也常聞:“人生啊,夢一場,淚千行”。于是。又有人說:“一生荷戟獨(dú)彷徨,倏而已至夕陽,思鄉(xiāng)斷腸,敢問路在何方?”是啊,路在何方?茶館與茶,對于品茶之人到底意味著什么呢?
也許,對于都市的青年來說,茶館就是他們的驛站;
也許,對于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老人來說,茶就是他們對歲月的沉淀!
時而摻茶之人前來摻茶,望著杯中漸滿的茶,終于裝不下了,溢了,出了懂了,終于懂了,原來杯子只有那么大,也只能裝那么多,多余的,只會溢出來而久了,手中這杯茶也會慢慢變淡,變得索然無味。人生啊,又何不如此呢?該放手的時候就不要猶豫,只是人們都以為那溢出的是多余的,其實不然,那叫放棄。
懂得放棄的人,才是真正懂得珍惜的人??!
其實,品茶之人從第一次品茶開始,就不但只品手中的茶,而品的是人生這杯久品不淡的茶啊。而品茶之人,品了一生,也只能品出兩個字:珍惜。
品茶人生美文2 茶,淡淡的而又濃郁的香,令人心曠神怡,回味無窮。從味道中感受生活的美,靜靜的,淡淡的,平平淡淡也是一種美,仿佛那才是唯一的真實。
茶,并不像奶茶那樣甜美可口,并不像咖啡那樣沁人心脾,并不像啤酒那樣可以澆愁……我原來并不喜歡喝茶,但經(jīng)過爸爸的熏陶下,喝茶仿佛已經(jīng)變成了一種習(xí)慣。
茶,有點(diǎn)淡淡的苦澀,但那種清澄的、淡淡的、甜滋滋的香還是讓你心平入靜,陶醉其中。漸漸的我懂得了品茶。在一個寂靜的小屋里,一個人坐在木椅上,還有那古老的茶具在眼前,不由得你不想泡茶,不由得你不想去喝茶,稍微聞一下,就不由得你不變得心靜如水,不由得你不想去品茶了。
找到一切泡茶的東西,拿開水一泡,啊,好香??!我很不耐心的等了半天,看見只有兩片茶葉落了下來,我目不轉(zhuǎn)睛的盯著透明純潔的像玉一樣的小茶壺,仿佛時間過了一個世紀(jì)。終于,原本清澄無瑕的開水變成了綠色的湖,茶葉也一點(diǎn)一點(diǎn)變大、下沉。
茶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我國是茶的故鄉(xiāng),種茶、制茶都源于中國,并傳向了世界各地。茶葉生產(chǎn)在江南農(nóng)業(yè)中占有重要地位,飲茶之風(fēng)在全國范圍盛行。
我看著所有茶葉下沉后,立即拿起小茶壺倒在茶杯里。一陣說不出來的香————品茶,“可以清心也”,“心也可以請”,“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
在這樣心清心靜的環(huán)境下,不由得不讓我想到人生,在心清心靜的環(huán)境下慢慢品茶,由苦到甜,從中感受人生的苦樂交織,平平淡淡,生活就是這樣。
我們的人生漫長而又短暫,初中生活的學(xué)習(xí)時間其實很短很短。我曾做過一個實驗,拿一張長條的紙當(dāng)做你的人生80歲,然后畫出初中三年的時間,列出一天學(xué)習(xí)的時間,再把一天學(xué)習(xí)的時間由此推算出初中生活的學(xué)習(xí)時間,然后撕下來,乍一看,原來我們這時的學(xué)習(xí)時間仿佛如九牛一毛在我們的人生里。老師讓我們把紙條回復(fù),我當(dāng)時就想:已經(jīng)過去的時間怎么能再修復(fù)回去呢?
生活中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但靜下心去好好想想,也總是能放下的。如果你的生活全都是順心的事,那證明你已經(jīng)錯了。
我時常認(rèn)為我現(xiàn)在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辛勤勞動后得不到果實,努力付出后得不到回報,時常安慰別人自己卻沒人安慰……這些也就算了,但別人誤會我的時候,卻沒人站在我這一邊!跟老師解釋就是浪費(fèi)時間對牛彈琴!但是,我學(xué)會了沉著冷靜,忍辱負(fù)重,就是在我看著那綠色的湖泛起的微波,忽然覺得我長大了,學(xué)會許多。也學(xué)會了靜心。
一切事都放下了,放下了。與老師的糾紛,與家長的拌嘴,與朋友的誤會……與傷痛的抵抗,與困難的斗爭,與生活的不順……都無所謂了,真的。既然你是對的,那就順其自然吧。
心要平靜清澈,一切挫折都以微笑面對。平平淡淡。靜觀其變。
我的屋子里充滿了濃郁的而又淡淡的香,在沉醉其中的同時,放下了許多。又捧起那帶有香味的迷你茶杯,呷一口,茶香在我的身體里汩汩流動,一切世俗煩惱的都靜了下來,身體也靜了下來。
與其尋找凈土,不如學(xué)會靜心。
真正的靜是靈魂深處的寂然滌思。
品茶人生美文3 我喜歡品茶,因為喝茶也是一種簡易與美妙的修身養(yǎng)性歷程。
在杯中,有人喝出了金戈鐵馬,有人能品味風(fēng)花雪月,有人喝得行云流水,有人領(lǐng)略人生真諦。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在所有的茶里,我最愛鐵觀音。人們常用“一泡是皮,二泡是筋,三泡四泡是精華……七泡八泡有余香”來形容品鐵觀音的過程。的確,它猶如一本耐人尋味的書,緩緩地為你舒展人生畫卷……
最初一沖,是一道神圣的“醒茶”過程。不貪心,不焦躁,而是心懷虔誠,把洗茶的水愉快地倒掉,如同給初生的嬰兒洗禮后倒掉那圣潔的水;然后,端詳原本蜷曲沉睡的茶葉,在熱水的輕喚下,略有輕笑……此景有種儀式的美,常令人情不自禁為此會心一笑。
第一泡茶,宛如人生的0~8歲,如晨曦淺顯,如小荷試水,而品茶人,則多一些期待與興奮。這個時期的人生,有些朦朧,充滿好奇,眼神躲閃,睛亮,如同那清澈的茶水,茶味還沒有綻放,有些青澀,憂郁,仿佛不諳世事,卻現(xiàn)生機(jī)與純?nèi)弧?/p>
第二泡茶,宛如人生的8~18歲,開始成長、成形,然有少年不識愁滋味的感覺。此時的茶葉仍然沒有完全舒展,但是味道已經(jīng)搖曳、曼妙起來了,有濃濃的氣息,帶點(diǎn)青春的律動;茶經(jīng)舌喉間,閉目,能感覺到那種蕩漾的湖面,仿佛初夏的花開了,仍然帶點(diǎn)拘謹(jǐn),似乎還缺那么一點(diǎn)力道。
第三泡茶,宛如人生的18~25歲,是人生最美好的年華,充滿詩情畫意。求知、探索、收獲、升華。這一道茶,醇香,甘、韻已然綻放。是否是好茶,是否是盞有氣質(zhì)的茶,這時已漸漸明朗。水里的茶葉是開放的、優(yōu)美的,仿佛在呼吸著、舞蹈著。生命漸漸絢爛,胸懷日趨開闊,這個年齡的人,經(jīng)過大學(xué)階段的教育,開始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審美情趣,有了自我的個性、氣質(zhì),渴望超越,蓬勃而飛揚(yáng);如這道程序里的茶,色澤金黃,舌喉回甘、生津,充滿力度,似青春的激情。
第四泡茶,宛如人生的25~40歲,這是最有魅力的一道,這個階段是人生奮斗的歷程,也是收獲的歷程。茶的精華已經(jīng)完全釋放,蔓延。這個時候的茶,最為甘甜、馨香,韻味十足,回甘綿延。人生的華彩樂章,在這道茶水里得以淋漓展現(xiàn),事業(yè)成就、感情生活、思想智慧,都漸趨飽滿,成功、自信、幸福感躍然。
第五泡茶,宛如人生的40~50歲,若是好茶,余韻不絕,回甘不斷,回味悠長,如午后陽光,帶著一種高貴。這時的人生,已經(jīng)過了不惑,成熟穩(wěn)重,遇事從容,為人大度,駕輕就熟,游刃有余,有如茶里的那種自在與瀟灑,風(fēng)云眼前過,腳下有清風(fēng)?,槵樕峡诘牟杷幻}芳馨,醇厚,仿佛好戲還在后頭,多了一些反思、回響與自問。手里的杯,杯里的茶,會讓你多一些凝望、把玩。
第六泡茶,宛如人生的50~60歲,茶色淡了,香氣腿了,但仍然有淡淡的余甘和意韻。年輕的容顏已經(jīng)不再,卻多了一些風(fēng)范,有了風(fēng)骨,泛著典雅的光芒;到了這個年齡,會懷舊、總結(jié),依然有期待。品茶的極致,應(yīng)該就是在風(fēng)化和緩之后,仍然可以領(lǐng)略到其不凡之處,舉杯的時候,更有珍惜的情懷。這個階段的人生,自在、積極而溫和,若有機(jī)遇仍然可以再創(chuàng)輝煌。
第七泡茶,宛如人生的60~70歲,茶的顏色、香氣漸趨平和,若隱若現(xiàn)。內(nèi)心也慢慢寧靜,喜歡隨意、隨緣,一切樂觀其成;茶之甘韻漸行漸遠(yuǎn),回味、冥想?yún)s愈來愈近。這個年齡的人,可能有了些許的滄桑,如虬松,歷經(jīng)風(fēng)霜,卻有著智者的從容與氣度。人生歷練到了這個季節(jié),多了些漫步,多了些端詳,水道渠成地多了份安心與慧心。
第八泡茶,宛如人生的70~80歲,茶色已淡然,但仍然可以看見銀發(fā)歡顏,如淡菊微笑,如夕照余光。性情淡定,內(nèi)心豁然通達(dá),眼界淡泊空靈。如這一道的茶水,貌似清淡、寡味,卻有超然的沉淀,微涼的喜悅??梢园矊?,可以慈祥,可以榮辱不驚,可以返璞歸真。生命的光華,不再有洶涌、喧嘩與掙扎,只有無怨、無愧與無悔。如同茶終歸要回到自然一般,從容地面對人生的終極。
人生如茶,同一泡茶,在不同的時間、環(huán)境、氛圍下,它的氣質(zhì)、魅力與效果都有不同展現(xiàn);同樣的好茶,用不同的水泡也會有不同的呈現(xiàn),不同的味蕾感受……原來生命可以這樣的美,不管是在什么年華。每階段每一泡,都可以有不同的精彩。
品茶猶如品味人生的過程,品味不同的茶有如品味不同的人生。她帶給你幸福、高貴、陶醉,讓你感受苦澀、卑微、風(fēng)雨;令你沉思、明白責(zé)任、懂得包容。品茶,是品人生,是雅趣生活,是心靈的修行——思想的禪悟與品格的升華。
品茶人生美文4 茶,貴簡而素。簡樸的草廬,純自然的山水,純天然的心境。一切人為的裝飾,都是多余。禪境講究虛空,清寂。院子里的鄰居在屋后的山頂造一草庵式茶室,杉樹皮蓋的四角屋頂,原木結(jié)構(gòu),一個不銹鋼葫蘆狀尖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仿佛一座佛剎,亦像一座古亭。室內(nèi)置竹椅、竹桌,室外是亂石堆積,竹影橫斜,蜿蜒曲折的小橋流水池塘,斜坡上數(shù)株丹桂,池塘里蛙鳴陣陣,泥鰍戲水,散著數(shù)片荷葉。每每主人閑來無事,從容不迫的煮水品茶,或黃昏,或清晨,或雨中,或月下,神仙般自在。
我喜歡原色的茶室,沒有人工雕琢的痕跡,有一種順其自然的隨意和率性。最好是有一臥榻,置于亭下,倦了枕著水聲和蛙鼓入眠,任茶香彌漫,渲染夢境。古老的青石鋪了一路,長滿青苔,更顯得幽寂。因為地勢高,可以望見全城風(fēng)景,登高望遠(yuǎn),心曠神怡,連呼痛快!
佛堂往往是空曠的,世俗的家居往往是裝修得精致而家具塞得滿滿的。這些都如我們的心境,俗人喜歡讓心靈充實,樂在忙碌之中。出家之人,好虛靜,喜歡空之又空,直至心中空無一物,做到“無中萬般有”。
茶室也亦空曠,置身其間,給人一種平和寧靜的感覺。處于其間,可以玄思,可以冥想,可以澄凈身心,清靜無垢,俗念俱絕。
率意一點(diǎn),可以隨性。樹下的石桌石椅,開闊一點(diǎn)的陽臺,干凈整潔的客廳,都是品飲場所,簡單就好。不需豪華的陳設(shè),不需高檔的茶具,不需名貴的茶葉,也不一定有名泉佳水。品茶,品的是心,入的是境。獨(dú)飲有獨(dú)飲的妙處,眾飲有眾飲的佳處,生活就在茶中,宇宙就在茶中,日月就在茶中,心情就在茶中。梁實秋先生所說“清茶最為風(fēng)雅”。如有朋友愛好琴棋書畫詩,彈琴,下棋,揮毫,潑墨,吟詩,說禪,品茶者可以邊欣賞表演,邊聞茶香嘗茶味,就充滿了高雅的文化品味。 閑中品茶、悟道,是一種清福,也是一種境界。
茶乃大自然的精靈,質(zhì)樸無華,自然天成。每一種茶,每一片茶葉都有自己不同的味道。猶如我們每一個人,作為單獨(dú)的個體存在,都有自己的苦樂人生?;ú杵G麗,磚茶濃郁,綠茶清新,各不相同。每一種茶都有自己的泡法,各有情趣,各得天然。從茶葉的品種和出處,可品嘗出山川風(fēng)情與大自然的精神。從一片片茶葉里看世界,從一遍遍茶水里悟人生。放下,拿起,就是整個人生。沏茶,喝茶,參禪,悟道,凈化。一片冰心在玉壺,讓純凈的心靈與干凈的山水融為一體,找回最自然的真我。喝茶,參禪,在明月清風(fēng)中,在青山流水間,在白云藍(lán)天下。。。。。。
茶,佛一味。佛說空即是色。一杯茶,用什么茶葉、水、套杯,都極有講究。紫砂、陶瓷、青竹都是極好的佳品。紫砂,是最為推崇的一種,茶味,也更為濃郁。陶瓷,也是瓷杯,佛教中常用的一種,取諧音“慈悲”,其實品的是茶,體的是境。青竹,多了一點(diǎn)點(diǎn)木拙的'意味,泡出的茶水,也多出一點(diǎn)點(diǎn)竹葉清香,憑添一分素凈,淡雅。禪茶,首要是境。講究外境,心境、人境。最好的是三境合一,在世外仙境遇上竹林、方外之人,恰恰又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心境,自然有“青青翠竹皆是真如,郁郁黃花莫非般若”的大境界。一壺茶,一個宇宙;一杯茶,一個人生;心境,是一個人的境界,他心中是什么境界,他品出來的就是什么境界。心境明徹,禪與意通。
在青燈古剎品空寂,在琴臺書房品優(yōu)雅,在花間月下品風(fēng)流。禪,千人千悟,萬人萬禪。人不同,悟禪亦不同,是“千江有水千江月”。同一杯茶,可出不同的味道,每個人經(jīng)歷不同,閱歷或深或淺,性格或外向或內(nèi)向,不同的人境,不同的外境,不同的心境,各有各的緣法,各有各的人生,口中的茶,也是各有各的味道。但所有的味道都是空的,一無所得。品茶的最高境界,悟的不是道,參的也不是禪,心無所住,一無所得。
禪一念,茶一味。觀茶而明心,萬事萬物,皆是一物,心無掛礙,而任云卷云舒。
品茶人生美文5 清晨一杯茶,美好的一天就揭開了序幕。
煮水,泡茶。幾分鐘過后,揭蓋,紫砂壺里冒出縷縷熱氣,時光便在寧靜的晨光里氤氳出它的芬芳。打開房門,走進(jìn)陽臺,一邊欣賞田野里的美景,一邊細(xì)細(xì)品味杯中的芳茗。山光,水色,雞鳴,鳥語,花香,碧綠的菜畦,墨綠的稻田,都在曼妙的晨光里浮動,與杯中的茶水,胸中的心情,融為一體。壺中乾坤大,杯里日月長,分不出哪是身外世界,哪是心內(nèi)乾坤。樹影、房舍、奔跑的小狗、勞作的農(nóng)人、五月朝陽的柔光,給靜謐的田野帶來生命的力。
喜歡這種寧靜而悠閑的生活,喜歡這種心中無事的自在感覺,不需要早早起床與時間賽跑,不需要拼命工作掙取糧食。日日都是好日,時時都是好時,說得真好!
人生是一場修行,且行且珍惜,且行且悟。每日里參禪論道,清心寡欲,簡樸生活,樂在其中。上午是沒有課的,洗漱之后,出去吃一碗湯粉,或者幾個饅頭一碗稀飯,然后悠閑地在花園和樟樹、桂樹林里散步一圈,便回家喝茶、寫毛筆字。品一口香茗,臨寫幾字,心是寂靜的,字也是寂靜的,沒有半點(diǎn)煙火的味道。禪味、茶味皆入字中,筆筆皆佛。我喜歡在寫字和走路時念佛,休閑修行兩不誤。每一字都是阿彌陀佛,每一步都是阿彌陀佛,用佛攝住心念,只覺神清氣爽,超然物外,整個身心都充滿了正能量。
青青翠竹皆是真如,郁郁黃花莫非般若。山水田園,雜草花叢,亂石沙土,云飛蝶舞,在我眼里無不清靜。佛說:萬法唯心造。外面的世界就是心中的世界,這就是宇宙的奇妙之處。沒有參悟的人,是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的。
人有人道,茶有茶道。茶要泡三道。
第一道,茶香濃郁,味澀。我常常把茶壺蓋拿下來,留出些許縫隙,茶就不那么澀了。讓茶葉出來透口氣,芳香加倍。讓心情出來透口氣呢?一樣的道理。一個人不要總是悶著,應(yīng)該常常把小我的心拿出來,融入無邊的宇宙,就會得到一顆佛心。
第二道,茶香氤氳,味甘。那甘,是品味苦澀后覺察的甘甜,人生經(jīng)歷諸多痛苦,后來慢慢發(fā)現(xiàn):活著,就是痛并快樂著;生活,就是苦中有甜。不吃苦,就不會感覺到不苦就是甜。佛說:“這是一個娑婆世界,娑婆即遺憾?!睕]有生活的諸多遺憾,就不會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第三道,茶香淡了,茶味也淡了。心淡了,一切都會淡,心凈了,一切都會凈。其實,靜靜地喝白開水,也會品味到水中淡淡的甜味。就是吃白米飯,黑饅頭,并無魚肉下飯,細(xì)細(xì)咀嚼,也有甜味。只要把攀比的心靜下來,就會感覺平淡的生活才是我們真正要過的日子,粗茶淡飯,輕車簡從,比呼風(fēng)喚雨,叱咤風(fēng)云更能長久。淡淡的情,淡淡的歲月,就是我們要的細(xì)水長流。
喝茶兩個動作,拿起,放下。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味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心境;但拿起放下,是一樣的,禪境是一樣的。
蘇州寒山寺,有一味佛茶。茶水是淡而無味的,不過比清水多一份竹葉淡淡的清香。一壺碧綠的竹葉,懸而不沉,又浮浮沉沉。既是禪,又是茶。人生無定,時浮時沉。心是壺,也是宇宙,滄海桑田,云起云落,花開花謝,也如如不動,堅如磐石;心是瓷杯,也是慈悲,風(fēng)雨如晦,日升月落,山河變色,亦不改初心,潔白如玉。心無掛礙,一切都無掛礙;心無旁騖,一切都在定中。寒山禪師云:“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毙膬?,一切都凈。
品茶人生美文6 品茶論人生:
浮生若茶,人生的意義是什么?
我們?yōu)槭裁椿钪瑑H僅是為了活著嗎?不可否認(rèn),在很多的時候,我們都是僅僅是為了活著,只是我們活得不好,為什么活得不好呢?呵呵,沒聽許三多的話:我們沒有好好活。
生活就是一杯茶,而我們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就是你自己這杯茶的溫度,你是愿意用溫水泡開這杯茶,僅僅解渴,但卻無味,還是愿意用生命的動力化作熱情去沏開這杯茶,品味其中的清香呢?
或許更多的人渴望后者,然后只是想了想,長嘆一聲:哪有那么多的熱情和動力呀!繼而,繼續(xù)的去喝他那杯還不如白開水清爽的溫水茶去了
活得好是我們?nèi)松膲粝耄煤没顒t來源于自己對生活對自我的信心?;蛟S生活真的很艱辛,世事總是那么多不盡如人意,但是親愛的朋友,你有沒有真正的想過,你這一輩子到底想怎樣的活,想活出一個什么樣的樣子?
那不僅僅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那還是你心中的一團(tuán)火,有方向,才有激情;爭取過,才能享受那種釋放自我的快感。
向自己的方向,邁開腳步,活出自我,然后靜靜地去品味自己的那一杯清茶,我想,里面一定能夠品味出:春雨的清幽,夏陽的熾烈,秋風(fēng)的醇厚,冬霜的清洌!
你是茶,還是喝茶的人,取決于你的心態(tài),取決于你自己的定位。被動的心態(tài),只能是被動的面對人生,只能說是在應(yīng)付人生,所以你才會感覺到人生的無趣!
人活著,不能太累!
品茶人生美文7 喝茶只有兩個動作——拿起和放下。
我心里一震,忽然感悟了些東西,喝茶就是這么簡單,拿起,然后放下。而人生,看起來繁雜的一切,其實又何嘗不是這么簡單?有些事何必糾結(jié)于心?有些人何必糾纏不清?很多時候,看淡一些,看輕一些,世事原本可以像喝茶一樣,不過拿起和放下罷了。
茶不過兩種姿態(tài):浮、沉;喝茶人不過兩種姿勢:拿起、放下。浮沉?xí)r才能氤氳出茶葉清香;舉放間方能凸顯出茶人風(fēng)姿;懂得浮沉與舉放的時機(jī)則成就茶藝。茶若人生,沉?xí)r坦然,浮時淡然,拿得起放得下。待這茶盡具凈之后,自有人會記得你是如何的真香滿溢。
低調(diào)的人,一輩子像喝茶,水是沸的,心是靜的。一幾,一壺,一人,一幽谷,淺酌慢品,任塵世浮華,似眼前不絕升騰的水霧,氤氳,繚繞,飄散。茶罷,一斂裾,絕塵而去。只留下,大地上讓人欣賞不盡的優(yōu)雅背影。安靜一點(diǎn),淡然一點(diǎn),沉穩(wěn)一點(diǎn),隨意一點(diǎn)。品茶,品人生百態(tài)。在一杯茶面前,世界安靜了下來,喧囂、浮華如潮水般地褪去,茶——人在草木間,只剩下最純凈的自己,在這一刻,茶與禪是如此的默契,茶——融水之潤、木之萃、土之靈、金之性、火之光,禪——冥思、純厚、枯寂、洞徹,解茶之曠達(dá)隨心,釋茶之圓融自在,金木水火土乃茶之五性,茶與禪——乃至真至拙至天然……
懂不懂茶并不重要,千利休禪師說:“須知茶道之本,不過是燒水點(diǎn)茶?!焙仁裁床枰膊恢匾?,適合自己的茶才是好茶。喝茶就是“忙里偷閑,苦中作樂”。每個茶人心中都有一方清雅凈土,可容花木,可納雅音。日日在此間醒來,不問凡塵,靜心享受其中!
月色朦朧,將塵世喧囂沖泡成手中的一杯茶,任湯色一點(diǎn)點(diǎn)淡去,慢慢讀懂茶的品格與韻味。當(dāng)你用心品茶時,茶葉綻放出的美麗、茶香亦是不同。茶之道,茶知道,守一懷凈土,盈一眸恬淡,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愿每個人,在紛呈世相中不會迷失荒徑,可以端坐磐石上,陶醉茶香中。
品茶人生美文8 冬日的午后,陽光溫暖的灑落在窗前,空氣中彌漫著陽光清新的味道,一個人獨(dú)坐在書房或向陽的窗子下,面前放一本熱茶,手捧一本愛讀的書,自由散漫的看書,漫隨心意的想事情,或呆呆地看著茶葉在水中緩緩的舒展,婀娜的身姿似蹁躚起舞的綠蝶,舞出自己曼妙的風(fēng)采。輕呷一口,初始淡淡的苦澀,隨著味蕾的擴(kuò)散,才會感到縷縷的甘甜滲透至肺腑,清透在周身蔓延。喜歡這樣的感覺,苦中帶澀,澀中有甘,感受那或濃或淡的苦、或有或無的香,書韻茶香交融,人生百味皆嘗,時間仿佛凝固在這一刻,一切哀樂悲歡、陰晴圓缺都消失殆盡,留下來的是心如止水,寧靜而致遠(yuǎn),人稱這是“泡一杯淺綠,泡一杯散淡,泡一杯悠閑”,它把品茗之人帶入了一個雋永寧靜的至高境界,是高雅享受的充分展示和體現(xiàn)。古往今來有許多名人雅士都與茶葉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留下了許多軼聞趣事,成為茶文化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喜歡看泡三道茶的工序。古色古香的樓閣里,古典雅致的屏風(fēng)臨窗而立,笨拙古樸的椅子散發(fā)著原始的本色,茶女亭亭玉立,不施粉黛,淡雅素樸,芊芊玉指手托茶盤,徐步而至,擺杯把盞,如花笑靨浮在嘴角,淺淺的淡淡的,似一株靜靜的蓮,擦得珵亮的茶具泛著幽幽的銀光,它們在茶藝師的手中好像活了一般,煥發(fā)了熠熠生輝的光澤,不張揚(yáng),卻是賞心悅目,醉了心,迷了眼。一掬碧綠的新茶,放在茶壺中,用沸水沖泡,只見茶葉上下翻動,尖朝上,枝朝下,毛毫竟相顯露,慢慢舒展開來,漸漸沉入杯底,于是泡出了一杯綠水,喚來了一壺春色,潤綠顯毫,香高味醇,湯清色碧,此乃好茶也!
三毛曾經(jīng)說,品茶有三道:一道苦若生命,二道甜若愛情,三道淡似微風(fēng)。人生是苦的。我們降臨到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天使,如一杯清澈的水一般晶瑩剔透,一眼見底。生活是一道茶,需要我們淡淡品,淺淺飲。有人說人生如酒,醇香綿厚,甘冽芬芳,也有人說人生如戲,看別人的故事,流自己的眼淚,我說,人生如茶!飲酒是自欺、自醉,品茶則是自醒、自解。世間之人,多半戀酒,認(rèn)為一切煩惱之事,可以一碗喝下,卻不知醉后愁悶更甚。而飲茶則可清神,幾盞淡茶,似玉液瓊漿,品后煩惱自消。真正的好茶,來自深山,沒有塵埃,只浸染云霧和清露。真正的好壺,卻是久埋的塵泥和水調(diào)制而成,被時光之火炙烤,再經(jīng)過歲月的打磨。品茶的人,則是深邃純凈之人,在一杯清澈的水中,禁得起世間的誘惑。任憑世間風(fēng)煙彌漫,只在一盞茶的柔情里,細(xì)數(shù)光陰的淡定。茶只有用心去品才能夠品出其中的道理,一杯別人用心泡出來的茶,如果不用心的去品的話,就不如喝白開水,這也對不起泡茶讓你喝的人。
不一樣的心情,不一樣的環(huán)境,不一樣的時間,它給你的是不一樣的感覺。每個人的人生旅途,不可能永遠(yuǎn)一帆風(fēng)順,有歡樂,有痛苦,亦有麻木不仁,感覺不到生活的溫度。對于種種得失榮辱、用不著太放在心上,被眾人恭敬、名利雙收時,沒必要心生傲慢,因為這個會過去的;窮困潦倒、山窮水盡時,也不必痛苦絕望,因為這個也會過去的。如品茶一樣品味人生,寵辱不驚、笑看成敗,這才是人生的一種境界。
開一間茶館吧,臨水而居,楊柳依依,一位中年女子在那里細(xì)數(shù)著光陰,品味著自己的人生之茶,雖不燦爛,卻也潤心。風(fēng)鈴搖曳著清脆的鳴笛,如果有一天,你正好路過,那就稍留片刻吧,這里永遠(yuǎn)有一盞茶為你準(zhǔn)備,你不是過客,是歸人。
孩子和老人,在心靈的領(lǐng)域里,比起其他階段的人來說,自由得多了。因為他們相似。歲月極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懷一顆虔誠的心,品茶,品人生。
1、人間有仙品,茶為草木珍,美譽(yù)入杯樽,茶之榮也;濃茶解烈酒,淡茶養(yǎng)精神,花茶和腸胃,清茶濾心塵,茶之德也;烏龍大紅袍,黃山素毛峰,南生鐵觀音,北長齊山云,東有龍井綠,西多黃鑲林,茶之生也;茗品呈六色,甘味任千評,牛飲可解燥,慢品能娛情,茶之趣也。
2、品茶而靜心,靜心而自省,自省而能悟,悟而能重新發(fā)現(xiàn)。
3、君子之交淡如水,淡淡的友情暖人心。一份知己的情,一盞暖心的茶,一抹清幽的綠,一縷沁心的香,讓人在紛擾的塵世里安靜下來。細(xì)品茶的清韻,那一份悠然,那一份風(fēng)雅,回味綿長,淡而生香。
4、閑暇時候沏杯茶,清香溢滿小屋,茶葉緩緩浮上水面然后慢慢沉下去,杯中的茶葉肆無忌憚的舒展著懶洋洋的身軀。抿入口卻感覺不到他的香濃,是誰把相思的紅豆提前收獲,讓他的滋味如此的青澀。
5、茶如人生,第一道茶苦如生命,第二道茶香如愛情,第三道茶淡如清風(fēng),一杯清茶,三味一生,人生猶如茶一樣,或濃烈或者清淡,都要去細(xì)細(xì)的品味。
人生在世,總想爭個高低之分,成敗得失,殊不知高與低,成與敗,都是人生的滋味,功名利祿來來往往,炎涼榮辱浮浮沉沉,一份淡泊,一份寧靜,深入細(xì)致的品茶,就像品味漫漫人生一樣,酸甜苦辣。
6、品茶香,知茶趣;品人生,知人趣。
7、茶葉不因沸水的蒸騰而浮浮沉沉,而是選擇在開花之后歸于沉寂。
8、人生如茶,靜心以對。對錯無辜,緣由前生。認(rèn)得清,放下是聰明??床煌?,一場夢無痕。應(yīng)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你來世界,請安住世界。
茶可道,茶亦悠然
作者·紅山飛雪
西方人喜歡喝咖啡,我們則習(xí)慣于飲茶。
在我看來,喝咖啡是一種享受,飲茶則是一種境界。這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造成了諸多的不同。
西方人喜歡嚴(yán)密的邏輯推理,我們則崇尚內(nèi)心自省,崇尚順其自然。西方人善于制造,用金屬制造刀叉來吃飯,制造器皿來裝食物。我們則善于利用。我們的祖先剖葫蘆為瓢用來舀水,鑿木為碗用以盛飯,劈竹為筷用來吃飯。西方人制造西藥用來治病,我們的祖先則采摘大自然之百草為藥用以療傷。西方人喝的咖啡是制造的;我們的茶葉則是采摘的,是采摘了日月之精華,吸收了天地之靈氣。茶可以沖濁爽氣,頤神養(yǎng)性。
西方人喝咖啡也講究氣氛,但無法達(dá)到“道”的境界。我們飲茶則是一種藝術(shù),一種境界,一種“道”。
茶是用來喝的,茶道是用來修身養(yǎng)性的。
一個人,靜靜地獨(dú)坐于灑滿陽光的室內(nèi)。用一個精致的玻璃杯沖一杯茶,看那茶在杯中,在水里不斷地浮沉,翻騰。那原本細(xì)絲般的茶葉在水中慢慢地柔軟、舒展,懸在空中,又不斷地沉入杯底。漂浮在水面的又一點(diǎn)一點(diǎn)地懸在空中,漸漸變軟,展開,完完全全地沉淀下去。這一過程,似乎有不斷地掙扎,痛苦地思索,無奈地沉浮,然后一切又都?xì)w于沉寂,融于水中。杯里的水漸漸變了顏色,原來純凈而無色的變?yōu)榈S,仍是那么純,無一點(diǎn)雜質(zhì)。茶葉全都沉入杯底,水則澄澈在小小的杯中,與茶葉共同醞釀出一種寧靜的優(yōu)雅。杯口有裊裊的茶香飄散,氤氳一室的意境。此刻,你靜靜地坐在那里,看茶葉融于水的全過程,你一定有所感悟,感悟茶與水的排斥與融合。然后,啜飲一口,那種沁入心脾的微苦、醇美,讓飲茶的人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不知是苦還是醇美,或者是由苦而醇美的感覺更加珍貴。不知是品茶還是在品味人生,或者茶如人生。
許多喜歡風(fēng)雅的人說“茶如人生”。所以,就有了“茶道”之說。那些文人雅士在品茶的過程中品味出了人生的況味。就是將烹茶、飲茶藝術(shù)化,漸漸演變成為一種以茶為載體的修身養(yǎng)性的方式,賦予它以濃厚的東方哲學(xué)思想,使飲茶漸變?yōu)橐环N“道”,一種“茶道”。
茶可道,就升華為一種文化。如同佛道,儒道等成為中華文明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茶亦悠然。茶來自大自然,來自民間,用來解渴消暑,消除疲勞,放松心情??梢灾糜谝谎攀遥瑴\酌論道,品味人生;亦可以攜游于山野,放浪形骸,一壺茶里看世界。
茶道,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興于唐代,盛于宋、明兩代,衰落于清代。
還記得明代作家魏學(xué)洢的《核舟記》那關(guān)于茶的描寫嗎?“居左者右手執(zhí)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蔽恼碌淖髡哒f核舟所刻大概是蘇軾泛舟赤壁的情景。在那小小的核桃上不惜刻上一個燒茶的童子,可見當(dāng)時文人雅士們是多么的喜愛飲茶啊。于波濤駭浪之上泛舟赤壁,竟然有童子燒茶,還那么專心致志。這里面到底是“道”,還是一種悠然自得的心情呢?
唐代的詩人錢起有一首《與趙莒茶宴》。詩曰“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就極有意境,就有了“道”的意味,也有了一點(diǎn)點(diǎn)的“禪”味,也是悠然心情極好的寫照。
我們的祖先之所以對茶情有獨(dú)鐘,將它升華為“道”,是因為它符合佛、道、儒的“內(nèi)省修行”的思想。所以佛家可以跳出三界外,可以了卻紅塵因緣,卻是難以了斷茶的情緣。沏一杯香茗,對一盞青燈,手念一串佛珠。無論是面壁十年,還是打坐于佛前,或者風(fēng)輕云淡對高山流水,都會坐出一片意境,悟出一種禪機(jī)。
佛教是強(qiáng)調(diào)“禪茶一味”的,以茶助禪,以茶禮佛,在從茶中體味苦味的同時,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禪機(jī)。 在我看來,“蓮”在佛教中有清靜修為的隱喻,茶則是佛教出塵入俗的媒介。一杯清茶可佛可俗可道,亦可悠然啊。
道家學(xué)說則為茶道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學(xué)思想。樹立了茶道的靈魂,同時還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樸素、崇尚真的美學(xué)理念,和重生、貴生、養(yǎng)生的思想。一杯清茶在手,獨(dú)坐于清風(fēng)明月之中,人與茶都成為了大自然中的一部分。飲茶乎?悠然于天地之間也。
茶可道,就有了禪機(jī),就將茶提升到了一種精神境界,一種美學(xué)境界。就有了茶道“五境”之說。所謂“五境”,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huán)境,同時配以情緒等諸多因素,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稱為“美學(xué)宗教”。
我也喜歡飲茶,但遠(yuǎn)沒有達(dá)到“道”的境界。飲茶只是一種心情,一種休閑的方式而已。
用一種紫砂杯沏茶。把水沖下去,看不見茶葉在水中沉浮、翻滾的樣子。隔著厚厚的杯體,猜不透茶葉在水中是開心地舒展,還是痛苦地掙扎。蓋上蓋,靜靜等待,等待那茶葉與水交融后所產(chǎn)生的新的體味。過一會,掀開杯蓋,淡淡的茶香便彌散開來,輕呷一口,一種淡淡的微苦由口沁入心脾,繼而散布全身。坐在電腦前面,一邊閱讀著精美的文字,一邊慢慢品嘗杯中的香茗。覺得這茶雖不是什么奢侈品,但于我們的生活卻是絕佳的飲品。相比于水,它那微微的,淡淡的苦味百嘗不厭。茶可以解渴、解暑,消除疲勞,也可以飲出境界,飲出品位的;相比于酒,它的優(yōu)點(diǎn)更是難以一一訴說。同為飲品,同樣可以歸為“文化”之內(nèi),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同樣不乏膾炙人口的故事、傳說。但茶采之于樹木,沖之以甘泉,潔來潔去,帶給人的是神清氣爽,可以涵養(yǎng)人的品性。它不會耗費(fèi)糧食,與人爭食。它不會飲之亂性,衍生出許多靡亂的故事。它可俗可雅,是尋常人家的常備飲品。亦可以登上大雅之堂,可以很名貴,千金難求;可以很普通,隨手可以采摘。可以以“茶道”待之,也可以以悠然之心,慢慢品嘗。
我喜歡茶,喜歡它的大俗大雅。
茶可以道,茶亦悠然。
閱讀試題
1.請用自己的話說說“茶道”蘊(yùn)含哪些方面的內(nèi)容。4分
2.結(jié)合具體語境,賞析下列句子的語言表達(dá)特色:4分
(1).茶是用來喝的,茶道是用來修身養(yǎng)性的。
(2).一杯清茶在手,獨(dú)坐于清風(fēng)明月之中,人與茶都成為了大自然中的一部分。
3.在作者看來,“茶”相比于“酒”,它的優(yōu)點(diǎn)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2分
4.請從全文中概括出作者喜歡茶的“大俗大雅”的理由.4分
5.讀完全文后,你認(rèn)為我們應(yīng)到怎樣弘揚(yáng)中華民族的茶文化?3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256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別多喝黑烏龍茶會產(chǎn)生副作用
下一篇: 想要保護(hù)好肝喝這幾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