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邦茶山位于西雙版納州勐臘縣的最北部,從普洱往南行沿著茶馬古道經(jīng)思茅
據(jù)云南《明史》記載,倚邦茶山明代初期已茶園成片
倚邦茶山的中心大鎮(zhèn)是倚邦街
道光年間的《普洱府志》記載
說普洱貢茶得說倚邦的曹氏家族
曹當齋受家庭的影響
清政府實施的改土歸流及成立普洱府遭到了傣族上層人士的抵制和反抗,從雍正七年(1729年)至雍正十一年(1733年)六大茶山一帶戰(zhàn)事不斷,先是李阿先起義
少數(shù)民族的起義雖被平息下來
,但清政府也深感改土歸流的阻力,轉(zhuǎn)而推行流官管土官、土官管土人的政策。雍正十三年清政府將攸樂同知撤至思茅,攸樂同知撤至思茅后,六大茶山的最高管理者便是曹當齋。從雍正末年
、乾隆初年開始,六大茶山動亂結(jié)束,社會秩序開始安寧,民族矛盾逐步平息,發(fā)展經(jīng)濟有了良好的環(huán)境。茶山夷民以茶為生
,茶葉也是清政府重要的稅收來源,為了振興茶葉,安民固邊,曹當齋嚴格執(zhí)行云南省府的茶山管理條例,打擊奸商,維護茶農(nóng)利益乾隆二年
為了茶山茶業(yè)的有序發(fā)展
,乾隆十二年曹當齋將云貴總督親署的茶葉管理條例刻在倚邦石碑上告示商民,引導茶商茶農(nóng)們遵章守法。在曹當齋任職期間,成千上萬的四川人
、江西人、云南石屏人、元江人涌進倚邦、易武,在倚邦、易武開新茶園建商號。到乾隆中期倚邦茶山的茶園至少已達2萬畝以上,一片接一片的茶園從補遠江 (小黑江)邊一直接到習崆山,曼拱、曼松、習崆、架布成為人茶村,茶園圍村、街鋪石板,根據(jù)倚邦茶山現(xiàn)在還能看到的古村寨遺址來分析,倚邦茶山在乾隆后期人口至少在二萬以上。 倚邦作為六大茶山的政治中心和貢茶主辦地比其它茶山領(lǐng)先步入輝煌,乾隆二十年左右倚邦已建起關(guān)帝廟、川主廟、石屏會館、江西會館,各地的商旅羈客常駐倚邦,倚邦有三條石板街:正街、石屏街、曼松街,曹千總的府邸大門對著正街,正街約500公尺長,青石條鋪成“龍脊背”狀,街兩旁全是商鋪和住家。曹千總的后人曹仲益先生生前撰文介紹過當時的倚邦茶山盛況清政府對西雙版納進行改土歸流
乾隆三十年,緬甸軍隊大舉進犯車里
乾隆四十二年,乾隆皇帝又贈給曹秀勃命一封
,表彰其盡心守職、驍勇奮戰(zhàn)、守土有功曹氏家族在乾隆年間兩次得到乾隆皇帝的敕命
曹秀死于何年不詳,據(jù)勐臘李品光先生考證
曹當齋和曹秀這兩位既效忠朝廷又愛撫百姓的地方官
曹氏家族的興衰和清王朝的興衰是同步的,十九世紀末
民國初年,六大茶山的茶葉加工中心和交易中心已移向了易武
關(guān)于倚邦的老茶號最早創(chuàng)建于何時,目前大多沒有詳細的資料
1942年已經(jīng)十分羸弱的倚邦再遭厄運
今天走進倚邦
,還能聞到古茶的清香,還能看到茶號遺址、大廟基臺、土司府的柱腳石、“龍脊背”石板街、普洱府的茶令碑,乾隆皇帝的敕命碑,這些遺物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300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安化黑茶的儲存方法
下一篇:
茶葉最忌諱的一些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