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洗 茶洗形若大碗,深淺色樣各別。烹茶之家,必備三個,一正二副;正洗用以貯浸沖罐,一以儲存茶渣及杯盤棄水。
茶盤 茶盤宜寬宜平。寬則可容四杯,有圓如滿月者,有方如棋枰者;盤底欲平,邊緣欲淺,則杯立平穩(wěn),取飲方便。
茶墊 形狀如盤而小,用以放置沖罐、承受沸湯。茶墊式樣也多,依時各取所需;夏日宜淺;冬日宜深,深則多容沸湯,利于保溫。茶墊之底,托以“墊氈”;墊氈用秋瓜絡(luò),其優(yōu)點是無異味,且不滯水,目前,因茶家多采用“茶船”,操作時并將沖罐置于上層茶盤,因此茶墊遂省。
水瓶 水瓶貯水以備烹茶。瓶之造形,長頸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為佳品。另有一種形似蘿卜樽,束頸有咀,飾以螭龍圖案,名“螭龍樽”,俗稱“鐵龍樽”,屬青瓷類,同為茶家所重。
水缽 多為瓷制,款式亦繁。置茶幾上,用以貯水,并配椰瓢掏水。有明代制造之水缽,用五金釉,缽底畫金魚二尾,水動則金魚游躍,誠稀世奇珍。
龍缸 龍缸容水量大,托以木幾,置齋舍之側(cè)。素瓷青花,氣色盎然。以宣德年制最佳,康熙、乾隆年間所產(chǎn),也屬珍品。
紅泥火爐 紅泥火爐,高六七寸。另有一種“高腳爐”,高二尺余,下半部有格,可盛欖核炭。這類火爐,盡管高低有別,但通風(fēng)束火,作業(yè)甚便。砂銚。俗名“茶鍋仔”,是楓溪名手所制,輕巧美觀。也有用銅或輕鐵做成之銚,然生金屬氣味,不宜用。
羽扇 用以煽爐。潮安金砂陳氏有自制羽扇,揀凈白鵝翎為之,其大如掌,竹柄絲韁,柄長二尺;色純而形態(tài)精雅,質(zhì)輕而成風(fēng)迅速。
銅筷 用以鉗炭挑火。
錫罐 名貴之茶,須用名罐貯藏。潮陽顏家所制錫罐,罐口密閉,最享盛名。如茶葉品種繁多,錫罐數(shù)量也要與之對應(yīng),做到專茶專罐存放,避免混雜。有烹茶之家,珍藏大小錫罐竟達(dá)數(shù)十個之多者!
茶巾 用以凈滌器皿。
竹筷 用以箝挑茶渣。
茶幾 或稱茶桌,用以擺設(shè)茶具。
茶擔(dān) 或稱茶挑,用以貯裝茶器。春秋佳日,登山游園,臨流漱石,林壑清幽;挑上茶擔(dān),啜飲云腴,有如羲皇仙境。
功夫茶盤中各茶具的使用方法如下:
1.茶壺(ChaHu):放置熱水的器皿,用來沖泡茶葉。
2.茶杯(ChaBei):盛放泡好的茶水的杯子,一般有小杯和大杯,小杯用來品茶,大杯用來喝茶。
3.茶盤(ChaPan):放置茶杯、茶壺等茶具的托盤,用來盛放泡好的茶水。
4.茶漏(ChaLou):放在茶壺嘴口,用來濾去茶渣和茶葉的小漏斗。
5.茶巾(ChaJin):擦拭茶具和桌面的干凈布巾。
6.茶船(ChaChuan):放置盛放泡好的茶杯的托盤,通常用于小杯茶法。
7.茶夾(ChaJia):用來取茶葉、夾茶杯和茶葉的小夾子。
8.茶針(ChaZhen):用來清理茶壺和茶杯的小尖針。
功夫茶具是中國傳統(tǒng)的茶水制作工具,也是中式茶文化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它包含壺、杯、過濾器、茶荷及茶盤等組件。功夫茶具有著精致、優(yōu)美、簡潔、實用、多樣等特點,成為中式茶文化代表。
使用功夫茶具的步驟如下:
1.挑選好茶葉,用熱水清洗茶具,并用熱水預(yù)熱所有茶具。
2.將熱水丟棄,加入適量的茶葉。一般來說,使用7克茶葉泡一壺茶,但因為茶葉的品種和特性不同,所以具體的使用量需要根據(jù)茶葉來確定。
3.倒入適量的熱水,不要將水倒在茶葉上,而是要倒在壺邊緣,使茶葉漸漸浸潤。
4.抖一抖茶壺,用清水澆一遍茶盤,然后倒掉茶水。這個步驟稱為打底,主要是為了熱漣茶壺、預(yù)熱杯子和茶盤,并起到洗滌的作用。
5.將茶水倒在杯中,倒茶過程中,要輕輕振蕩一下茶壺,以調(diào)和茶湯。
6.喝茶,首先是要聞香,然后順嘴品嘗,品味茶葉的滋味和氣息。
7.再來一泡茶,將之前泡過的茶葉清空,然后重復(fù)以上步驟即可。
使用功夫茶具時,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選擇適合的茶葉和茶水。
2.清潔茶具和泡制過程中要注意衛(wèi)生。
3.注意水溫和泡茶時間的掌握以及泡茶順序的安排。
4.需要在茶水倒入杯中后及時飲用。
5.使用時不要過于追求規(guī)矩,講究身心舒暢,享受放松和沉淀的感覺。
功夫茶具指泡飲茶葉的專門器具,包括茶壺,茶碗,茶杯,茶盤,茶托等等,古人講究飲茶之道的另一個重要表現(xiàn),是非常注重茶具的本身的藝術(shù),一套精致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絕的名茶,可謂相得益彰。下面介紹泡功夫茶的必備的主要功夫茶具:
完整的功夫茶具
福建,潮汕,臺灣各處的烏龍,制法滋味沖泡技巧各有不同,但基本“功夫”是一致的,因為大家都叫功夫茶嘛。如果基本功夫不齊備,茶味就出不來,神韻、意境就有點空中樓閣了。
蓋碗茶具,茶海(也叫"公道杯"),聞香杯,茶杯, 茶濾,茶夾,茶托,茶壺,茶盤,茶巾。這里說的是泡烏龍茶-鐵觀音用的茶具, 當(dāng)然有一些比如擂茶等的功夫茶就不一樣了。
1 蓋碗的陶瓷茶具
蓋碗茶具是一種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稱“三才碗”,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品蓋碗茶,韻味無窮。茶蓋放在碗內(nèi),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zhuǎn),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2 茶海(也叫"公道杯")
茶海,又稱茶盅或公道杯。形狀似無柄的敞口茶壺。因烏龍茶(安溪鐵觀音)的沖泡非常講究時間,就是幾秒十幾秒之差,也會使得茶湯質(zhì)量大大改變。所以即使是將茶湯從壺中倒出的短短十幾秒時間,開始出來以及最后出來的茶湯濃淡非常不同。為避免濃淡不均,先把茶湯全部倒至茶海中,然后再分至杯中。同時可沉淀茶渣、茶末。亦可于茶海上覆一濾網(wǎng),以濾去茶渣、茶末。茶海起均勻茶湯的作用,多用于烏龍茶(鐵觀音)的沖泡。
其大致功用為:盛放泡好之茶湯,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湯濃度相若,沉淀茶渣。
3 聞香杯
聞香杯,聞香之用,比品茗杯細(xì)長,是烏龍茶(鐵觀音)特有的茶具,多用于沖泡臺灣高香的烏龍時使用。與飲杯配套,質(zhì)地相同,加一茶托則為一套聞香組杯。
好處:一是保溫效果好,可以讓酒的熱量多留存一段時間,飲者也能夠握住杯頸暖一會兒手;二是酒香的味散發(fā)慢,可以讓飲者盡情地去玩賞品味。
傳統(tǒng)的茶道講究的就是一嗅二聞三品味:
嗅指的是嗅干茶葉的香味,這是品茶的第一道,也就是將茶葉倒進(jìn)茶杓(又叫般若甌)中(當(dāng)然,之前茶藝員需要進(jìn)行沐手、焚香等等禮儀程序),清茶客觀其形狀、顏色,嗅其干茶香味。
聞指泡茶時,在暖壺(開水沖淋壺身)之后,很快將第一道茶倒入茶杯中做洗滌之用,這些個茶水是要淋回壺身的,叫做“玉液回壺”。然后再出來的就是第二道茶了,這道茶斟到聞香杯中,用小杯蓋口,茶客用食指中指夾緊聞香杯,拇指緊壓杯底翻轉(zhuǎn)過來,輕旋聞香杯,徐徐提起,雙手輕搓,送至鼻門作深呼吸,吸聞茶香,叫做“倒轉(zhuǎn)乾坤”。
品茶:燙茶入口,是用力吸的,一小口茶液混著冷空氣入口,不沾牙唇,讓舌頭上的味蕾在第一時間感觸到甘醇,貌似這就是品味的真諦。
4 茶壺,紫砂或朱泥的
選出水量為三杯或四杯的(干茶1/3壺,完全泡開時的出水),多了少了都難控制。這里的考究多了。
5 茶盤,寬,平
竹,木皆可,最好不用塑料的,有異味。它提供的方便在泡第一,二道茶不可或缺,因為那時的時間控制是論秒計的,一點不順手就泡壞了。
6 茶匙,茶荷,就是干茶入壺前的量具
跟其他雜七雜八的用具一套買的,擱在一筆筒似的東西里,整套叫“茶道”。竹木石骨都無所謂,紫檀的不錯。茶量的合適直接影響茶湯的濃淡和氣,味,必須準(zhǔn)確,泡多了就會知道一粒干茶的多少都有影響。
7 爐及水壺
電或酒精燒的都可以,本身發(fā)熱時不生異味就行。必備,絕大多數(shù)功夫茶要求沸水,萬萬不能用飲水機(jī)或電熱水壺代替,因為它們設(shè)置的恒溫是90~95度,而且太多水不斷地沸騰水質(zhì)會受影響
8 杯
白瓷薄壁的,不影響茶色和茶味,清洗也方便。
9 儲茶的罐,
紙罐外套密封袋最方便實惠,紙罐遮光,密封袋封氣味和潮濕。放在陰涼干爽的地方。有明顯焊縫的錫罐不要用(多數(shù)在罐底那一圈),因為焊劑洗不掉,味道會混到茶里。有錢的話買看不見焊縫的錫罐當(dāng)然最好,多數(shù)是東南亞產(chǎn)的,一個都幾百上千
1、茶壺或者蓋甌:茶壺是用來沖茶得,有時客人多時,也可以用蓋甌。但畢竟蓋甌口闊,不能留香,氣味比使用沖罐就差得多了。所以泡功夫茶最需要具備的是茶壺
2、茶杯:茶客常以白地藍(lán)花、底平日闊、杯底書若深珍藏的若深林為珍貴,但已不易得。了。
3、茶洗:形如大碗,深淺色樣很多,烹功夫茶必備三個,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個用以浸沖罐,一個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過的茶葉。
4、茶盤:盤面要寬,以便就客人人數(shù)多寡,可以放多幾個懷,盤底要平,才不會使茶杯不穩(wěn),易于搖晃,邊要淺,色要白,這都是為了襯托茶杯、茶壺,使之美觀。
擴(kuò)展資料:
茶具使用注意事項:
1、在每次喝完茶后,記得把茶葉倒掉,把茶具用水清洗干凈。能夠長期保持這種良好的習(xí)慣話,什么清洗工具都不用,茶具保持明亮光澤,
2、可以擠少量的牙膏在茶具上面,用手或是棉花棒把牙膏均勻的涂在茶具表面。
3、對于茶垢沉積已久的茶杯,用牙膏反復(fù)擦洗便可除凈,對于積有茶垢的茶壺,用米醋加熱或用小蘇打浸泡一晝夜后,再搖晃著反復(fù)沖洗便可清洗干凈。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工夫茶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354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飲用紅茶包會導(dǎo)致大腦損壞
下一篇: 全能功效菊花茶多種茶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