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毛峰由清朝光緒年間(1875年前后)謝正安始創(chuàng),它的前身是黃山云霧茶。《黃山志》稱之“蓮花庵旁就石隙養(yǎng)茶,多清香冷韻,襲人斷腭,謂之黃山云霧茶”。清代江澄云《素壺便錄》記述:黃山有云霧茶,產高山絕頂,煙云蕩漾,霧露滋培,其柯有歷百年者,氣息恬雅,芳香撲鼻,絕無俗味,當為茶品中第一。黃山山高谷深、溪澗遍布,雨量充沛,云霧多,四季分明,森林覆蓋率高達90%, 得天獨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成就了黃山毛峰優(yōu)異的內在品質。
魚葉金黃 色似象牙
中國十大名茶之一“黃山毛峰”的最大生產企業(yè)謝裕大茶葉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的今年春茶“第一鍋”,網上“頭采茶”的價格一斤不超過3萬元。而在過去,“明前茶”(清明前的茶)上市要10多萬一斤。
即便如此,也絲毫不影響它的“貴族”身份。
“魚葉金黃,色似象牙”是黃山毛峰和其他綠茶的最大區(qū)別。專家告訴記者,很多外行認為魚葉金黃是指黃山毛峰的葉芽是金黃色,其實這個魚葉指的是黃山毛峰特級茶葉一芽一葉下那片過冬的小葉子是金黃色的,正經的毛峰的芽葉還是黃綠色;而色似象牙特指黃山毛峰的顏色看上去是“沒有光澤的,有黃有白還有點綠色”的效果。專家還特意補充道:看綠茶的顏色不能是俯視,必須把茶葉放到和眼睛一樣的高度平視觀察,這樣才能看出綠茶的色澤。
什么樣的黃山毛峰才能夠稱得上“魚葉金黃,色似象牙”呢?老字號茶莊吳裕泰的孫丹威總經理認為:最好的毛峰茶區(qū)應該是“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云”,茶樹天天沉浸在云蒸霞蔚之中,葉片肥厚,經久耐泡。采下來的鮮葉進入加工廠后,工作人員要對鮮葉進行細致的揀剔,剔除凍傷葉和病蟲危害葉,揀出不符合標準要求的葉、梗和茶果,以保證芽葉質量勻凈。然后將不同嫩度的鮮葉分開攤放,散失部分水分。
為了保質保鮮,要求上午采,下午制;下午采,當夜制。黃山毛峰茶湯較為清淡,口感厚實卻并不刺激苦澀,喝起來會有絲絲甘甜,適合口味清爽的茶客及女性品嘗。黃山毛峰采摘細嫩,特級黃山毛峰的采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棒~葉金黃,色似象牙”一般指的是特級毛峰的品相。
黃山毛峰的歷史傳說
有關黃山毛峰的傳說有這樣一段佳話。
明朝天啟年間,江南黟縣新任縣官熊開元帶書童來黃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簍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長老泡茶敬客時,知縣細看這茶葉色微黃,形似雀舌,身披白毫,開水沖泡下去,只見熱氣繞碗邊轉了一圈,轉到碗中心就直線升騰,約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轉一圓圈,化成一朵白蓮花。那白蓮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團云霧,最后散成一縷縷熱氣飄蕩開來,清香滿室。
知縣問后方知此茶名叫黃山毛峰,臨別時長老贈送此茶一包和黃山泉水一葫蘆,并囑一定要用此泉水沖泡才能出現(xiàn)白蓮奇景。熊知縣回縣衙后正遇同窗舊友太平知縣來訪,便將沖泡黃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縣甚是驚喜,后來到京城稟奏皇上,想獻仙茶邀功請賞。
皇帝傳令進宮表演,然而不見白蓮奇景出現(xiàn),皇上大怒,太平知縣只得據(jù)實說道乃黟縣知縣熊開元所獻?;实哿⒓磦髁钚荛_元進宮受審,熊開元進宮后方知未用黃山泉水沖泡之故,講明緣由后請求回黃山取水。熊知縣來到黃山拜見長老,長老將山泉交付予他。
在皇帝面前再次沖泡玉杯中的黃山毛峰,果然出現(xiàn)了白蓮奇觀,皇帝看得眉開眼笑,便對熊知縣說道:“朕念你獻茶有功,升你為江南巡撫,三日后就上任去吧?!毙苤h心中感慨萬千,暗忖道:“黃山名茶尚且品質清高,何況為人呢?”于是脫下官服玉帶,來到黃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
如今,在蒼松入云、修竹夾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師墓塔遺址,相傳就是正志和尚的墳墓。
炒制獨特 外形不美
“黃山毛峰之所以現(xiàn)在價格這么低,完全是吃了外形的虧了?!敝枭虒<野腴_玩笑地說,細心的品茶人會發(fā)現(xiàn)黃山毛峰和龍井、碧螺春等名茶在視覺上面的最大區(qū)別就是“外形不美,不宜送禮”。這個外形不美并不是毛峰茶葉本身的問題,因為龍井、碧螺春在炒制揉捻的過程中已經提前把優(yōu)美的形狀固定好了,而正宗的黃山毛峰在炒制時不能進行過重的揉捻。
龍井、碧螺春炒制過程中茶葉是不能離開鐵鍋的,而黃山毛峰的炒制過程要難于其他綠茶:首先毛峰要用特制的30厘米高的桶鍋來炒,其次在炒制過程中要離鍋拋起十幾厘米,讓茶葉和空氣進行充分接觸,這個過程叫“揚炒”。所以黃山毛峰的茶葉成品仍保持著采摘下來時比較天然的狀態(tài),外形看起來較為松散,而這也正是它品質卓越的象征。
據(jù)悉,因為毛峰的外形問題,曾經有茶企特意在炒制過程中進行了改良嘗試,增加了揉捻的時間,讓黃山毛峰的外形更緊湊些。結果是,外形美觀了,口感明顯失色很多。
也就是說,保持黃山大葉茶原形這個獨特的工藝,也讓黃山毛峰的造假者望而卻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3808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廣東潮州--鳳凰茶
下一篇: 茶宴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