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茶科木本植物的芽葉。又稱苦荼、茗、荼、臘茶、茶芽、芽茶、細茶。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均有栽培。春、夏和秋季采收初發(fā)的嫩葉。
茶葉除可鮮用外,一般是經(jīng)過加工精制備用。制過的茶有許多品種,通常有綠茶(多以清明前后采收者為上品)、花茶(春茶+伏季茉莉花窨制為上品)、紅茶(以夏茶視為上品)、青茶(即烏龍類,以秋茶視為上品)等。結(jié)合產(chǎn)地而論,又有西湖龍井、安溪鐵觀音、祁門紅茶、滇紅、普洱茶、洞庭碧螺春、信陽毛尖、黃山毛峰、廬山云霧等名茶,風(fēng)味、特色各異,品味、樂趣悠然自得。
我們說茶的一生有三次生命。
茶葉的第一次生命是它生長在樹上的那段日子。茶樹上的茶葉自由自在地生活著。當(dāng)茶樹由幼齡進入成齡并正式投產(chǎn)后,為了保持茶樹的旺盛生長和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要采用輕修剪和深修剪。輕修剪,是剌激茶芽萌發(fā),便于采摘與管理。深修剪,是除去雞爪枝,打破結(jié)節(jié)的阻礙,使之重新形成新的樹冠,恢復(fù)并提高產(chǎn)量。
古老的神話說神農(nóng)氏嘗百草用茶葉解毒,說明茶樹由來已久。在云南西南部瀾滄縣惠民鄉(xiāng)境內(nèi),有一片郁郁蔥蔥上萬畝的古茶園,種植歷史長達800多年,被稱為當(dāng)今茶文化不可多得的瑰寶,猶如一座茶樹博物館。
茶葉第二次生命是在茶農(nóng)采摘、翻炒、揉捻繼而出落成自己特有的茶形的過程中。茶葉的生產(chǎn)不僅會受到天氣的影響,采摘的工人炒制時的不同手法也會影響到茶葉的口感,所以我們常說“靠天吃飯,靠人做茶”。
炒制茶葉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出的主意。明朝建國初年,四方供茶,當(dāng)時最為名貴的貢茶叫“龍團鳳餅”,這類茶葉加工要經(jīng)過蒸碾,用米粉作粘合劑按一定形狀壓制而成。飲用時把茶團炒炙之后搗成細末,還要加上姜蔥、桔皮、食鹽等,煎煮成粥狀方可品飲。朱元璋認為這太費事,也難品茶葉真正的香味,他讓茶農(nóng)用炒制方法生產(chǎn)條形散狀茶,類似今天不加佐即可泡飲的綠茶。這種綠茶主要采用抑揚結(jié)合的方法來殺青和炒干。
有一個外國詩人寫下這樣的詩句:“從一杯中國綠茶里,我看到了中國的春天?!比绻枞~離開了炒制,茶葉的生命不會如此鮮活。
茶葉的第三次生命是品茗人用水滋潤它,使它以最后一次舒展身姿,以生命菁華回報懂得欣賞它的人。
“汲來江水烹新茗,買盡青山當(dāng)畫屏?!编嵃鍢虻倪@副對聯(lián)寫的是實境,也是實感?!百I盡”二字,化平庸為神奇,情意無限。茶葉的生命蘊含其中。正常的碧螺春色澤較為柔和鮮艷,用開水沖泡后看上去柔亮、鮮艷,茶葉上有白色的小絨毛。茶與水相遇,在杯中有如淡雅的丹青,或似勁疾的草書。條索纖細,卷曲成螺的那一根根碧螺緩緩地張伸開她那婀娜的身姿,湯色是清的,葉是嫩綠的,一股果香沁來。
茶葉的生命就是這樣來到我們的身邊,給我們增添快樂、助興,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充實,更有意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381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湖南洞庭湖--君山銀針
下一篇: 福建安溪--鐵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