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盛產(chǎn)茶葉,且品種較多,這是眾所周知的事。然而,如今許多宜興人,喝著香噴噴的本地茶卻很少有人知道,在歷史上宜興曾有岕茶。 岕茶在中國歷史上地位尊崇,曾有人稱它是“第一名茶”。宜興人讀“岕”為“卡”,意為介于兩山峰之間的空曠之地。宜興南部山區(qū)有很多地名里帶“岕”字,岕茶就生長在那里,在金沙泉水的滋潤下,再加上極佳的土壤條件,可謂是鐘靈毓秀的“尤物”。在中國古代有關(guān)茶的書籍中,其中有六部書籍提到了 茶。如明朝的周高起在《洞山 茶系》一書中說:羅岕有岕八十八處,其中以洞山為最。所謂羅岕茶、洞山茶,產(chǎn)于茗嶺南坡,史稱茗嶺茶。明末四公子之陳貞慧在《秋園雜佩》里也談到岕茶:陽羨茶數(shù)種,岕茶為最,岕數(shù)種,廟后為最。 岕茶的主要特征是色白、味香。我們通常喝的茶葉其顏色都是綠色(紅茶除外),而岕茶的顏色卻是奶白色的,其香氣撲鼻,并略有嬰兒的體香。此外,岕茶極易存放,一年四季都不會變質(zhì)。喝岕茶也極有講究,有上投、中投、下投之分。夏日先倒水后放茶葉,稱上投;春秋倒水一半,放茶葉后再倒?jié)M水,稱中投;冬日初春先放茶葉后倒水,稱下投。 對岕茶的贊美,歷代留下了許多詩詞。明代唐伯虎在陽羨品岕茶,興之所至,作《詠陽羨岕茶》,其中云:清明爭插西河柳,谷雨初來羅岕茶。祝枝山品岕茶后作詩曰:瀟灑夜雨來窗外,岕谷秋云起座前。明代“吳興四子”的茅維,喝了岕茶后稱:不愿封云溪,愿得岕一頃。 岕茶還有一個令人回味無窮的傳說。一個秀才姓王,屢試不第,慕名來到宜興的南岳寺,沮喪地對一老僧說:“像我這樣屢屢失意的人,活著也是茍且,有什么用呢?”老僧吩咐小和尚:“施主遠(yuǎn)途而來,燒一壺溫水送過來?!辈灰粫?,小和尚送來了一壺溫水,老僧抓了一把茶葉放在溫水里,微微一笑說:“施主,請用茶?!蓖跣悴乓姴枞~靜靜地浮在溫水上面,不解地問:“貴寺怎么用溫水沖茶?”老僧微笑不語,王秀才只好端起壺輕輕呷了兩口。老僧問:“這茶可香?”王秀才搖搖頭說:“這是什么茶?一點茶香也沒有呀!”老僧說:“這是第一品岕茶,怎么會沒有茶香?”于是,又吩咐小和尚去燒一壺沸水送來。沸水來了,老僧取一個杯子,撮了把茶葉放進去,稍稍往杯子里注了些沸水,只見那些茶葉在杯子里上上下下地沉浮,一絲絲細(xì)微的清香便從杯子里溢出來。老僧又往杯子里注了一縷沸水,只見那些茶葉上下浮沉得更嘈雜了。同時,一縷更醇更醉人的茶香裊裊地升騰出杯子。老僧問:“施主可知道同是第一品岕茶,為何茶味不同?”王秀才思忖后說:“一杯用溫水沖沏,一杯用沸水沖沏,用水不同吧?!崩仙f:“用水不同,則茶葉的沉浮就不同。用溫水沏的茶,茶葉就輕輕地浮在水上,沒有沉浮,茶葉怎會散發(fā)出它的清香呢?而用沸水沖沏的茶,沖沏了一次又一次,茶葉浮了又沉,沉沉浮浮,就釋放出了它的清香。世間蕓蕓眾生,又何嘗不是茶呢?”王秀才終于在這沖沏茶中領(lǐng)悟到了人生的哲理,便下山潛心苦讀,終于進士及第,為官一方。 那么,岕茶如此之好,為何會失傳呢?岕茶失傳的主要原因是制作成本高,工藝復(fù)雜。岕茶最主要的工序是焙茶,極講究工時。制作其他茶葉,通常從第一道工藝到茶葉烘干,只要幾個小時就可完成,而岕茶僅僅焙茶就要三十多個小時,而且其中的火候、溫度、時機等稍有一點掌握不好,就會前功盡棄。正是這一原因,岕茶工藝制作于清朝中期失傳。 近年來,宜興市龍背山森林茶場場長趙永靈按古籍的記載,不斷摸索岕茶的制作工藝,終于少量制作出了《洞山岕茶系》中所描述的第一品、第二品及貢品岕茶。他相信,只要不斷探索,消失已久的岕茶一定會重新出現(xiàn)在宜興。
我們國家的茶文化快消失,反而成了日本的傳統(tǒng)文化的原因是日本的工匠精神。
其實日本有很多的傳統(tǒng)文化都是學(xué)習(xí)的中國的,但是日本這個民族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專注。不管是什么傳統(tǒng)文化,日本都非常具有匠人精神,他們會愿意花費幾十年上百年的時間專注于一件事情。所以在日本可以看到很多的百年老店,但是現(xiàn)在的中國就非常的少。
到日本游玩的時候可以看到很多八九十歲的老婆婆或者老公公還在親自沖茶,而且沖茶的每一個步驟都非常的認(rèn)真仔細(xì)。日本人對于傳統(tǒng)的文化都有一種崇敬的態(tài)度,他們認(rèn)為這都是祖先的智慧和財富,所以在繼承茶文化的時候會抱著非常崇敬的態(tài)度。
但是中國近些年專注于經(jīng)濟發(fā)展,對于文化傳承這一塊沒有太關(guān)注,所以人們都忙著賺錢,忙著生存,什么賺錢干什么。很顯然傳統(tǒng)的茶文化并不能賺到很多錢,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慢慢的茶文化在中國就變得無人問津了,傳統(tǒng)手藝也慢慢的失傳了。
等到人們賺夠了錢,物質(zhì)生活豐殷以后,才會開始慢慢的思考精神生活,開始懷念傳統(tǒng)的茶文化,只不過這個時候已經(jīng)有很少的人還會傳統(tǒng)的茶文化了。所以在中國有很多的傳統(tǒng)文化都慢慢的消失了,茶文化其實只是其中的一個而已。就連中國的漢字文化都沒有得到傳承。
所以中國不僅茶文化沒有傳承,而且有很多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手藝也后繼無人,這是我們國家需要注意的地方,爭取可以好好的傳承下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382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梅山擂茶、泡茶、煎茶與茶禮
下一篇: 古代茶事野人與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