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往往是活化石。溯源一方地名
,可知那里沉積的文化底蘊。河姆渡的地名,就很值得探究。河姆渡遺址的標(biāo)志建筑,由重達數(shù)百噸的三塊巨石疊成
,仿佛是原始社會氏族的高大門樓、屹立在姚江北岸。上方橫置的巨石雕刻著雙鳥朝陽圖案,象征著7000年前的文明,豎著的巨石上有沙孟海書寫的“河姆渡遺址”五個大字這里是河姆渡遺址
,何以出現(xiàn)黃墓渡名稱?這里是黃墓渡又是實實在在的。古老的“黃墓渡茶亭”仍在
,亭內(nèi)的茶亭碑方位依然。復(fù)制的碑文,立于河姆渡遺址的標(biāo)志建筑下,全文清晰。茶亭碑建于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黃墓渡為“寧郡通衢”,渡口有茶亭,免費向過往行人施茶,長盛不衰。此地“山有竹木茶桑果之盛,江有魚蝦貝蚌藻之豐”,貿(mào)易興隆。詩稱:“登程客才吃茶去,渡水人從彼岸來?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考察茶亭,閱讀碑文
說起漢黃公,還有掌故
。據(jù)《史記》與《后漢書》記載,夏黃公姓崔名廣,齊國人,曾隱居夏里修道,故號稱夏黃公。秦末避亂,他與東園公、甪里先生、綺里季同隱于陜西商山。因四人年齡都80有余,須眉皓白,被稱為“商山四皓”。漢初,高祖劉邦想廢掉柔弱無能的太子劉盈,另立愛妃戚夫人之子趙王如意。呂后用張良(子房)計,使劉盈作書,卑辭厚禮迎來商山四皓。一天宮宴,四皓侍立在太子身后,高祖一見,覺得奇怪而問:“四人何為者?”四人言對,各言姓名劉邦死后
黃墓渡地名富有文化內(nèi)涵
,為一批文人所詠誦。有一首古詩寫商山四皓中張良計上呂后當(dāng)?shù)氖穼崳骸白臃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河姆渡地名既雅又俗,雅到曾稱黃墓渡
對于有7000年文明史的河姆渡遺址來說
當(dāng)今,河姆渡地名因其燦爛的歷史揚名世界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4764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下一篇:
中國茶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