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百合富含淀粉、果膠、維生素、茯苓酸等成分,有清熱解暑、滋潤腸胃、健脾助消化的功效,可補充身體所需蛋白質,促進新陳代謝,有利尿生津、提高免疫力的功效,適度飲用,可鎮(zhèn)定精神、舒緩郁悶、抗氧化的功效。
百合
百合屬百合科百合屬草本植物,是很好的藥用植物。百合中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質和脂肪,食用歷史悠久,兼具滋補保健功用,被譽為藥膳佳品。
百合有有“補中益氣”的功效,百合歸心、肺、胃經,能滋陰清熱、潤肺養(yǎng)胃,對慢性胃炎有很好的緩解作用。百合鮮莖含有蛋白質、淀粉、脂肪以及糖類、果膠、胡蘿卜素、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其中所含的果膠具有保護胃黏膜、健脾養(yǎng)胃、滋補身體的功效。
茯苓
茯苓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茯苓味甘淡、性平和,具有滲水利濕、健脾養(yǎng)胃、寧心安神、補精益氣等功效,可用于脾胃虛弱、水腫尿少、腹瀉便溏、驚悸失眠等癥。茯苓中含有一種植物多糖,能增強人體免疫力;茯苓粉具有預防胃潰瘍及松弛平滑肌的作用。
土茯苓1 【土茯苓1的功效介紹】: 土茯苓 (《滇南本草》)【別名】禹余糧,白余糧(陶弘景),革禹余糧(《本草拾遺》),刺豬苓(《本草圖經》),過山龍、硬飯(《朱氏集驗醫(yī)方》),仙遺糧(《滇南本草》),土萆薢(《本草會編》),冷飯團(《衛(wèi)生雜興》),山豬糞、山地栗、過岡龍(《綱目,),山牛(《本經逢原》),冷飯頭(《生草藥性備要》),山歸來(《有用植物圖說》),久老薯(《廣西中獸醫(yī)藥植》),毛尾薯(《中藥材手冊》),地胡苓、狗老薯、飯閉根,硬飯頭薯(《廣西中藥志》),土苓(《四川中藥志》),山遺糧(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狗朗頭、尖光頭(《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山硬硬、奇良、白葜、連飯(《浙江民間常用草藥》)?!緛碓础繛榘俸峡浦参锿淋蜍叩母o。【植物形態(tài)】土茯苓攀援狀灌木。 根莖塊根狀,有明顯結節(jié),著生多數(shù)須根。 莖無刺。 單葉互生;革質,披針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6~20厘米,寬1.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全緣,下面常被白粉,基出脈3~5條;葉柄長1~2厘米,略呈翅狀,近基部具開展的葉鞘,葉鞘先端常變成2條卷須。 花單性,雌雄異株;傘形花序腋生,花序梗極短;小花梗纖細,基部有多數(shù)宿存的三角形小苞片;花小,白色,直徑約4毫米;花被裂片6,2輪;雄花的雄蕊6,花絲較花藥短,退化雌蕊缺;雌花的退化雄蕊線形,子房上位,3室,柱頭3歧,稍反曲。 漿果球形,直徑6~8毫米,紅色。 花期7~8月。 果期9~10月。 生長于山坡、荒山及林邊的半陰地。 分布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等地?!静杉壳锬┒醪赏?,除去蘆頭及須根,洗凈泥沙,曬干,或切片曬干。【藥材】土茯苓,又名:紅土苓。 干燥根莖為不規(guī)則塊狀,略呈扁圓柱形而彎曲不直,多分歧,有結節(jié)狀隆起,長約5~15厘米,直徑約2~5厘米。 表面土棕色或棕色,粗糙,常有刀傷切口及側根殘余部分,上端具莖痕。 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粗糙,有粉性,淡棕色。 氣微,味甘淡。 土茯苓片為長形薄片,大小不等,厚約1~3毫米。 邊緣不整齊,淡棕色或淡黃色;表面光滑(薄片)或稍粗糙(厚片)。 中間略具維管束點,仔細觀察時可見砂礫樣的光亮。 縱切片常見花紋。 導管不規(guī)則,富粉質,微有彈性,用水潤濕后,手摸之有光滑感。 以淡棕色、粉性足、纖維少者為佳。 主產廣東、湖南、湖北、浙江、四川、安徽等地,此外福建、江西、廣西、江蘇等地亦產。 下列幾種同屬植物的根莖在少數(shù)地區(qū)亦作土茯苓使用: ①暗色菝葜,產四川,又稱白土苓。 ②無刺菝葜,其根莖在西藏作土茯苓用,在云南則為紅萆薢,參見紅萆薢條。 ③防已葉菝葜,產西藏。【炮制】用水浸漂,夏季每日換水1次,春、秋每2日換水1次,冬季可3日換水1次,防止發(fā)臭,以泡透為度,撈出切片,及時干燥?!拘晕丁扛实?。 ①《本草圖經》:味甘,性涼,無毒。 ②《滇南本草》:性平,味苦微澀。 ③《綱目》:甘淡,平,無毒。【歸經】入肝、胃經。 ①《綱目》:為陽明本藥。 ②《本草通玄》:入胃、肝二經。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經?!竟τ弥髦?土茯苓1的功效】解毒,除濕,利關節(jié)。 治梅毒,淋濁,筋骨攣痛,腳氣,疔瘡,癰腫,瘰疬。 ①《本草拾遺》:調中止泄。 ②《本草圖經》:敷瘡毒。 ③《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濁,兼治楊梅瘡毒、丹毒。 ④《綱目》:健脾胃,強筋骨,去風濕,利關節(jié),止泄瀉。 治拘攣骨痛,惡瘡癰腫。 解汞粉、銀朱毒。 ⑤《本草正》:療癰腫、喉痹,除廚身寒濕、惡瘡。 ⑥《生草藥性備要》:消毒瘡、疔瘡,炙汁涂敷之,煲酒亦可。 ⑦《本草再新》:祛濕熱,利筋骨。 ⑧《陸川本草》:治腳氣。 ⑨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心胃氣痛,腎炎。 ⑩《江西草藥》;殺蟲解毒。 治瘰疬,小兒疳積。 ⑾《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治風濕性關節(jié)炎,腹痛,消化不良,膀胱炎?!居梅ㄅc用量】。 內服:煎湯,O.5~1兩。 外用:研末調敷。【宜忌】肝腎陰虧者慎服。 ①《萬氏家抄方》:不犯鐵器。 ②《綱目》:服時忌茶。 ③《本草從新》:肝腎陰虧者勿服?!具x方】①治楊梅瘡毒:土茯苓一兩或五錢,水酒濃煎服。 (《滇南本草》) ②治楊梅風十年二十年,筋骨風泡腫痛:土茯苓三斤,川椒二錢,甘草三錢,黑鉛一斤,青藤三錢。 將藥用袋盛,以好酒煮服之妙。 (《赤水玄珠》) ③治血淋:土茯苓、茶根各五錢。 水煎服,白糖為引。 (《江西草藥》) ④治風濕骨痛,瘡瘍腫毒:土茯苓一斤,去皮,和豬肉燉爛,分數(shù)次連滓服。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⑤治風氣痛及風毒瘡癬:土茯苓(不犯鐵器)八兩。 石臼內搗為細末,糯米一斗,蒸熟,白酒藥造成醇酒用,酒與糟俱可食。 (《萬氏家抄方》土茯苓酒) ⑥治大毒瘡紅腫,未成即濫:土茯苓,為細末,好醋調敷。 (《滇南本草》) ⑦治瘰疬潰爛:冷飯團,切片或為末,水煎服。 或入粥內食之,須多食為妙。 忌鐵器、發(fā)物。 (《積德堂經驗方》) ⑧治皮炎:土茯苓二至三兩。 水煎,當茶飲。 (《江西草藥》) ⑨治婦人紅崩、白帶:土茯苓,水煨,引用紅沙糖治紅崩,白沙糖治白帶。 (《滇南本草》) ⑩治小兒疳積面黃肌瘦,肚子大,煩躁愛哭,啼哭無聲,不想吃東西,大便失調,皮膚粗糙:土茯苓三錢,野棉花根三錢。 研細末,加豬肝二兩與水燉服,或米湯沖服。 (《草醫(yī)草藥簡便驗方匯編》) ⑾治癭瘤:土茯苓五錢,金鎖銀開、黃藥子各三錢,白毛藤五錢,烏蘞莓根、蒲公英各四錢,甘草、金銀花各二錢,煎服。 (《浙江民間中藥》)【臨床應用】①防治鉤端螺旋體?、孱A防:每日1兩,1次或2次煎服,每周連服3日,共服5周。 2000余人服藥結果表明,服藥組與未服藥組發(fā)病率之比為1:5.58。 ㈡治療:土茯苓2兩(病情重而體質較好者可用至5兩),甘草3錢,水煎每日2次分服。 同時可根據(jù)病情辨證加減;對高熱、重癥者給葡萄糖液及維生素丙,個別有出血傾向者加用激素。 治療18例均愈,16例于服藥2~3劑、3例于服藥4~5劑后癥狀消失。 平均住院時間3.6天。 或用土茯苓4兩,地榆、青蒿、白茅根各1兩煎服。 每日1~3劑,熱退后每日1劑,4次分服。 同時配合對癥處理,如鎮(zhèn)靜、止血、補液等。 治療14例,失敗4例。 其中血培養(yǎng)陽性者9例,5例治愈,4例失敗。 治愈病例體溫降至正常時間在1~7日內,主要癥狀隨體溫下降而逐漸減輕或消失,大部分病人頭痛、身痛、球結膜充血、腓腸肌壓痛、血痰等均于1~2天內消失。 治療中少數(shù)病例出現(xiàn)惡心、嘔吐等反應。 ②治療梅毒據(jù)早年臨床觀察報告,以土茯苓為主,配合銀花、甘草,或配合蒼耳子、白蘚皮、甘草,或配合忍冬藤、蒲公英、馬齒莧、甘草。 煎服.治療現(xiàn)癥梅毒及隱性梅毒,其血清陰轉率在90%上下。 其中晚期現(xiàn)癥梅毒的治愈率為50%左右。 對晚期麻痹性癡呆,不僅腦脊液康、華氏反應轉陰,而且精神癥狀亦獲得不同程度的改善。 對于小兒先天性梅毒性口腔炎效果亦佳。 用量:成人每日用土茯芩1.5~2兩,水煎,2~3次分服,以10~20天為一療程。 但亦有每日量用至2~8兩的,療程有長達2個月的。 ③其它㈠防治麻疹:預防用100%煎液內服,3歲以下每日30~50毫升,3~6歲50~60毫升,分3次服,連服3日。 或制成注射液行肌肉注射。 以上劑量亦可作為治療之用。 ㈡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每日用4~8兩煎服,或再以煎液作保留灌腸,7天為一療程。 ㈢治療急慢性腎炎:每日3兩,水煎,分3次服。 退腫作用較好,肚后,小便增加。 亦有用于治療腎盂腎炎、腎結核的報道。 ㈣治療須淋巴結核:每日用鮮品1斤,水煎分2次服。
土茯苓,中藥名,為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的干燥根莖,其為多年生常綠攀緣狀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那么你想知道是什么嗎?下面我給你詳細的介紹,一起來了解吧!
是什么?
1、治楊梅風十年二十年,筋骨風泡腫痛:土茯苓三斤,川椒二錢,甘草三錢,黑鉛一斤,青藤三錢。將藥用袋盛,以好酒煮服之妙。***《赤水玄珠》***
2、治楊梅瘡毒:土茯苓一兩或五錢,水酒濃煎服。***《滇南本草》***
3、治血淋:土茯苓、茶根各五錢。水煎服,白糖為引。***《江西草藥》***
4、治風溼骨痛,瘡瘍腫毒:土茯苓一斤,去皮,和豬肉燉爛,分數(shù)次連滓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5、治風氣痛及風毒瘡癬:土茯苓***不犯鐵器***八兩。石臼內搗為細末,糯米一斗,蒸熟,白酒藥造成醇酒用,酒與糟俱可食。***《萬氏家抄方》土茯苓酒***
6、治大毒瘡紅腫,未成即濫:土茯苓,為細末,好醋調敷。***《滇南本草》***
7、治瘰疬潰爛:冷飯團,切片或為末,水煎服?;蛉胫鄡仁持?,須多食為妙。忌鐵器、發(fā)物。***《積德堂經驗方》***
8、治皮炎:土茯苓二至三兩。水煎,當茶飲。***《江西草藥》***
9、治婦人紅崩、白帶:土茯苓,水煨,引用紅沙糖治紅崩,白沙糖治白帶。***《滇南本草》***
10、治小兒疳積面黃肌瘦,肚子大,煩躁愛哭,啼哭無聲,不想吃東西,大便失調,面板粗糙:土茯苓三錢,野棉花根三錢。研細末,加豬肝二兩與水燉服,或米湯沖服。***《草醫(yī)草藥簡便驗方匯編》***
土茯苓煲湯的做法有哪些?
1、土茯苓煲淮山豬骨湯
主料:鮮土茯苓250g、鮮淮山250g、豬骨350g、薏米50g、鹽適量、姜片3片。
做法:將土茯苓,豬骨,薏米,姜片放進湯鍋里,加足量清水,約2500毫升左右,大火煲開改小火煲1小時。放進鮮淮山煲10分鐘,最后放入適量鹽調味。
2、土茯苓排骨湯
材料:土茯苓一塊,排骨兩根,鹽、雞精適量。
做法:將土茯苓切片,排骨切段放入鍋中,加水燒開,文火煮一個小時。起鍋前加鹽、雞精調味就好了。
3、土茯苓綠豆糖水
材料:綠豆50克,紅糖適量,土茯苓50克。
做法:綠豆洗凈,土茯苓洗凈,加水6碗煲至豆稔,加紅糖,再煮片刻湯成,可飲食。
4、土茯苓三米湯
材料:柴魚、白茅根、茶樹菇、洋薏米、生薏米、熟薏米、芡實、蜜棗、桂圓肉、土茯苓、知母肉,加入瘦肉、排骨或雞。
做法:將材料放入12碗滾水中,煲約1個半小時便可飲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gongxiao/11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枙子和干姜泡水有什么功效
下一篇: 鐵皮石斛花的功效與作用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