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人體獲得外界信息最重要的視覺器官,也是人體最復雜、最精密、最神奇的器官之一。從練功和中醫(yī)、養(yǎng)生的角度來看,眼睛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部位,眼睛既是需要習練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強化功力功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從整體觀念的角度出發(fā),認識到眼睛雖然是一個局部器官,但是它與全身,特別是與臟腑、經(jīng)絡等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如《黃帝內(nèi)經(jīng)》上說,人體“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而為之精。”又說“諸脈者,皆屬于目”。眼睛之所以能夠看見萬物、辨別顏色,全賴五臟六腑精氣的滋養(yǎng)。精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zhì)基礎,眼睛依靠精氣的充養(yǎng)才能發(fā)揮作用,才能夠視覺正常、神光充沛。所以,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望診中的 “望目”,就是通過觀察眼睛的各種情況,不但可以辨別疾病,而且還可以由此而推知人體內(nèi)部五臟六腑功能的盛衰變化,具有由外推內(nèi)、見微知著的重要意義。后世醫(yī)家更在此基礎上,根據(jù)眼睛各個部位與臟腑功能的相應關系發(fā)展成為著名的“五輪學說”,并認為眼睛的各個部位及功能分屬于五臟,其中:兩眼內(nèi)眥、外眥的血絡屬心,稱為“血輪”;兩眼黑睛屬肝,稱為“風輪”;兩眼白睛屬肺,稱為“氣輪”;兩眼瞳仁屬腎,稱為“水輪”;兩眼眼胞屬脾,稱為“肉輪”。
此外,古人還根據(jù)八卦學說,對眼睛進行分類歸屬的劃分,按照八卦中四正、四隅八個方位,其中震卦東、兌卦西、離卦南、坎卦北、艮卦東北、坤卦西南、干卦西北、巽卦東南,把眼睛也相應地分為八等份,并分別歸屬于八卦及五臟六腑,這就是眼部的“八廓”理論,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在臨床診斷和治療中運用這種方法。
我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通過眼神可以推知人內(nèi)心世界的變化。這點早在2000年前的《黃帝內(nèi)經(jīng)》中就有相關的論述,如在《黃帝內(nèi)經(jīng)•靈樞•大惑論》中就說,“目者,心之使也”,眼睛的功能是“心”的功能的重要體現(xiàn)之一;《黃帝內(nèi)經(jīng)》中又說“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心主神明”,心是人體五臟六腑中最重要的一個器官。同時,我們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也歸心所管,所以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精神之宅窟。中醫(yī)望診中有望形、望色、望氣、望神,其中望
神的內(nèi)容就是主要通過望眼睛來完成的。比如“望眼”中說:目光明亮——得神;目光晦滯——少神;目光黯淡——失神;回光返照—假神。
《黃帝內(nèi)經(jīng)》中說,人體五臟分別有相對應的孔竅,其部分功能也通過這些孔竅而表現(xiàn)出來。認為口是脾之竅、鼻是肺之竅、舌是心之竅、耳是腎之竅,眼睛則是肝之竅。
試觀人們生氣、發(fā)怒時,“肝氣”上沖而見與兩眼,所謂“怒目圓睜”,這正好說明了眼睛與肝的密切關系。健身氣功•六字訣中,練習肝臟的“噓字訣”一式,就有眼睛的專門配合練習,在每次穿掌、吐“噓”音時,都要把兩眼漸漸圓睜、注視遠方,也是依據(jù)了“肝開竅于目”的理論。另外,健身氣功•八段錦中的“攥拳怒目增氣力”同樣也是這個道理。
在佛家經(jīng)典中,把人們的眼、耳、鼻、舌、身、意稱為“六根”,與其相對應的功能和作用即色、聲、香、味、觸、氣稱為“六塵”,認為人們一味地向外看、向外聽、向外聞、向外想等等,就會擾亂了我們內(nèi)心本來的清靜和智慧,同時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大量損耗人體的精氣,所以把它們也稱為“六賊”,而眼睛被看作這“六賊之首”,所以在禪修中特別重視對眼睛的要求和調(diào)攝。如佛家天臺宗的六妙法門、大小止觀,密宗的七支坐法等許多的禪修方法及經(jīng)典中都有詳細的論述,或養(yǎng)或制,各有千秋。
同樣,在道家方面,歷代經(jīng)典也非常重視眼睛與修持的關系,如:東漢魏伯陽融大易、黃老、爐火學說為一體所著的《周易參同契》,被后世奉為“萬古丹經(jīng)王”;西晉魏華存將道家與醫(yī)學思想融為一體所著的《黃庭經(jīng)》,被尊為“學仙之玉律、修道之金科”;以及被著名道士張紫陽真人推崇備至,甚至與老子《道德經(jīng)》并稱的晉末道家經(jīng)典《黃帝陰符經(jīng)》等,這些極其重要的經(jīng)典都認為“其機在目”,都以眼睛為說論的要點。
我們常說“意到氣到”,意識集中的地方我們的真氣就會隨之聚集到該處,同時五臟六腑的精氣又都向上輸注到眼睛,所以眼睛和我們體內(nèi)的真氣及意識都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因而眼睛在練功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在長期練功中,如果:兩眼上視,則“心神”隨之上浮,易使全身氣血上行;兩眼下視,則“心神”隨之下降,易使全身氣血下行;兩眼左右轉(zhuǎn)動,則易使心意散亂、心神不能凝聚;兩眼完全閉合,對于初學者而言,則易導致昏沉、瞌睡;兩眼完全睜開,對于初學者而言,則思想容易被外面的景物所牽引、干擾而不能集中。對于初學者而言,只有兩眼平視,并努力做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才能使神氣得其中正、氣血調(diào)和、陰陽平衡,故為練功之要。
明白了這些道理,我們就不難根據(jù)不同的練功方法和練功目的,而采用最適宜的練習方法了。
練功時,兩眼平視前方,身形中正、安舒,呼吸自然,心神安寧。這是功法中最常見的一種方法,絕大多數(shù)動功類功法的開始及站樁類功法均采用這種方法。
需要補充說明的一點是,這種方法雖然講的是兩眼平視前方,但并不是真的認真去看前面,而是要“淡淡”的看出去,甚至是漠視、視而不見的那種感覺,所謂“神不外馳”。這一點在健身氣功•易筋
經(jīng)功法古傳口訣中的“目瞪口呆、心誠貌恭”所描述的正是這種狀態(tài),因為目瞬則視亂而心不寧,口動則氣粗而氣不調(diào),易筋經(jīng)練功口訣中所說的“目瞪口呆”正是達到“心平氣靜”的外部征象。
這是很多靜坐類功法或特別重視“靜”練習的功法經(jīng)常采用的方法。我們看到很多關于靜坐、禪修的姿勢以及寺院中很多的佛、菩薩、神仙的塑像等,大都是這種狀態(tài)。
所謂垂簾,就是兩眼上眼皮好像窗簾、門簾一般自然下垂,兩眼之間微露一線之光,目視前下方。兩眼不太張開,也不能完全合攏,微有垂目觀鼻之意,但不可真的用力觀看鼻端,否則容易引起眼睛疼痛。隨著練功不斷深入,練功中由于神意內(nèi)斂、精神高度集中,人體心、肝、脾、肺、腎五臟之氣隨之內(nèi)斂,達到古人所說的“五氣歸元”的境界,這時兩眼會自然地閉合并向內(nèi)緊收似的閉著,這是練功的自然反應,不必驚慌,順其自然就好了。
健身氣功•易筋經(jīng)中的韋陀獻杵第一勢、健身氣功•六字訣的大部分動作采用的就是這種方法。
顧名思義,就是在練功中,眼睛要跟隨著身體動作的變化而動。一般來說,氣功功法的動作都是緩慢、均勻、柔和的,眼睛、心念也就隨之緩慢、均勻、柔和的動,漸漸就會達到相對的“靜”的狀態(tài),并且由于這種方法簡單易學、容易掌握,因而在四種健身氣功功法的練習中均被廣泛采用,古人所說的目隨形動、心隨眼動、氣隨心動,說的也正是這種方法。
返觀內(nèi)視,就是集中意念,好像用“眼睛”向內(nèi)看身體或身體的某些特定部位。與其說是用眼睛去看,更確切地說是用“心”去看。這種方法對于練功者來說,要求要有一點基礎才容易掌握,當然它的作用和意義也同樣重大。明代名醫(yī)李時珍在考證古人“奇經(jīng)八脈”的經(jīng)絡學說及經(jīng)典后,認為人體內(nèi)的經(jīng)絡就像氣血流通的“隧道”,這種復雜的人體隧道只有掌握和實踐了“返觀內(nèi)視”功夫的人才能明白,一般人是無法真正了解和掌握的,并不無感慨地說:人體“內(nèi)景隧道,唯返觀者能照察之”。
這種方法在健身氣功•易筋經(jīng)的摘星換斗勢、健身氣功•六字訣的“靜養(yǎng)”中都有所體現(xiàn)。尤其在健身氣功•十二段錦的“搖身晃海”一勢中,更是直接運用了“內(nèi)視小腹”這種“返觀內(nèi)視”的練功方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uantongwushu/6690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武術流派之習練六字訣 改善失眠癥
下一篇: 武術流派之健身氣功運動干預系列之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