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

?善之與惡,相去幾何
?"/>
      •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第二十章獨異于人

          德玄 2024-10-29 15:12:42


          道德經(jīng) 的圖像結(jié)果

            絕學無憂

          。唯之與阿
          ,相去幾何
          ?善之與惡
          ,相去幾何?人之所畏
          ,不可不畏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馁?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其未央哉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
          ,如登春臺
          ,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指未離母腹時)
          。乘乘兮(指任天而動)若無所歸(指不著跡)
          !眾人皆有余,而我獨若遺
          。我愚人之心也哉
          !沌沌兮,俗人昭昭
          ,我獨昏昏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澹兮(謂無欲于外)其若海
          ,飂兮(謂不泥于形)若無所止
          。眾人皆有以
          ,我獨頑且鄙。我獨異于人
          ,而貴求食于母


            圣人造詣極高,稱為絕學

          。純是一腔生意
          ,融融泄泄,無慮無思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对姟吩唬骸鄙系叟R汝,毋二爾心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币怨仕匚欢校蝗胃F通得喪
          ,無入而不自得
          ,故曰”無憂”。此等境界
          ,以常人不學無術(shù)者較之
          ,殆不啻天淵之別,然亦所隔不遠焉
          。如應聲然
          ,同一應也,唯者之直與阿者之諛
          ,應猶是也
          。而所以應者,相去究竟有幾何哉
          ?自古圣凡之分
          ,不過善惡
          ;而善惡之別,只在敬肆
          ,所爭僅一念之間耳
          ,又相去何若哉?蓋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
          ,毫厘之差,千里之謬
          ,人所戰(zhàn)兢惕厲
          ,時以為畏者,我亦安可不畏人之所畏哉
          ?是以下手之初
          ,務須收斂神光,一歸混沌
          ,于動于靜
          ,處變處常,俱如洪荒之世
          ,天地未辟
          ,浩浩蕩蕩,不啻夜之未央
          。如此
          ,則中有所主,外物不擾
          。予以施之事為
          ,措諸政令,自然眾人化之熙熙然
          。食圣人之德者
          ,如享太牢之榮;游圣人之宇者
          ,如登春臺之樂
          。此豈孤修寂靜可比其性量哉?所以功滿天下而不知功
          ,行滿天下而不知行
          。眾人所喜,我獨淡泊恬靜
          ,渺無朕兆
          。如嬰兒初胎,孩子未成之時,一團元氣
          ,渾然在抱
          ,上下升降,運行不息
          ,適與天地流通
          ,杳不知其歸宿矣。人有為而我無為
          ,是眾人有余地以自容
          ,我竟遺世而獨立,迥非眾人所能及也
          。自人視之
          ,鮮不謂為愚;返而觀之
          ,惟覺洗心退藏于密
          ,安其天定其命,此豈愚人之心哉
          ?不過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焉耳
          。不然
          ,何以使人樂業(yè)安居,如此之感而神化之速也
          。若此者
          ,皆由太極一團渾淪在抱,沌沌兮如雞子之未雛
          ,無從見為陰陽
          ,亦且毫無知識。俗人則昭昭然無事不詳
          ,我獨昏昏然一無所識
          ;俗人則察察然無事不曉,我獨悶悶然一無所明
          。豈真昏而無知
          ,悶而不覺哉?殆晦跡韜光
          ,寓精明于渾厚
          ,日增月益,丹成九轉(zhuǎn)
          ,德極圣人
          ,而成萬古不磨之仙也。其大而化也,若天地之晦蒙
          ,萬象咸包念內(nèi)
          。其妙而神也,若行云流水之無止所
          ,群生悉育個中
          。由其外而觀之,眾人皆有用于世
          ,我獨愚頑而鄙陋
          。就其中而言,道則高矣美矣
          ,為超群撥萃
          ,絕世特立之圣人。此所由獨異于人而為人不可及也
          。蓋凡人紛馳于外
          ,失其本來之天,圣人涵養(yǎng)于中
          ,保其固有之性
          。圣異于凡,皆由后天以返先天故耳
          。夫后天為情
          ,子氣也;先天為性
          ,母氣也
          。由情以歸性,一如子之戀母
          ,依依不舍
          。故曰”貴求食于母”。孟子曰:”學問之道無它
          ,求其放心而已矣
          。”圣狂之分
          只在一念
          ,道豈在遠乎哉?術(shù)豈在多乎哉
          ?人欲修道
          ,不于沖漠無朕之際求之,又從何處用功
          ?故曰”玄牝玄牝真玄牝
          ;不在心兮不在腎
          。究取生身受命初,莫怪天機都泄盡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鄙碇蹙亢斡泻酰坑诖怂贾?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道過半矣


            首言圣人絕學。已得常樂我靜

          ,并無憂慮
          。日用行習,一歸混沌之天
          。不彫不琢
          ,無染無塵,所謂仰之彌高
          ,令人無從測度
          ,真有可望而不可及者。顧功雖如此之極
          ,究其相隔
          ,不過一念敬肆之分。人可畏其高深莫測
          ,而卻步不前耶
          ?顏子謂”舜何人也,予何人也
          ?有為者亦若是”
          ,洵不誣也
          。然
          ,卻非等頑空之學,了無事功表見于世
          。圣人自明德以至新民
          ,使群生食德飲和,嬉游于光天化日
          。斯道也
          ,何道也?至誠盡己性
          、人性
          、物性之道。噫
          !盡性至此
          ,復何學哉
          ?不過食母之氣而已。

          R-C (2).jpg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55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五十二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 天下有始
          ,以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既知其子
          ,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塞其兌
          ,閉其門,終身不勤
          。開復歸其明
          ,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 金丹一物
          ,豈有它哉?只是先天一元真氣
          ,古人喻為真鉛
          、為金花、為白雪
          、為白虎初弦之氣——種種喻名
          ,總不外乾坤交媾之后,乾失一陽而落于坤宮
          ,坤得此
          2024-11-14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五十二
          陳致虛《道德經(jīng)轉(zhuǎn)語》四十八
          為學日益章第四十八為學日益
          ,為道日損,損之又損
          ,以至于無為
          。無為而無不為
          。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
          ,不足以取天下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八十
          、八十一
          【第八十章】小國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雖有舟輿
          ,無所乘之,雖有甲兵
          ,無所陳之
          。使民復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樂其俗
          。鄰國相望
          ,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
          ,不相往來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重復
          。愛生安土。雖有舟輿
          ,無所乘之
          ;不遷。雖有甲兵
          ,無所陳
          2024-12-20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八十、八十一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十五
          【第十五章】古之善為士者
          ,微妙玄通
          ,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
          ,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
          ,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
          ;渙兮若冰之將釋
          ,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濁
          。 孰能濁以澄?靜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
          ?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
          ,故能敝而新成。古之善為士者
          李榮《道德真經(jīng)注》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