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章第一》
1 道可道,
2 河曰:謂經(jīng)衛(wèi)政教之道也。
3 非常道。
4 河曰:非自然長生之道也。常道以無為養(yǎng)神,無事安民,含光藏暉,滅述匿端,不可稱道。○秀曰:可道之道,適時而為,時徙不留,道亦應(yīng)變。蓋造化密未嘗暫止,昔之所是,今已非矣,而曲士攬英華為道根,指連廬為圣宅。老氏方將松其弊,而開以至理,故以此首篇。明乎此則方今之言猶非常也。
5 名可名,
6 河曰:謂富貴尊榮高世之名也。
7 非常名。
8 明皇曰:道者,虛極之妙用,名者,物得之所稱。用可于物,故云可道。名生于用,故云可名。應(yīng)用且無方,則非常于一道。物殊而名異,故非常于一名。是則強(qiáng)名日道,而道常無名也?!鸷釉唬悍亲匀怀T谥?。常名當(dāng)如嬰兒之未言,鷂子之未分,明珠在蚌中,美玉處石問,內(nèi)雖昭昭,外如愚頑。○弼曰: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其不可道不可名也?!瘀г唬好趯崳瑢嵱行螖?shù),形數(shù)既具,衰壞隨之,其可常乎。唯體此不常,乃真常也。
9 無名,天地之始。
10 河曰:無名者,謂道。道無形,故不可名也。始者,道本也。吐氣布化,出于虛無,為天地本始也。
11 有名,萬物之母。
12 明皇曰:無名者,妙本也。妙本見氣,權(quán)輿天地,天地資始,故無名。有名者,應(yīng)用也。應(yīng)用既成,茂養(yǎng)萬物,物得其養(yǎng),故有名?!鸷釉唬河忻^天地,天地有形位,陰陽有柔剛,是其有名也。萬物母者,天地含氣,生萬物,長大成就,如母之養(yǎng)子。○弼曰:凡有皆始于無,故未形無名之時,則為萬物之始。及其有名有形之時,則長之育之亭之毒之,為其母也。言道以無形無名,始成萬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玄之又玄也?!瘀г唬菏苊跓o,而成形于有,故曰天地之始,萬物之母。易曰: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此言與易之序同據(jù)。覆載之問,方生之物,故以天地為先。物與天地,本無先后,推而極之,有無同體,始母之言,亦荃蹄也。且天地雖大,而受命成形,未離有無,而此乃獨言萬物之母,然則老氏之言,姑盡性而已。
13 常無欲,以觀其妙。
14 河曰:妙,要也。人常能無欲,則可以觀道之要。要謂一也?!疱鲈唬好钫?,微之極也。萬物始于微而后成,始于無而后生,故常無欲,空虛其懷,可以觀其始物之妙。
15 常有欲,以觀其徼。
16 明皇曰:人生而靜,天之性。感物而動,性之欲。若常守清靜,解心釋神,反照正性,則觀乎妙本矣。若不正性,其情逐欲而動,性失于欲,迷乎道源,欲觀妙本,則見邊繳矣?!鸷釉唬豪U,歸也。常有欲之人,可以觀世俗之所歸趣也?!疱鲈唬豪U,歸終也。凡有之為利,必以無為用。欲之所本,適道而后濟(jì)。故常有欲可以觀其終物之繳也?!痣勗唬阂字庩?,老之有無,以至于佛氏之色空,其實一致,說有漸次耳。世之言無者,舍有以求無,則是有外更有,
17 安得為無?故方其有時,實未嘗有,此乃真無也。有無之體,常一而有。有以觀者,但見其繳。欲觀其妙,當(dāng)知本無。而本無之無,未嘗維有也。既曰常無,又曰常有者,以明有無之不相代,無即真有,有即實無耳。言徼而知妙之為奧,言妙則知繳之為粗,比法言之體。
18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19 明皇曰:如上兩者,皆本于道,故云同也。動出應(yīng)用,隨用立名,則名異矣?!鸷釉唬簝烧咧^有欲無欲也。同出者,同出人心也。而異名者,所名異也。名無欲者長存,名有欲者,亡身也。
20 同謂之玄,
21 明皇曰:出則名異,同則謂玄。玄,深妙也。○河曰:玄,天也。言有欲之人,與無欲之人,同受氣于天?!痣勗唬河袩o本一,未有二名,自學(xué)者言之,則有不如無之精,既得其道,則兩皆至理,初無彼此。
22 玄之又玄,
23 河曰:天中復(fù)有天也。稟氣有厚薄,得中和滋液,則生賢圣,得錯亂濁辱,則生食淫也。
24 衆(zhòng)妙之門。
25 明皇曰:意因不生,則同乎玄妙,猶恐執(zhí)玄為滯,不至兼忘,故寄又玄以遣玄,示明無欲于無欲,能如此者,萬憤鹵之而了出,故云衆(zhòng)妙之門。○河曰:能知天中,復(fù)有天稟,氣有厚薄,除情欲,守中和,是謂知道要之們戶也?!疱鲈唬簝烧?,始與母也。出者,同出于玄也。異名,所施不可同也。在首則謂之始,在終則謂之母。玄者,冥也,默然無有也。始母之所出也,不可得而名,故不可言同。名曰玄而言謂之玄者,取于不可得而謂之然也。謂之然則不可以定乎一玄,若定乎一玄而已,則是其名則失之遠(yuǎn)矣,故曰玄之又玄也。衆(zhòng)妙皆從門而出,故曰衆(zhòng)妙之門也。○霄曰:道有二物,自形而下,則陽尊而陰卑,自形而上,則陰先而陽后,故道之至處曰妙曰玄。妙,德也,玄,色也,言色則至矣,而蓋有非色所及,故曰又玄。萬物皆有妙處,皆出于此,故曰衆(zhòng)妙之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666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八十一
下一篇: 彭耜《道德真經(jīng)集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