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什么是天之道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宇宙的法則“天之道”,如拉弓射箭一樣,弓拉得滿,箭才能射得遠。我們中國人說,一個壞人還沒有受到惡報,是因為他“惡貫沒有滿盈”,等到壞事做得滿盈,如拉弓一樣,“啪”的一聲就射出去了。所以,上天之道是有一個道理的,也就是為什么好人沒見到好報,壞人也未見惡報。西方人也說,“上帝要他滅亡,必先使他瘋狂”;中國人則說,“天將降大禍于斯人,必先厚其福而報之”。所以有時候得意不是好事,上天可能是要毀滅你,不然不會給你這么好的福氣。
人不如意時,反而不會昏頭,而惡貫則容易滿盈,所以“天之道”像張弓一樣,“高者抑之,下者舉之”,弓對準目標射,太高時要往下一點,太低也不行,要技高一點才能射到?!坝杏嗾邠p之,不足者補之”,天道就那么公平,你這里多了,他一定給你拿掉一點,少了又會補上一點。所以,佛學(xué)叫這個世界“婆婆世界”,譯為“堪忍”,說我們這個世界是缺陷的世界?!兑捉?jīng)》也說這個世界是缺陷的,讓你有錢就不給你學(xué)問,有學(xué)問就沒有錢;給你子孫滿堂,就不給你別樣了,所以總是有缺陷不圓滿的。。
我常常對人說,老兄,你又有錢又有地位,家庭妻子樣樣好,你又要想成佛,那我干什么???樣樣你都有了,會有這樣的事嗎?像他們出家要成道的,樣樣都會掉了,只站在修道這一邊;站到這一邊,總是會少去那一邊的。像漢武帝、秦始皇,都是同樣的思想,既要當皇帝,又想成仙。天道不是這樣的,是“損有余而補不足”,非常公平,像天平一樣公平。
“人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人類卻不像天那樣公平,人們錦上容易添花,更有損人而利己者,所以人道會受慘痛的報應(yīng)。歷史到了大變亂時代,大的劫運就來了,這是歷史的因果。我們讀二十五史就知道,如何開國,最后就如何結(jié)束,對照起來是一模一樣。以因果的觀點來看歷史,非常有趣,像清朝滿洲人,孤兒寡婦帶了數(shù)萬人入關(guān),歷經(jīng)兩百多年時間,統(tǒng)治了四萬萬人,最后還是孤兒寡婦坐火車回去了。怎么來就怎么去,怎么上一臺就怎么下臺,一點都不差。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學(xué)道的人有一個原則,佛家叫“菩薩道”,“有余以奉天下”,把我有余的都會出來,幫助天下人,多布施給別人,只有有道的人才能做到這種事。
“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彼?a href="/ddjy_100/44.html">老子始終告訴我們“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個人做事也好,為天下國家也好,不要把你的成功看成是你自己了不起;“功成”是大家的;“名遂”,出了名已經(jīng)不好意思;“身退”,趕快自己退下來,這是“天之道”,是天道自然之理。所以,把一切的成功奉獻給世人,布施給天下,老子叫我們效法天道,這是因果的大原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72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南懷瑾《老子他說》第七十六章
下一篇: 南懷瑾《老子他說》第七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