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空虛無為,非欲于道,道自歸之。”《道德經(jīng)》曰:”塞其兌,閉其門?!?quot;致虛極,守靜篤”?!碧撈湫?,實其腹?!钡榷际侵溉腱o及打坐的要領(lǐng),而入靜則是打坐的基礎(chǔ)和精要。
求道之法,靜為基先,心神已明,與道為一。道本虛無,三才六合之中,無所不靈,無所不至。道乃萬圣之祖,萬物之宗。清靜混沌,凝神煉氣,三六時中,常清常靜。靈臺無念為清,一念不起為靜。意定神全,水源清;意動神行,水源濁。此是木金真間隔。
“打坐”又稱盤坐、靜坐,它是道教中的一種基本修煉方式,與佛教中的禪坐、禪定及”結(jié)跏趺坐”有著相同的功能。盤坐又分自然盤、單盤和雙盤,最早由古人的散坐和跪坐演化發(fā)展而來。打坐既可養(yǎng)身延壽,又可開慧增智,故古人極為推崇。早在兩宋金元時期,晁公武收進(jìn)的《郡齋讀書志》叢書中就有唐代道士司馬承禎所寫的《坐忘論》一卷,司馬承禎曰:”學(xué)道之初,要須安坐收心,離境住無所有,不著一物。自入虛無,心乃合道。”《黃庭經(jīng)》中云:”物有自然事不煩,垂拱無為體自安,體虛無物身自閉,寂寞曠然口無言?!啊对继熳鹫f得道了身經(jīng)》講:”夫修煉了身,飲食有則禁口獨(dú)坐,口唇相沾,牙齒相對,眼不觀邪色,耳不聽淫聲。洗心滌慮,對境忘境。萬緣消息,外想不入,內(nèi)想不出。莫起一念,萬事俱忘?!?/p>
在打坐中由于思想和身體各部位都已放松,所以極易入靜,《玄珠心鏡注》云:”人能空虛無為,非欲于道,道自歸之?!薄兜赖陆?jīng)》曰:”塞其兌,閉其門?!?quot;致虛極,守靜篤”?!碧撈湫模瑢嵠涓?。”等都是指入靜及打坐的要領(lǐng),而入靜則是打坐的基礎(chǔ)和精要?!短侠暇f常清靜經(jīng)》曰:”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彼抉R承禎說:”夫定者,出俗之極也,致道之初基,習(xí)靜之成功,持安之畢事?!?a href="/ddjy_101/240.html">王重陽在《立教十五論》中也講:”凡打坐者,須要十二時辰,往往坐臥,一切動靜中間,心如泰山,不云不搖,把斷四門,眼、耳、口、鼻,不令外景入內(nèi)。但有絲毫動靜思念,即不名靜坐?!薄短浇?jīng)》說:”求道之法,靜為基先,心神已明,與道為一。”
在打坐中我們不但要求靜,而更主要的還需求忘,道家中的許多圣賢、真人就是在物我兩忘的境界中使自我與整個自然合而為一,從而領(lǐng)悟到宇宙大道及人生真諦。《道樞》曰:”虛無恍惚者道之根也,生我于虛,置我于也,故生我者神也,死我者心也。”《太上虛皇天尊》云:”虛無自然,道所從出,真一不二,體性湛然?!薄秲?nèi)養(yǎng)真詮》言:”道家宗旨,以空洞無涯為元竅,以知而不守為法則,以一念不起為功夫?!薄短侠暇f常清靜經(jīng)注》講:”道者無為清凈,空寂湛然也?!?/p>
那么,在打坐中什么是虛無和坐忘呢?《無上秘要》曰:”遺形忘體,泊然若無,謂之虛?!薄?a href="/ddjy_100/224.html">莊子·大宗師》云:”墜肢體,黜聰明,離型去知,同于大通,此謂坐忘?!薄段鍙N經(jīng)氣法注》說:”修性離志,則內(nèi)外俱寂,無起住心,亦無空心。坐忘行忘,次來次滅?!薄肚f子·天地》篇曰:”忘乎物,忘乎天,其名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謂入于天?!?/p>
我們練功修道,就是要以人道效法天道,管子曾說:”天曰虛?!彼晕覀兇蜃脖仨氁裼钪鎰?chuàng)生之前那樣保持虛靜。《莊子·人世間》云:”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彼^心齋,就是讓心神潔凈無欲念,無欲方能虛靜。又如《玄珠心鏡注》中講的:”守空虛無為,久而神效,如響應(yīng)聲,如影隨形也?!焙汀侗渥印ふ撓伞分姓f的:”仙法欲靜寂無為,忘其形骸。”及莊子在《逍遙游》一文中形容的:”坐忘,可游乎無人之野,游乎四海之外”而以上這些論述都是對”虛極”和”坐忘”兩意的真實體驗和感受。
在我們修煉中,不論內(nèi)功、外功與打坐都很重視上虛下實,如果是上實下虛則成為頭重腳輕的病態(tài)。所謂上虛,是指臍以上的上元輕虛,所謂下實則是指臍以下的下元充實。而練功時姿勢的重心只有放在臍下,才能使身體穩(wěn)如泰山、舒適自然?!缎樾溺R注》云:”夫守一之人,凝思冥冥然,胎息綿綿然。一定凝神不動,又名身心泰定,即神之久留,是神不出身。神不出身,可與天道同久,可以守神長存也?!绷硗夤湃舜蜃埠茏⒅貢r間,因人是自然之子,我們的氣血運(yùn)行根據(jù)”天人合一”理論與宇宙中的運(yùn)動息息相關(guān),故《性命圭旨》曰:”人若知此天人合發(fā)之機(jī),遂于中夜靜坐,凝神聚氣,收視返聽,閉塞其兌,筑固靈株,一念不生,萬緣頓息”。
在我們打坐時首先要求做到:頭平正、身正直、口齒微閉、舌舔上顎、雙目垂簾微閉、氣沉丹田、全身放松。明代高攀龍所著《靜坐說》云:”靜坐之法,不用一毫安排,只平平常常,默然靜去,此平常二字,不可容易看過?!彼晕覀冋f打坐時的姿勢是很重要的。打坐時我們還必須做到”無為”,《洞古經(jīng)》曰:”無為則神歸,神歸則萬物云寂。不動則氣泯,氣泯則萬物無生?!薄短逯悬S真經(jīng)》云:”專修靜定,身如玉?!绷硗獯蜃鴷r還需內(nèi)觀,《云笈七簽》中說:”慧心內(nèi)照,名曰內(nèi)觀?!边@就是說打坐還需澄其心止,求存其神,內(nèi)視己身。在我們練功時因坐姿穩(wěn)固舒適,所以還極易打開”會陰”?!睍帯毖ㄓ址Q鐵門,是萬箭不入之地,松此穴可牽動全身,有利于血脈流通、氣息運(yùn)行、啟動真氣而又不外散。故有強(qiáng)身、健體、祛病、延壽之功效。《道樞》云:”坐忘者長生之基也,故招真以煉形,形清則合于氣;合道火煉氣,氣清則合于神。體與道冥,其謂之得道者矣?!薄兜罉小肪砣衷疲骸睂W(xué)道以清靜為宗,內(nèi)觀為本者也,于是深根固蒂,使純氣堅守,神不外馳,至于坎離交際而大藥可成矣。”
據(jù)有關(guān)資料介紹,87歲的郭沫若和活了101歲的少帥張學(xué)良在年輕時都常習(xí)打坐,故而長壽。南宋時期的愛國詩人陸游命終時85歲,他年輕時修道學(xué)禪也常習(xí)打坐,所以直至晚年身體都十分健壯并頭腦靈活。《史記》中說:”老子百有六十余歲,或言二百余歲,以其修道而養(yǎng)壽也。”《太平經(jīng)合?!吩唬骸膘o身存神,即病不加也,年壽長矣,神明佑之。故天地立身以靖,守以神,興以道?!薄吨薪?jīng)》云:”靜者壽,躁者夭?!薄蹲摗分v:”靜定曰久,病消命復(fù)?!薄督鹕徬墒贰费浴膘o久則氣益生。”《太平經(jīng)鈔》也說:”靜以生光明,光明所以候神也,能通神明,有以道為鄰,且得長生久存。”
我國傳統(tǒng)的打坐養(yǎng)生功法實際最早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據(jù)《莊子》一書記載,黃帝曾向名叫廣成子的人詢問學(xué)習(xí)長壽之道,廣成子說:”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勞汝靜,乃可長生。目無所視,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神將守形,形乃長生?!币陨线@段精辟的論述,實則就是在打坐中的真實感受和長生之道。
打坐不但可增長功力及養(yǎng)生療疾,另外還可以開悟增智、頓悟宇宙人生大道?!兑?系辭》曰:”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彼抉R承禎說:”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師。靜則生慧,動則生昏?!钡兰矣性疲骸贝蟮廊珣{靜中得”。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王維、李白早年受佛道的影響很深,寫了不少玄理禪趣的妙詩和令人難忘的絕句,而其中有不少篇章就是在打坐中悟出的。白居易在《在家出家》一詩中寫道:”中宵入定跏趺坐,女喚妻呼都不應(yīng)?!崩畎自趯W(xué)道打坐后寫道:”宴坐寂不動,大千入毫發(fā),湛然冥真心,曠卻斷出沒。”另有”滅除錯疑盡,領(lǐng)略人精要,澄慮觀此身,因得通寂照。朗司前后際,始如金仙妙……”宋朝時期,文學(xué)家陸游、蘇東坡、歐陽修也習(xí)修打坐,如陸游在《好事近詞》中寫有:”心如潭水靜無風(fēng),一坐數(shù)千息,夜半忽驚奇事,看鯨波暾日?!睉?yīng)當(dāng)說,以上幾位唐、宋文豪能夠?qū)懗鋈绱吮姸辔┟钗┬さ募炎?,與他們靜坐練功帶來的靈感是分不開的。杜甫對摯友李白入道打坐激發(fā)的智慧曾有過這樣的評價:”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哪得知其故?!薄短浇?jīng)》曰:”求道之法,靜為根,久久自靜,道俱出?!泵绹晾Z斯大學(xué)的科學(xué)家們對40名學(xué)生進(jìn)行靜坐生理實驗觀察表明:只要靜坐5至10分鐘,人的大腦耗氧量就會降低17%,相當(dāng)于深睡7個小時后的變化,同時血液中被稱為”疲勞素”的乳酸濃度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下降。打坐貴在自然舒適,妙在自然天成,打坐的關(guān)鍵就是在”忘我”中入靜,而只有這樣才能證悟人生大道、世間真諦?!兜罉小分性唬骸碧撿o至極,則道居而慧生也。”
打坐的意義不僅僅是養(yǎng)生與開悟,另外它還可促進(jìn)學(xué)習(xí)、增強(qiáng)記憶。古人程頤在《鶴林玉露》一書中講:”每見學(xué)者靜坐,便嘆其好學(xué)?!敝祆湟惨髮W(xué)生”半日讀書,半日靜坐。”明代王陽明說:”昔吾居滁時,見諸生多務(wù)知解,口耳異同,無益于得,姑教之靜坐,一時窺見光景,頗收近效。”王陽明還認(rèn)為靜坐可達(dá)到”聰明日開,德性堅定?!?/p>
自古以來打坐大多主張”面南背北”或”面北背南”,而道家打坐、修煉更是如此。因北方屬”壬癸水”,南方屬”丙丁火”。如取南北方向練功則能取北方坎中之滿補(bǔ)人體命門離火之虛,使之達(dá)到水火相濟(jì)、陰陽平衡。另外,在五行中的火與水還和人體的心和腎相屬,南方相應(yīng)于人體之心、腦,北方相應(yīng)于人體之腎。腎為五臟之本,內(nèi)宮真陰和真陽及人體五臟六腑之陰都由腎來滋助,五臟六腑之陽又都由腎陽來溫養(yǎng)?!额愖C治裁?喘癥》中說:”肺主出氣,腎主納氣?!惫誓I有收納、吸氣和藏精作用,有利于我們在打坐中氣血運(yùn)行、聰慧開智。
心還主神明,在五臟之中占首要地位,《素問·六節(jié)藏象論》說:”心者,先之本,神之變也?!痹谶@里所說的神,實指大腦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的功能,張景岳曰:”臟腑百骸,惟所之命,聰明智慧,莫不由之?!绷硗庑囊仓餮哼\(yùn)行,如氣血充盈則神志清晰、思考靈敏、記憶力強(qiáng)。中醫(yī)學(xué)也講:”腦為元神之府”,”頭為諸陽之會?!蔽覀兇蠹叶贾涝诖蜃鴷r首先要排除雜念并雙目微合,而這樣做極有利于物我兩忘,而更主要的還有健腦之功、開悟之效。再則腦也是我們練功中很重要的上丹田之位,《素問?靈蘭秘典論》中稱腦部謂:”君主之宮?!绷硗猓媳狈较蜻€與先天八卦之中的”干”與”坤”相對,”干”在上,為天?!崩ぁ痹谙?,為地。天、地、人號稱三才,人在天、地之間可做到”天地交而萬物通。”《老子章句》中云:”天道與人道同,天人相通,精氣相貫。”所以說南北方向練功也符合”天人相應(yīng)”及”天人合一”之理論。南、北與干、坤還代表陰、陽,所以我們面南可采陽氣,而背北可采陰氣。人早期為爬行動物,故背在上為陽,腹在下為陰,而南北方向練功可做到陰陽互補(bǔ)達(dá)到體內(nèi)平衡,故可強(qiáng)身健體、祛病養(yǎng)生。
我們知道五行中的火與水和五行中的長與藏相屬,并與五政中的明和靜相合,而腹部又是人體中極為重要的下丹田之位,故以上這些方法理論都有利于我們打坐練功。如從現(xiàn)代科學(xué)來解釋南北方向練功也是有道理的,地球有南北兩磁極,而我們順著地球磁極方向練功可使人體生物磁場磁化加強(qiáng),故能調(diào)整人體各器官的機(jī)能,并起到良好的練功打坐效果,同時也符合”天人相應(yīng)”之理論。在我們修煉打坐時也可取”子時面北”、”午時朝南”,或根據(jù)自己感覺尋找打坐方位、地點(diǎn)、時間,一切以自然、舒適、效果而定。
《呂祖百章句》曰:”無念方能靜,靜中氣自平。氣平息乃住,息住自歸根。歸根見本性,見性始為真”。真人呂洞賓在虛無守靜的打坐功態(tài)之下看到了生命返回起點(diǎn)的進(jìn)程,他認(rèn)為只有在靜中”復(fù)歸無極”才能與宇宙本體大道接通,而只有與天體合發(fā)共振才能養(yǎng)生延壽、開發(fā)智慧和潛能?!对继熳鹫f得道了身經(jīng)》云:”道本虛無,三才六合之中,無所不靈,無所不至。道乃萬圣之祖,萬物之宗。清靜混沌,凝神煉氣,三六時中,常清常靜。靈臺無念為清,一念不起為靜。意定神全,水源清;意動神行,水源濁。此是木金真間隔?!?/p>
讓我們再認(rèn)真地審視一下標(biāo)準(zhǔn)的打坐姿態(tài),大家都會不難看出這同樣也是個近似三角形的金字塔形狀,而從頭頂至下的三分之一處正是下丹田所在之地,也正好是”黃金分割率”的0.618之處。丹田為藏精之府,同時也是煉精化氣之所,丹田的真氣充盈凝聚成丹后可固本培元、貯存能量。另外丹田還是任脈、督脈、沖脈經(jīng)氣運(yùn)行的起點(diǎn)和歸縮處,同時也是血?dú)鈪R集和真氣升降的生發(fā)之地。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氣之源泉、陰陽之會,故歷代養(yǎng)生名家都極強(qiáng)調(diào)下丹田的修煉。
綜上所論,打坐是強(qiáng)身健體、祛病延年的很好方法之一。
文源:修行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jia/15730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太極原理揭示生命與人類的奧秘
下一篇: 悟道新解,道是不是真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