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養(yǎng)生功是從收心求靜入手,以達到滋養(yǎng)精氣、固本強身、祛除疾病、延年益壽的養(yǎng)生良法。道家認為,維護人的生命的基本元素是精氣,精氣充足則身體強壯,精氣不足則身體衰弱,精氣枯竭則人歸死亡。一般說來,人在青年時期精氣旺盛,收支平衡,故無疲困之憂;而人到中年則精氣漸虧,入不敷出。越往后“赤字”則越大,身體則日衰,如果不懂節(jié)制情欲,精虧體衰則更迅速。道家養(yǎng)生功就是教導人們?nèi)绾瓮ㄟ^自我修煉,養(yǎng)精蓄銳,把虧損了的精氣補回來。
道家養(yǎng)生功以收心求靜為基礎(chǔ),這叫做修性;以養(yǎng)精固本為歸宿,這叫做養(yǎng)命。修性必須落實到養(yǎng)命之上,故此稱為性命雙修。道家養(yǎng)生功既能使人轉(zhuǎn)弱為強,驅(qū)除疾病,恢復健康,而且能補腦養(yǎng)神,增長智慧。
道家養(yǎng)生功的創(chuàng)始人是老子,傳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歷史。養(yǎng)生之道歷史悠久,據(jù)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遠古的龍馬負圖、伏羲觀象畫卦時代。據(jù)傳,伏羲氏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而成先天八卦,后來經(jīng)周文王將先天八卦演變?yōu)楹筇彀素?。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可以說是盡性命之理,寓養(yǎng)生之道,遠在六合之外,近于一身之中。我們的祖先運用這些理論,經(jīng)過不斷地實踐和總結(jié),逐漸形成了一套祛病強身、行之有效的養(yǎng)生功法。
老子提倡“虛無”或“無為”,虛中有實,無中生有,認為萬物從虛無中來,在養(yǎng)生上則是虛其心而實其腹,從而強其身而壯其骨?!盁o為”實是無不為,指存無為之心,而行有為之法,即存無守有;”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
道家尊老子為始祖。道家養(yǎng)生功的理論基礎(chǔ)可歸結(jié)為一個“道”字。道是什么呢?老子《道德經(jīng)》云:“吾不知其名,強名之日‘道’。”又云:“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捌浯鬅o所不包,其細無所不入,生天育地,至高至大。道生一,即無極:一生二,即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分四象,四象分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盡性命之理,寓養(yǎng)生之道。
具體到人身而言,未有此身,先有此炁云,此炁即無極,又謂先天真一之炁。俗說先天不足,是指秉受父母之先天真一之炁不足。故道家不但把此說成是先天地之始萬物之母,而且把人也看成是個小天地,看成是由無到有,由生到死的過程。并且通過運用功法延長壽命,推遲衰老的過程,甚至做到返老還童。那么道家的功法是怎樣使人返老還童呢?它是以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陰陽消長的道理來進行論證的。當人在母腹中+月胎圓、瓜熟蒂落,降生后體軟如綿,其象屬坤。臍帶一剪,先天炁斷,后天氣由口鼻而入:兩眼分開,舌亦不接任督;性帶氣上移于心,命帶氣下入于腎,性命相距八寸四分(傳統(tǒng)說法);元神失位,識神掌權(quán);自少而壯,壯而老,老而病,病而死,性命始終不能如一。人自出生起,每歷三十二個月,便生元炁六十四銖生一陽。至十六歲生六陽,體變純陽,共長元炁三百八十四銖合一斤之數(shù)(其中包括天地正氣三百六十銖,加上父母祖炁二十四銖)。月圓必缺,物極必反:否極泰來,陽極陰生,這是大自然的規(guī)律。人到十六歲(這里是指男子;女子為十四歲)身俱六陽,在卦為乾為天娠,六交皆陽。陽極陰生,月圓必缺,盈滿則溢,即是破身的年齡。當元身已破,元炁下泄,從十六歲起,每歷九十六個月,耗元炁六十四銖生一陰。如此類推,至六十四歲六爻皆陰,至此三百八十四銖元炁耗盡。
按以上原理,人至六十四歲,元炁耗盡,應該是炁盡人死,為什么人有七十未衰,又有未老先亡的呢?根據(jù)八卦陰陽的道理回答:即卦盡炁未盡,或炁盡卦未盡。壽天不同的因素很多,其主要因素,一方面是受之父母的先天遺傳,另一方面在于個人的修持。明白此理,就可設(shè)法補救,身破炁補,精虧精補,就是用哪里丟了哪里補的辦法來補救。三百八十四銖元炁,是一點一點丟失的,再用養(yǎng)生功法一點一點補回來。
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炁、神。當然在科學發(fā)達的今天,這種說法未免不夠全面。不過精、炁、神作為人身之三寶還是不容否認的。何謂精、炁、神?精、炁、神為什么稱人身之三寶?善養(yǎng)生者應怎樣利用和鍛煉三寶以達到推遲衰老壽命的目的?
首先談一談?!熬?。精在人體內(nèi)是維護人的生命的高級物質(zhì),即精液。精有陰精、陽精、元精之分,人吃食物,入胃后,經(jīng)消化、吸收營養(yǎng),先化成胃津。胃津送入心的左下耳房(心分四房:左上、下耳房和右上、下耳房)化成紅血,紅血入任脈化成陰精,陰精入睪丸宮化成陽精,陽精內(nèi)有精蟲。當精撞陽關(guān)奔放欲出之際,順出陽關(guān)是生人之道;逆回是煉精化炁之時,但必經(jīng)師傳。人之五臟都各有其精,故有五臟之精華皆聚于二目之說。
所謂炁,有后天氣(米谷之氣)和先天祖炁即元炁(無火之炁)之分。先天祖炁受之父母,后天氣是口鼻呼吸之氣。故中醫(yī)把人的體質(zhì)虛弱說成是先天不足:把不知調(diào)養(yǎng)身體,說成是后天失調(diào)。先天祖炁藏于大腦中心,道家稱腦炁胞。解剖學命名前水房、后水房。由于人的一身無不聽從大腦指揮,此炁又受之父母,故名先天祖炁。此炁雖然看不見,但能摸得著,這即是寸、關(guān)、尺三步脈搏跳動之炁。中醫(yī)以三指診切寸、關(guān)、尺三步脈的浮、沉、遲,并判斷內(nèi)里的病變。如果內(nèi)部腎水上升,心火下降,陰陽和合,人就健康無病。倘若陽盛陰衰或陰盛陽衰,偏陰偏陽都為之病。人的生命是靠先天祖炁而定興衰的。先天祖炁充沛,人身體就強壯,先天炁微,人就多病,先天炁枯,人就死亡。俗話說,三寸炁在干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先天祖炁從何而來呢?以先天而論,其根源來自父母;以后天而論,其根源來自飲食。簡而言之,人吃了食物,吸收營養(yǎng),化而成津,津化而為精,精化而為炁,這是由后天生理功能自然而來的先天祖炁。道家深知此炁乃養(yǎng)生之寶,以有為之法通過用功,靜中求動,逢動即收,積炁養(yǎng)身,日積月累,達到先天炁足而致益壽延年。所以,先天炁還必須憑后天氣培養(yǎng),先天炁和后天氣相互依存,不能偏廢。
神,有元神、識神之分。元神無知無識,渾渾噩噩,又謂之性神。當嬰兒落地時仍是元神執(zhí)事。隨著時間的推移,歲月的增長,識神逐漸成長,元神逐漸退位。待知識日開,識神掌權(quán)之日,即是元神完全退位之時。所謂識神,即思維之神,它決定著人的一生的思想活動。根據(jù)道家養(yǎng)生功的說法,靜則為元神,動則為識神。心定念止是元神,心動念馳為識神。元神、識神只有心念動止之分。精、毳、神雖然名分為三,實則一體,三者相輔相成,相互為用。精為生炁之源,炁為養(yǎng)神之所。精炁似淵水,神似水中魚。精旺炁足,神魚活躍,可以應萬事。精竭炁枯,神魚無所依存而死亡,則萬事歸空。所以說,精、炁、神三者是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整體。
雖然人們都知道精、炁、神是須臾不可離的東西,也知道有之則生,無之則死,但真正知道珍惜者仍是少數(shù)。知珍惜而又知如何鍛煉者,則更少。《黃帝內(nèi)經(jīng)·上古天真論》中有這樣一段話:“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shù)數(shù),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以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wù)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常,故半百而衰也?!币陨线@段話,時至今日依然是我們養(yǎng)生的座右銘。從古至今,凡是善養(yǎng)生者,無不以留陽鎖命、固精養(yǎng)炁為基礎(chǔ)。
如果說養(yǎng)生功百病皆治,那是過分夸大其作用。但練好養(yǎng)生功,只有百益而無一害。
簡單易學的5種道家養(yǎng)生術(shù)
中國的古典哲學包括儒、釋、道三大體系,其中唯有道家重視人的今生,認為人生在世是件快樂的事。因此,推崇道家的人都會努力尋求延年益壽的方法,即養(yǎng)生之術(shù)。道家總結(jié)的養(yǎng)生之術(shù)恰好滿足了現(xiàn)代人關(guān)注身體健康、希望祛病延壽的要求,與現(xiàn)代文化是最為符合的。下面筆者就介紹幾種簡單易學的道家養(yǎng)生術(shù)。
1.拍打頭頸法。操作者可取坐位或站立位,雙眼平視前方,全身放松。將雙臂舉起,用雙掌同時拍打頸部(用左手拍打頸部的左側(cè),用右手拍打頸部的右側(cè)),可從后頸部開始,逐漸向頭部上方拍打,一直拍打到前額部,然后再從前額部向后拍打至后頸部,每次應反復拍打5~8 遍,可在每天早晨起床后和臨睡前各拍打1次。此法具有延緩腦力衰退、增強記憶力、防治頭暈、頭痛等頭部疾病的作用。
2.抬腳踏地法。操作者可取站立位,將雙腳抬起,然后用力踏地,每秒踏地1下,每踏地30 下可休息5~10秒鐘,每次應鍛煉1~2 分鐘,每天應練習3~5 次。此法具有促進下肢血液循環(huán)、預防下肢靜脈曲張、緩解久坐或久站后下肢酸脹、乏力等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抬腳時,操作者的腳后跟和地面之間的距離不能超過1厘米,否則不僅難以取得養(yǎng)生的效果,反而還會引起腳掌的疲勞。
3.大呼大吸法。操作者可取坐位或站立位,先用鼻子盡力吸氣,再用口盡力呼氣,在呼吸時應盡量延長時間,并發(fā)出較大的聲音,每次可練習3~5分鐘。大呼大吸法是一種古代道家的吐納導引法,具有擴大肺活量、促進體內(nèi)的氣血流通、增強免疫力,防治各種慢性疾病的作用。
4.太乙站樁功。操作者可取坐位或站立位,收腹提肛,將雙手抱圓放在胸前,將雙腿彎屈,腳趾摳地,收縮腿部肌肉。同時,用舌頭抵住上顎,將呼吸調(diào)勻,在吸氣時默念“靜”字,在呼氣時默念“松”字,每次應堅持練習半個小時。此法具有減肥、強身、防治便秘和痔瘡的作用。
5.梳頂活血法。操作者可取坐位,將雙手的手指微微張開,從頭部的前發(fā)際開始梳理頭發(fā),一直梳理至后發(fā)際。梳理的具體步驟為:從前額的上星穴梳理到頭頂?shù)陌贂?再梳理到后腦的風府穴,最后梳理到頸部的大椎穴。然后,可用雙手分別梳理頭部的左右兩側(cè),應前后左右各梳理9 次。上星穴位于人的頭部,在前發(fā)際正中直上1寸處。百會穴位于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lián)線的交點處。風府穴位于后發(fā)際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的凹陷中。大椎穴位于第七頸椎的棘突下,兩肩峰連線的中點。此法具有調(diào)和百脈、改善頭部末梢血液循環(huán)和大腦供血、活躍大腦的生理功能、消除疲勞、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增強記憶力、烏發(fā)、防治脫發(fā)的作用。
道家的五水養(yǎng)生法養(yǎng)出健康體魄
1、早晨喝一杯溫開水。
早晨起來先喝一杯溫開水,水會迅速進入血液,使黏稠的血液得以稀釋,促進血液正常循環(huán),這樣能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環(huán)和供血,還有利于腎代謝,可消毒和清洗腸胃,不得腸胃病,軟化大便,不得便秘癥,促進新陳代謝有序進行。
2、熱水洗臉泡腳。
將毛巾浸泡在熱水中,撈出擰干迅速捂在臉上,用鼻子吸熱氣,涼了再放入熱水中燙洗,這樣反復燙洗幾次,能起到熨眼、熨臉、熨鼻的作用。鼻孔吸熱氣可防感冒,治鼻炎、鼻出血,熨眼可治眼疾,熨臉可治老年黑斑,使皮膚更富有彈性。每天晚上倒一盆熱水,水溫一般在50℃左右,有時在熱水里放點食醋或食鹽,消毒殺菌。
3、溫水漱口刷牙。
牙齒是保障營養(yǎng)供給的重要器官,用溫水刷牙,就是使牙齒不受過冷過熱的'刺激而受損害。
4、冷水洗頭洗臉。
用冷水洗頭洗臉并邊洗邊搓,用手捧起冷水用鼻孔吸幾次,可防感冒,用冷水洗好后,用毛巾搓頭擦臉,以皮膚有微熱感為止。中醫(yī)學稱頭上有百會、風池等14個穴位,洗頭、搓臉起按摩作用,增強身體的抗寒能力,減少感冒等疾病,真正做到養(yǎng)顏美容,頭腦清醒,眼睛明亮。
5、每天喝幾杯水。
為了保持體內(nèi)有足夠水分,每天至少要喝6-8杯水,不能怕夜尿多而不敢喝。喝水要定時定量地喝,如早晨起床空腹喝1杯,兩餐之間喝,晚上睡覺前喝,夜間1-2點鐘喝,每杯水大約200克,冬天則可多喝稀粥。多喝水還可補充人體丟失的體液,以免口腔干燥造成細菌大量繁衍,從而形成口臭。水能使口腔處于細菌密度最低環(huán)境。
可此可見,水對人體是多么重要。不喜歡喝水的人群,請從現(xiàn)在開始,養(yǎng)成天天喝水的好習慣,以利于身體健康。
道家養(yǎng)生功,是老子創(chuàng)始的,傳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歷史。至元代丘處機祖師創(chuàng)立道教龍門派,經(jīng)十二代傳到牛金寶。道家養(yǎng)生功以收心求靜為基礎(chǔ),這叫做修性;以養(yǎng)精固本為歸宿,這叫做養(yǎng)命。修性必須落實到養(yǎng)命之上,故此功稱為性命雙修養(yǎng)生功。這是本功區(qū)別于其他氣功的根本之點,也是它有特殊養(yǎng)生功效的原因所在。所以道家養(yǎng)生功既能使人轉(zhuǎn)弱為強,且能返老為少;不但可驅(qū)除疾病,恢復健康,而且能補腦養(yǎng)神,增長智慧。下面是我為專門您整理好的:道家養(yǎng)生功的簡介。
道家養(yǎng)生功
道家養(yǎng)生功的基本信息
道家養(yǎng)生功[1]既能使人轉(zhuǎn)弱為強,且能返老為少;不但可驅(qū)除疾病,恢復健康,而且能補腦養(yǎng)神,增長智慧。例如,?收心求靜?一法,可使大腦中樞神經(jīng)得到充分的休息,身體機能得到全面的調(diào)整,對治療神經(jīng)衰弱、失眠等疾病有獨到的功效,久練可使人神清目明,智力得到恢復和開發(fā);?開通奇經(jīng)八脈?一法,可舒經(jīng)活絡(luò),使百脈暢通,保持皮膚潤滑光澤,對關(guān)節(jié)炎、脈管炎宰多種疾病有較好的防治作用;?田精關(guān)門?一法,可使人精足腎健,精力旺盛,對夢遺滑精、陽痿腎虛等病有獨到的療效。
道家養(yǎng)生功的主要功能
如果說養(yǎng)生功百病皆治,那是過分夸大其作用。但經(jīng)證明,練好養(yǎng)生功只有百益而無一害。其具體功能有以下個方面:
1.補腦養(yǎng)神。靜養(yǎng)功的入靜,首先受益的是大腦中樞神經(jīng)。當心定念止入靜后,大腦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得到充分的抑制和休息,這樣既能消除疲勞又能得到補養(yǎng),從而加強和大了中樞機構(gòu)的指揮功能,起到補腦養(yǎng)神的作用。
2.固精養(yǎng)炁。養(yǎng)生不固精,結(jié)果一場空。只知守死精,不會精化炁,止水易生腐,此為養(yǎng)生忌。養(yǎng)生功法中的固精,是為了精足而下手煉精化炁,炁足而煉炁化神,神足煉神還虛。即使達不到高深程度,也能自然地收到精化炁、炁養(yǎng)神的效果。精旺炁足則神靈。只有具備充沛的精力,能產(chǎn)生超人的聰明才智;也只有具備吃大苦耐大勞的健壯身軀,才是摧不倒、拖不垮的鐵漢。固精養(yǎng)炁正是為筑基煉己奠定基礎(chǔ)。
3.調(diào)息理炁,擴大肺活量。中醫(yī)學有?肺為百脈之總,位居諸臟之上?之說。肺的一呼一吸,是機體自然的吐故納新。呼出二氧化碳,吸進新鮮氧氣,促使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謝,是機體本身內(nèi)部的自然規(guī)律。養(yǎng)生功的調(diào)理呼吸(息),要求深、細、長、勻。這樣自然會加強和壯大機體內(nèi)部運動的力量。
4.調(diào)節(jié)五臟。養(yǎng)生功的修煉是要使人的機體五行相生,陰陽調(diào)和,心火下降,腎水上升,口內(nèi)生津。津液多則食欲強,食欲強則腎水足,腎水足則七寶(即涕、唾、津、精、氣、血、液)全,七寶全則五臟和,五臟和則內(nèi)病除。故養(yǎng)生功對醫(yī)治心臟病、脾胃病、肺病、肝炎、腎虧腎寒,以及各種慢性病有獨到之處。
5.清神明日。五臟之精華聚于二目(白眼珠屬肺,黑眼珠屬肝,瞳仁屬腎,大眼角屬心,小眼角屬脾)。二目是心靈的窗戶。古稱二目為日月,又為金公木母、金烏玉兔。又稱人之靈在腦,其機在目。二目的名目繁多,不可枚舉。在修煉道家性命雙修功的整個過程中,人的二目肩負著最艱巨最復雜而又最重要的任務(wù)。如含眼光、返觀內(nèi)照、回光返照、久視、運行日月、大小周天、運河車、轉(zhuǎn)**以神馭氣等,都必須借它的神威來達到預想的效果。功純者不僅耳不聾、眼不花,而且一直到老日光炯炯,神清目明。
6.舒盤活血,通盤活絡(luò)。養(yǎng)生功中的開通奇經(jīng)八脈、干沐浴等功,不但能使百脈流通,筋舒絡(luò)活,而且能保持皮膚潤澤有光,防治脈管炎等病。
7.久煉養(yǎng)生功,對于神經(jīng)衰弱、長夜失眠、夢遺滑精、陽瘺腎虛、身體虛弱等癥有獨特的療效。
8.久煉養(yǎng)生功不但能改變身體素質(zhì),也能改變?nèi)说木袼刭|(zhì),還能開闊人的視野、人的思想境界,培養(yǎng)人的道德情操,增長人的智慧才能,化愚為賢。
9.修煉養(yǎng)生功而持之以恒,就能運用四步下手煉精化炁,收到推遲衰老、延長壽命的效果。再進一步深造,倘真的達到十三步,就會出現(xiàn)奇跡:白發(fā)變黑、齒落重生、藏相、返老還童,并能出現(xiàn)特異現(xiàn)象。
?
道家養(yǎng)生功的主要類別
這里所說的養(yǎng)生功法的類別,是專指千峰派繼承道教龍門派所傳的性命雙修養(yǎng)生功修煉方法的種類,即有頓法、漸法、男擒白虎、女斬赤龍之分,不涉及其他門派的氣功。因為人有男、女、老、幼之分,有生理與身體強弱之不同,在使用功法上當然也必須有所區(qū)別。
童真之體,完整無缺,就沒必要再補。因此,對于童子功僅有其名而已。
成年人(十六歲以上),盡管身體強弱差距很大,但采取的功法只有一個,即?漸法?,又稱補法:虧損多者多補,虧損少者少補,以破而補圇、缺而補圓為目的。當筑基煉己完成后,漸法的任務(wù)也告完成。接著由?漸法?轉(zhuǎn)入?頓法?。
什么叫漸法,什么是頓法呢?所謂漸是指漸漸的、一點一點的、逐漸的填補,故謂漸法。所謂頓法,從頓字的意義來說,有頓然,忽然之意,如禪宗的頓悟、頓覺,是忽然明白的意思。道家的所謂頓法,是捷徑,比漸法進度要快。但倘煉己不純,筑基不牢,很容易得而復失,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往往是其進急者其退速,練功亦然。當然事物的成敗有其各種原因,也不是絕對的。道家正一派的創(chuàng)始人張伯端主張頓法,稱南派。道家全真派創(chuàng)始人工重陽主張漸法,稱北派。故有北漸、南頓之稱。
老年人(六十歲以上),身體內(nèi)外的機件磨損殆盡,新陳代謝的功能失靈,生機斷,精已竭,炁將枯,西歸有日。但只要一息尚存,就有一線希望。此時修持要用武當張三豐祖師所說的?敲竹斗龜?的法子,將睡龜喚醒,使其煥發(fā)青春,恢復生機,可再用漸法補而救之。
以上我介紹的養(yǎng)生功法的類別,只有頓法、漸法、男擒白虎、女斬赤龍四種。
道家養(yǎng)生功的理論基礎(chǔ)
養(yǎng)生功的理論基礎(chǔ)可歸結(jié)為一個?道?字。道是什么呢?老子《道德經(jīng)》云:?吾不知其名,強名之曰?道?。?又云:?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其大無所不包,其細無所不入,生天育地,至高至大。道生一,即無極;一生二,即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分四象,四象分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盡性命之理,寓養(yǎng)生之道。八卦又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八卦是伏羲所畫,即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其方位則是乾南、坤北、離東、坎西、巽西南、震東北、兌東南、艮西北。后天八卦是周文王所畫,即是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其方位是離南、坎北、震東、兌西、巽東南、艮東北、坤西南、乾西北。乾父為天為老陽,坤母為地為老陰,震屬木為雷又為長男,巽為風為長女,坎為水為中男,離為火為中女,艮為山為少男,兌為澤為少女。道家所謂的抽坎填離,使后天返先天,就是抽出坎中的一陽,填到離中一陰里去。原來后天的離南坎北,就變成先天八卦的乾南坤北。這就是道家的所謂抽坎填離,又謂坎離交垢,使后天返還先天。
具體到人身而言,未有此身,先有此炁,此炁即無極,又謂先天真一之炁。俗說先天不足,是指秉受父母之先天真一之炁不足。故道家不但把此說成是先天地之始萬物之母,而且把人也看成是個小天地,看成是由無到有,由生到死的過程。并且通過運用功法延長壽命,推遲衰老的過程,甚至做到返老還童。那么道家的功法是怎樣使人返老還童呢?它是以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陰陽消長的道理來進行論證的。當人在母腹中十月胎圓、瓜熟蒂落,降生后體軟如綿,其象屬坤。臍帶一剪,先天炁斷,后天氣由口鼻而入;兩眼分開,舌亦不接任督;性帶氣上移于心,命帶氣下人于腎,性命相距八寸四分(傳統(tǒng)說法);元神失位,識神掌權(quán);自少而壯,壯而老,老而病,病而死,性命始終不能如一。人自出生起,每歷三十二個月,便生元炁六十四銖。從一歲至兩歲零八個月生一陽,長元炁六十四銖;至五歲零四個月生二陽,又長元炁六十四銖;至八歲又長元炁六十四銖,生三陽;至十歲零八個月,又長元炁六十四銖,生四陽,至十三歲零四個月,又長元炁六十四銖,生五陽;至十六歲又長元炁六十四銖,生六陽,體變純陽,共長元炁三百八十四銖合一斤之數(shù)(其中包括天地正氣三百六十銖,加上父母祖炁二十四缽)。月圓必缺,物極必反;否極泰來,陽極陰生,這是大自然的規(guī)律。人到十六歲(這里是指男子;女子為十四歲)身俱六陽,在卦為乾為天姤,六交皆陽。陽極陰生,月圓必缺,盈滿則溢,即是破身的年齡。當元身已破,元炁下泄,從十六歲起,每歷九十六個月,耗元炁六十四銖生一陰。從十六歲至二十四歲,耗元炁六十四銖生一陰;如此類推,從二十四歲至三十二歲又耗元炁六十四銖,又生一陰,二陰出現(xiàn);至四十歲又生一陰,三陰出現(xiàn);至四十八歲又生一陰,四陰出現(xiàn);至五十六歲又生一陰,五陰出現(xiàn);至六十四歲又生一陰,六爻皆陰,至此三百八十四銖元炁耗盡。
古人將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陰陽消長的變化與人從無到有,直到六十四歲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八八六十四卦,在人是由一歲至六十四歲。三百八十四爻的陰陽變化,則成為人身上三百八十四銖元炁的消長過程。所以說,無極生太極,太極分兩儀,兩儀分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其間盡性命之理,寓養(yǎng)生之道。這就是養(yǎng)生功的理論基礎(chǔ)。
老子
道家尊老子為始祖。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又名老聃,楚國苦縣人,是春秋時代大思想家,道家創(chuàng)始人,著有《道德經(jīng)》一書。《道德經(jīng)》成為道家著書立說的理論根據(jù)。相傳老子傳道于金母,金母傳于白云,白云傳于王玄甫。另一說:老子傳于王玄甫。
王玄甫
又名王少陽(另一說是李凝陽,即李鐵拐),東華帝君,后稱北五祖之第一祖。漢代人。生有奇表,幼慕真風。白云上真見而愛之曰:天上謫仙人也,乃引之入山,授之全套道家秘而不傳的功法。遂隱于昆崳山煙霞洞,修養(yǎng)性命。后傳其道于正陽帝君鐘離權(quán)。
鐘離權(quán)
,復姓鐘離名權(quán),字云房,又名漢鐘離,咸陽人。全真道尊為正陽帝君,是北五祖之一。后將全套道家養(yǎng)生功法秘訣傳于遼進士劉操即劉海蟾、唐進士呂喦即呂洞賓。
劉海蟾
又名劉操,字昭遠,北京宛平縣人,為遼進士。后事燕主劉守光為丞相。遇正陽帝君度化,遂棄官而去,隱于華山、終南山。后將養(yǎng)生功法傳于張伯端。
張伯端
,字平叔,號紫陽真人,浙江天臺人。自幼聰慧,少中進士。精通三教經(jīng)典,及醫(yī)卜、戰(zhàn)陣、天文、地理無所不通。師事劉海蟾,并得劉海蟾傳授周天火候、大丹秘訣養(yǎng)生功法。為正一派創(chuàng)始人,南五祖的初祖,著有《悟真篇》流傳于世。后將金丹秘訣傳于石泰。
石泰
,字得之,號杏林,江蘇常州人。精于醫(yī)理,常以醫(yī)藥救人,不受其謝,惟愿植一杏樹,久遂成林,故人稱石杏林。后得張伯端授金丹秘訣,成為南五祖第二代。著有《還元篇》流傳于世。下傳薛道光。
薛道光
,字太源,又名式,四川閬中人。初為僧,法號紫賢,又號毗陵禪師,后轉(zhuǎn)為道士。喜金丹導養(yǎng)。宋徽宗崇寧五年得石杏林傳授金丹秘訣,成為南五祖第三代。著有《還丹復命篇》、《丹髓歌》流傳于世。下傳陳楠。
陳楠
,字南木,號翠虛,惠州博羅縣人。以盤櫳箍桶為業(yè)。后得薛道光傳授金丹秘訣。常捻土療病,故人送外號陳泥丸。后歸隱羅浮山,為南五祖第四代,著有《翠虛篇》流傳于世。下傳白玉蟾。
白玉蟾
,南宋道士,又名葛長庚,字如晦,又字白叟,號海瓊子,海南島瓊山人。12歲舉童子科,諳九經(jīng),能詩賦,更長于書畫。因任俠殺人,亡命于武夷,改裝道士,浪游華南各地。著有《海瓊問道集》、《海瓊白真人語錄》、《海瓊玉蟾先生文集》,為南五祖第五代。以上是道家正一派,又稱紫陽派之南五祖。
呂喦
,字洞賓,號純陽子,又稱孚佑帝君,自稱回道人,籍貫京兆,一說是河中府永樂縣人。傳說唐懿宗咸通三年64歲進士及第。后游長安遇鐘離權(quán),經(jīng)過?十試?,乃授予?大道天遁劍法,龍虎金丹秘文?。百余歲而童顏,步履輕疾,頃刻數(shù)百里,世以為神仙。其理論以慈悲度世為成道路徑,改丹鉛黃白之術(shù)為內(nèi)功,改劍術(shù)為斷除貪嗔癡愛欲和煩惱的智慧,對北宋的道教發(fā)展影響甚大。全真道奉為北五祖之一。通稱?呂祖?,又相傳為人仙之一。傳說其化身將大丹秘訣傳于王重陽。
王重陽
,金代道士,全真派創(chuàng)立者。原名中孚,字允卿,后應武舉,改名得威,字世雄,入道后改名喆,字知明,號重陽子。威陽人。出身豪門,應武舉,中甲科。遇仙人呂洞賓,傳以修煉秘訣,遂通仙術(shù)。于是棄妻離子,云游終南山一帶。金世宗大定元年,在南時村穴居,名其穴為?活死人墓?。后往山東昆崳山(在今山東牟平東南)。馬鈺、孫不二夫婦筑庵師事之,題其庵名曰?全真?,凡從其學者都是全真道士。繼在文登、寧海、萊州諸地傳道。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提倡全神煉炁、出家修真、不煉外丹,并制定道士出家的制度。著有《重陽全真集》、《重陽教化集》、《立教十五論》等書傳于世。其弟子馬鈺即馬丹陽、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女),后世稱為北七真,又各立門派。
馬丹陽
(1123-1183),原名仆義,字宜甫,后更名鈺,號丹陽子。山東寧海(今山東牟平)人。弱冠能詩。擅針灸療法,有馬丹陽神針八法之稱。金大定七年七月王重陽到寧海傳道,馬丹陽與妻孫不二師事之。王重陽見其夫婦求道心誠,遂將內(nèi)丹秘訣傳于二人。馬丹陽立遇仙派,孫不二立清凈派。馬丹陽著有《神光璨》、《洞玄金玉集》,孫不二著有《不二元君法語》,流傳于世。二人同為北七真之一。
劉處玄
,字通妙,號長生,山東掖縣人。少為屠戶,金大定九年從王重陽學道,后立隨山派。著有《仙樂集》、《至真語錄》、《道德經(jīng)注》、《陰符演》、《黃庭述》等流傳于世。
譚處端
,原名玉,號伯玉,后改法名處端,號長真子。山東寧海人。傳說身體癱瘓,針藥無效,聞重陽自終南山來,扶杖往謁,欲求治療之法。重陽閉門不納,乃堅守終夕。其門忽然自開,重陽大悅,以為是?仙緣?所契,乃召之同衾而眠。次日清晨下床,舊疾遂愈。因乞侍左右,終身不退。重陽以仙術(shù)相授。后立南無派,為北七真之一。又傳譚平常愛書?龜蛇?二字,習而不已,妙將入神,有飛騰變化之狀,時人爭相收藏,視為珍品。著有《云水集》傳于世。
王處一
,號玉陽,又號華陽子,山東寧海人。師事王重陽,居昆崳山煙霞洞修煉,為全真道崳山派創(chuàng)始人。金章宗召見,問其何以能前知?答曰:鏡明能鑒物,此自己靈明之妙耳。著有《云光集》、《清真集》傳于世。為北七真之一。
郝大通
,自稱太古道人,號大通,又號廣寧子,寧海人。明周易,善卜筮。后從王重陽學道,為全真華山派創(chuàng)立者。世稱?廣寧真人?。為北七真之一。著有《太古集》、《太易圖》等傳于世。
?
道家養(yǎng)生功的其他資料
修真者,借假修真也。借此四大假合之肉身,修成吾金剛不壞之真身。古今天下,沒有不死的肉身,只有永恒的法身。所謂:本來真性號金丹,四大為爐煉作團。
肉體者,四大假合矣,雖曰父母恩賜,然父精母血本為凡俗之物,數(shù)十年后焉能不壞?何為四大?地、水、風、火,是也。地構(gòu)成骨胳肌肉和臟腑,水構(gòu)成身中之血液,風構(gòu)成呼吸系統(tǒng),火則構(gòu)成身中之恒常體溫。
修真又分現(xiàn)實修真及小說修真。小說修真的名詞和境界不具備任何可行性,僅為小說家言,供人娛樂。
通過燒煉金丹,服食來達到長生的外丹術(shù)已逐漸沒落?,F(xiàn)修真界主要以金丹大道的內(nèi)丹學,即丹道為主流,講究修煉神氣。
老子道德經(jīng)曾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丹道即三返二、二返一、一合于道。其名詞為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后又增添煉虛合道、虛空粉碎一說)即精氣神的返還過程。又因人精氣不足,又創(chuàng)出補足精氣的練精化氣,使人從后天補虧達到先天,以便開始修煉。
唐末五代以來,以內(nèi)丹說理解《參同契》的流派逐步壓倒外丹派,成為仙學的主流。著名內(nèi)丹學家鐘離權(quán)、呂洞賓、崔希范、陳樸、陳摶、施肩吾、劉玄英、張伯端等以內(nèi)丹仙學度人,奉《周易參同契》為丹經(jīng)之祖,《參同契》作為仙家修煉秘典的價值被社會所公認。當時內(nèi)丹仙學已發(fā)展到爐火純青的境界,開始形成一些各具特色的門派。這些內(nèi)丹門派皆遠溯黃帝、彭祖、王喬、赤松,依托老子。
一派自稱傳自關(guān)尹子(唐代封文始真人),故稱文始派。另一派自稱傳自東華紫府少陽帝君王玄甫(漢代人),故稱少陽派。文始派以虛無為本,以養(yǎng)性為宗,法本《老子》、《莊子》、《文始真經(jīng)》,屬最上一乘虛無大道,虛極靜篤,大徹大悟,盜天地虛無之真機,頓超直入,齊是非,同人我,進入無天無地的混沌境界,修性而兼修命。少陽派主張性命雙修煉養(yǎng)陰陽,以有為法而至于無為法,分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諸步驟,次第分明,門派繁衍甚廣。
自唐末五代以來,少陽派有鐘離權(quán)、呂洞賓、陳摶、麻衣道者、火龍真人、劉操、張伯端等大開法門,歷經(jīng)宋、金、元、明、清幾個朝代,逐漸形成南宗、北宗、中派、東派、西派、青城派、伍柳派等門派。因而內(nèi)丹仙學中有以文始派最高,以少陽派最大的說法。另有元、明間張三豐真人,綜合了文始派和少陽派之所長,創(chuàng)三豐派(又稱隱仙派),既不執(zhí)于有為,又不執(zhí)于無為,于陰陽栽接中創(chuàng)一清凈法門,兼具南宗和北宗的特點。
這些眾多的門派,從功法上講,略分三類,其一是陰陽雙修的栽接法門,其二是清凈孤修的靜坐法門,其三是陰陽栽接派和清凈孤修派的結(jié)合體。
根據(jù)門派不同,所持論調(diào)各不相同,每個人的情況又不同,功法亦千變?nèi)f化。
世俗修真門派以東派、西派、南派、北派、中派]劃分,隱世門派為古仙派。(古仙亦有分別,此處不便多述)簡而言之,修真方法無人引路不可私自修習,否則后患無窮,如今慕仙之士也要防止上當受騙。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ojia/4298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道家養(yǎng)生話補腎
下一篇: 道家中脈養(yǎng)生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