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羲黃大學(xué) >> 學(xué)術(shù)之聲 >> 丹道傳承

    李西月內(nèi)丹思想及其特色淺析

    大道家園 2019-12-17 20:28:51

    張曉粉

    李西月是清代著名道士

    ,是道教內(nèi)丹西派的創(chuàng)始人
    。本文首先對他的思想淵源做了簡要分析
    ;接著梳理了他的主要內(nèi)丹思想——凝神于虛的入手功夫、九層煉心的內(nèi)煉全程
    、不同階段的三件河車;

    最后著重論述了他內(nèi)丹思想不同于他人的特色之處

    ,以及這些特色在道教史上的意義

    李西月,清代著名道士

    。初名元植
    ,字平原,入道后改名為西月
    ,字涵虛
    ,又字團陽。蓋其崇敬明道士陸西星(字潛虛)
    ,因而在字號及著作命名等多方面效仿之
    。其號甚多,如園嶠外史
    、長乙山人
    、紫霞洞主人、卷石山人
    、樹下先生
    、白白先生、善教大真人等
    。生于嘉慶11年(1806年)四川樂山李家河長乙山
    ,卒于咸豐6年(1856年),壽51

    李西月入道修煉丹術(shù)的年限僅有二十多年

    ,在這不算長久的年限內(nèi)創(chuàng)作并編訂了大量的內(nèi)丹學(xué)作品:其論著后有《后天串述》、《九層煉心》
    、《道竅談》
    、《圓嶠內(nèi)篇》等;注釋編訂的有《太上十三經(jīng)注解》
    、《大洞老仙經(jīng)發(fā)明》
    、《〈無根樹道情詞〉二注》、《海山奇遇》
    、《三豐全集》等
    。除《圓》、《大》等篇鈔本散佚外
    ,其余今天多能看到
    。李西月別有特色的內(nèi)丹思想在這些書中表露無遺
    ,并為其門徒加以完善、傳承
    ,形成內(nèi)丹史上有名的雙修派西派(因其活動范圍主要在西蜀山區(qū)及樂山地區(qū)
    ,故相對于明代活動于江浙一帶的陸西星及其東派而言,被后人稱為西派)
    ,傳承字輩為:“西通道
    ,大江東,海天空”
    。下面淺介李西月的內(nèi)丹思想


    1. 思想淵源

      據(jù)《李涵虛真人小傳》載,李氏自幼穎悟

      ,年青時善琴
      、嗜詩酒,受儒家思想熏陶
      ,與一般士子無異
      。于24歲遇異人而不識,失之交臂
      。后患傷血癥
      ,到峨眉縣療養(yǎng),在那兒遇到高道
      鄭樸山
      。鄭為其治病并勸導(dǎo)他:“金石草木只可治標
      ,治本則宜用自身妙藥,方能堅固”
      ,李聞之“恍然夢覺”
      ,即“稽首歸依”,成為鄭的弟子
      ,開始修道
      。鄭為內(nèi)丹雙修派明朝時孫教鸞嫡傳高徒,孫氏號煙霞散人
      ,在世
      106
      ,其丹法思想來源頗廣,曾得秦野鶴先生守中
      、采藥
      、結(jié)胎、出神諸法
      ;得王云谷胎息
      、玄關(guān)、抱一無為之旨
      ;得石谷子真人金鼎火符
      、玉液煉己、金液煉形口訣等
      。孫真人內(nèi)修訣法主要保留在《金丹真?zhèn)鳌芬粫?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他認為“結(jié)丹之法由我而不由人,還丹之功在彼而不在我”
      ,將修煉過程分為筑基
      、得藥、結(jié)丹
      、煉己
      、還丹等九步,下手功夫強調(diào)陰陽雙修
      ,彼我合煉
      。此派功夫多玄機秘法,強調(diào)口傳心授
      ,戒規(guī)森嚴
      ,李西月有幸學(xué)于鄭樸山,入孫學(xué)之門
      ,得其真訣
      ,探其神髓,為他日后創(chuàng)建自己的內(nèi)修體系奠定了基礎(chǔ)
      。因而
      ,孫派內(nèi)丹雙修思想可說是李西月思想的直接源泉。

      其次

      李西月自稱曾在峨眉禪院遇呂(呂洞賓)祖
      、豐(張三豐)祖,并得以“密付本音”
      ,“叮嚀速著書救世”
      ;并且在《呂祖譜“海山奇遇”·自序》與《太上十三經(jīng)注解·純陽先生序》中,有“呂祖親傳”之意
      ;在李的道友藏崖居士所作的《三豐全集·后列仙傳》中
      ,也有關(guān)于李遇張三豐,后遇純陽祖師
      ,受他們秘傳的記述等
      。所有這些傳、序
      ,雖有借古賢聲威揚自身之名之嫌
      ,但也從側(cè)面反映了李的思想仍承礱鐘、呂及張三豐學(xué)說
      我們知道
      ,自魏伯陽《周易參同契》奠定了內(nèi)丹的基本結(jié)構(gòu)和文化要素以來
      ,直到鐘呂手中內(nèi)丹才首次形成一個自成體系的理論和實踐系統(tǒng)。宋元以后的道教內(nèi)丹派多是奉鐘呂為祖
      ,圍繞該體系
      ,不斷地完善、補充及闡釋
      。李西月也不例外
      ,他很善于從魏、鐘呂學(xué)說及南派
      、東派
      、三豐派等雙修派經(jīng)典著作中汲取營養(yǎng),并深入實踐
      ,融匯貫通
      ,為己所用,這在他的思想中屢屢可見
      。同時
      ,李博采眾長,清修派中他認為有利于自身煉養(yǎng)的思想亦被其納人體系
      。如他的“九層煉心”說
      ,在伍柳丹法中,尤其是柳的《慧命經(jīng)》中就有明確體現(xiàn)
      。伍沖虛
      、柳華陽是北宗龍門一脈明清時著名的丹家,柳在《慧命經(jīng)》中專門有“九層煉心”之說
      ,而考察二者
      ,發(fā)現(xiàn)他們在“九層”的名稱上沒有區(qū)別,這就使我們推斷李的“九層煉心”說極有可能受柳的影響
      。再如一貫被清修派所強調(diào)的煉功三關(guān)——煉精化氣
      ,煉氣化神,煉神還虛
      ,不但出現(xiàn)在李的內(nèi)煉次第說中
      ,并且他還更進一步把它擴展為煉功五關(guān)?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傊?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李西月并不囿于本門一派之說,而是刻苦勤奮
      ,“勤
      、誠、恒”兼具,泛閱各派經(jīng)書
      ,孜孜不倦
      ,集思廣益,充實其思想體系
      。因而內(nèi)丹各派的學(xué)說或多或少成為李氏思想的間接源泉了


      除此二者外,李涵虛在其世界觀

      、認識論上亦受儒、佛二家思想的影響
      。三教融合
      、三教互攝是自宋以來思想界中普遍的趨勢和現(xiàn)象,在李西月的論著中
      ,處處閃耀有關(guān)于三教對比
      、三教合一的言辭,而在他的內(nèi)丹思想中
      ,也時時體現(xiàn)出儒
      、佛影響的烙印。如他說:“夫三教者
      ,吾道之三柱
      。分而為三,合而為一也
      。道不能分
      ,無變化。道不能合
      ,無統(tǒng)宗
      。是故以三柱立其極。釋道言性……道既分三
      ,其中豈無枝流之不同
      ?邪正之不類者?奈何不思其本
      ,而談其末也
      ”批判三教間的攻擊,倡導(dǎo)三教合一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兜栏[談·仙佛同修說》是了解他“三教關(guān)系”的重要資料。至于佛
      、儒思想對李西月的影響
      ,可從如下例子中看出。在《收心法雜談》中,李的弟子問他:“如師所說
      ,惡人皆可舉道乎
      ?”涵虛日“可?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奔凑b格語日:“從前種種
      ,譬如昨日死。從后種種
      ,譬如今日生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則能轉(zhuǎn)地獄為天堂,變黑氣為紅光
      。余有三字訣
      ,修道之士,勤
      、誠
      、恒,缺一不可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鬃釉唬硕鵁o恒
      ,不可以作巫醫(yī)
      ,況道乎?……
      ,故以誠入靜
      ,靜心不亂。以誠入定
      ,定心不移
      。以誠守中,中心不偏
      。以誠入杳冥
      ,則通微無礙矣?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边@段話體現(xiàn)了佛教“眾生皆可成佛”及儒家“正心誠意”對李的影響
      ;在《道竅談·先天直指》中他說:“……,借家為寓
      ,奪舍而居
      。此神乃歷劫輪回種子
      ,生時先來,死時先去
      ,棄舊圖新
      ,毫無休息者。赤子下地而先哭
      ,蓋亦默著其輪回之苦也
      ”“……,上蟠下際者
      ,氣也
      ,而天地之精神在其內(nèi)矣。人得此氣而受生
      ,即為天元之氣
      。但此氣有清有濁,有剛有柔……
      ,得其清者為智,得其濁者為愚”
      。在《神氣精論》中他說:“天元者
      ,天地以陰陽五行化生人物,氣以成形
      ,而理亦賦焉
      。……
      ,儒所謂天生蒸民
      ,有物有則。蓋指此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钡鹊冉酝嘎冻龇稹⑷逅枷胫E象

      并且

      ,正如前文所說,李西月“弱冠入邑癢生”
      ,完全接受儒學(xué)教育
      。而他自己在入道前后也研讀佛書;“佛書參透無煩惱
      ,仙語得來有定觀”
      ;“請問名公,怎么叫修仙修佛
      ?需把儒書參透
      ,再同君說。”他在《(無根樹詞)二注》中
      ,也頻頻使用諸如離愛河
      、去情欲、脫離人生之苦海等詞語
      。所有這些
      ,表明李西月思想中一個不可忽視的源泉是儒、佛思想

      、主要內(nèi)丹思想

      李西月的內(nèi)丹思想,總體上講

      ,與南派
      、東派理論較接近,均主張陰陽雙修
      、彼我合煉及性命雙修
      、清靜自然等。只是在細節(jié)上更講求繁復(fù)周密
      ,從而體現(xiàn)出其思想不同于他人的特色


      (一)凝神于虛的入手功夫

      李西月以清靜自然為總原則,針對不同的對象

      ,有兩套不同的入手方法
      。對于童子,因其“先天未破
      ,可清養(yǎng)而得胎仙
      ,不假不返,奚用通關(guān)
      ?”即不用雙修而直接了性了命
      。而于成年人,因其后天的耗損
      ,先天渾淪之體已破
      ,則需“展竅開關(guān),所以啟玄門而辟徑路
      。還元返本
      ,所以資同類而補真身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span> 涵虛子傳道的主要對象及研究重點是后者
      ,其雙修丹法主要也是為這一類人而設(shè)的。然而
      ,為了避免流于下乘的采戰(zhàn)之邪術(shù)
      ,李西月指出不可下手即“資同類而補真身”
      ,而首先需去私欲除雜念,保持心寂神靜
      ,在此基礎(chǔ)上煉已筑基
      ,開關(guān)展竅才可?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span>清靜以立其基石
      ,方可以事陽陽雙修丹法之修為,無此
      ,便等于為無米之炊也
      ”“欲得真靜定境,首須收心凝神
      ,攝念歸定
      李認為:“下手功夫,先靜心
      ,次緘口
      ,次調(diào)息(心靜氣和,不調(diào)之調(diào)為上)
      。鼻息平和
      ,然后閉目內(nèi)觀,神注腎根之陰蹻脈
      ,如此片時,將心息提上虛無竅內(nèi)
      ,停神安息
      ,以自然為主
      ……氣息綿綿,心神默默
      。至此要一切放下
      ,人我皆忘。此之謂銘沓冥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e之累之,則命蒂生而陽氣自長
      ,乃可以開關(guān)運氣矣
      。” “凝神調(diào)息
      ,是下手功夫
      。凝神者,是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內(nèi)也
      。心未清時
      ,眼勿內(nèi)閉
      。先要自勸自勉收他回來,清涼恬淡
      ,始行收入氣穴
      ,乃曰凝神。坐虛無中
      ,不偏不倚
      ,乃是凝神于虛。調(diào)息不難
      ,心神一靜
      ,隨息自然,我只守之順之
      ,加以神光下照
      ,即是調(diào)。調(diào)度陰蹻之息
      ,與吾心之息相會于氣穴也
      。……”“心止于臍下
      ,曰凝神
      。氣歸于臍下,曰調(diào)息……
      ,勿忘勿助
      ,以默以柔,息活潑而心神自在
      ,即用鉆字訣
      ,以虛空為藏心之所,以昏默為息神之鄉(xiāng)……
      ,不覺恍然而陽生矣
      。” 凝神于虛
      、自然調(diào)息
      、神息相依,直至鉆得杳冥
      、悅?cè)魂柹?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開關(guān)展竅,即可謂做好了入手功夫
      ,為下階段的修行奠定了基礎(chǔ)

      (二)九層煉心的內(nèi)煉全程

      心性修煉,是內(nèi)修各派均重視的功夫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靶膶W(xué)為道
      、儒、釋三家所持重
      ,儒曰正心
      ,佛曰明心,道曰煉心
      ,要皆參修心學(xué)一事”
      ;唱道真言:“煉心者,仙家徹始徹終之要道也:心地茅塞
      ,雖得丹道
      ,亦是旁門。雖成頑仙
      ,不登玄籍
      。”又云“煉丹先要煉心
      ,……
      ,仙家祖祖相傳,無他道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薄盁挼ざ粺捫模q鞭馬使馳而羈其足
      ,何能使達也
      。煉心為成仙一半工夫?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span> 由此可知
      ,修心煉性在丹法中的重要性。李西月不僅專門論述了下手之時的收心法
      ,并且把煉心貫穿于其內(nèi)煉全程中,即所謂的“九層煉心”:初煉未純之心
      ;二煉入定之心
      ;三煉來復(fù)之心;五煉筑基之心
      ;六煉了性之心
      ;七煉己明之性;八煉已伏之心使之通神
      ;九煉已靈之心使之歸空
      。李西月詳細介紹了內(nèi)修各階段次第的煉心要求和方法。

      在“九層煉心”中隱含著其內(nèi)丹修煉全程的九節(jié)次:一收心

      、二鉆杳冥
      、三進氣
      、四得氣、五筑基
      、六結(jié)丹
      、七還丹、八溫養(yǎng)
      、九煉虛(九個節(jié)次的思想亦體現(xiàn)在他對《無根樹》的注解中)
      。其中前二節(jié)即為入手功夫,三至六節(jié)為結(jié)丹過程
      ,六節(jié)之前為“后天”階段
      ,六節(jié)之后為“先天”階段。如此的劃分
      ,與其祖師孫教鸞的九步次第有明顯的不同:《九層煉心》詳于前而略于后
      ,《金丹真經(jīng)》則詳于后而略于前。這一不同是李重視入手功夫的又一佐證


      李西月關(guān)于丹法層次劃分的論點還有幾種

      。如其在《后天串述》中,將“后天”又分為九層
      ,“入門者必先收心
      、尋氣、凝神
      、展竅
      、開關(guān)、筑基
      、得藥
      、結(jié)丹、煉己
      ,此九層功夫
      ,乃為入道之門”。而在《道竅談·后天集解》中
      ,“以開關(guān)
      、筑基、得藥
      、煉己四層
      ,分為后天次序”,以“開關(guān)辟筑基之路
      ,以得藥助筑基之需
      ,以煉己了筑基之事”。在《道竅談·后天次序》中
      ,將“后天”分為“后天”與“后天中之先天”
      ,“先天”分為“先天”與“先天中之先天”(在此需提醒的是
      ,其“后天”范疇不同于內(nèi)丹學(xué)通常所說之“后天渣滓之物”、“后天精氣神”中的“后天”
      ,他說“初基以后天為妙用
      ,然有可用之后天,即有不可用之后天
      。夫不可用之后天
      ,并不得以后天名之。以其至陰至濁
      ,不足道也
      。” 李西月及孫派理論所討論的“后天”與“先天”是在廣義的“先天”范圍內(nèi)所作的
      ,實指以筑基完成為分界的前后兩部分工序
      ,之前為后天之身,之后為先天之體

      整個內(nèi)煉過程

      ,李西月還將其分為五關(guān),即將舊說的煉精
      、煉氣
      、煉神三關(guān)中的第三關(guān)“煉神”,進一步化為“煉神了性”
      、“煉神了命”
      、“煉神還虛”三關(guān)。他說:“丹法以煉精
      、煉氣
      、煉神分為三關(guān)。然窮其修煉
      ,實有不止于三者
      。層次不全,則有躐等之患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薄爸劣跓捝裰溃瑒t有三關(guān)
      ,……
      。煉神了性者
      ,玉液煉己之道也
      。……煉神了命者
      ,金液煉形之道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瓱捝襁€虛者,更上一層
      ,與道合真之事
      。……”?這一分法表明李對了手功夫也是極為重視的

      (三)不同階段的三件河車

      三車之論

      ,為李西月丹法的精要。三車
      ,指三件河車
      ,第一件運氣,即小周天子午運火
      ;第二件運精
      ,即玉液河車運水溫養(yǎng);第三件精氣兼運
      ,即大周天運先天金汞
      ,七返大丹,九還大丹
      (見于李著《三車秘旨》

      近代道教學(xué)者陳攖寧指出

      ,這三件河車實為程度淺深的三段功夫,第一件河車
      ,即指第一段功夫
      ,第二件即指第二段功夫,第三件即指第三段功夫
      。至于運河車之路
      ,仍只一條,并無歧異
      。勿誤會河車有三條路也
      。”李道山在《李涵虛真人小傳》中說:“此三車者
      ,皆以真神
      、真意斡乎其中,人能知三車秘諦
      ,則精
      、氣、神三品圓全
      ,天
      、地、人三仙成就,”可見對三車評價之高

      “三車”具體之論

      ,可參見《三車秘旨》。每一件河車中
      ,李西月都極強調(diào)清靜
      ,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及火候的及時
      。他指出若按“三車”修煉
      ,到最后可得“九還金液大丹”,“道人服此金液
      ,……后天返先天
      ,嬰兒會姹女。嬰
      、姹相逢
      ,朝夕涵養(yǎng),久之洞見臟腑
      ,內(nèi)外光明
      ,中有一真,宛然似我
      ,此嬰
      、姹復(fù)生嬰兒矣。得此嬰兒者
      ,必須默默調(diào)養(yǎng)
      ,刻刻溫存,由靈谷移上天谷
      ,然后出神入化
      ,高會群仙?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李西月的內(nèi)丹思想

      ,零零瑣瑣還有許多,不過大多不出于以上所論之三類
      ,因此不再贅述

      三、內(nèi)丹思想特色及意義

      為了更清晰

      、方便地了解
      ,比較李氏西派丹法與眾不同之處,在此特把他的思想特色單獨列出來
      ,筆者認為有如下幾點:

    1. 整體而言

      ,李西月論著的語言少有隱語喻詞
      。以前丹經(jīng)中大量使用的晦澀的概念,若不是迫于時代束縛或內(nèi)修學(xué)中不可免的戒規(guī)
      ,他都盡量少用甚或不用。如此使得其著作敘述明白簡易
      ,易于理解和接受
      。至于內(nèi)修功夫,體系之完整
      ,方法之詳盡
      ,是前人甚至東派都無以比擬的。李西月唯恐某一范疇含糊不清或某一程序被忽略
      ,經(jīng)常不厭其繁地注解
      、重復(fù)。這雖然給人以疊床架屋
      ,繁瑣復(fù)雜之感
      ,但卻利于修道之士按部就班地修行,并及時在實踐中檢驗
      。由此也就吸引了大量有志于道的人士去嘗試西派丹法


      (二)強調(diào)入手功夫。對入手功夫精精辟地剖析

      ,是李西月內(nèi)丹理論的一個重要特點
      。以往的丹家及丹經(jīng)往往開首便言筑基、煉己
      ,而對入手之要領(lǐng)論述甚少
      ,使得許多初煉者不得其所而放棄了修道。李氏針對此弊端引用康熙時孫派大師陶素耜之語曰:“修道之士
      ,若不開關(guān)
      ,遽言筑基,煉己
      ,乃是隔靴騷癢
      ,無益于事”,提出“凝神調(diào)息
      ,鉆杳冥”(即開關(guān)展竅)的下手功夫
      ,這于前文已介紹。在此值得注重與深究的是他“凝神于虛”論中有關(guān)“虛空”一詞的義蘊
      。具體而言有三層意思第一
      ,“虛空”是指在身外虛空中凝神調(diào)息?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度嚸刂肌さ谝恢泻榆嚒分姓f:“運氣功夫
      ,所以開關(guān)筑基
      、得藥結(jié)丹也;其中次序
      ,從虛空中涵養(yǎng)真息為始
      。收心調(diào)息,閉目存神……混混沌沌
      ,杳杳冥冥
      。”《收心法下手功夫》中有:“坐虛無中
      ,不偏不倚
      ,乃是凝神于虛”,《收心法雜談》說:“我勸人先在虛空中團煉
      ,靜之又靜
      ,定之又定……自然入得杳冥”等等。這種凝神于虛空的功法是西派所獨有的
      ,可惜當時李西月并未對其操作要領(lǐng)作更深入的分析
      ,只有口訣,使后人難悟其深意
      。直到民國時期西派內(nèi)丹家海印子對此才有闡釋說:“仙宗從身外‘心息相依’發(fā)軔
      ,借彼‘先天一氣’鍛煉凡軀”;“必先舍此色身
      ,到外邊虛無中來
      ,凝神調(diào)息,方能無中有生”……直接利用虛空中的先天一氣
      ,來煉體內(nèi)之精氣神
      ,“久之,色身方面只有和平舒適
      ,而決無太過不及之弊及其他一切不良影響
      。”第二
      ,“虛空”亦為心之境界
      ,“如此片時,將心息提上虛無竅內(nèi)
      ,停神安息
      ,以自然為主。心太嚴則炎……
      ,是時也
      ,心如虛空,有息相依則不虛
      ,有息相隨則不空
      。不虛不空之間
      ,靜而又靜,清而又清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保弧耙蕴摽諡椴匦闹?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以昏默為息神之鄉(xiāng)”
      ,這也是“玄關(guān)一竅”(“恍然而陽生”)即開前的狀態(tài)。第三
      ,“虛空”一著并非僅為初階,在《三車秘旨》附錄《道情詩詞雜著》中有“虛空吟”三首:

      “行之容易得之難

      ,除了虛空不造丹
      。舉世若求安鼎處,個中境界比天寬

      “好之容易樂之難

      ,除了虛空不造丹。舉世若尋生藥處
      ,壺中原是列仙壇

      “得之容易守之難,除了虛空不結(jié)丹

      。舉世若尋立命處
      ,起頭煞尾一團團?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span>

      可見“虛空”功夫在內(nèi)煉全程中都是極重要的

      ,但李西月也并未展開論述,個中原因不得而知
      。只有從海印子所說:“最初從身外虛空下手
      ,最后亦在身外虛空了手,自始至終
      ,步步不離虛空”一句中
      ,可衡量出其份量,而光緒年間西派丹家汪東亭就直接將“虛空”這一范疇作為他內(nèi)丹學(xué)理論的出發(fā)點了

      “鉆杳冥”的功夫在李氏看來既重要又頗不容易

      。他說“人得杳冥方見道”,“凡做功夫
      ,鉆杳冥是第一樁難事……
      ,昔我在洞天中,學(xué)鉆杳冥七八年
      ,然后稍有把柄
      ,”可見其入手功夫之艱辛

    1. 側(cè)重“后天”修為以及對“后天”、“先天”和“結(jié)丹”

      、“還丹”兩對范疇的劃分
      ,是李氏內(nèi)丹理論的又一特色。關(guān)于“先天”
      、“后天”之論
      ,在前文中已有闡釋。在此主要對“結(jié)丹”
      、“還丹”一對范疇給予補充說明
      。李氏論著中比比皆是對“結(jié)丹”、“還丹”的比較性描述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兜栏[談》第八、九
      、十二
      、十三、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二十八等章
      ,通過“藥物”的專論來對二者進行比較
      。如第二十八章“乾坤離坎”中說:“后天煉己之物,又名‘先天坎離’
      ,言其取坎填離
      ,得生金液還丹(即“結(jié)丹”)也;先天還元之物
      ,亦名‘先天坎離’
      。言其取坎化離,得生金液還丹(即‘還丹’)生
      。先天
      、后天之取坎,皆名‘先天’
      ,特有他家來
      ,我家種之別耳。”可見
      ,“結(jié)丹”由“我家種”
      ,“還丹”須由“他家來”,這與孫氏《金丹真?zhèn)鳌ば拚娲舐浴费浴敖Y(jié)丹之功不在彼而在己
      ,還丹之法不由我而由人”的思想相同
      ,由此可看出結(jié)丹
      ,還丹兩段功夫的關(guān)鍵性區(qū)別。在第八章“內(nèi)外二藥”中說:“……故結(jié)丹與還丹不同
      。結(jié)者
      ,凝也。取他家之氣
      ,凝我家之氣
      。造化在后鼎中,不離周天火候
      ,乃可成功
      。還者,復(fù)也
      。采兌官之金
      ,復(fù)乾官之金。造化在先天鼎中
      ,須合同類陰陽
      ,始得成就
      。結(jié)丹完內(nèi)丹
      ,還丹用外丹”;在第九章“藥物相類”中說:“……后天鉛汞
      ,所以小結(jié)丹
      。先天鉛汞,所以大還丹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筇煦U汞者,金鼎烹來生藥物
      ,藥物即外鉛也
      。河車轉(zhuǎn)運制流珠,流珠即內(nèi)汞也
      。鉛汞相拘
      ,而小結(jié)丹矣。先天鉛汞者
      ,同類陰陽成戊土
      ,戊土即外鉛也。調(diào)?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鸷蚝霞和?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己土即內(nèi)汞也。鉛汞相見
      ,而大還丹矣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钡鹊龋砻骼钗髟碌乃^“結(jié)丹”是指“后天”功夫
      ,即煉己筑基
      ,而“還丹”則是指“先天”功夫,即在陰陽雙修的基礎(chǔ)上
      ,最后達至了性了命
      。陳攖寧在其《道竅談·讀者須知》第十條中,指出:“本書中畫龍點睛之處
      ,就是‘彼家’二字
      。……究竟‘彼家’二字是如何解釋
      ,頗有研究之余地
      。如謂‘彼家’是指腎中之氣而言,則單煉心中之神者非矣
      ;如謂‘彼家’是指身外之太虛而言
      ,則執(zhí)著肉體,在腔子里摸索者非矣
      ;如謂‘彼家’是指同類異性者而言
      ,則一己孤修,專事靜坐者非矣
      。讀者須于此等玄之又玄處著眼
      ,方可謂頭頭是道?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痹摱蚊枋鰧τ谖覀兝斫饫钍稀敖Y(jié)丹”
      、“還丹”說有一定幫助。


      李氏對“結(jié)丹”

      、“還丹”的論述還不僅僅停留在比較描述的層次
      ,他對二者還有更細致的刻劃,這在《道竅談·后天次序》
      、《后天申述》
      、《九層煉心》中均反映無余。

    2. “玄關(guān)一竅”之說

      ,以及對內(nèi)丹絕密之訣——“兩孔穴法”的披露也是他丹道思想的一大特色
      。宋元以來,內(nèi)丹家們在“玄關(guān)”問題上有過多種議論
      ,不一而足
      ,但其立論范圍概未出于《金丹四百宗·序》中有關(guān)“玄關(guān)”描述的一段話:“此竅者,非心非胃,非口鼻也
      ,非脾胃也
      ,非谷道也,非膀胱也
      ,非丹田也
      ,非泥丸也?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虼艘桓[
      ,亦無邊傍,更無內(nèi)外
      ,乃神氣之根
      ,虛無之谷,則在身中求之
      ,不可求于他也
      ”那么,“玄關(guān)”既未在身內(nèi)部位
      ,又未在身外
      ,它到底在哪兒,是什么
      ?對于此問題的回答
      ,丹家結(jié)論相異。至清代已有“真穴無形無影
      ,氣發(fā)則成竅
      ,機息則渺?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敝f
      ,李涵虛承此說法,又創(chuàng)新意
      。他說“玄關(guān)一竅
      ,自虛無中生。不居于五臟六腑
      ,肢體間無論也
      ”“玄關(guān)者,神氣交媾之靈光”
      ,“此關(guān)為玄妙機關(guān)”
      ,“此竅為萬法歸一之地,有獨無對
      ,故曰一竅
      。一言以蔽之曰:中是也。中在上下之中
      ,亦不在上下之中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span> 如果說他以上有關(guān)“玄關(guān)一竅”是什么還并無鮮奇之見解的話,那么對于“玄關(guān)”在哪兒
      ,則見解精辟
      、獨到。他說玄關(guān)“有死有活”:以人體中固定部位黃庭
      、氣穴
      、丹田為玄關(guān),就是死的
      ;以凝神聚氣現(xiàn)出此玄關(guān)
      ,就是活的。李氏還以親身體驗說明
      ,玄關(guān)出現(xiàn)時
      ,明滅不定。初入玄關(guān)時
      ,恍惚無憑
      。只有交抱純熟,才能逐步團結(jié)
      ,取得明確的效應(yīng)
      。既然玄關(guān)有死有活,因而它究竟在身體中的哪個部位上
      ,對入手功夫而言就并不重要了
      。李西月的“玄關(guān)死活”說,既是對以往丹家“玄關(guān)”說的綜合
      ,也打破了丹家固守一己之說
      ,“一刀切”論“玄關(guān)”的局面,對內(nèi)丹理論的完善可謂貢獻大矣

      “兩孔穴法”

      ,歷來丹經(jīng)很少提及,因為其乃內(nèi)修之秘訣
      ,向來只明師口授
      。李氏為使大道永存人間,毅然打破這一戒規(guī)
      ,將這一機密
      ,述諸筆端,其勇其誠可欽
      ,而此亦成為其內(nèi)丹思想異于他人之處
      。他說:“丹家有一穴,一穴有兩孔?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掌渲?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而竅其兩端,故稱為兩孔穴
      。師所傳‘口對口
      ,竅對竅’者,即此境界也
      。為任督交合之地
      ,陰陽交會之所,烏免往來之鄉(xiāng)
      。一穴兩孔
      ,其中有作為之法,此法最玄玄也
      ”“《參同》曰:‘上閉則稱有
      ,下閉則稱無。無者以奉上
      ,上有神德居
      。此兩孔穴法,金氣亦相須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箶?shù)語者,即盡為之之法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薄皟煽渍撸蛑T也
      ,為金丹化生之所
      。人于一穴兩孔中,知行追攝之法
      ,則兩門皆開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钡鹊?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學(xué)者只要細研全書,綜核諸論(尤其是“立牝根基”“中字直指”等章)
      ,再結(jié)合這一段話
      ,精思細鑿,自會有心得


      (五)對藥物層次

      ,筑基煉己,養(yǎng)己煉己,神氣精論
      ,神息論
      、神意論,采煉妙用等方面的精詳論述(參考《道竅談》)
      ,反映出李西月思想廣博
      ,多端之特點。并且
      ,正如其將煉心作用貫穿于內(nèi)修全程一樣
      ,“守其自然”、“順其自然”
      、“勿忘勿助”等等有關(guān)自然而然的思想也一直是其修煉過程中極為推崇的狀態(tài)

      李西月的內(nèi)丹思想,不僅是由他個人性格

      ,學(xué)識
      、世界觀、認識論所導(dǎo)引的
      ,也是他在時代對于道教要適應(yīng)文化潮流的召喚下
      ,所做得一種應(yīng)答。明清時
      ,道教逐步走向衰落
      ;且隨著資本主義經(jīng)濟萌芽所帶來的新生產(chǎn)關(guān)系的出現(xiàn),人們的文化及社會觀念(包括男女“性”觀念)亦隨之開放
      ,傳統(tǒng)道德對人性的壓抑和扼殺受到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反對
      。如明代中后期的一個思想派別——泰州學(xué)派(它具有濃厚的平民儒學(xué)特色),以王艮
      、李贄
      、何心隱為代表,挑戰(zhàn)傳統(tǒng)理學(xué)
      ,張揚個性
      、肯定人欲、重視自我凸顯
      ,主張“明道致用”
      ;再如明清時持續(xù)曠久的貞節(jié)觀念大論戰(zhàn)等等,均是這一現(xiàn)象的典型表現(xiàn)
      。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下
      ,雙修派已不會也不能再象宋元丹派一樣過度隱晦其詞,點到為止
      ,甚至用清修派的范疇
      ,代替己之范疇了
      ;同時道教也必須清掉其晦澀難懂,隱約其詞并只口傳心授的作法
      ,改變其神秘性
      、封閉性及繁復(fù)的煉養(yǎng)法,才能增強自身的吸引力
      ,吸引更多的信眾
      。不斷地走向世俗化、通俗化
      ,既是時代的要求
      ,也不失為道教拯救自身于衰亡中的手段。李西月身處其中
      ,致使他在內(nèi)丹著述及具體修行上
      ,更注重簡明、確切
      、細致
      、易解。他的作法為后來道教學(xué)者如何去發(fā)展道教內(nèi)丹做了榜樣
      。同時他的丹道理論亦沉淀在整個道教文化河床上而為后世所直接
      、間接承襲。

    李西月是清代著名道士

    ,是道教內(nèi)丹西派的創(chuàng)始人
    。本文首先對他的思想淵源做了簡要分析;接著梳理了他的主要內(nèi)丹思想——凝神于虛的入手功夫
    、九層煉心的內(nèi)煉全程
    、不同階段的三件河車;

    最后著重論述了他內(nèi)丹思想不同于他人的特色之處

    ,以及這些特色在道教史上的意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02/13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什么是丹道
    ?何謂性命雙修 ?
    丹道
    大成凈土適合那些修道者
    大成凈土適合那些修道者
    ? 大成凈土的特點,就是簡明易學(xué)
    什么是道學(xué)?
    什么是道學(xué)
    ? 道學(xué)之名
    ,始見于《隋書·經(jīng)籍志》,原指老子創(chuàng)立的有關(guān)道的學(xué)說
    太易先生妙解《黃帝陰符經(jīng)》(二)
    太易先生妙解《黃帝陰符經(jīng)》(二) 三、為什么說陰符經(jīng)以《奇門遁甲》為應(yīng)用
    ? 這個命題首先要從奇門遁甲之含義說起
    。奇者,乙丙丁三奇也
    ;門者
    ,八門開休生傷杜景死驚是也,遁者
    ,有隱遁
    奧修談道之:呂洞賓金色花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