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悟傳統(tǒng)文化《周易》(5)】——四象
一、四象概述
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三才,三才生四象,四象生五行,五行生六合,六合生七星,七星生八卦,八卦生九宮,一切歸十方。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八南蟆弊钤绲某鎏幵凇兑捉?jīng).系辭傳》: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yè)??鬃诱J(rèn)為《易經(jīng)》效法的是宇宙間萬事萬物的一個演變規(guī)律。太極者,宇宙的本體、起源即《列子》所說的“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兩儀者,陰陽也,四象者,陰陽之淵府也,八卦者,陰陽之大成也。象者,像也,就是以象去類比天地之間的各種事物狀態(tài),是易經(jīng)中最主要的認(rèn)識取象手段之一,也是古人對世間萬物規(guī)律的一種認(rèn)識和總結(jié)。
《易經(jīng)》是一本以最基本的、簡約的手段去發(fā)現(xiàn)這世間萬物規(guī)律的書,陰陽是最基礎(chǔ)的手段,而陰陽我們知道他是一體同源,相反相成,相互依存,相互轉(zhuǎn)化,相互消長的。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既互相平衡制約,又相互對立斗爭,又彼此依靠生存,無論陰氣或是陽氣,都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而隨時消減,比如春天,陽氣初生,是為少陽。到了夏天,陽氣旺盛,可是太旺盛了卻不可持久,亢龍有悔,所以是老陽,既然是老陽,力量就必然有所不及,那么陰氣就會開始萌發(fā),到了秋天,老陽雖然是還不想退場,可是更有生機的少陰開始登場亮相了,隨著力量的積蓄,很快便會履霜,堅冰至了,老陰開始了發(fā)威,可是同樣的道理,過猶不及,少陽又會慢慢的開始邁開他的腳步迎接新的輪回,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周而復(fù)始的循環(huán)。
這個規(guī)律適應(yīng)于世間乃至宇宙中的萬事萬物,只要是陰陽二氣所產(chǎn)生的事物,這個規(guī)律就不會改變。古人認(rèn)為一體之消息盈虛,皆通于天地,應(yīng)于物類,可以和天地日月相參相應(yīng),那么以我之情,求萬物之狀,不也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嗎?有一個成語叫提綱挈領(lǐng),抓住了“四象”這個最基本的規(guī)律,再反過來去印證所發(fā)生的事情,基本上可以做到洞若觀火,對真相了然于胸。一身之內(nèi),萬物之間,若想脫離這個規(guī)律而存在,恐怕是不可能的。
以此觀點來印證《易經(jīng)》中的各種事情,則可以清楚的看見陰陽二氣的流轉(zhuǎn)以及悔吝吉兇的產(chǎn)生過程,這一點在各卦的初爻和上爻表現(xiàn)的最明顯無誤。舉個例子:在易經(jīng)中,六是老陰,七是少陽,八是少陰,九是老陽。如果我們在卜卦的時候卜到了六和九,也就是老陰和老陽,那么這六和九的爻性質(zhì)就必須改變成相反的屬性,為什么呢?因為老就意味著事物的發(fā)展到了未段(亢龍有悔了),應(yīng)該變了。而七(少陽)八(少陰)卻不需要改變,因為他們的發(fā)展正好合適。這是《易經(jīng)》中一個重要的原則。也正好可以讓我們領(lǐng)略到四象循環(huán)流轉(zhuǎn)的一個過程。知道了陰陽二氣的屬性,了解了四象最基本的內(nèi)涵,對我們理解八卦這個最古老的《無字天書》有著很好的幫助,對于將來推演各種事物的規(guī)律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四象內(nèi)涵
隨著年輪的前進,四象說也慢慢的被冠上了各種各樣的涵義,最著名的大概要數(shù)古代星宿神祗信仰中的東方(左)青龍,西方(右)白虎,南方(前)朱雀,北方(后)玄武,這四個象征在中國恐怕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后來隨著取象的增多,青龍又代表了木,白虎又代表了金,朱雀又代表了火,玄武又代表了水……如此等等。取象越來越多,象征越來越廣,如果不是專業(yè)的人員,基本上是不可能將四象內(nèi)容理解清楚的,這也是為什么許多人一說起《易經(jīng)》,便覺得它“玄之又玄”的原因所在。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凡有象有形,則有陰陽,有陰陽則必有老少,有老少則必會發(fā)生變化。易象雖廣,不過陰陽一體,知道了這一點,則四象為何物,豈非掌上觀紋般容易嗎?
四象即為:太陽、太陰、少陰、少陽;而其又名:少陽、老陽、少陰、老陰;從數(shù)學(xué)角度論四象為:七、九、八、六;從方位角度論四象為:東、南、西、北;從一年季節(jié)論四象為:春、夏、秋、冬;從人的名字論四象為:孟章、執(zhí)名、監(jiān)兵、陵光;從飛禽走獸論四象為:青龍、玄武、白虎、朱雀;四象又為:金、木、水、火;或為:陰、陽、剛、柔。
浩瀚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和現(xiàn)象都包含著陰和陽,以及表與里的兩面。而它們之間卻既互相對立斗爭又相互資生依存的關(guān)系,這即是物質(zhì)世界的一般律,是眾多事物的綱領(lǐng)和由來,也是事物產(chǎn)生與毀滅的根由所在。天地之道,以陰陽二氣造化萬物。天地、日月、雷電、風(fēng)雨、四時、于前午后,以及雄雌、剛?cè)?、動靜、顯斂,萬事萬物,莫不分陰陽。人生之理,以陰陽二氣長養(yǎng)百骸。經(jīng)絡(luò)、骨肉、腹背、五臟、六腑,乃至七損八益,一身之內(nèi),莫不合陰陽之理。這一理論建立至今凡兩三千年,仍在為人們描述萬象。人與自然之間存在著互動的關(guān)系。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yīng),一體之盈虛消息,皆通于天地,應(yīng)于物類。
無極生太極,無名天地之始。太極生兩儀,有名萬物之母,一維。兩儀生四象,二維?。四象生八卦 ,三維?。而自無極生太極這0到1的開始,一直到四象生八卦所構(gòu)筑的完整的立體結(jié)構(gòu),這一過程又顯然是一個立體的并包含位次順序的四維關(guān)系。
“四象”對民俗有很深的影響。如果我們到北京中山公園去看社稷壇,就會發(fā)現(xiàn)壇中的土色各有不同。由于東方是青龍。土色為青;西方是白虎,土色為白;南方是朱雀,土色為紅;北方是玄武,土色為黑。中間的土色是黃的,象征人。這些土,是明清時期由四方的府縣專程運來,表示四方朝貢,天下祥和之征。
三、四大神獸
四大神獸又叫四象,分別為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屬于古代神話和天文學(xué)結(jié)合的產(chǎn)物。四獸融入了五行和方位,以不同顏色代表,東方青色為木,西方白色為金,南方赤色為火,北方黑色為水,中央黃色為土。另有《淮南子》提到五龍之一的黃龍位居中央,乃四獸之長。
所謂天數(shù)者,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是故處于堂上之陰而知日月之次序,見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暑。
中國古代把天空里的恒星劃分成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區(qū)。所謂的“垣”就是“城墻”的意思。三垣環(huán)繞著北極星呈三角狀排列。在“三垣”外圍分布著“四象”東蒼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東方的星象如一條龍,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鳥,北方的星象如龜和蛇。由于地球圍繞太陽公轉(zhuǎn),天空的星相也隨著季節(jié)轉(zhuǎn)換。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蒼龍顯現(xiàn);春夏之交,朱雀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頭;秋冬之交,玄武上升,總稱為“四大神獸”。
四大神獸也是周易六爻卦象相對應(yīng)的“六獸”中的四獸,總稱“六神”,分別是青龍、朱雀、勾陳、騰蛇、白虎、玄武,除了表示五行和方位,還反應(yīng)卦象信息。
四獸也是中國十二時辰制對應(yīng)不同時辰吉兇的一種提法。往往青龍對應(yīng)的時辰為吉時,白虎、朱雀、玄武對應(yīng)的為兇時。
上古時代我國古人在靠近黃道面的一帶仰望星空,將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成若干個區(qū)域,稱之為二十八宿,又將這二十八宿按方位及季節(jié)和四象聯(lián)系起來。古人先后選擇了黃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個星宿作為坐標(biāo)。因為它們環(huán)列在日、月、五星的四方,很像日、月、五星棲宿的場所,所以稱作二十八宿。又將其按方位及季節(jié)和四象,分為東、南、西、北四宮,每宮七宿,分別將各宮所屬七宿連綴想象為一種動物,以為是“天之四靈,以正四方”。青龍(蒼龍)、白虎、朱雀、玄武(一種龜形之神)為名。實際上是把天空分為四部,以每部分中的七個主要星宿連線成形,以其形狀命名。
東方的角(木蛟)、亢(金龍)、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形狀如龍,所以稱東宮為青龍或蒼龍。
西方七星奎(木狼)、婁(金狗)、胃(土雉)、昴(日雞)、畢(月烏)、觜(火猴)、參(水猿)形狀如虎,稱西宮為白虎。
南方的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馬)、張(月鹿)、翼(火蛇)、軫(水蚓)聯(lián)為鳥形,稱朱雀。
北方七星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虛(日鼠)、危(月燕)、室(火豬)、壁(水俞),其形如龜,稱玄武。
于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又成為鎮(zhèn)守天宮的四神,辟邪惡、調(diào)陰陽。
道教為什么以四象為守護神?因為四象本來就是四方的守護之神,《三輔黃圖》稱,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大靈獸鎮(zhèn)守東西南北四宮,辟邪惡、調(diào)陰陽,為四方之神。
后來,四象因被道教吸收隨著道教的流變而逐漸被人格化,并有了其封號,青龍?zhí)枮椤懊险律窬?,白虎號為“監(jiān)兵神君”,朱雀號為“陵光神君”;玄武號為“執(zhí)明神君”。
《太上元始天尊說北帝伏魔神咒妙經(jīng)》:“左青龍,名孟章。卯文。右白虎,名監(jiān)兵。酉文。前朱雀,名陵光。午文。后玄武,名執(zhí)明。子文。”
道士行法,有四象護衛(wèi),《道藏》有《北斗七元紫庭延生秘訣》稱,左有青龍名孟章,右有白虎名監(jiān)兵,前有朱雀名陵光,后有玄武名執(zhí)明,建節(jié)持幢,負背鐘鼓,在吾前后左右。
1.青龍
青龍,源于上古星宿崇拜。我國古代把天空里的恒星劃分成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區(qū)?!叭笔恰白衔⒃?,象征皇宮;“太微垣”象征行政機構(gòu);“天市垣”象征繁華街市。這三垣環(huán)繞著北極星呈三角狀排列。在“三垣”外圍分布著“四象”:“東蒼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說,東方的星象如一條龍。由于地球圍繞太陽公轉(zhuǎn),天空的星相也隨著季節(jié)轉(zhuǎn)換。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蒼龍顯現(xiàn)。
龍是東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這七宿的形狀又極似龍形,從他們的字義上就可以看出來,角是龍的角,亢是頸項,氐是本,而是頸根,房是膀,是脅,心是心臟,尾是尾,箕是尾末。
還有在龍心的部分,有人稱之為"大火"的,跟晴雨有關(guān),又因為青龍屬木,所以也是木星當(dāng)年的年太歲。而在道家興起之后,這些四靈也被冠上了人名,便于人類稱呼,青龍叫‘孟章’,而在眾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龍來做自己的年號,如三國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記中也有關(guān)于夏朝是屬于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龍生于郊"的祥瑞之兆的記載。
農(nóng)歷的二月初二,中華民族民間稱“二月二,龍?zhí)ь^”,象征著春回大地,萬物復(fù)蘇。
龍是一個種族,有公有母,能繁衍,會死亡。青龍是無性別的單體,不能繁殖,天上人間只此一只獨一無二。沒有生命下限。
龍是炎黃文明的圖騰,而青龍則是守護東方的東方之神,屬于上古時代的神,也即“青龍非龍”,二者是兩種生物,不能混為一談。
2.白虎
白虎也是戰(zhàn)神、殺伐之神,源于上古星宿崇拜。白虎具有避邪、禳災(zāi)、祈豐及懲惡揚善、發(fā)財致富、喜結(jié)良緣等多種神力。它是四靈之一,當(dāng)然也是由星宿變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的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組成。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西方在五行中屬金,色是白。所以白色是從五行中說的。
除了道教中的四靈包括青龍白虎之外,連在風(fēng)水師探勘墓地時,在地形前方左右兩邊突起的地形,可以當(dāng)作墓穴的地方,都有獨特的稱號,稱之左青龍、右白虎,取其護衛(wèi)之意,而在公堂中也有相同的裝飾,在左右堂柱上繪有青龍白虎,以其鎮(zhèn)壓邪靈。而在道教興起之后,龍虎被借用為道家煉丹的術(shù)語,就是指“鉛汞、坎離、水火、陰陽”等的同意詞。而另外一種說法是,性屬木,木代表東方,于卦為震,故比為青龍;情屬金,金代表西方,于卦為兌,金白色,故喻為白虎。金能夠克木,故情多損性,而用二八之真精氣,使之交合為一,則金木無間,龍虎自伏而成丹,在人體中則以肝為龍、腎為虎,而外丹則仍取陰陽之意,以龍為鉛,虎為汞。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是道家西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根據(jù)五行學(xué)說,它是代表西方的靈獸,為白的老虎,代表的季節(jié)是秋季。 二十八宿的西方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其形象虎,位于西方,屬金,色白,總稱白虎。
在中國四圣獸中,另外一個常常跟龍相提并論的就是‘白虎’,跟青龍同樣,白虎也非“虎”。
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白虎是戰(zhàn)神、殺伐之神。同時,白虎具有避邪、禳災(zāi)、祈豐及懲惡的揚善、發(fā)財致富、喜結(jié)良緣等多種神力。而它是四靈之一,當(dāng)然也是由星宿變成的。
由于白虎是戰(zhàn)伐之神,所以有多位猛將被說成為白虎星轉(zhuǎn)世,如:唐代大將羅成、薛仁貴父子等人。
白虎象征著威武和軍隊,所以古代很多以白虎冠名的地方都與兵家之事有關(guān),例如古代軍隊里的白虎旗和兵符上的白虎像。 白虎一般出現(xiàn)在漢代畫像石墓的墓門上,或與青龍分別作為單獨畫像刻在墓室的過梁兩側(cè),用以辟邪?!讹L(fēng)俗通義》云:“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zhí)搏挫銳,噬食鬼魅?!痹跐h代五行觀念中,白虎被視作西方神獸。
3.朱雀
朱雀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是四象之一,四大神獸之一,源于上古星宿崇拜。它是代表南方的神獸,代表的顏色是紅色,代表的季節(jié)是夏季。
朱雀是四靈之一,也和其它三種一樣,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總稱:井、鬼、柳、星、張、翼、軫。
朱為赤色,像火,南方屬火,故名朱雀。
4.玄武
中國夏王朝建立者禹的父親叫做“鯀”,字玄冥,也可以叫做玄武,在著名的大禹治水之前幫助舜治水。因其只采用塞堵而非疏導(dǎo),雖然有神物息壤的幫助,但仍沒有成功。通常鯀會被當(dāng)作靈龜?shù)幕恚淖宓囊恢А可绞险J(rèn)為蛇是自己的祖先。
玄武,源于上古星宿崇拜。從先秦時代開始它就是代表顓頊與北方七宿的神獸,而到了漢代五行學(xué)說開始興起,它的象征含義又多了壬癸與冬季。
龜和蛇在中國古代認(rèn)為是靈獸,象征長壽,漢朝以前貴族長配以玉制龜佩,現(xiàn)今在日本受古代中國影響,取名和制作圖徽常用龜圖案。
玄武是一種由龜和蛇組合成的一種靈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
玄武和其他三靈一樣,玄武也由天下二十八星宿變成的:斗、牛、女、虛、危、室、壁。
古代的人們把北方的若干星星想象為龜蛇形象,謂之玄武大帝。在中國民間信仰中,玄武大帝具有下列幾種神性特征:
(1)北方之神
《楚辭·遠游》注云:“玄武,北方神名”。《史記·天官書》說:“北宮玄武、虛、?!薄!吨匦蘧晻伞肪砹逗訄D》:“北方黑帝,神名葉光紀(jì),精為玄武”。
(2)玄武水神
根據(jù)陰陽五行理論,北方屬水,故北方神即是水神,五逸《九懷章句》說:“天龜水神”?!逗鬂h書 ·王梁傳》:“玄武,水神之名”?!吨匦蘧晻伞肪砹逗訄D》:“北方七神之宿,實始于斗,鎮(zhèn)北方,主風(fēng)雨”。雨水為萬物生長所需,且水能滅火,所以玄武的水神屬性,頗為中國民間重視和信仰。
(3)生殖之神
中國古代素將偉大的神力和陰陽交感演化萬物的現(xiàn)象相類比,崇拜生殖的神力。蛇本身就是生殖和繁衍的象征,玄武以龜蛇合體的形狀出現(xiàn),更被古人看作雌雄交配、生殖繁衍的標(biāo)志。東漢魏伯陽《周易參同契》也用龜蛇糾繆的例子說明陰陽必須配合:“關(guān)關(guān)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雄不獨處,雌不孤居,玄武龜蛇,糾盤相扶,以明牝牡,畢竟相胥”。
(4)司命之神
龜在古代是長壽和不死的象征,并能導(dǎo)引咽氣,《史記·龜策列傳》載云:“南方老人用龜支床足,行二十余歲,老人死,移床,龜尚不死。龜能行氣導(dǎo)引”?!侗阕印份d:“城陽郄儉少時行獵,墜空冢中,饑餓,見冢中先有大龜,數(shù)數(shù)回轉(zhuǎn),所向無常,張口吞氣,或俛或仰。儉亦素聞龜能導(dǎo)引,乃試隨龜所為,遂不復(fù)饑”。再者,北宮玄武七宿之第一宿斗宿,又稱南斗?!缎墙?jīng)》云:“南斗六星,主天子壽命,亦宰相爵祿之位”。晉干寶《搜神記》引管輅的話說:“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拜南斗可以增壽。這對于追求長生不死帝王官僚及普通人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玄武的這些神性特征,不僅贏得了社會各階層的信仰,也為唐宋以后玄武演變?yōu)榈兰掖笊竦於嘶A(chǔ)。
丁俊貴
2020年4月28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03/24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什么是國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