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理想期望的追求目標,即可稱之為終極者(關懷)。
對非終極者的事物,人們所表現(xiàn)出的非理性盲目追求,即稱之為迷信。
道醫(yī)的神治,即是以“道”生成及發(fā)展運行規(guī)律之要素,給予人類社會及個體 病態(tài)癥結的一種解決方法。在施治過程中的一切手段和方式,其根本,都是為調動出 病患者本身的自我潛能和免疫抗體,達到自我恢復、自我康復作用。
道醫(yī)將“身國共治”、“去心病”和“治未病”等養(yǎng)生理論作為奠定醫(yī)學理論的 基礎和醫(yī)學的崇高目標,倡導重道德,守規(guī)律,愛環(huán)境,防患于未然,從而構造了拯 救失落心靈、彰顯道德本真的道醫(yī)神治體系。據(jù)此,道醫(yī)神治體系,大體可分為以下 幾部分內容。
(一)無為之治
黃帝和老子,都是道家的祖師。所謂“黃老學派”,就是宣揚黃老思想的學派的 總稱。將老子同黃帝聯(lián)系起來,始自“稷下學宮”。“稷下學宮”是戰(zhàn)國時代齊國國 都臨淄(今山東淄博)稷門地區(qū)的一個學術團體。他們尊黃帝和老子為該派的創(chuàng)始 人,把黃帝和老子相提并論,發(fā)展了道家的基本學說,同時又融合了儒家、墨家和法家的思想內容。主要著述有《伊尹·九主》、《黃帝四經》等。在這些著作中,老子 《道德經》的對“道”的論述,進一步落實到人的活動與大自然天地四時的聯(lián)系,以 及“君無為而臣有為”的政治主張。到了西漢初年,因為長期戰(zhàn)亂,全國經濟受到 了極大的破壞,為了恢復經濟,讓百姓修養(yǎng)生息,張良、曹參等一批政治家都極力主 張以黃老思想治理國家。陸賈在他的著作《新語》中認為,“道”的最大特點是黃老 所主張的無為。他總結歷史教訓說:上古時代的虞舜和周代初年的周公治理國家表面 上看似乎是無所作為,但實際上能使“天下治”;秦代的秦始皇以暴政和強兵威震天 下,到頭來卻失去了天下。據(jù)《史記》記載,曹參在齊國做宰相,把熟知黃老之學 的蓋公尊為上賓,以黃老思想來治理齊國,使齊國安寧富強,被稱為“賢相”。文 帝、景帝(公元前179 ~前141年)時代,都以黃帝、老子所倡導的清靜無為精神治 理國家,生產力都得到了較快的發(fā)展。因此,漢景帝時,竇太后對黃老思想特別推 崇,景帝、太子和皇親國戚都經常閱讀黃老思想的著作,可見黃老思想在當時社會上 之盛行。黃老思想成為神仙信仰的理論根據(jù),則是從景帝的兒子武帝繼位以后開始 的。漢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崇尚儒學,同時篤信神仙之說。宣揚神仙 之說的神仙家們?yōu)榱送鍖W相抗衡,需要建立自己的一套理論體系,于是很自然的找 到了黃老思想,一方面當時黃老思想十分盛行,為人們所推崇,而其中又有許多同神 仙之說有相似的詞句,如《道德經》中所說的“長生久視”等可以變通使用;另一 方面,也只有黃帝和老子生活的年代和歷史地位,才能與儒學所推崇的亮舜、孔子相 媲美。由此,黃老思想逐漸被利用來作為神仙之說的主要理論根據(jù),兩者不斷被神仙 家們糅合成一體,并進一步發(fā)展和系統(tǒng)化,道家哲學思想日漸豐滿,且呈現(xiàn)出向宗教 思想體系演變的趨勢,身為古代先哲的老子也因此被神仙家們供奉為神仙,成為道的 化身,一位創(chuàng)造宇宙并與宇宙共存的、至高無上的天神。東漢(公元25~220年) 時,老子已經同傳入中國不久的fo祖釋迦牟尼一起為人們所供養(yǎng)。但是,在公元二世 紀之前,人們對于神仙只是停留在思想信仰上,雖然有崇拜的對象,卻還沒有形成特 定的宗教組織;雖然已經有了比較完整的宗教思想體系,卻只是作為全民族信仰的一 種內容與中國其它古老文化混在一起,同本民族其它思想文化的界限并沒有劃分得十 分明顯。因此,還不能產生足夠的影響力。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以 后,老子和莊周的學說廣為社會所認同并成為完整的思想體系,形成道家這一哲學派 別。道家學派從它開始產生的那一天起,就把“道”的智慧應用于社會,成為中國 思想文化史的一條引人注目的主線。
(二)身國同構
葛洪說:“古之初為道者,莫不兼修醫(yī)術”(王明《抱樸子.內篇校釋》)。明確 指出了醫(yī)道兩家具有親緣性。又說:“形神相衛(wèi),莫能傷也”(同上)??梢?,養(yǎng)生的 關鍵在于養(yǎng)神,神全則形全。“夫道者,內以治身,外以為國,能令七政遵度,二氣 告和,四時不失寒燠之節(jié),風雨不為暴物之災,玉燭表升平之征,澄醴彰德洽之符, ……疫癘不流,禍亂不作,塹壘不設,干戈不用,不議而當,不約而信,不結而固, 不謀而成,不賞而勸,不罰而肅,不求而得,不禁而止,處上而人不以為重,.居前而人不以為患,號未發(fā)而風移,令未施而俗易,此蓋道之治世也”(《抱樸子內篇·明 本》)。明確提出了 “身國同治”的觀點。
孫思邈說:“古之善為醫(yī)者,上醫(yī)醫(yī)國,中醫(yī)醫(yī)人,下醫(yī)醫(yī)病?!痹诘泪t(yī)看來, 治身與治國的模式完全是一樣的,都出自于道。醫(yī)國是上醫(yī)所為,是道醫(yī)崇高的理 想。
宋代張君房在《云笈七簽》中說:“一人之身,一國之象也。胸腹之位,猶宮室 也。四肢之列,猶郊境也。骨節(jié)之分,猶百官也。神猶君也,血猶民也。能知治身, 則知治國矣。夫愛其民所以安其國,養(yǎng)其氣所以全其身。民散則國亡,氣竭則身 死?!倍诟鸷榭磥恚瑖帽热说木?,而臣民好比血肉,治國如能象養(yǎng)生那樣心 身俱妙,則君民同樂,天下太平。如身無病,則國無禍。這“身國互喻”的法式, 成為道醫(yī)的重要思維方式。
(三)符箓方術
禁法是以咒語產生的能量、次聲波來限制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抑制病灶,使病灶逐 漸縮小,直至消失。如同現(xiàn)代醫(yī)學的抗菌素,不是直接殺死細菌,而是抑制病菌生 長,久而久之病菌就會死亡。
咒法就是詛咒,是祝由術中最神秘的部分,用咒語詛咒病魔,將病魔趕出人體。 咒語不是一般人會念就有效果,而是有功力的人所發(fā)出的一種特定聲音,是一種次聲 波,常人的耳朵根本聽不見,它能夠對人體器官發(fā)生共振,產生能量。
“伏羲氏……畫八卦……乃嘗味百藥而制九針,以拯夭枉焉”(《帝王世紀》為西 晉時皇甫謐所著)。伏羲對日月星辰,季節(jié)氣候,草木興衰等等,有一番深人的觀 察。不過,這些觀察并未為他理出所以然來。一天,黃河中忽然現(xiàn)出了 “龍馬”,也 就是這一刻,他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正處于一種強烈的精神震撼之中,深切地感到了自身與 所膜拜的自然之間,出現(xiàn)了一種莫名其妙的和諧一致。他發(fā)現(xiàn)龍馬身上的圖案,與自 己一直觀察萬物自然的“意象”心得暗合,就這樣,伏羲通過龍馬身上的圖案,與 自己的觀察,畫出了 “八卦”,而龍馬身上的圖案就叫做“河圖”?!渡胶=洝分姓f “伏羲得河圖,夏人因之,曰《連山》”。伏羲八卦源于陰陽概念一分為二,文王八卦 源于天文歷法,但它的“根”是《河圖》。河圖和洛書,乃由天象觀察中產生的,在 古代時期就成為帝王的寶貴之物。河圖和洛書構造簡明,它是中國古代的文化基石之
一。清代經學家廖平曾將《詩經》、《易經》、《內經》三者反復印證,證實了《內經》的理論本于《易經》,而《易經》之數(shù)理又取決于河洛。
(四)飲食療法
合理的膳食結構是保健的關鍵?!端貑枴づK器法時論》中“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 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氣”的觀點,堪稱中華民族飲食 和營養(yǎng)的綱要。《養(yǎng)生錄》中談到養(yǎng)生“六宜”,食宜早些、食宜暖些、食宜少些、 食宜淡些、食宜緩些、食宜軟些。中國保健食品的特點和優(yōu)勢是傳統(tǒng)的中醫(yī)藥學、養(yǎng) 生學與現(xiàn)代食品科學、營養(yǎng)學密切結合,既有幾千年的豐富經驗、系統(tǒng)理論,又有現(xiàn) 代科學技術成果及研制方法的優(yōu)勢互補,使保健食品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安全有效,頗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
藥物養(yǎng)生保健也是飲食養(yǎng)生的一部分?!侗静菥V目》中記載有養(yǎng)生作用的藥物共約160種。后世醫(yī)家分別制成膏、丹、丸、散等劑型,遵循中醫(yī)理論進行君、臣、 ^佐、使的配伍,適宜于長期進行養(yǎng)生保健。傳統(tǒng)保健藥物如六味地黃丸、四君子湯、 ?腎氣丸、逍遙丸、歸脾丸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保健佳品,受到國內外人士的歡迎。我們可以憑借豐富的中藥材資源,開發(fā)出能夠改善亞健康狀態(tài)、提高人體免疫力、抗疲勞 及抗衰老的保健藥品;可以根據(jù)現(xiàn)有的復方研究成果,如補腎填精方、益腎健脾方、 腦力智寶方、葆春方等,以及古方如十全大補方、八珍湯、小建中湯、地黃飲子等進行再開發(fā);也可以借鑒一些保健單味藥的研究成果如銀杏、白芍、月見草等,進一步 開發(fā)研究。開發(fā)保健藥品還可以在改變保健品劑型上下工夫,將保健藥品制成簡便易 攜帶、方便易保存的中藥制劑如膠囊、丸劑、膏劑、顆粒劑等,以滿足不同層次消費 者的需求。
(五)房室養(yǎng)生
房中術又名“房術”、“房中”、“房內”、“黃赤之術”、“男女合氣之術”,是中國古代醫(yī)家和道家關于如何在男女性生活中獲得樂趣、保健、胎教、優(yōu)生、延年益壽 的學問?;诘兰业年庩査枷耄研宰鳛橐环N修身養(yǎng)生的方法。房中術的這一性質, 在歷史上更多的被人用作淫穢之術,因此也經常遭到政府的封禁,其本身的內容反而 被大多數(shù)人不了解。
房中術又名玄素之道,古仙人素女、采女、彭祖、容成公皆明此道。東漢正一祖 天師張道陵亦曾說是法。
房中派是道教早期xiuchi煉養(yǎng)方術流派之一。肇始于戰(zhàn)國,以秦國為顯著,宗稱容 成、彭祖。考古發(fā)現(xiàn),馬王堆帛書有《養(yǎng)生方》兩卷,言房中事。是古代方士、道 士房中節(jié)欲,養(yǎng)生保氣之道?!稘h書?藝文志》著錄黃帝、容成等八家,謂“樂而有 節(jié),則和平壽考;及迷者弗顧,以生疾而隕性命”?!逗鬂h書·方術列傳》有冷壽光、 甘始等。張陵、張衡、張魯行教吸收該術,稱男女合氣之術,或黃赤之道。道教認為 男女交合,是陰陽和合之常,陰陽不交,則坐致壅于之病,無益人壽;但恣情縱欲, 必損人壽命,乃至速死。故房事需要講求交合方法,注意房中節(jié)欲,實行房中禁忌 等。東晉葛洪亦重視房中,認為不行房中,“雖服百藥,猶不得長生也”。北魏寇謙之改革天師道,力斥此術;隋唐以降,改謂“陰丹”;后世南宗業(yè)已吸收此術;此后 轉衰。
道教黃赤之道:即房中術,來源于古代巫覡?!稘h書·藝文志》中房中家著錄百 八十卷。晉葛洪在《抱樸子》亦論述和倡導此術。《隋書·經籍志》載房中十三部三 十八卷。南宋鄭樵《通志?文藝略》載房中九部十八卷,宋以后,論及房中的書便 頻于絕跡了。房中家依托黃帝、玄女、龔子、容成公、三張施行此術,所謂“黃老 赤篆,以修長生”。陶弘景《真誥》稱為黃赤之道D房中術本是講房中禁忌及卻病之 術,《漢書?藝文志》中說:“樂而有節(jié),則和平壽考,及迷者費顧,以生宗而損性 命”。道教重養(yǎng)生之道,也主張廣嗣,所以道教倡導此術。認為可以受精氣,求得
“還精補腦”,至于后來誤解為猥褻之術,乃妖妄欺誑。北魏寇謙之曾反對“男女合 氣之術”,他說:“大道清虛,豈有斯事!”晉葛洪也說:“單行房中不能致神仙,也 不能去禍致福”。后世道教信徒中,也沒有房中術的流派,道教全真派系出家道士, 主張禁欲,更是反對此術。房中術的精華思想徹底被淹沒。
(六)內外丹修煉
春秋戰(zhàn)國時期,仙道活動興起,人類對死亡的恐懼,對長生的渴求,促使了人類 文化的先驅者開始對生命延續(xù)的探索。重生惡死,是方士對生命的思考。他們相信, 世間會有仙方、仙藥及各種秘術,能讓人成為長生不死的神仙。他們對長生不死的執(zhí) 著追求,引領人們將成仙長生變?yōu)楝F(xiàn)實的渴望。方仙信仰是道教的重要源頭之一。方 士們的理論和實踐,對道教最終的形成提供了豐富的材料。神仙信仰的價值為道教形 成長生不老、肉身成仙的生命觀奠定了基礎。神的來源和選神方法,給道教以啟發(fā)。 方士們創(chuàng)造的神仙也為道教吸收,成了道教的神。道教在此基礎上,終于創(chuàng)造出一個 龐大的、完備的神仙譜系。戰(zhàn)國時出現(xiàn)了許多記載神仙傳說的著作,書中載有不少關 于仙人,仙境,仙藥等傳說的文字。如《莊子?逍遙游》中有這樣的描寫:“藐姑射 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云氣,御鳳 龍,而游乎四海之外?!薄渡胶=洝贰ⅰ?a href="/ddjy_100/226.html">列子?湯問篇,黃帝篇,周穆王篇》,屈原的 《離騷》、《天問》、《九歌》等都將仙境描畫得美妙,而神秘的仙人亦被描繪成外生 死,至虛極,不為物累,超脫自在,能騰云飛行的神奇人物。
伴隨著神仙之說而出現(xiàn)了尋求仙境,仙人,傳布成仙之方的方士便出現(xiàn)了。三神山成了道教創(chuàng)立仙境的起點。道教以此創(chuàng)造了從天上、人間、海上到地下的仙境系 統(tǒng),諸如三十六天,十州三島,十大洞天,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等神仙居住的洞天 福地圣境。尋仙藥衍化成道教的煉制外丹、修煉內丹、形成了影響較大的丹鼎派。
那時最著名的方士有宋毋忌,正伯僑,徐福,盧生、李少君等人。道教吸取了神仙家修煉的各種方術,經過一代代高道的努力,形成了一整套得道成仙的修煉體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31/592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內八段錦
下一篇: 道醫(yī)的八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