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家音誦是一種具有悠久淵源的聲控技術。它依調式而唱,具有固定旋律,雖然不同于仙歌道曲,但已經具備了音樂的基本功能。將“吟誦”與“音誦”稍作比較,可以發(fā)現它們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一方面,吟誦與音誦都依字行腔和運氣發(fā)聲;另一方面,吟誦講究文讀語音,更符合語言原貌,而音誦則講究黃鐘律呂之聲律。作為道門的獨特技藝,音誦具有陶冶性情、感通大道的神圣屬性。在實施過程中,音誦主體配合禹步、存想等方式來進行心性修養(yǎng),感應客體,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道家看來,音誦既可以帶來直接的感官愉悅,又可以使人精神專注,導引內氣運行,有助于治病養(yǎng)生。遵循推陳出新的自然完善法,積極而審慎地開發(fā)和運用道家音誦資源,對于當今以及未來人們的健康生活來說都有裨益。
一、引言
經過長期發(fā)展,道家積累了豐富的文化資源。如何認識其價值?如何運用道家文化資源為人類健康生活服務?需要研究的問題很多,本文擬側重探討“音誦”這種詠唱形式。
“音誦”是“誦”的一類,其原型字是“甬”,而“甬”的本義是“通”,表示從頭到尾,暢通無阻。延伸到文章的聲讀上,就形成了“誦”。早在金文里,已經有“誦”這個字,其構形是言字旁加上“甬”,意思是通讀文本。根據《佩文韻府》①的記載,古時候所謂“誦”有很多種形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吟誦與音誦。如果說,“吟誦”主要是在儒生中流行,那么“音誦”則主要在道家圈內秘傳。相對而言,大家對“吟誦”了解要多些,至于“音誦”則是許多人都覺得陌生的,這就是本文為何選擇“音誦”作為考察對象的原因。
這里需要稍加說明的是“道家”概念問題。最早使用“道家”概念的是西漢司馬談,他在《論六家之要旨》一文中對“道家”的由來、思想主張、基本特點都做了精辟論述。此后,學術界對“道家”概念內涵做了種種解釋,至今看法不一。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已故研究員王明先生曾指出:“習慣上有時把道教也稱作道家?!雹诟鶕@種說法,筆者以為道家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的道家指的是以黃帝、老子為代表,以“道”為核心概念的學術流派;而廣義的道家則包括了東漢以來的制度道教。由此延伸于“道家音誦”,在研究范圍上也應該有更為廣泛的包容性。一方面,先秦時期以黃帝、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文獻當然必須進入研究視野;另一方面,東漢以來的制度道教所留下的諸多經典也應該予以考察。此外,還有一些文獻雖被列為雜家,但其中卻包含著豐富的“道家音誦”淵源史料,例如《管子》《呂氏春秋》等書多涉音樂養(yǎng)生問題,這是不能忽略的。發(fā)掘這部分文化資源,有助于理清“道家音誦”的來龍去脈。
二、道家音誦的明確記載
“音誦”的明確記載,首見于《魏書》卷一百二十四《釋老十》,其中有一段文字言及:寇謙之守志嵩岳,精專不懈,于神瑞二年十月乙卯,忽遇“天神乘云駕龍”,集止山頂,稱太上老君授予寇謙之天師位,賜《云中音誦新科之誡》二十卷。后來關于寇謙之秘傳“音誦”的故事大抵以《魏書》記載為藍本而稍作增刪。例如《隋書》卷三十五《經籍四》以及馬端臨《文獻通考》卷二百二十四等處也有類似描述。
考《正統(tǒng)道藏》之“洞神部·戒律類”,收有《老君音誦戒經》,學術界多認定該書即寇謙之所得《云中音誦新科之誡》。一開始,《老君音誦戒經》就敘述:太上老君告知傳經的人,初“受誡”時要舉行隆重儀式:首先是“受誡”者莊嚴肅穆地站在《戒經》之前,向《戒經》行八拜大禮;其他的師友則手捧經書,演唱“八胤樂”。所謂“胤”,許慎《說文解字》解釋為“子孫相乘續(xù)也”,而《爾雅》則用“繼”字予以概括。就音樂演唱角度來說,“胤”可以理解為一遍完了再續(xù)一遍,如此連續(xù)八遍,故稱“八胤”。按《說文解字》的說法,“胤”字“從肉從八”,而“佾”字右側亦由“八”與“肉”構成。由此可以推斷,“胤”與“佾”當同出一源。考孔子《論語》有“八佾舞于庭”的記載,而《禮記·祭統(tǒng)》則稱“八佾以舞大夏”。此所謂“佾”,指的是樂舞行列。按西周的等級制度,諸侯用“六佾”,凡三十六人,縱橫各六排;天子用“八佾”,凡六十四人,縱橫各八排。“大夏”,系夏朝大禹時期所創(chuàng)制的一種“韶樂”。因為大禹是夏朝開國君主,所以其禮儀用的是“八佾”。結合《論語》與《禮記》的資料來分析,筆者以為“八胤樂”可能是從上古八佾舞樂脫胎而出的一種儀式音樂。《老君音誦戒經》描述傳戒時眾人演唱“八胤樂”,這實際上烘托了“音誦”進行前的氣氛。接下來,《老君音誦戒經》指出:在演唱了“八胤樂”之后,即由“受誡”之人按照“音誦”調式“伏誦經意”。所謂“伏”就是俯身低頭,“伏誦”就是兩足跪地、身體前傾如匍匐之狀,低頭而音誦;誦畢,再行八拜禮。完成了三個基本程序,就算受誡了。為了便于操作,《老君音誦戒經》特別說明:如果不懂得“音誦”,只要“直誦”就行。所謂“直誦”,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一般性朗讀??梢姟耙粽b”與“直誦”有明顯區(qū)別。簡單地講,“直誦”不講究調式,沒有固定旋律,節(jié)奏自由,乃是最為普通的誦讀方式;而“音誦”則要依調式而唱,不僅有固定旋律,而且講究節(jié)奏。音誦雖然不同于仙歌道曲,但已經具備了音樂的基本功能,是介于言說與音樂之間的一種特別的聲控技藝形式。
三、道家音誦考源
盡管“道家音誦”的明確記載是到了南北朝時期才出現,但其淵源卻非常古遠。據《呂氏春秋》記載,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朱襄氏”③時期,大臣士達為了解決多風而陽氣過盛問題,就創(chuàng)造了“五弦瑟”,通過調理角、徵、宮、商、羽五音,“以來陰氣,以定眾生”④。這說明“五弦瑟”的演奏在開初并不是為了休閑娛樂,而是作為調理陰陽的手段?!独暇粽b戒經》在論及“音誦”的本旨時謂之“土居安寧,風雨時節(jié)”⑤,這完全符合“五弦瑟”調理陰陽的內在精神,因為大地之所以能夠安寧,就是因為陰陽平衡,而“風雨時節(jié)”就是春夏秋冬運行有序的象征,其背后所蘊含的理念還是陰陽平衡??梢姟暗兰乙粽b”在思想內涵上與上古通過彈奏弦瑟以和陰陽的主旨是合拍的。
從氣運路向上看,“道家音誦”與《莊子》中的“洛誦”也有一定關聯。該書《大宗師》篇記載“南伯子葵聞道”故事時曾言及洛誦。在莊子筆下,南伯子葵所得的“道”是經過世代相傳的,先是聞之于副墨之子,而副墨之子又是從洛誦之孫那里學來的,再往前稽考,最終追溯到“疑始”,也就是混沌的肇端。其中的“洛誦”,按照宋代學者林希逸的解釋,就是“苞絡而誦之也”⑥。然而,什么是“苞絡”呢?“苞”就是花苞,而“絡”就是經絡?!鞍迸c“絡”連用,所表達的當是如花苞一樣含蓄、又如經絡那樣貫通全體的狀態(tài)。“絡”與“洛”同音相轉,意義相通,于是引出了洛水的意象,表征其川流不息。如此看來,“洛誦”當是一種頗為含蓄、圓潤的誦唱方式。這種以花苞及流水為法象、以經絡為內涵的“洛誦”,盡管是通過寓言故事來表達的,但其操作機理卻是明白的,故而對于后來的“道家音誦”當有特別的啟迪意義。
如果進一步稽考,我們還會看到,“道家音誦”與遠古之“嘯”也存在某些關涉?!皣[”在先秦古籍已有記載,如《山海經·西山經》在講述西王母故事時曾以“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為形容。其中的“善嘯”,講的是一種發(fā)聲狀態(tài)。作者將“善嘯”與“豹尾虎齒”聯結起來,可以讓我們感受到一種很奇異的形象。另外,在《詩經》與《楚辭》里也有關于“嘯”的句子,如《楚辭·招魂》云:“招具該備,永嘯呼些。”這是上古時期“招魂”儀式的一個片段寫照,其大意是講:準備好了一切招魂的器具,而后就開始長嘯大呼?!坝馈笔情L久的意思,“些”是語氣助詞。按照漢代王逸的解釋,“長嘯”與“大呼”,系一陰一陽,“嘯”屬陰,而“呼”屬陽,兩者配合,方可發(fā)生感通效果。⑦從這里,我們看到了“嘯”這種發(fā)聲方式的陰陽對應。
漢代以來,“嘯”成為道家神仙人物煉氣的一種技藝,并且逐漸音樂化。如陶弘景《真誥》卷三所錄《英王夫人歌》云:
駕歘敖八虛,徊宴東華房。
阿母延軒觀,朗嘯躡靈風。
我為有待來,故乃越滄浪。⑧
意思是講:駕駛著如火光閃爍一樣快速飛行的神獸,遨游天地八方,而后回旋反轉,來到了東華帝君住所,看到了西王母倚靠在欄桿上怡情至樂的神態(tài)。春風吹拂而過,西王母爽朗長嘯。“我”就是為觀賞這場景而來的,所以不遠萬里,越過了漢水,終于領略了無限風光。詩中之“朗嘯”,既續(xù)存了《山海經》西王母“善嘯”的信息,又透露了“嘯”在道家神仙中所具有的歌詠特質。
這種走向音樂化的“嘯”,在古文獻里是可以找到許多佐證的,如《晉書》卷四十九記載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到蘇門山拜訪孫登時聽見孫登之嘯,“若鸞鳳之音”,這既寫出了孫登之嘯的悅耳動聽,也暗示了其音樂特質,因為鸞鳳作為理想中的神鳥,本來就是美妙聲音與自然律呂的表征,所以《晉書》以此來形容孫登之“嘯”,正暗示了其嘯的合律本色。此外,陳晹撰《樂書》卷一百四十一記載,孫登“彈一弦琴,善嘯,毎感風雷。嵇康師之,故其贊曰:調一弦兮斡參寥廓,嘯一曲兮能驟風雷”。其中的“斡”是旋轉的意思,而“參”當指“參星”,二十八星宿分列東西南北四方,“參星”屬于西方七宿之一,以一星指代二十八星宿,象征琴聲與二十八星宿的周轉運化相吻合。從嵇康的贊詞可知,孫登是一邊彈琴一邊長嘯的,顯然,孫登之嘯不僅與琴律合拍,而且還蘊含著遵循二十八星宿自然節(jié)律的思想旨趣?!皣[”的這些元素從某種意義上為“道家音誦”的形成提供了文化滋養(yǎng)。后來,《老君音誦戒經》講述“音誦”的操作時也一再出現“二十八星宿”名稱,這在一定程度上透露了“道家音誦”對于“嘯”的元素是有所繼承的。
四、道家音誦的特征
具有悠久文化淵源的“道家音誦”有什么特征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從《老君音誦戒經》的文本入手尋求線索。該書開篇云:
老君曰:煩道不至,至道不煩。按如修行,諸男女官見吾誦誡科律,心自開悟。可請會民同友,以吾誡律著,按上作單章,表奏受誡,明慎奉行如律令。⑨
從這段描述來看,“音誦”的目的乃是為了“修行”,其基本要求是“誠”。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二章說“誠全而歸之”,唯有誠心才能歸往大道?!抖Y記·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币馑际侵v:“誠”系天道的品性;求誠則為人道的路向?!靶扌小本褪且哉\摯的心靈感通大道?!耙粽b”是修行的基本課程,其目的就是要開悟大道。
就形式來看,“音誦”當然不是簡單的誦讀,而是具有特殊音樂屬性的聲控技術。關于這一點,《老君音誦戒經》的措辭即可以佐證。該書解釋“音誦”時用了“太上老君樂音誦誡令文”⑩,這句話在“音誦”之前加上“樂”字,之后加上“誡”字,形成了“樂音誦誡”的詞組,其中的“樂音”強調了“誦”的音樂屬性,而“誦誡”則意味著通過“誦”而表達了“知止明律”的修行態(tài)度。實際上,我們可以將“音誦”看作“樂音誦誡”的縮略語。這里的“音”當然不是一般的聲音,而是具備旋律、節(jié)奏并且可以調控速度的一種“氣音斡旋”流程。
值得注意的是,《老君音誦戒經》行文多次出現了“科律”“科法”的用語。此經文中的“科”主要是指戒律,這種戒律是通過齋醮科儀來確認和實施的,“音誦”就是在齋醮中履行科戒的必要程序,屬于齋醮禮儀中的贊頌類,需要配合樂器來演唱。由于配合了樂器,引入相關的操作環(huán)節(jié),“音誦”的實施就不是純個人行為,而是團隊行為。
將“吟誦”與“音誦”稍作比較,可以發(fā)現它們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筆者曾經就此問題請教過前中國道教協(xié)會副會長陳蓮笙道長,他講出了其中的奧妙。首先,“吟誦”與“音誦”都講究“依字行腔”和“運氣發(fā)聲”。所謂“依字行腔”就是按照漢字的平仄特點來調整音長和節(jié)奏。一般而言,就是平聲字的聲調相對拉長,仄聲字的聲調相對短促。所謂“運氣發(fā)聲”就是采用腹式呼吸法,也就是由丹田處運氣,從而使得聲腔渾厚圓滿。這是“吟誦”與“音誦”均有的特點。所不同的是:吟誦講究“文讀語音”,更符合語言原貌;此外,吟誦還講究“腔音唱法”,其音高、音強、音長不固定,始終依情而定,有隨時飄動的趨向;音誦由于是在齋醮科儀中進行,故而特別講究節(jié)奏和聲律。更為重要的是:音誦作為道門的一種聲控技藝,具有陶冶性情的神圣屬性。在實施過程中,音誦者需通過“禹步”“存想”“掐訣”等相關輔助形式的協(xié)同使用,來感通大道,實現天人合一的境界。
五、道家音誦的養(yǎng)生療治功效
“道家音誦”到底有什么功效?經典文獻有許多神奇故事。例如唐代沈汾撰《續(xù)仙傳》卷下記載:開元年間,文靖天師與司馬承禎參加千秋節(jié)。他倆一起在長生殿齋戒,到了午夜時分,齋戒完畢。于是,兩人隔著屏風,各自入睡。這時候,文靖天師微微聽到“小兒誦經聲,玲玲如金玉響”,文靖天師便輕輕提起袍服,躡手躡腳地上前細看,只見司馬承禎的前額上有一束如銅錢一般大小的圓圓亮光,把枕席都照亮了。再逼近仔細聆聽,才知那聲音原來是由司馬承禎腦袋里發(fā)出來的。文靖天師回去后,對他的徒弟們說:《黃庭經》描述了頭部泥丸宮有“九真神明”,這泥丸宮的大小僅有方圓一寸多?!饵S庭經》有“左神公子發(fā)神語”之說,司馬先生腦袋既發(fā)光又發(fā)聲,真可以作為《黃庭經》說法的佐證。后來有一天,司馬承禎對弟子說:“我今天為東華君所召,一定要前往?!币粫壕陀鸹缦s脫一樣。司馬承禎的弟子將其衣冠安葬,時年八十九歲,有《修真秘旨》《坐忘論》等書傳世。
沈汾《續(xù)仙傳》是從信仰立場來講述司馬承禎故事的,其情節(jié)頗為神秘,當然不必將之作為信史。不過,如果透過那些隱晦性的文字,剔除其過于離奇的情節(jié),還是能夠發(fā)現一些有價值的因素的。通過比對和統(tǒng)觀,筆者以為:《續(xù)仙傳》卷下所言及的“小兒誦經聲”當非一般的誦讀,而是一種“音誦”,這一點從《黃庭經》的言辭里可以找到依據。按照梁丘子的解釋,《黃庭經》一名“太上琴心文”。所謂“太上”就是“太上老君”,而“琴心文”就是一種依照音樂調式唱誦的歌章?!扒佟笔怯兄Ъ?、有絲弦的樂器。許慎《說文解字》稱,“琴,禁也,神農所作,洞越,練朱五弦,周加二弦,象形”。意思是講,琴是用來安頓心靈、禁止邪念的巧具,相傳為神農氏發(fā)明的樂器,琴底有通達的出音口,它在最初只有五根弦,由朱紅色的熟絹絲做成,到了周代又增加了兩根弦,其字形就像樂器的樣子。依照許慎的這個解說,我們再回過頭揣摩“琴心文”的比喻,就可以確證《黃庭經》是作為“音誦”之文了。該書用七言詩格式寫成,本來就適合詠唱。長期以來,道教上清派很重視《黃庭經》的傳承諷詠。司馬承禎屬于上清派,精通“黃庭音誦”是可以肯定的。按照梁丘子的說法,音誦《黃庭經》,可以“和六府,寧心神”B11。這里講的“和”與“寧”就是一種養(yǎng)生功效,因為“六府”能夠“和”,心神寧靜了,人體的魂魄也就得安了。
在道家看來,“音誦”的養(yǎng)生與療治可以兼而得之。故而,道家文獻不僅以靈異故事來暗示養(yǎng)生奇效,而且也敘說其治病療疾情況。例如梁丘子《黃庭內景玉經注》的序言就說:音誦《黃庭經》達到萬遍,不僅“百病不能傷,災禍不能害”,而且能夠“內視腸胃,得見五藏”,從而“神室明正,胎真安寧,靈液流通,百關調暢,血髓充溢,腸胃虛盈,五藏結華,耳目聰明,白發(fā)還黑,朽齒再生”B12。這種描述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道家音誦”的養(yǎng)生與治病一體化的功效情況,說明了道門中人通過音誦來養(yǎng)生治病不僅有自覺意識,而且積極進行體驗,其功效是有案可稽的。
六、道家音誦的當代開發(fā)
“道家音誦”在歷史上曾經對人們的身心健康、精神升華有所裨益。它在當今社會以及人類未來生活,也應該發(fā)揮正面的作用。
近年來,筆者應一些文化部門敦請,先后創(chuàng)作了《大道頌》《上善頌》《修善一家親》等曲子,就借鑒了“道家音誦”的一些元素。此外,筆者依照“音誦”的特質,著手將老子《道德經》譜上調子,其目的首先是為了自我娛樂,當然也希望能夠為朋友們提供一種新的音誦形式,一方面幫助人們在學習《道德經》時增進記憶,另一方面通過具體的頌唱,達到專精注神、寧心靜氣、和合五臟的效果。
未來,關于“道家音誦”,至少有三個方面工作值得開展。
第一,進一步查找“道家音誦”史料。道家文獻以《正統(tǒng)道藏》和《藏外道書》所收為多。此外,“四庫全書”等一些集成性的書庫里也保存有一定數量的道家文獻。通過檢索,我們可以看到“道家音誦”史料雖然并不集中,但也并非罕見。廣泛搜尋散見于各大叢書中的“道家音誦”史料,尤其是那些表面看起來似乎不是“道家音誦”但實際上卻有“道家音誦”元素的史料,加以整理考辨,有助于從多層次多角度來解讀詮釋“道家音誦”的特質與功能。
第二,探討“道家音誦”與傳統(tǒng)醫(yī)學的關系,深入發(fā)掘蘊含其中的生命健康內涵。眾所周知,道家思想文化具有強烈的生命意識。在長期發(fā)展過程中,道家為了修己與濟世,積極探索傳統(tǒng)醫(yī)學的臟象學說、經絡學說和本草學說,并且以陰陽五行理論予以統(tǒng)攝,而傳統(tǒng)的陰陽五行理論本來就包括了角、徵、宮、商、羽五音與肝、心、脾、肺、腎五臟的相互對應與轉換。從基礎理論上看,“道家音誦”的本質就是以五音的特別組合來調理五臟,其背后遵循著經絡運行與氣血通暢的機理,將醫(yī)學心理學、病理學與生理學有機結合起來,將文獻解碼與音響實驗工作結合起來,進行深入探討,或許可以發(fā)現“道家音誦”的更多奧妙。
第三,適應現代生活需要,創(chuàng)作更多的“新道家音誦”,以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文化的繼承與建設,說到底是為現實生活服務的,“道家音誦”的研究與創(chuàng)新也是如此。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相應提高了,但也面臨著許多新問題。社會結構變化、突發(fā)事件增加、環(huán)境污染等因素,已經干擾并且繼續(xù)干擾著人們的健康生活。在這種背景下,通過推陳出新,創(chuàng)作更多的“道家音誦”作品,是開發(fā)道家醫(yī)學養(yǎng)生資源的一項重要工作,應當引起人們的重視。
注釋
①《佩文韻府》是清朝張玉書等人奉命編纂的一部關于辭藻、典故的類書,專供皇帝出行查找辭藻使用。其中涉及的“誦唱”方式很多,諸工誦、志誦、坐誦、讀誦等。
②王明:《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序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年,第1頁。
③“朱襄氏”即炎帝神農,炎于五行屬火,其色紅,故謂之“朱襄氏”。
④高誘注:《呂氏春秋·仲夏紀第五·古樂》,《諸子集成》本,中華書局,1954年,第51頁。
⑤《老君音誦戒經》,《道藏》第18冊,文物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1988年,第214頁。以下凡引《道藏》版本相同。
⑥《南華真經口義》卷九,《道藏》第15冊,第733頁。
⑦王逸:《楚辭章句》卷九,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⑧《道藏》第20冊,第504頁。
⑨⑩《老君音誦戒經》,《道藏》第18冊,第210、211頁。
B11B12梁丘子:《黃庭內景玉經注》,《道藏》第4冊,第844頁。
本文來源:中州學刊 ? ?作者:詹石窗
《佛說療痔病經》經文及咒語 (拼音注音)/nr/article4/44689.html
《佛說療痔病經》儀軌及感應錄/link?url=0Tp_vcZ16TKD6tn3YJ5qvszuv1fgdESMSwC0M8SyAICSMEHp2I_Rc4oUxoWl4_RcGi57MA-s-0jWy3fiWF90J02SxN8I2l-YZJXRabLkQJG
行住坐臥都可以念,念經重在“念”,何為念?
既稱念佛之名,須知念佛之道。若心無實,口誦空名,三毒內臻,人我填臆,將無明心不見佛,徒爾費功。且如誦之與念,義理懸殊,在口曰誦,在心曰念。故知念從心起,名為覺行之門;在口中,即是音聲之相。執(zhí)相求理,終無是處。故知過去諸圣所修,皆非外說,唯只推心。即心是眾善之源,即心為萬德之主。涅盤常樂,由息心生。三界輪回,亦從心起。--《達摩破相論》
道家符是道教特有的一種文化,是道教溝通人神的憑證和秘訣,是道教不可或缺的重要法術。道教內傳承有許多符圖咒語,在道藏經籍中被大量地保管,在齋醮科儀活動中被大量地運用,具有共同神秘的魅力。下面是我為專門您整理好的:道家符的簡介。
道家符的簡介
道家符是道教特有的一種文化,是道教溝通人神的憑證和秘訣,是道教不可或缺的重要法術。道教內傳承有許多符圖咒語,在道藏經籍中被大量地保管,在齋醮科儀活動中被大量地運用,具有共同神秘的魅力。
符指的是用朱筆或墨筆所畫的一種點線合用、字圖相兼、且以屈曲筆畫為主的神秘形象,道教以為經過畫符能夠召神驅鬼、治病養(yǎng)生、祈福消災等;咒語,也叫咒詞、神咒、視咒、明咒、咒訣、口訣、訣、禁咒、真言、密語等等。在巫術和道教法術中,都普遍以為某些言語具有神力、魔力和法力,這種具有神力、魔力、法力的言語便被稱之為咒語。
道家的符咒的故事,來源于古時的巫祝。道家的咒語在東漢時期較為盛行,并且與符有親密的關系, 符咒畫符時要念咒語,用符時也有咒語,作一切法事都有一定的咒語。咒語成為施法者精誠達意,發(fā)自肺腑的聲音,才干保證一切法術的奏效。禱告時,咒語都是一些贊頌神靈和祈訴如愿之類的言語;治病時,咒語是請求法術顯靈百病俱消等語;修煉時,咒語多為安神定意澄心及請求神靈協(xié)助等語。道家的咒語每句結尾普通都有"急急如律令"一語。宋代趙彥衛(wèi)在《云麓漫鈔》中解釋道:?急急如律令,漢之公移常語,猶今云符到奉行。張?zhí)鞄煗h人,故承用之,而道家遂得祖述。?說明這句詞是從漢代經張?zhí)鞄焸飨聛?,要符到就靈驗的意思。
道教畫符也有一定程序,不是隨意亂畫的,絕不能夠簡單了事、次第顛倒。普通道士畫符都要設壇行祭禮,符咒上寫有道教信仰的神只--土地、城隍、東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朱雀大將、玄武大將、黑殺大將等。畫符前,先要凈心,專心致志,誠心誠意,肅清邪念,思想專注,并要凈身、凈面、凈手、漱口,準備好水果、米酒、香燭等祭物,還有筆墨、朱砂、黃紙等。對這些用品,道士先用神咒來敕,以使其具有神威。
道家符在制作之前,還要上香跪拜,祝告天地神只,將要祈禱主事表達出來。祝告完成,取出紙墨或朱砂,正襟危坐,存思運氣,一鼓作氣畫出所要畫的符,中間不可有任何連續(xù)停頓。畫符時要吹氣于符中,同時還要一邊畫一邊用嘴悄悄念咒。此外,不握筆之左手要作出書符時必用的日君訣、月君訣、天綱訣等手勢。日君訣:變曲左手四指指尖,只要第二指平伸,指尖朝上。月君訣:除第四指平伸,指尖朝上外,其他四指微向內彎。天綱訣:第二指平伸,指尖朝上,其他四指尖微向內彎。用口月君訣的目的,聽說是取日、月陰陽真氣,引氣入符,借神靈助威,驅邪伏鬼,增加符的靈驗性。用天綱訣,也在于用此指法,指揮鬼神,畫符時借天綱指取綱氣引入符內。 畫符畢,將筆尖朝上,筆頭朝下,以全身之精神貫注于筆頭,用筆頭撞符紙三次,然后用金剛劍指敕符,敕時手指用力,表現出一種神力已依附到符上的威嚴感,最后將已畫好的符紙,提起繞過爐煙三次,畫符典禮才算終了。
《道家符》的品種成千上萬,施用的辦法更是不勝枚舉。例如,施用咒語有默念、輕聲念、大聲念等。施用符圖,則有的佩戴在身,貼于患處;有貼于或放于怪處;有火化為灰,將灰溶于水中,以符水洗頭面,洗全身,或以符水擦拭、噴灑全身;有食符法,食符法又有將表(紙符)直接吃下去的"吞服",將符燃燒后的紙灰溶于水中而喝下去的"喝符"。"喝符"還有熱喝、冷喝等方式。此外,還有埋于公開,投于水中的,等等。雖然施用符咒的辦法千差萬別,但在施用中都有一些共同的準繩必需遵照。比方,畫符時要存思運氣,與氣配合;實施符咒時要與動作配合;此外還要配合一定的物品,使施用的符咒有所憑依。
《道家符》是一種古老的文化,不能單純的歸為迷信,符咒是觸及到能量、心理等要素的一門學科,需求不時的研討才干解開它神秘的面紗。
道家符的形成
道家符實被人認為能夠召致鬼神的奇特文書,符上的文字讓人難以辨認,有的人看著像是某種書法,有的人看著則像一幅圖畫,被道家大師廣泛應用。道家符的形成時間是在東漢,它是將凡間的權利象征搬至鬼神世界的結果,由中原文字變形而成。符最早以前是古代君王用以傳達命令或者調動軍隊的憑信,執(zhí)符的使者因代表王命,將領須得聽從其傳達的命令。將人間的符搬到神鬼世界,于是便有天符、神符等的出現。道教符書能夠有連貫的文句表達一定的宗教內容,比起散漫于民間的巫師使用的巫符字多量大,表現出自發(fā)的民間巫術向人為的、有系統(tǒng)理論的宗教形態(tài)過渡的軌跡。東漢以后,新的道家符問世便越來越多了。
道家符的構成中有文字、有星象、有厭勝物,另外一些符還有神像,但以文字為主體:由于道家符的主干是漢字和漢字的變形,所以按其原初狀態(tài)說是可以讀的。道家符廣泛地用于道法和齋醮科儀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凡建壇、召將、上章、立獄、驅邪、破幽、水火煉度等,都要用道家符。同時,道士又常用道家符水為人治病、鎮(zhèn)妖、驅邪,所以符在民間多有流傳。道符也融匯到民眾的歲時風俗中,掛護身符袋的習俗即遍及全國不少地區(qū)。
如果說道家符的信仰較多地繼承了巫符的成法,那么道家符箓的出現則突出地表現了道教開創(chuàng)者自己的智慧。箓是一種道教符書,被用作入道憑信與行法依據。在長期的演變中,形成了正一、靈寶、上清、神宵、清微、凈明等法箓,以作入道憑信和道階標志。
道教思想與道教施法儀式中,常有咒語、掐訣、步罡等,它們和書符一起成為道法的基本手段。道士以畫符念咒、掐訣步罡來施行法術,以增強人們戰(zhàn)勝邪惡的信心。這些法術本身具有使人類在無法控制的異己力量面前保持心理平衡和生活信心的文化功能。道家符的內容都直言不諱地講清命令的目的,具有很強的功利性,這是道教咒語具備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色。一般說來,中國的民眾對待宗教的態(tài)度,以祈求解決眼前的困難為主導,求得平安便算有福。
道家符的形成實際上是根據人們的需求而形成,道家符的發(fā)展也是通過人們對道家符不斷的認知不斷的了解而發(fā)展并且延續(xù)至今。
道家符文化根源
道家符的出現是和當時的社會情況相符的。那個時候的人們備受封建社會統(tǒng)治者的壓迫,所以希望解脫。而道教的出現給這些勞苦大眾帶來了精神解脫的方法。道家符就是其中一種,例如道家符中的平安符、姻緣符都給這些受壓迫的人帶來了希望。雖然道家符并沒有真正解放這些勞苦大眾但是卻給他們的精神尋求了寄托,這一點也是道家文化的具體體現。道家文化遵循天地萬物皆有常理,所以符也正是遵循了這個法則。作惡之人在道教教義里是會受到懲罰的,然而本分的人卻會受到嘉獎。道家符在道教文化中占據了很大一部分地位。后來道教漸漸被統(tǒng)治者所利用,借助道教文化來更好的統(tǒng)治百姓。盡管道教成為了統(tǒng)治者的幫兇但是他又借助傳統(tǒng)的道家無為文化影響了統(tǒng)治者。后來歷朝開國皇帝都奉行道家的無為而治思想統(tǒng)治百姓,對百姓的生活起到了極好的影響。道家符的出現也給普通大眾帶來了許多的影響。符作為道家的代表文化特征,在道家文化里表現得十分耀眼。
那么道家符文化根源在哪里呢?最早以前,老子提出"無為"的思想,所謂"無為"就是道家提供給我們?yōu)槿颂幨律踔恋街螄舶畹幕驹瓌t。"無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為,而是不能妄為,不能亂為,應該順應客觀態(tài)勢、尊重自然規(guī)律。有人會誤以為:"無為"就是消極等待、毫無作為,聽由命運擺布。其實不然,老子的意思是:不妄為,就沒有什事情是做不成的。道家符是道家流派的衍生,由于道家始終都是保持著某種程度的"離俗絕塵"狀態(tài),所以對于上古文化的繼承是各家當中最接近原生態(tài)的。即便經歷了后世多次的各種補充和注釋,原始的東西還是一直被秘密的傳承下來了。其余各流派,由于后來越來越深入其各自的領域,應用方面的實踐經驗越來越豐富,對人天關系的具體應用,逐漸演化成了各種以實踐經驗為基礎的專業(yè)性流派。
道家和道教,尤其是道教,對于"巫"文化的繼承和挖掘,是各家當中最為全面和深刻的。其中,符咒之術,就是一種典型代表,于是在經過歷史變遷后就形成了道家符。歷朝歷代以來,它都是中國道教、民間論壇、神壇或廟會都經常使用的為人消災解厄運用的。而且,也是傳統(tǒng)家業(yè)社會經常使用的宗教風水秘術。它是最無法以科學的方式來解釋其存在之真?zhèn)翁搶?,來證明其功能之大小有無。
道家靈符并不是隨便就能繪制的,它必須尊重天人合一,甚至是尊重最早老子提出的"無為"思想,站在需求者的角度上通過專業(yè)的、道行高深的法師進行開壇作法,虔心繪制。無為而治,無為而作,無為則為有為。制符者必須身有浩然正氣,而浩然正氣分為陰陽,陰者為地,陽者為天,天地生養(yǎng)萬物與人,這樣才能始終如一地關照和愛護眾生。這樣道家符才能完成自己最大的使命。道家符的信仰在于道家思想,在于"無為",在于"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尊重一切客觀事物,尋求浩然正氣造福眾生。
道家符術的內容
符咒是山、醫(yī)、卜、命、相、五術之根本;是修行者之寶鑒【宇宙之靈源】
符箓分四大要訣:
符:就是書符,代表靈界公文和法規(guī)。
咒:就是咒語,代表靈界密碼與歌誦號令、說服作用。
印:就是手印,代表靈界的權威和印信。
斗:就是步罡斗,分五行、七星、八卦等各種不同罡步,是代表不同作用威力。
符咒是中國道家靈修的哲學,也是心靈最高藝術升華。古云:'若知書符窮、惹得鬼神驚。不知書符窮、惹得鬼神笑。'
符咒不是迷信而是古人對宇宙氣場深刻體驗的記錄:
曲線符:表現柔緩的氣。
直線符:表現剛烈的氣。
咒語:表現的是強大意念。
符箓組成及功能:
符:是用來調整氣場的;也就是記號里面存儲書符者意念,意念越強存儲的時間就越久,釋放出來的能量就越強,小者可以治病調心、大者可以消災解厄。
符者:通取云物星辰之勢,皆出自然虛物空中結氣成字,生于元始之上出于空洞之中;古云:"上符天、下符地、中合人體。"
符組成:是由圓、螺旋線、臥8、橫豎、斜線及方據以及寓意深刻漢字語句所組合。
書符秘訣:上三十六天罡、下七十二地煞、留人門、絕鬼路。
一道符的構成有五個主要部份組織而成:
點符頭:符咒開筆最為重要,就如同人的眼睛一般。
主事符神:每道符的功用各有不同,什么事就該找什么主事之神符,如同現今使用者權威或教授。
符腹內:此道符功用要用于何事作用、斬妖除邪或鎮(zhèn)宅,在此處即可明瞭。
符膽:為一道符的精華所至[生魂及靈魂],符能不能靈驗全在此訣。
叉符腳:[覺魂]為請兵將鎮(zhèn)守之意,符腳變化很多,全看此道符本身用途而定,叉符腳也有口訣。
折疊編輯本段道家符介紹
"人天相應,天人合一"這是我們祖先在遠古的時候就已經發(fā)現的,并應用在預測、解疑、療病、風水建筑、社會風俗等方面。對于"人天相應,天人合一"的思想,是華夏文明的一大特色。道家,就是繼承這一大特色的的代表性流派。
關于符咒:符咒分為先天符咒和后天符咒:
先天道家符相傳是天地初判的時候由上古大神由天地處理解而形成的和天地對話的語言和圖文。我們可以把它簡單地理解為人類與天地自然直接溝通的方法和途徑。后天符咒是由后來修道有成者給予后世弟子修煉的方便法門。這些修道有成者,為了方便弟子修道,就在某種程度上,把自身的修為作為了溝通先天的通道和橋梁。而所謂的后天符咒,就是開啟這些通道和橋梁的密碼和鑰匙。
道家符關鍵之處在于師傳。符咒之術,是由符法、咒術這兩個顯在部分和另外一些潛在部分共同組成的??梢哉f,應用所有的符咒,都需要兩方面的基礎。一方面是法師本身溝通天地自然或者歷代祖師的能力。另一方面就是具體的符咒應用技巧。所以,同樣一套符咒,不同的人應用起來,效果也是不同的。
這兩方面的學習和訓練,都是離不開師傅的嚴格指導的。除了言傳身教之外,師傅還可能直接給予弟子一些無法言說的深層幫助。例如在傳授某些具體的符咒時,除了傳授符咒的內容之外,師傅還要為弟子"封證"。無師封證則一切皆為空談,也就無符法之"神",更罔談神效了。另外,除了符法和咒語相互配合之外,做法時往往還要配合以特定的動作、儀式乃至內心狀態(tài)等要素。這就是通常所說的使用符咒必須要做到心誠。誠則靈,不誠則不靈。符者,陰陽符合也,唯天下至誠者能用之,誠茍不至,自然不靈矣。
后天道家符通常由符頭,符身,符心,符膽,符腳等部分構成。其實也是像一個人一樣,這樣的符咒才具有靈效的。
道家符是一種古老的文化,是道家繼承自華夏祖先的一種文化瑰寶,不能單純的歸為迷信,符咒是涉及到能量、心理等因素的一門學科,需要不斷的研究才能解開它神秘的面紗。
道家符的用法
每道符因功用不同可分為七種用法,每個人必須了解其用法才可發(fā)揮功效,其用法如下:
化法: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焚化,直接用火燒即可,要注意火化時,一定要從符尾開始點燃,如果能摺成令劍形狀則效果更彰。
佩法:就是將符紙摺帶在身上,大多摺成八卦形,然后用膠套裝封,便于隨身攜帶。
貼法:直接將此道符貼于物品上,另外有種藥符是直接將符的正面貼在患處,或是火化后與藥物混合一起使用。
吃法:先將符放在碗中或茶杯中火化成灰,然后再沖陰陽水,等符水澄清后再飲用。
煮法:又叫煎法,就是把符放在藥壺里煎煮,煮法有兩種不同的形式,一是只用一張符與白水共煮[有時符水會變色,甚至有藥味],一是和一些中藥合煮。
擦法:符火化后加沖陰陽水,用劍指或金剛指沾符水來擦身體,通常先擦頭部,再沾符水拍一拍胸前以及背部,有時可佐以噴法,所謂噴法是施術者口含符水,并用劍指放在自己嘴前,用力一噴,符水經由劍指而到達被施術者的身上。
洗法:可直接在浴盆或臉盆,將符火化成灰后再加陰陽水來洗,洗完后將符水潑出戶外或是無人空地,或是讓其流入水溝內均可。
猜你喜歡:
1. 武當輕功繼承人陳師行的簡介
2. 道教符咒的介紹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京萬紅痔瘡膏的功效與作用,以及京萬紅痔瘡膏經常用有副作用嗎?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1、京萬紅有什么用途2、京萬紅軟膏除了燒燙傷還能做什么用?。?、京萬紅痔瘡膏如何使用?4、痔瘡十種最好的藥5、得了痔瘡,該用什么藥物治療?6、您好,請問京萬紅痔瘡膏里面有麝香嗎??京萬紅有什么用途京萬紅
開放分類:藥品、醫(yī)藥、中藥
商品名稱:京萬紅
規(guī)格:10g
單位:盒
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12020440號(ZZ-5045-津衛(wèi)藥準字(1998)第0489號)
【藥品名稱】京萬紅
【漢語拼音】Jingwanhong
【藥物組成】地榆、地黃、罌粟殼、當歸、桃仁、黃連、木鱉子、血余炭、棕櫚、半邊蓮、土鱉蟲、穿山甲、白蘞、黃柏、紫草、金銀花、紅花、大黃、苦參、五倍子、槐米、木瓜、蒼術、白芷、赤芍、黃芩、胡黃連、川芎、梔子、烏梅、冰片、血竭、乳香、沒藥。
性狀:
本品為深棕紅色的軟膏,具特殊的油膩氣。
適應癥:
活血解毒,消腫止痛,去腐生肌。
用于輕度水、火燙傷,瘡瘍腫痛,創(chuàng)面潰爛。
用法用量:
用生理鹽水清理創(chuàng)面,涂敷本品或將本品涂于消毒紗布上,敷蓋創(chuàng)面,消毒紗布包扎,每日換藥一次。
注意事項:
1.本品為外用藥,不可內服。
孕婦慎用。
2.本藥使用時應注意全身情況,如有高燒、全身發(fā)抖等癥狀時,應及時去醫(yī)院就診。
3.重度燒燙傷時不宜自我治療,應去醫(yī)院就診。
4.燙傷局部用藥一定要注意創(chuàng)面的清潔干凈,在清潔的環(huán)境下最好采用暴露療法。
5.輕度燒燙傷者,用藥一天內癥狀無改善或創(chuàng)面有膿苔應去醫(yī)院就診。
6.藥品性狀發(fā)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7.兒童必須在成人的監(jiān)護下使用。
8.請將此藥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9.如正在服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藥物相互作用】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fā)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生產廠家:京萬紅天津達仁堂達二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3137
京萬紅天津達仁堂達二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2020440
京萬紅軟膏除了燒燙傷還能做什么用???可以的,外用,涂敷患處。
對一般燒傷,經清洗創(chuàng)面后可直接敷藥或敷一層含藥紗布。
如無感染,可不換藥,直至痊愈。
對已感染的深度燒傷創(chuàng)面,經過清創(chuàng)后,涂敷該品或敷蓋含有該品的紗布,即可收去腐、生肌、長皮之良效。
為了引流創(chuàng)面腐物和加快創(chuàng)面痊愈,可結合浸浴并注意每日換藥一次。
敷藥后包扎與否,應視具體情況而定。
京萬紅痔瘡膏如何使用?京萬紅痔瘡膏由金銀花、地榆、紫草、地黃、土鱉蟲、白蘞、槐米、刺猬皮、冰片、黃連、黃柏等37味中草藥煉制而成。
故具有清熱解毒、化瘀止痛、收斂止血的功效。
主要用于初期內痔、肛裂、肛周炎、混合痔等。
針對上述痔瘡,患者在使用時應外敷。
便后洗凈,將膏擠入肛門內。
一日1次。
患者在使用時應注意,運動員慎用。
痔瘡十種最好的藥痔瘡十種最好的藥
痔瘡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一旦長了痔瘡,就需要及時進行治療。
痔瘡的治療方法有很多,痔瘡藥主要分為口服藥、外用藥。
下面就介紹治療痔瘡十種最好的藥以及其功效用法,對癥下藥,希望能有所幫助。
痔瘡十種最好的藥1
1、馬應龍痔瘡膏
成分:馬應龍痔瘡膏中含有牛黃、麝香、冰片以及爐甘石和珍珠等成分。
功效:主要的功效就是能夠清熱、解毒,對于傷患部位的肌肉修復和再生能起到去腐生新的作用,所以能治療痔瘡引起額肛門腫痛甚至是肛裂。
用法:用的時候直接把痔瘡膏擠到手上然后涂抹到肛門部位即可。
2、麻仁丸
成分:麻仁丸主要含有火麻仁,其次是有大黃、枳實、白芍、厚樸以及苦杏仁等。
功效:大黃能清熱解毒,厚樸、白芍能活血散瘀,加上火麻仁對于笑中也有效果,所以麻仁丸能治療痔瘡引起的腫痛,還能潤腸通便。
用法:每次口服即可,如果是大蜜丸就每次一顆,如果是水蜜丸就每次9克,一天一到兩次。
3、肛泰栓
成分:肛泰栓的主要成分就是人工麝香和冰片。
功效:人工麝香有消炎、清熱、解毒、止痛的左右,加上冰片能很好的清熱涼血,所以對濕熱引起的痔瘡有治療效果,能夠緩解痔瘡引起的出血、腫痛等癥狀。
用法:使用的時候就把栓劑塞入到肛門內兩厘米的位置,然后保持起效。
4、京萬紅痔瘡膏
成分:京萬紅痔瘡膏的成分十分繁雜,其中包括有地榆、土鱉蟲、大黃、血竭、槐角、川芎等二十多味藥材。
功效:主要的功效就是能夠清熱涼血、散瘀、止血、止痛,所以對于痔瘡初期的一些癥狀,以及肛裂、肛周炎等問題都有治療效果。
用法:使用的時候先把肛門清理干凈,然后把藥膏劑到肛門內部,一天一次。
5、復方消痔栓
成分:復方消痔栓的成分有五倍子、大黃以及冰片和煅螺螄殼等。
功效:有很好的收斂止血的功效,所以對于痔瘡中尤其是內痔引起的出血情況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用法:使用的時候也是直腸給藥,所以要塞入到肛門內兩厘米的部位。
6、新清寧片
成分:新清寧片的成分主要是大黃。
功效:大黃本身是很好的清熱藥物,所以新清寧片的作用就是能夠清熱解毒,對于清火和通便都有效果,對痔瘡有輔助治療作用。
用法:每次喝3-5片,一天三次。
7、槐角丸
成分:槐角丸的成分有槐角、地榆、以及黃芩、防風、枳殼等。
功效:槐角能消腫,地榆能止血,黃芩清熱,加上防風和枳殼能疏風,所以槐角丸有清熱、止癢、消腫的左右。
用法:使用等時候先把丸磨碎,然后用米湯送服。
8、麻仁潤腸軟膠囊
成分:麻仁潤腸軟膠囊主要成分就是火麻仁。
功效:火麻仁有非常好的潤腸通便的效果,所以麻仁潤腸軟膠囊能夠幫助通便,緩解腸道干燥便秘等情況。
用法:使用的時候每次喝8粒,一天兩次。
9、太寧栓
成分:太寧栓的主要成分就是角菜酸酯系海藻提取物。
功效:主要的功效就是因為這種海藻提取物能夠在粘膜表層形成一種保護膜,所以對受損的粘膜起到修復和潤滑的作用,這一點對于痔瘡患者來說是很重要的,無論是肛門處的疼痛、瘙癢還是出血情況都能治療。
用法:栓劑使用同樣是塞入肛門內,一次一枚,一天一到兩次。
10、肌舒霜
成分:肌舒霜的成分是由中藥秘方演化而來,所以沒有具體的數據。
功效:能夠消腫止痛、解毒,所以對于內痔、外痔和混合痔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用法:使用的時候也是像膏劑一樣涂抹到肛門內。
結語:以上就是治療痔瘡的藥物,介紹了這么多,單獨使用這些藥物對痔瘡能起到一定效果,但是最好的方式還是能夠合理搭配使用,這樣治療效果能發(fā)揮到最好。
痔瘡十種最好的藥2
治療痔瘡,臨床常用的效果較好的十種藥物包括:
地奧司明片、裸花紫珠、邁之靈,這類藥物可以改善局部的微循環(huán),起到止血的效果。
局部肛內用藥,包括有熊膽痔瘡栓、麝香痔瘡栓、馬應龍痔瘡栓、太寧痔瘡栓,肛門內給藥,通過腸道黏膜的吸收,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消痛的作用。
外用局部藥膏,包括有馬應龍痔瘡膏、肛泰痔瘡膏,這類外用涂抹的藥膏,也能起到消炎、消腫的效果。
但是治療痔瘡具體的藥,最好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才可使用,具體用哪一種藥物比較好,與個人的體質與吸收都有關系,只要適合患者的藥物就是最好的。
在醫(yī)生的指導下,痔瘡能夠治愈,注意飲食調理,可避免復發(fā)。
得了痔瘡,該用什么藥物治療?你好,根據你老婆的情況,建議您可以服用這種藥物試試,京萬紅痔瘡膏,主要功效:清熱解毒、化瘀止痛、收斂止血。
用于初期內痔、肛裂、肛周炎、混合痔等。
主要成份:金銀花、地榆、紫草、地黃、土鱉蟲、白蘞、槐米、刺猬皮、冰片、黃連、黃柏等37味。
注意在服用期間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調節(jié)好自身作息時間,希望能幫到您!
您好,請問京萬紅痔瘡膏里面有麝香嗎??你好,京萬紅痔瘡膏清熱解毒、化瘀止痛、收斂止血。
用于初期內痔、肛裂、肛周炎、混合痔等。
金銀花、地榆、紫草、地黃、土鱉蟲、白蘞、槐米、刺猬皮、冰片、黃連、黃柏等37味。
此藥里面沒有麝香,如果有什么疑問的話,可以詢問當地醫(yī)生。
京萬紅痔瘡膏的功效與作用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京萬紅痔瘡膏經常用有副作用嗎?、京萬紅痔瘡膏的功效與作用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養(yǎng)生保健秘訣一:多喝粥
粥補人、養(yǎng)胃,歷來都被養(yǎng)生家視為養(yǎng)生保健的最佳食物。它由大米經過熬制而成,易為人體消化吸收。粥溫和易進食,攝生養(yǎng)體,適合老年人,尤其是那些消化能力不好,進食比較少的老年人。常喝粥,能為老人補充能量,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養(yǎng)生保健秘訣二:常飲茶
茶
也是養(yǎng)生保健的佳品,其抗衰老作用讓人驚嘆,甚至超過維生素E的18倍。茶葉中含有豐富的茶色素能防治老年人常有的動脈硬化,有些茶還有高效的防癌功能。
經過調查顯示,每天飲茶的老年人壽命普遍都比較長。喝茶的確有益健康,比如枸杞參茶就有滋補抗衰老的作用,平日里可以在茶里加入枸杞和西洋參,充分利用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31/592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道家養(yǎng)生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