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
張拱山(生卒年不詳),本名孔山,法名合修,別號半髯子,為中國清代古琴家。張孔山精于《流水》、《醉漁唱晚》、《普庵咒》、《孔子讀易》等琴曲。他的七十二滾拂《流水》,尤其為琴曲之珍品,甚受推崇。張孔山對近代琴文化的發(fā)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張孔山的琴曲傳譜,存見的有:《高山》、《平沙落雁》、《瀟湘夜雨》、《化蝶》、《漁樵問答》等,由于其在古琴譜曲和演奏上有極高的造詣,被認為是蜀派古琴的主要代表者。
張孔山原是浙江的一個道士,幼年從馮彤云學琴,得馮的真?zhèn)?,加上勤學苦練,他的琴藝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清咸豐年間(1851~1861)游方到四川青城山,在中皇觀當?shù)朗浚粫r來青城山求琴者甚眾。但張本人卻經(jīng)常云游在外,與灌縣道士楊紫東、《錢氏十操》的作者錢綬詹等人交流琴藝。
光緒初年(1875年),繼曹稚云之后,張合修在唐彝銘家為清客,協(xié)助他把多年搜求的數(shù)百首琴譜詳加審訂,選出了一百四十五首,編為《天聞閣琴譜》,這是明清以來收譜最多的譜集。
光緒三十年(1904年),他在武昌開門授琴,培養(yǎng)出很多琴學高手。在他教過的俗家弟子中,有兩位是得其真?zhèn)髡撸粋€是葉介福,另一位是顧玉成。葉介福后來將琴藝傳授給女兒葉婉貞,葉婉貞又傳給得意門生廖文甫,廖又傳給了 外孫喻紹澤,喻紹澤先生在總結前人彈琴經(jīng)驗的基礎上將川派古琴藝術不斷發(fā)揚光大,使它在中國國內(nèi)乃至國外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在四川音樂學院任教的琴家曾成偉副教授是喻紹澤先生的外孫,張孔山的第六代傳人。顧玉成(號少庚,別署百瓶老人,著有百瓶齋琴譜)則將琴藝傳給其子近現(xiàn)代古琴藝術家顧雋(字哲卿,1879年一1949 年)、顧犖(字卓群,1881年一1936年)。并將其傳譜輯為《百瓶齋琴譜》。顧氏在1912年一1916年在長沙和彭慶壽等人組織了琴社。顧哲卿又傳其子中國現(xiàn)代古琴藝術大師顧梅羹(著有琴學備要、存見古琴指法譜字輯覽(合著、主筆)、存見古琴曲譜輯覽(合著、主筆)等)。顧梅羹又傳其女顧淡如、其子中國當代著名古琴藝術家顧澤長。龔一、林友仁、丁承運、丁紀園、朱默涵等當代著名古琴藝術家都先后師從顧梅羹先生。
咸豐至光緒年間,張孔山主要在四川教琴,其間亦曾出游湖北一 帶,在成都和漢口等地都傳授了不少弟子,被認為是川派琴家的主要代表。所傳“七十二滾拂”《流水》,氣勢磅礴,為近百年來琴家所推崇?,F(xiàn)存明、清各家琴譜 《流水》多為7段或8段。而張所傳《流水》為9段,其第6段則全用滾拂,為以前各譜所未見,所謂“七十二滾拂”之名,即由此出。其他各段與諸譜大同小異。 據(jù)傳此曲為馮彤云所授。由于第6段的節(jié)奏、指法奇異繁難,原來的減字記譜法難于精確記寫,因而張孔山學此段時,全由馮彤云口傳心授,并無成譜。張孔山及其弟子慮其日久失傳,遂共同擬出新的譜字,刊于《天聞閣琴譜》(1876,成都葉氏刊本),后為流傳最廣的古琴曲譜本。民間尚有張氏所傳古琴譜抄本多種,為 張氏各弟子所輯錄,其指法節(jié)奏、譜字的記寫,都與《天聞閣琴譜》不同,均未廣泛流傳。
1977年8月20日發(fā)射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無人星際太空船旅行者2號,以及1977年9月5日發(fā)射升空的姊妹船旅行者1號探測器,它們都攜帶著旅行者金唱片,上面刻有90分鐘的聲樂集錦,包含了27首世界名曲,其中就包括了7分37秒的中國古琴曲《流水》,是27首中最長的一首,也有說法是這27首中唯一完整的一首曲子。 這曲《流水》的整理者和傳譜者就是張孔山。
張孔山對近代琴文化的發(fā)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張道長九十多歲之時,只身離觀云游四海,從此不知所終,儼然一代隱仙高士。
(道教之音根據(jù)《青城山道教志》整理)
周朝:作為宮廷里雅樂伴奏,以彈右手散音為主,弦數(shù)由五至二十七弦不等。主要作為歌唱的伴奏。作為純器樂彈奏有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見于《呂氏春秋》、《列子》)。著名琴師有春秋時期的鐘儀、師曠,戰(zhàn)國時期的伯牙、雍門周。著名琴曲有《高山流水》、《陽春、白雪》。
漢朝:七弦琴制基本定型,左手指法已有相當發(fā)展。著名琴論專著有桓譚的《新論》、蔡邕的《琴操》、揚雄的《琴清英》、劉向的《琴說》。著名琴曲有《聶政刺韓王曲》、《蔡氏五弄》、《別鶴操》、《飲馬長城窟》。
魏晉南北朝:出現(xiàn)一批向往超世隱逸思想的文人琴家,如魏晉時期的阮籍、嵇康、左思,南北朝時代的戴喁、宗炳、柳惲和柳諧。其他著名琴家有魏晉的蔡琰(文姬)、阮咸、劉琨。著名琴曲有《廣陵散》、《酒狂》、《梅花三弄》、《烏夜啼》及現(xiàn)存最早的文字譜《碣石調(diào)幽蘭》(南朝梁丘明所傳)。重要琴論專著有嵇康的《琴賦》、謝莊的《琴論》、麴瞻的《琴聲律圖》、陳仲儒的《琴用指法》。
隋唐:唐曹柔發(fā)明減字譜,制琴術的發(fā)展。著名琴人有:隋的李疑、賀若弼、王通、王績和唐的趙耶利、董庭蘭、薛易簡、陳康士、陳拙。著名琴曲有《大胡笳》、《小胡笳》、《昭君怨》、《離騷》、《陽關三疊》、《漁歌調(diào)》。琴論專著有薛易簡的《琴書正聲》。
宋元:一弦、二弦、七弦、九弦琴的制作。閣譜、江西譜、浙譜的流行。北宋時調(diào)子(琴歌)的盛行。北宋的琴僧系統(tǒng),琴僧有夷中、知白、義海則全、照曠。文人琴家有歐陽修、沈遵、崔閑、蘇軾;浙派琴家有郭楚望、楊瓚、徐天民、毛敏仲;金元琴家有苗秀實、耶律楚材。代表琴曲有《胡笳十八拍》、《楚歌》、《瀟湘水云》、《漁歌》、《澤畔吟》、《醉翁吟》、《古怨》。琴論專著有朱長文的《琴史》、崔尊度的《琴箋》、劉藉的《琴議》、陳敏子的《琴律發(fā)微》、則全和尚的《節(jié)奏-指法》等?,F(xiàn)存較早的減字譜譜式有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的《古怨》、元《事林廣記》中的《黃鶯吟》和宋楊瓚的《紫霞洞琴譜》(佚)。
明朝:琴派興盛,著名的琴家有徐仲和、嚴徵、徐青山。代表琴曲有《秋鴻》、《平沙落雁》、《漁樵問答》、《釋談章》等。琴論有冷謙的《琴聲十六法》和徐青山的《溪山琴況》,刊印琴譜流行。
清朝:刊印了大量的古琴譜集,琴家有:莊臻鳳、程雄、徐祺等。代表琴曲有《水仙操》、《龍翔操》。琴論有戴源的《鼓琴八則》、蔣文勛的《琴學粹言》、莊臻鳳的《琴學心聲-凡例》。
近代:著名琴人有:閩派的祝桐君、川派的張孔山、諸城派的王溥長(心源)、王露(心葵)、王魯賓及黃勉之、楊宗稷。代表琴曲有《流水》(《天聞閣琴譜》)、《醉漁唱晚》、《長門怨》、《關山月》。論著有楊宗稷的《琴學叢書》、祝桐君的《與古齋琴譜》、陳世驥的《制曲要篇》。琴曲中工尺譜的引進。(《琴學叢書-琴鏡》)。
現(xiàn)代前期:琴社活動盛行,琴論有周慶云的《琴史補》、《琴史續(xù)》《琴書存目》,今虞琴社編的《今虞琴刊》,中國音樂研究所和北京古琴研究會編的《存見古琴曲譜輯覽》、《歷代琴人傳》。琴曲有《憶故人》、《泣顏回》。
古代名家:
伯牙(春秋) 師曠(春秋) 師襄(春秋) 師文(春秋) 孔子(春秋) 高漸離(春秋)司馬相如(西漢) 揚雄(西漢) 蔡邕(東漢) 蔡文姬(東漢蔡邕之女) 諸葛亮(三國) 周瑜(三國) 姜維(三國) 嵇康(三國) 阮籍(三國—西晉) 趙耶利(唐代) 薛易簡(唐代) 董庭蘭(唐代) 蘇軾(北宋) 郭楚望(南宋) 毛敏仲(南宋郭楚望之徒) 嚴天池(明末) 徐青山(明末) 祝桐君(清末) 張孔山(清末) 楊宗稷(清末民國)
近代名家:
徐元白(新浙派)管平湖(九嶷派) 吳景略(虞山派)吳兆基 (吳門琴派) 王燕卿(梅庵派) 徐立孫(梅庵派)吳蘭蓀(虞山派) 張子謙(廣陵派) 劉少椿(廣陵派) 梅曰強(廣陵派) 顧梅羹(泛川派) 夏一峰(泛川派)查阜西(泛川派)
現(xiàn)代名家:
龔一(師承:張子謙、徐立孫等人) 劉赤城(梅庵派 師承:徐立孫)成公亮(廣陵派 師承:張子謙 劉景韶)丁承運(泛川派師承:顧梅羹、張子謙) 李祥霆(后現(xiàn)代派) 吳文光(現(xiàn)代派 其父乃吳景略)陳長林(閩派 ) 李禹賢(閩派) 吳釗(師承:吳景略) 楊青(師承:管平湖嫡傳弟子王迪等人) 戴曉蓮(師承:張子謙) 汪鐸 (師承:吳兆基) 呂建福 (師承:吳兆基,吳門琴派) 顧澤長(師承:顧梅羹) 謝導秀(嶺南派)張子盛(九嶷派 虞山吳氏)陳熙珵(師承:管平湖 吳景略) 徐曉英(新浙派 師承:徐元白)
竹禪的書畫風靡佛門,享譽文壇,杭州靈隱寺,成都文殊院、寧波天童寺、新都寶光寺等處都珍藏有他的大作,浙江普陀山博物館還專門辟有竹禪紀念室對他作全面的介紹。《中國藝術家辭典》稱他“水墨人物,山水竹石,人謂別成一泒?!边z著《畫家三昧》己由中國書店影印出版?!端拇ā方榻B他說,雙桂堂“第十代方丈乃著名書畫家竹禪,曾為慈禧太后傳戒,被列為世界著名宗教人物?!?br>竹禪平生愛竹,又是一位禪僧,故取名竹禪。他常在蜀山竹林中細致觀察竹的各種形態(tài),“必得成竹于胸中,上而尖頂,下而筍根,使全身透露,影現(xiàn)檀欒,庶幾風晨月夕,恍惚遇之?!币虼?,竹禪畫竹,姿態(tài)萬千,頗有神韻。竹禪書法師宗懷素,精于狂草,二十年后練寫一種新的書體“九分禪字”。竹禪所作書畫,每每題詩作跋,并自刻“王子出家”、“破山法嗣”、“竹禪”等印章,并有《印譜》及《刻心經(jīng)句印》一卷行世。其書畫作品中以水墨人物,山水,墨竹,頑石,羅漢佛像見長。其主要作品現(xiàn)存于新都寶光寺,普陀山白華庵。北京市拍賣行2005年春季書畫精品拍賣會于3月13日。其中他的一幅六尺四條屏靈石圖拍賣價達數(shù)百萬元。至今有兩幅佛家羅漢圖流傳于開縣。竹禪和尚的單獨的書法作品沒有其繪畫多,但是在他所作繪畫中多有其題的草書或行書禪詩、偈語。而他在書法上最為稱道的是創(chuàng)造出“九分禪書”。所謂九分禪書,是就“八分書”基礎上的一個獨特的創(chuàng)意。八分是隸書的一體,也稱“分書”。字體似隸而多波磔。清代劉熙載以為魏晉時因楷書亦稱隸書,為示區(qū)別故稱有波磔之隸書為“八分”。相傳八分書為東漢上谷人王次仲創(chuàng)。竹禪在八分書的基礎上,新創(chuàng)九分書,自言“所加一分即禪味矣”。他還說“禪字亦與字禪,不有損益即不足以成其禪也?!边@種字體字跡似鐵筆勾勒,自首至尾,剛勁沉著,風格淳厚。體現(xiàn)出篆、隸兼美的藝術風格,然又似篆非篆,似隸非隸,不為法脫,而又不為法縛。竹禪的書法承襲著尚意的創(chuàng)作方式,充分體現(xiàn)了“禪意”,可謂意境深蘊。已故的當代高僧昌明法師曾言自己“五歲開始學書,顏、柳、歐、趙都學過,最后學的是清朝佛門書畫家竹禪的書藝”。即是仿效竹禪和尚的九分書,且“尤宗清人佛門書畫巨匠竹禪技藝,盡得其書法真諦?!辈鞔髱熞来藙?chuàng)作出大量禪字佳作流傳于世。
竹禪更是晚清古琴大師。他為一個新的琴派——泛川派的開創(chuàng)奠定了基礎。原中國古琴協(xié)會會長吳釗先生認為:早期在巴蜀地區(qū)的漢代司馬相如、唐代僧睿等琴家屬于傳統(tǒng)的川派,又稱霸派。“除原在蜀地的霸派外,還有來自江浙的曹稚云,錢壽占、張孔山、僧竹禪等人。他們在原有琴藝的基礎上融會了蜀地琴派的特點,從而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川派——泛川派?!?br>同時,竹禪還傳出著名琴曲《憶故人》。《憶故人》相傳為東漢蔡邕所作。曲調(diào)委婉纏綿,意在思念故人。中國古琴協(xié)會會長、中國音樂學院教授李祥霆先生言:“《憶故人》產(chǎn)生時代不可考,出自清代后期竹禪和尚?!?br>在竹禪又為著名的《枯木禪琴譜》所作序文中,他明確提出了自己“以琴說法”的宗旨,提出了在中國古典文化中的琴德和禪理互為表里,都是修身養(yǎng)性之道,潛心琴學的目的在于以琴喻禪。竹禪一生在古琴上有相當高的成就,融其心性于琴藝之中。竹禪和尚卻堪稱僧家中的古琴大師,為中國近代的古琴藝術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竹禪不僅擅長于畫人物,還擅長于畫動物。寶光寺東方丈內(nèi)的一幅墨獅,更引人入勝,傳為神筆。竹禪畫獅,講求于神似。他巧妙運用墨的濃淡,畫了一頭神采奕奕、昂頭翹尾、腳踏禪云的獅子。無論你站在任何角度觀看,獅子的眼睛都直盯著你。稍一移步,好象獅子的眼神也跟著轉,尾巴也跟著搖哩!竹禪在畫上題了一首詩:
竹解心虛葉似個,我不成佛也是錯; 維摩臺中方丈地,能容八萬獅子座。
竹禪在寶光寺的書畫還有《阿彌陀佛》、《四大菩薩》、《凌云高節(jié)》、《寶貴壽考圖》及楹聯(lián)等?!锻ň爸衿痢贰ⅰ妒_漢像》、《捧沙獻佛圖》、精品書畫,每幅字畫各具特色,耐人玩味,屬于國家珍貴文物 。 在書畫上,竹禪與“揚州八怪”、破山禪師齊名,是晚清聞名遐邇的畫壇怪杰。人們在他墓前提聯(lián)評價:“攜大筆一枝,縱橫天下;與破山齊名,膾炙人間?!笔沁@位“書畫名家”一生的真實寫照。他的繪畫弟子方炳南,擅長花鳥、蔬果,著有種菊軒《畫譜》,木廖精印,廣為流傳;曾主持省、縣“勸工局”,首創(chuàng)竹簾畫,使梁平工藝美術品省內(nèi)外馳名,成了清末全國著名的民間畫師。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31/596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明清時期:青城山丹臺碧洞宗劉來信
下一篇: 明清時期:青城山丹臺碧洞宗駱永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