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尊居南極絳霄宮勾陳上宮,協(xié)助玉皇大帝執(zhí)掌南北兩極和天、地、人三才,統(tǒng)御眾星,并主持人間兵革之事,神誕為二月初一。祂與北極紫微大帝、南極長生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合稱“四御”,與北斗七元君、北極紫微大帝合稱“北斗九皇”。在《大開方科儀》中贊天皇:
三才定位分陰陽,律布五行各有方。
效法靈司圖本德,關(guān)防幽治贊天皇。
焚檀敬露普授愫,賜惠宏開五隅疆。
到處皆成長樂界,眾生承煉人南昌。
一、天皇大帝的信仰
勾陳,源于我國古代的星辰崇拜,是天上紫微垣中的星座名,靠近北極星,共由六顆星組成?!稌x書·天文志》又謂:“勾陳六星,皆在紫宮中。……勾陳宮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曜魄寶,主御群靈,執(zhí)萬神圖。”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24稱:“璇璣星君,字處行,勾陳六星主之,常陳天之虎責也?!?/p>
《上清靈寶大法》卷四稱天皇大帝:“乃北極帝座之左,有星四座,其形聯(lián)綴微曲如勾,是名勾陳,其下一大星正居其中,是為天皇大帝也。其總?cè)f星,位同北極卻為樞紐,而天皇亦隨天而轉(zhuǎn)。據(jù)《太上玄靈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經(jīng)》記載,斗姆登于寶座之上,怡養(yǎng)神直,修煉精魄,沖然撮炁,炁入玄玄。運合靈風,紫虛蔚勃,果證玄靈,妙道放無極微妙光明,洞徹華池。化生金蓮九苞,經(jīng)入間七周夜,其華池中光明愈熾愈盛,其時一上騰九華無中,化成九所大寶樓閣。寶樓閣中,混凝九直,梵炁自然成章文。前有無罡光敷,應(yīng)現(xiàn)九道體,一曰天皇,二日紫微,三曰貪狼,四曰巨門,五曰祿存,六曰文曲,七曰廉貞,八曰武曲,九曰破軍。
由此可見,斗姆元君應(yīng)現(xiàn)九道體,化生九子,其二長子是天皇大帝、紫微大帝,居紫微垣太虛宮中勾陳之位,掌握符圖紀綱元化,為眾星之主領(lǐng)。
二、道教的“三皇”信仰
在道教,除了勾陳上宮天皇大帝信仰外,還有“三皇信仰”。在“三皇信仰”中,又有“上三皇”、“中三皇”、“下三皇”的說法。其中,“天皇者,先天之前五劫開化混沌之始也,天皇一炁,圣化萬象,主天圣玉清圣境,明皇之祖炁也?!?《陰符經(jīng)三皇玉訣》卷上)其天皇所指又分“上天皇”,即玉清圣境元始天尊盤古氏也,所謂道生一也。“中天皇”即天寶君也,以元始之玄炁,化生中三皇之天皇氏也?!跋绿旎省奔刺?a href="/ddjy_99/43.html">伏羲氏以木德王也,以元始之玄炁化生者也。(《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卷一)。
據(jù)《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隱書洞真玄經(jīng)》:“太微中有三皇,一曰皇君,二曰天皇,三曰皇老,此皆三元之炁自然混成之真也。”《太上洞神三皇儀》有“天皇主氣, 地皇主神,人皇主生”和“天皇上帝主生命,地皇上帝拔死籍,人皇上帝除罪厄”之說。依據(jù)以上內(nèi)容,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三皇之中的“天皇”均與勾陳天皇大帝不是同一神祇。
三、日本的天皇信仰
天皇是日本神道教的最高教主,是天神在人間的代表。在神道教里,有兩種象征天皇的神器:劍與鏡。據(jù)《日本書紀》記載,象征天皇之位的劍、鏡兩件神器在傳皇位的時候,作為信物必須要交給新的天皇。后來又加上“玉”(八尺瓊勾玉),便成為三種神器,直到現(xiàn)在還是日本皇室里最重要的寶物。司馬承禎祖師的《含象劍鑑圖》詳細地論述神道教這兩種神器在哲學上的重要意義。另外,在后漢的緯書里也有把劍、鏡當作帝王神器的思想信仰??梢?,神道教里“神器”與道教也有莫大的關(guān)系。
另外,據(jù)日本《延喜式》卷八記載的“祝詞·東文之忌寸部祝詞”,祈愿天皇長壽的“祝詞”也可見道教的深刻影響。如“謹啟請皇天上帝、三極大君、日月星辰、八方諸神、司命和司籍、左東王父、右西王母、五方五帝、四時四氣,捧(獻)銀人以除災(zāi)禍,捧(獻)金刀以延帝祚。祝曰:東至扶桑、西至虞淵、南至炎光、北至弱水,千城、百國、(均能)精治,萬歲、萬歲、萬歲”。其中,“東王父”、“西王母”等直接是道教神仙名號。有專家稱,日本“大祓祝詞”(消災(zāi)祭神祈禱文)有力地證明了日本古代天皇信仰思想,其源流來源道教的天皇(天皇大帝)神學(教義)。
四御總誥
志心皈命禮,渺渺紫金闕,巍巍碧玉宮。掌紫微七政之權(quán),作皇朝一脈之主。三華毓秀,五緯霓旌。為造化之樞機,作人神之大柄。大羅天上,金闕宮中,四御四皇上帝,金容玉相天尊。
天皇寶誥
志心皈命禮,紫微宸極,勾陳天宮。九光寶苑之中,五炁玄都之上。體元皇而佐司玄化,總兩極而共理三才。主持兵革之權(quán)衡,廣推大德;統(tǒng)御星辰之躔次,毋失常經(jīng)。上象巍峨,真元恢漠。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勾陳上宮,天皇大帝。
分類:文化/藝術(shù) >> 民俗傳統(tǒng)
問題描述:
如題,謝謝。
解析:
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
中天紫微北極太皇大帝
勾陳上宮南極天皇大帝
北方武當真武伏魔大帝
另一說:
四御(四帝)
四御是道教所崇奉的地位僅次于三清的四位天帝的合稱。
第一位是玉皇大帝,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被視為總執(zhí)天道的神靈。
第二位是中央紫微北級太皇大帝,被視為協(xié)助玉皇大帝執(zhí)掌天經(jīng)地緯、日月星辰,統(tǒng)御諸星和四時氣候的神靈。
第三位是勾陳上宮天皇大帝,被視為輔助玉皇大帝掌管南北級和天地人三才,并主宰人世間兵革的神靈。
第四位是后土皇地祗,被視為掌管陰陽生育、萬物之美和大地河山之秀的女神。
對于四御,還有說是四極大帝的,即:總領(lǐng)萬星的北極紫微大帝,總領(lǐng)萬靈的南極長生大帝,總領(lǐng)萬神的西方太極天皇大帝,總領(lǐng)萬類的東極青華大帝。
1.唐高祖李淵唐高祖李淵(566年出生於長安,635年逝世于長安)是唐朝的開國皇帝。
2.唐太宗,名李世民(599年~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濟世安民」。太宗是他死后的廟號。他還是唐朝軍事家,政治家、書法家。他開創(chuàng)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將中國封建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3. 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為善。貞觀五年(631)封晉王。十七年立為太子。二十三年即位。
4.武則天(624年-705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為武周圣神皇帝。
5.唐睿宗李旦(662年—716年),唐朝第五位皇帝(如不將武則天算為唐朝皇帝),他的在位時間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
6. 李重茂(695年—?),唐中宗幼子,為韋后所生,前身為溫王。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后,韋后立時年僅16歲的李重茂即位,改元“唐隆”。
7.李隆基(685年~762年),唐朝皇帝(712年~756年在位);李隆基為睿宗李旦第三兒子,廟號「玄宗」,得名「唐玄宗」,又謚號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唐明皇,后封元圣文神武皇帝。
8.唐肅宗李亨(711年-762年),唐玄宗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757年——762年在位)
9.唐代宗李豫(726年-779年),唐肅宗長子。初名俶,封廣平王,唐朝第八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763年—779年在位),在位17年,享年54歲。
10.唐德宗李適(742年-805年)(適發(fā)音為Kuò),唐代宗長子,唐朝第九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780年——805年在位),在位26年。享年64歲。
11.唐順宗李誦(761年-806年),唐德宗長子,唐朝第十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805年在位)。大歷十四年(779年)立為皇太子。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即位,改元永貞。
12.唐憲宗李純(出生于778年,逝世于820年),唐朝第11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他的統(tǒng)治時期是從805年到他逝世。
13.唐穆宗李恒(795年-824年),原名宥。元和七年(812年)被立為皇太子,改名恒。他是唐朝第12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820年-824年在位),在位4年,享年30歲。
14.唐敬宗李湛(809年-826年),唐朝皇帝。唐穆宗長子。他是唐朝第十三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824年-826年在位),在位3年,享年19歲。
15.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唐穆宗第二子。唐敬宗之弟。敬宗寶歷二年(826年),被宦官王守澄等擁立為帝。他是唐朝第十四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827年-840年在位),在位14年,享年32歲。
16. 唐宣宗李忱(810年 ——859年),唐朝第十六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除去武則天以外),初名怡,前身是光王,在位13年。
17.唐懿宗李漼(833年11月14日~873年),唐朝第十七位皇帝(除去武則天以外,860年——873年在位),在位14年,終年41歲。
18. 唐僖宗李儇(862年——888年)(儇發(fā)音為喧Xuān),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唐懿宗第五子,初名儼。873年-888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27歲,死后謚號為惠圣恭定孝皇帝。
19.唐昭宗李曄(867年-904年),原名杰,又名敏,是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889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歲。
20. 唐哀帝李拀(892年-908年),原名祚。唐昭宗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第二十代,去武則天以外,904年—907年在位),在位3年,被廢。次年死,享年17歲,葬于溫陵。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31/5970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