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楷式。常知楷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順。
注解: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明”,機智巧詐,僥幸炫耀。
“愚”,渾厚淳樸,真誠自然。
道為天地之始。天地有始,日月往來,陰陽升降,寒暑交替,四時成序,萬物自然而然,有條不紊地生長收藏。未嘗明彰法制、禁令,亦沒有任何名教、法規(guī)。所以“道”在天地萬物之中而天地萬物不知。故古之圣君、明王善于法“道”的純厚樸素之性,行無為之政,真誠自然地去治國理民。不教民玩弄機智,爾虞我詐,而是以純粹樸素,真誠無妄導之于民,使民返樸還淳,去妄存誠,養(yǎng)其本來良知良能,以德化民,使君民默化在渾厚的淳風之中?!胺且悦髅?,將以愚之”,即是此意。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楷式?!?/p>
人民為什么難治呢?是因為治國者以己為是,以己為然,內不充實道德。上對下以機智巧詐,欺哄于民;下者必以機智欺瞞于上,上下相欺,國綱必亂,倫理必乖,其賊害國民必不淺。善以道治國者,順物自然,內心真誠,外行持以“和光,同塵”,不逆于理,不背于道。含其輝,韜其明,無事、無為、無欲,天下自然太平,其福莫大于此。以“智”巧、治國,不但不能成功,反而倒遭賊害。不以機智治國,體無為,順自然,隨民情,又簡又易,有福于民,以智“賊”不以“智”福。此兩者為治國平天下之法式。
“常知楷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順。”
既然已知,不以“智”治國為法式,就應永恒持守,須臾不離,存誠不妄。這就合于清靜自然真常之道的體性。自然真常之道的體性是無名相、無頭緒,“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其用為德,德之用其量無窮,不可測度,故稱“玄德”。
“玄德”,又深又遠,與有形有象的事物相反。萬物以私利為快,昭昭察察以自明,而“玄德”以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長而不宰,為而不恃,功成不居。此為“玄德”之妙用。
道本虛無自然,德合自然無為之體。以此理民,民無不理,以此治國,國無不治。故稱“大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31/5982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盧國龍教授講道德經第四章
下一篇: 盧國龍教授講道德經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