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注解:《道德經(jīng)》的第九章,可以作為由淺入深的一篇范文來閱讀。
淺會淺成什么樣?深能深到哪里去?這取決于我們自己的態(tài)度。如果將《道德經(jīng)》當做朋友之間的聊天,那么從淺到深的空間就可以很大,但不妨礙其內(nèi)在思想邏輯的一致性;如果將《道德經(jīng)》當做古奧的圣典,像冬天里拿著一塊冷饅頭那樣去啃,那么不管有多么強烈的知識饑渴,都會在情緒上感覺很生硬,哪章哪句都佶屈聱牙,字字晦澀。
例如第一句“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就既可以照著生澀的套路去研究,也可以放到生活中來體會。生澀的套路留給別人,我們講生活化的層面。在這個層面,“持而盈之”差不多是人人都曾有的切身經(jīng)驗,例如一盤盛得滿滿的菜湯,要從灶臺端上餐桌,不緊張才怪。如何“其已”,化解這種緊張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辦法,而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盈之”,湯滿則溢,所以不要弄得太滿了。如果已經(jīng)太滿了,那就不要試圖去“持”,放下比端著更明智。
“金玉滿堂”的經(jīng)驗,大概僅限于極少數(shù)人才有,對于我們大多數(shù)人來說,如果不是為了某種道義責任,那么就算能守得住“金玉滿堂”,又有什么意義呢?受些審美疲勞的煎熬而已,用時間和生命為金玉服勞役而已,“守”終歸是相互捆綁,被動的“守”是身體捆綁,而主動的“守”則是心靈捆綁。至于“富貴而驕”會有什么結(jié)果,是否一定會“自遺其咎”?我們不清楚,反正我們是很有耐性的看客。
“揣而銳之,不可長?!币痪?,則盡可以往深處思索。一名劍客,身懷利刃,要么沒用,而一旦用起來,注定就要玩命,這類“不可長?!钡墓适?,我們在武俠小說里見的多了,倒也不足為奇。不管怎么說,利刃太貼近自己的身體了,生命就隨時都憑臨危險。
同樣的利刃貼身,也可能不是個人的,而是家國天下的。中國歷史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的改朝換代,每次新朝開國,都必然擁有一支所向披靡的軍隊,如漢高祖劉邦,就自稱是居馬上而得天下(詳《史記·酈生陸賈列傳》)。確實,沒有強悍的軍隊這把利刃,所謂“天下”就很難更換新主人。而建國之后,軍隊與新朝政權(quán)是貼得最近的,如何安置強兵悍將這把利刃,就成了考驗政治智慧的一件大事。在這個問題上,中國歷史幾乎不能提供象樣些的成功經(jīng)驗,倒是正反兩面的教訓確有不少。
反面的教訓就是利刃傷身,由于政治權(quán)力與軍力貼得太近了,原來被君王“揣而銳之”的軍力,在軍事強人一念閃動之際,就可能成為顛覆君王及其政權(quán)的工具,上演新桃換舊符的砝碼。這類教訓,在南北朝和五代時很集中,這兩個歷史時期走馬燈式的開國皇帝,大都是前朝的將軍。
正面教訓是了解軍隊的雙刃劍本質(zhì),貼身太近則不可長保,所以在依恃軍力實現(xiàn)改朝換代之后,要么大規(guī)模裁軍,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要么頻繁更換軍隊將領(lǐng),務(wù)求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結(jié)果是按下葫蘆浮起瓢,內(nèi)憂固然解除了,外患卻又常來敲門。這方面教訓的典型例證,大概非北宋莫屬。
宋太祖趙匡胤,原是后周的最高軍事長官,號“歸德軍節(jié)度檢校太尉”,以陳橋驛兵變,黃袍加身,接掌后周政權(quán),所以對于強兵悍將左右政治的秘密,再諳熟不過。統(tǒng)一天下后,他采取權(quán)力贖買的策略,以財帛子女的福利解除軍事將領(lǐng)的軍權(quán),即所謂“杯酒釋兵權(quán)”,從而擺脫軍事強人頻繁導致政權(quán)易幟的歷史怪圈,維持著社會的相對穩(wěn)定。但另一方面,軍隊無強將,兵員又不更新,所以戰(zhàn)斗力大打折扣,在面對遼、金、西夏的侵擾時,就暴露出軍事軟弱的所有問題,最后只好政權(quán)南遷,大宋演變成偏安一隅的南宋。
從正反兩方面的歷史教訓來解讀《道德經(jīng)》,則問題的關(guān)鍵不在于要不要“銳之”,否則不成其為“國之利器”,而在于如何“揣”,在于揣大器不可以執(zhí)小方。就像《莊子》說的,“藏舟于壑,藏山于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猶有所遁。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藏天下于天下,由國家本身來懷揣“國之利器”,個人不代大匠斵,是老莊提出的建議。按照這個建議,則即使是“國之利器”的締造者,也可以在功成名遂之后,退身而出,不再“揣”著不放。
(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31/5984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