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 故為天下貴。
[簡讀]
言者不知知不聲,塞兌閉門止紛爭。
不為得之有分別,崇尚玄同利眾生。
注:為筆者以七言詩(不講究平仄)的簡練形式,對經(jīng)文進(jìn)行簡要概括,以及簡單理解。
《老子·第五十六章》
真正了解大道的人不去多加解說,一定要把大道解說清楚的人不是真正知道大道的人。因為大道是無法用語言文字解說清楚的。堵塞自己的口耳,關(guān)閉自己的眼鼻,不去受道聽途說的干擾;解除自己的棱角,排除紛雜的頭緒,讓自己的心靈與自然之光相和諧,與大地塵土同在,也就是說物我合一而不強(qiáng)調(diào)自我的存在,這可以叫做與玄妙的的天道同一。能夠與天道同一,那么,也就不必再求親近,不必在乎疏遠(yuǎn);談不上對自己是否有利,也談不上對自己是否有害;不必把什么看作是尊貴的,也不必把什么看作是卑賤的,這樣才能成為天下真正最為尊貴的。
真正了解大道的人是不需要去解說的,一定要把大道解說清楚的人并不是真正地懂得大道,真正懂得大道的人是磨平自己的棱角,排除自己紛雜的頭緒,不受外界的影響而達(dá)到一種和自然物我合一的境界,和大地塵埃在一起,而不特意強(qiáng)調(diào)自己的存在,這樣就是與玄妙的天道合一了。不必提議追求親近和疏遠(yuǎn),有利和有害,不把什么看作是尊貴的或者卑賤的,這樣才算得上天下最尊貴的。
這一章主要說了真正懂得大道的人的表現(xiàn):不特意解說大道是什么,沒有棱角,沒有特意強(qiáng)調(diào)自己的存在,不會特別地強(qiáng)調(diào)親近疏遠(yuǎn),有利有害,尊貴卑賤,好像和塵?;鞛橐惑w。
不用特意去解說大道,磨平自己的棱角,不在乎親疏遠(yuǎn)近,尊卑貴賤,和塵?;鞛橐惑w,這樣的人就是真正懂得大道的。
《老子·第五十七章》
治理國家要用正道,用兵打仗要用奇變,治理天下要不有意做什么事。也就是要掌握正變與無為之道。我什么知道應(yīng)該如此呢?根據(jù)我今日所見的情況?,F(xiàn)在的天下充滿著忌諱,有太多的教條,但是百姓卻更加貧窮;百姓有太多的權(quán)謀計較,國家政治卻更加昏暗;人們有太多的技能智巧,離奇古怪的東西卻越來越多;法律命令越來越清楚,盜賊卻照樣非常眾多。所以,圣人說:我不憑個人私心去做事,但百姓能自然生化;我喜歡清靜虛靈,但百姓能自然按正道而行;我不有意去做事,但百姓能自然富裕起來,我沒有個人欲望,但百姓能自然保持其質(zhì)樸的本性。
用正道治理國家,用奇變用兵打仗。教條越來越多,法令越來越清楚,盜賊也非常多。所以,不能憑借個人的私心去做事,百姓才會自然生化。我喜歡清靜虛靈,不有意去做事,百姓自然能夠按照正道而行,富裕起來,保持質(zhì)樸的本性。
管理人們需要正道,競爭賭斗才需要奇變。憑借私心,百姓自然不能富裕起來,保持質(zhì)樸的本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31/599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道德經(jīng)簡讀第四十一章
下一篇: 道德經(jīng)簡讀第五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