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曰:“敢問斷穀人可以長生乎?凡有幾法,何者最善與?”抱樸子答曰:“斷穀人止可息肴糧之費,不能獨令人長生也。問諸曾斷穀積久者云,差少病痛,勝於食穀時。其服術(shù)及餌黃精,又禹馀糧丸,日再服,三日,令人多氣力,堪負擔遠行,身輕不極。其服諸石藥,一服守中十年五年者及吞氣服符飲神水輩,但為不饑耳,體力不任勞也。道書雖言欲得長生,腸中當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滓。又云,食草者善走而愚,食肉者多力而悍,食穀者智而不壽,食氣者神明不死。此乃行氣者一家之偏說耳,不可便孤用也。若欲服金丹大藥,先不食百許日為快。若不能者,正爾服之,但得仙小遲耳,無大妨也。若遭世荒,隱竄山林,知此法者,則可以不餓死。其不然也,則無急斷,急既無可大益。又止人中斷肉,聞肥鮮之氣,皆不能不有欲於中心。若未便絕俗委家,巖棲岫處者,固不成遂休五味,無致自苦,不如莫斷穀而節(jié)量饑飽。近有一百許法,或服守中石藥數(shù)十丸,便辟四五十日不饑,練松柏及術(shù),亦可以守中,但不及大藥,久不過十年以還?;虮僖话俣偃?,或須日日服之,乃不饑者?;蛳茸髅朗硺O飽,乃服藥以養(yǎng)所食之物,令不消化,可辟三年。欲還食穀,當以葵子豬膏下之,則所作美食皆下,不壞如故也。洛陽有道士董威輦,常止白社中,了不食,陳子敘共守事之,從學道積久,乃得其方,云以甘草、防風、莧實之屬十許種搗為散,先服方寸匕,乃吞石子大如雀卵十二枚,足辟百日,輒更服散,氣力顏色如故也。欲還食穀者,當服葵子湯下石子,乃可食耳。又赤龍血青龍膏作之,用丹砂曾青水,以石內(nèi)其中,復須臾,石柔而可食也。若不即取,便消爛盡也。食此石以口取飽,令人丁壯。又有引石散,以方寸匕投一斗白石子中,以水合煮之,亦立熟如芋子,可食以當穀也。張?zhí)e家及弟子數(shù)十人,隱居林慮山中,以此法食石十馀年,皆肥健。但為須得白石,不如赤龍血青龍膏,取得石便可用,又當煮之,有薪火之煩耳?;蛴梅?,或用水,或符水兼用?;蛴们瑮?,日九枚,酒一二升者。或食十二時氣,從夜半始,從九九至八八七七六六五五而止?;虼合驏|食歲星青氣,使入肝;夏服熒惑赤氣,使入心;四季之月食鎮(zhèn)星黃氣,使入脾;秋食太白白氣,使入肺;冬服辰星黑氣,使入腎。又中岳道士郗元節(jié)食六戊之精,亦大有效。假令甲子之旬,有戊辰之精,則竟其旬十日,常向辰地而吞氣,到後甲復向其旬之戊也。甘始法,召六甲六丁玉女,各有名字,因以祝水而飲之,亦可令牛馬皆不饑也?;蛩计⒅猩衩S裳子,但合口食內(nèi)氣,此皆有真效。余數(shù)見斷穀人三年二年者多,皆身輕色好,堪風寒暑濕,大都無肥者耳。雖未見數(shù)十歲不食者,然人絕穀不過十許日皆死,而此等已積載而自若,亦何疑於不可大久乎?若令諸絕穀者專羸,極常慮之,恐不可久耳。而問諸為之者,無不初時少氣力,而後稍丁健,月勝一月,歲勝一歲,正爾,可久無嫌也。夫長生得道者,莫不皆由服藥吞氣,而達之者而不妄也。夫服藥斷穀者,略無不先極也。但用符水及單服氣者,皆作四十日中疲瘦,過此乃健耳。鄭君云:本性飲酒不多,昔在銅山中,絕穀二年許,飲酒數(shù)斗不醉。以此推之,是為不食更令人耐毒,耐毒則是難病之候也。余因此問山中那得酒?鄭君言,先釀好云液勿壓漉,因以桂附子甘草五六種末合丸之,曝乾,以一丸如雞子許,投一斗水中,立成美酒。又有黃帝云液泉法,以糵米及七八種藥合之,取一升,輒內(nèi)一升水投中,如千歲苦酒之內(nèi)水也。無知盡時,而味常好不變,飲之大益人。又符水斷穀,雖先令人羸,然宜兼知者,倘卒遇荒年,不及合作藥物,則符水為上矣。有馮生者,但單吞炁,斷穀已三年,觀其步陟登山,擔一斛許重,終日不倦。又時時引弓,而略不言語,言語又不肯大聲。問之云,斷穀亡精費氣,最大忌也。余亦屢見淺薄道士輩,為欲虛曜奇怪,招不食之名,而實不知其道,但虛為不啖羹飯耳。至於飲酒,日中斗馀,脯臘臺甫棗栗雞子之屬,不絕其口。或大食肉而咽其汁,吐其滓,終日經(jīng)口者數(shù)十斤,此直是更作美食矣。凡酒客但飲酒食脯而不食穀,皆自堪半歲一歲而不蹙頓矣,未名絕穀耳。吳有道士石春,每行氣為人治病,輒不食,以須病者之愈,或百日,或一月乃食。吳景帝聞之曰,此但不久,必當饑死也。乃召取鎖閉,令人備守之。春但求三二升水,如此一年馀,春顏色更鮮悅,氣力如故。景帝問之,可復堪幾時?春言無限,可數(shù)十年,但恐老死耳,不憂饑也。乃罷遣之。按如春言,是為斷穀不能延年可知也。今時亦有得春之法者?!?
或問不寒之道。抱樸子曰:“或以立冬之日,服六丙六丁之符,或閉口行五火之炁千二百遍,則十二月中不寒也?;蚍柧?,或服紫石英朱漆散,或服雄丸一,後服雌丸二,亦可堪一日一夕不寒也。雌丸用雌黃、曾青、礬石、磁石也。雄丸用雄黃、丹砂、石膽也。然此無益於延年之事也?!?
或問不熱之道。抱樸子曰:“或以立夏日,服六壬六癸之符,或行六癸之炁,或服玄冰之丸,或服飛霜之散。然此用蕭丘上木皮,及五月五日中時北行黑蛇血,故少有得合之者也。唯幼伯子王仲都,此二人衣以重裘,曝之於夏日之中,周以十爐之火,口不稱熱,身不流汗,蓋用此方者也?!?
或問辟五兵之道。抱樸子答曰:“吾聞吳大皇帝曾從介先生受要道云,但知書北斗字及日月字,便不畏白刃。帝以試左右數(shù)十人,常為先登鋒陷陣,皆終身不傷也。鄭君云,但誦五兵名亦有驗。刀名大房,虛星主之;弓名曲張,氐星主之;矢名彷徨,熒惑星主之;劍名失傷,角星主之;弩名遠望,張星主之;戟名大將,參星主之也。臨戰(zhàn)時,常細祝之?;蛞晕逶挛迦兆鞒囔`符,著心前?;虮缛杖罩袝r,作燕君龍虎三囊符。歲符歲易之,月符月易之,日符日易之。或佩西王母兵信之符,或佩熒惑朱雀之符,或佩南極鑠金之符,或戴卻刃之符,祝融之符?;蚋涤裨?,或浴禁蔥湯,或取牡荊以作六陰神將符,符指敵人?;蛞栽挛g時刻,三歲蟾蜍喉下有八字者血,以書所持之刀劍。或帶武威符熒火丸?;蚪讳h刃之際,乘魁履罡刂,呼四方之長,亦有明效。今世之人,亦有得禁辟五兵之道,往往有之?!?
或問隱淪之道。抱樸子曰:“神道有五,坐在立亡其數(shù)焉。然無益於年命之事,但在人閒無故而為此,則致詭怪之聲,不足妄行也??梢詡浔鴣y危急,不得已而用之,可以免難也。鄭君云,服大隱符十日,欲隱則左轉(zhuǎn),欲見則右回也。或以玉臺丸涂人身中;或以蛇足散,或懷離母之草,或折青龍之草,以伏六丁之下;或入竹田之中,而執(zhí)天樞之壤;或造河龍石室,而隱云蓋之陰;或伏清泠之淵,以過幽闕之徑;或乘天一馬以游紫房;或登天一之明堂;或入玉女之金匱;或背輔向官,立三蓋之下;或投巾解履、膽煎及兒衣符,子居蒙人,青液桂梗,六甲父母,僻側(cè)之膠,駮馬泥丸,木鬼之子,金商之艾,或可為小兒,或可為老翁,或可為鳥,或可為獸,或可為草,或可為木,或可為六畜,或依木成木,或依石成石,依水成水,依火成火,此所謂移形易貌,不能都隱者也?!?
或問:“魏武帝曾收左元放而桎梏之,而得自然解脫,以何法乎?”抱樸子曰:“吾不能正知左君所施用之事。然歷覽諸方書,有月三服薏苡子,和用三五陰丹,或以偶牙陽胞,或以七月七日東行跳脫蟲,或以五月五日石上龍子單衣,或以夏至日霹靂楔,或以天文二十一字符,或以自解去父血,或以玉子馀糧,或合山君目,河伯馀糧,浮云滓以涂之,皆自解。然左君之變化無方,未必由此也。自用六甲變化,其真形不可得執(zhí)也?!?
或問曰:“為道者可以不病乎?”抱樸子曰:“養(yǎng)生之盡理者,既將服神藥,又行氣不懈,朝夕導引,以宣動榮衛(wèi),使無輟閡,加之以房中之術(shù),節(jié)量飲食,不犯風濕,不患所不能,如此可以不病。但患居人閒者,志不得專,所修無恒,又苦懈怠不勤,故不得不有疹疾耳??嗤接行诺乐模鵁o益己之業(yè),年命在孤虛之下,體有損傷之危,則三尸因其衰月危日,入絕命病鄉(xiāng)之時,招呼邪氣,妄延鬼魅,來作殃害。其六厄并會,三刑同方者,其災必大。其尚盛者,則生諸疾病,先有疹患者,則令發(fā)動。是故古之初為道者,莫不兼修醫(yī)術(shù),以救近禍焉。凡庸道士,不識此理,恃其所聞者,大至不關(guān)治病之方。又不能絕俗幽居,專行內(nèi)事,以卻病痛,病痛及己,無以攻療,乃更不如凡人之專湯藥者。所謂進不得邯鄲之步,退又失壽陵之義者也。余見戴霸華他所集金匱綠囊崔中書黃素方及百家雜方五百許卷。甘胡呂傅周始甘唐通阮南河等,各撰集暴卒備急方,或一百十,或九十四,或八十五,或四十六,世人皆為精悉,不可加也。余究而觀之,殊多不備,諸急病甚尚未盡,又渾漫雜錯,無其條貫,有所尋按,不即可得。而治卒暴之候,皆用貴藥,動數(shù)十種,自非富室而居京都者,不能素儲,不可卒辦也。又多令人以針治病,其灸法又不明處所分寸,而但說身中孔穴榮輸之名。自非舊醫(yī)備覽明堂流注偃側(cè)圖者,安能曉之哉?余所撰百卷,名曰玉函方,皆分別病名,以類相續(xù),不相雜錯,其救卒參卷,皆單行徑易,約而易驗,籬陌之閒,顧眄皆藥,眾急之病,無不畢備,家有此方,可不用醫(yī)。醫(yī)多承襲世業(yè),有名無實,但養(yǎng)虛聲,以圖財利。寒白退士,所不得使,使之者乃多誤人,未若自閑其要,勝於所迎無知之醫(yī)。醫(yī)又不可卒得,得又不肯即為人使,使腠理之微疾,成膏肓之深禍,乃至不救。且暴急之病,而遠行借問,率多枉死矣?!?
或問:“將來吉兇,安危去就,知之可全身,為有道乎?”
抱樸子曰:“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占風氣,布籌算,推三棋,步九宮,檢八卦,考飛伏之所集,診訞訛於物類,占休咎於龜筴,皆下術(shù)常伎,疲勞而難恃。若乃不出帷幕而見天下,乃為入神矣?;蛞匀侍煳?,召司命司危五岳之君,阡陌亭長六丁之靈,皆使人見之,而對問以諸事,則吉兇昭然,若存諸掌,無遠近幽深,咸可先知也?;蛘倭幱衽浞斩?,成則長可役使。或祭致八史,八史者,八卦之精也,亦足以預識未形矣?;蚍鸹扒锩⒙椴豆绶酱缲?,忽然如欲臥,而聞人語之以所不決之事,吉兇立定也。或用明鏡九寸以上自照,有所思存,七日七夕則見神仙,或男或女,或老或少,一示之後,心中自知千里之外,方來之事也。明鏡或用一,或用二,謂之日月鏡?;蛴盟?,謂之四規(guī)鏡。四規(guī)者,照之時,前後左右各施一也。用四規(guī)所見來神甚多?;蚩v目,或乘龍駕虎,冠服彩色,不與世同,皆有經(jīng)圖。欲修其道,當先暗誦所當致見諸神姓名位號,識其衣冠。不爾,則卒至而忘其神,或能驚懼,則害人也。為之,率欲得靜漠幽閑林麓之中,外形不經(jīng)目,外聲不入耳,其道必成也。三童九女節(jié)壽君,九首蛇軀百二十官,雖來勿得熟視也?;蛴袉栔撸蛴性X怒之者,亦勿答也。或有侍從暐曄,力士甲卒,乘龍駕虎,簫鼓嘈嘈,勿舉目與言也。但諦念老君真形,老君真形見,則起再拜也。老君真形者,思之,姓李名聃,字伯陽,身長九尺,黃色,鳥喙,隆鼻,秀眉長五寸,耳長七寸,額有三理上下徹,足有八卦,以神龜為床,金樓玉堂,白銀為階,五色云為衣,重疊之冠,鋒鋋之劍,從黃童百二十人,左有十二青龍,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前道十二窮奇,後從三十六辟邪,雷電在上,晃晃昱昱,此事出於仙經(jīng)中也。見老君則年命延長,心如日月,無事不知也?!?
或問堅齒之道。抱樸子曰:“能養(yǎng)以華池,浸以醴液,清晨建齒三百過者,永不搖動。其次則含地黃煎,或含玄膽湯,及蛇脂丸、礬石丸、九棘散。則已動者更牢,有蟲者即愈。又服靈飛散者,則可令既脫者更生也?!?
或問聰耳之道。抱樸子曰:“能龍導虎引,熊經(jīng)龜咽,燕飛蛇屈鳥伸,天俛地仰,令赤黃之景,不去洞房,猿據(jù)兔驚,千二百至,則聰不損也。其既聾者,以玄龜薰之,或以棘頭、羊糞、桂毛、雀桂成裹塞之;或以狼毒冶葛,或以附子蔥涕,合內(nèi)耳中,或以蒸鯉魚腦灌之,皆愈也?!?
或問明目之道。抱樸子曰:“能引三焦之昇景,召大火於南離,洗之以明石,慰之以陽光,及燒丙丁洞視符,以酒和洗之,古人曾以夜書也?;蛞钥嗑浦笫忀甲恿钍欤厍?,末服方寸匕,日三,盡一斗,能夜視有所見矣。或以犬膽煎青羊、班鳩、石決明、充蔚百華散,或以雞舌香、黃連、乳汁煎注之。諸有百疾之在目者皆愈,而更加精明倍常也?!?
或問登峻涉險、遠行不極之道。抱樸子曰:“惟服食大藥,則身輕力勁,勞而不疲矣。若初入山林,體未全實者,宜以云珠粉、百華醴、玄子湯洗腳,及虎膽丸、朱明酒、天雄鶴脂丸、飛廉煎秋芒、車前、澤瀉散,用之旬日,不但涉遠不極,乃更令人行疾,可三倍於常也。若能乘蹻者,可以周流天下,不拘山河。凡乘蹻道有三法:一曰龍蹻,二曰虎蹻,三曰鹿盧蹻?;蚍?,若欲行千里,則以一時思之。若晝夜十二時思之,則可以一日一夕行萬二千里,亦不能過此,過此當更思之,如前法。或用棗心木為飛車,以牛革結(jié)環(huán)劍以引其機,或存念作五蛇六龍三牛交罡而乘之,上昇四十里,名為太清。太清之中,其氣甚罡刂,能勝人也。師言鳶飛轉(zhuǎn)高,則但直舒兩翅,了不復扇搖之而自進者,漸乘罡刂炁故也。龍初昇階云,其上行至四十里,則自行矣。此言出於仙人,而留傳於世俗耳,實非凡人所知也。又乘蹻須長齋,絕葷菜,斷血食,一年之後,乃可乘此三蹻耳。雖復服符,思五龍蹻行最遠,其馀者不過千里也。其高下去留,皆自有法,勿得任意耳。若不奉其禁,則不可妄乘蹻,有傾墜之禍也。”
或曰:“老子篇中記及龜文經(jīng),皆言藥兵之後,金木之年,必有大疫,萬人馀一,敢問辟之道?!北阕釉唬骸跋扇巳胛烈呙亟ǎ计渖頌槲逵?。五玉者,隨四時之色,春色青,夏赤,四季月黃,秋白,冬黑。又思冠金巾,思心如炎火,大如斗,則無所畏也。又一法,思其發(fā)散以被身,一發(fā)端,輒有一大星綴之。又思作七星北斗,以魁覆其頭,以罡指前。又思五臟之氣,從兩目出,周身如云霧,肝青氣,肺白氣,脾黃氣,腎黑氣,心赤氣,五色紛錯,則可與疫病者同床也。或禹步呼直日玉女,或閉氣思力士,操千斤金鎚,百二十人以自衛(wèi)?;蛴蒙涔硗琛⒊嘬囀拐咄琛⒐谲娡?、徐長卿散、玉函精粉、青年道士熏身丸、崔文黃散、草玉酒、黃庭丸、皇符、老子領(lǐng)中符、赤須子桃花符,皆有良效者也?!?/p>
抱樸子內(nèi)篇二十卷 抱樸子內(nèi)篇序。抱樸子外篇自敘。隋志作二十一卷。今存。
抱樸子外篇五十卷 自敘。隋志作三十卷,并云梁有五十一卷。今存。
碑頌詩賦百卷 自敘。晉書本傳頌作誄。仙苑編珠引陳馬樞道學傳同。
軍書檄移章表箋記三十卷 自敘。本傳作檄移章表。
神仙傳十卷 自敘。本傳。今存。
隱逸傳十卷 自敘。本傳。
兵事方伎短雜奇要三百一十卷 自敘。本傳作方伎雜事。
金匱藥方一百卷 本傳。
玉函方一百卷
抱樸子雜應篇。疑即前金匱藥方。
肘后要急方四卷 本傳。雜應篇作救卒方三卷。隋志作肘后方六卷。舊唐志作肘后救卒方四卷。四庫全書目錄作肘后備急方八卷。今存。道藏正一部肘后備急方八卷,誤題作葛仙翁。
神仙服食藥方十卷 隋志。
太清神仙服食經(jīng)五卷 新唐志。
服食方四卷 唐釋法琳辨正論卷九。
玉函煎方五卷 隋志。
黑發(fā)酒方一卷 崇文總目。通志略。
渾天論 晉書天文志。文廷式補晉書藝文志。(簡稱補晉志)
幕阜山記一卷 補晉志。潮說 補晉志。略見于外篇佚文。
兵法孤虛月時秘要法一卷 新唐志。
陰符十德經(jīng)一卷 新唐志。
抱樸子軍術(shù) 補晉志。云此外篇中佚篇也,嚴可均全晉文輯得四十二條。今別錄其目。
金木萬靈訣一卷 宋志通志略。今存道藏洞神部眾術(shù)類。蓋刪改金丹篇而成。
太清玉碑子一卷 宋志。葛洪與鄭思遠問答。今存道藏洞神部眾術(shù)類。
大丹問答一卷 今存道藏洞神部眾術(shù)類。
還丹肘后訣三卷 今存道藏洞神部眾術(shù)類。
四家要訣一卷 通志略。集劉向、陵陽子、抱樸子、狐剛子所記煉丹事。
抱樸子養(yǎng)生論一卷 宋志。今存道藏洞神部方法類。
稚川真人校證術(shù)一卷 今存道藏洞神部眾術(shù)類。
神仙金汋經(jīng)三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今存道藏洞神部眾術(shù)類。
嚴可均曰:抱樸子養(yǎng)生論,前半即地真篇也,后半與極言篇相輔。稚川真人校證術(shù)是后人所演。
神仙金汋經(jīng)三卷,其中下二卷,即金丹篇也。見鐵橋漫稿卷六代繼蓮龕為抱樸子敘。
孫詒讓札迻十抱樸子微旨條云:
金汋經(jīng),晉宋間人依傅抱樸子假托為之。
要用字苑一卷 舊唐志。顏氏家訓書證篇作字苑。馬國翰有輯佚本。
史記鈔十四卷 新唐志。
漢書鈔三十卷 隋志。
后漢書鈔三十卷 舊唐志。
良吏傳十卷 本傳。
集異傳十卷 本傳。
西京雜記六卷 舊唐志。
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子部十二云:舊本或題漢劉歆撰,或題晉葛洪撰,實則梁吳均撰。但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子部七考定為葛洪作。今存。
漢武內(nèi)傳一卷 隋志不著撰人。文廷式補晉志云:日本見在書目題葛洪,今從之。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子部七考定為晉葛洪撰。今存道藏洞真部記傳類。
老子道德經(jīng)序訣二卷 舊唐志。
修撰莊子十七卷 釋法琳辨正論。補晉志。
喪服變除一卷 隋志。
遯甲肘后立成囊中秘一卷 隋志。
登涉篇作囊中立成。
遯甲返覆圖一卷 隋志。
遯甲要用四卷 隋志。
遯甲秘要一卷 隋志。
遯甲要一卷 隋志。
三元遯甲圖三卷 舊唐志。
龜決二卷 隋志。
周易雜占十卷 隋志。
抱樸君書 隋志集部。
序房內(nèi)秘術(shù)一卷 隋志稱葛氏撰。新唐志?;蚣锤鸷椤?br>太一真君固命歌一卷 宋志。
抱樸子別旨一篇 通志略。今存道藏太清部。蓋后人掇輯吐納導引之訣而成,殆與胎息術(shù)相類。
胎息要訣一卷 通志略。
胎息術(shù)一卷 補晉志。
郭文傳 補晉志。明案:郭文,字文舉,河內(nèi)軹人。與葛洪同時亦遭世亂而隱者。先洪卒。見晉書隱逸本傳。
五金龍虎歌一卷 崇文總目。
五岳真形圖文一卷 崇文總目。
老子戒經(jīng)一卷 通志略。
關(guān)中記一卷 宋志。玉海引中興書目。
馬陰二君內(nèi)傳一卷 宋志。
隱淪雜訣一卷 宋志。明案抱樸子雜應篇答問隱淪之道,或為雜訣之所本。
元始上真眾仙記一卷 宋志。今存道藏洞真部譜■類。劉師培讀道藏記云:此書"次行題葛洪枕中記五字,中志各仙官位號及治所,即今所傳枕中記也"。
明案:道藏洞神部方法類另有枕中記一卷,言養(yǎng)生接命之術(shù),與眾仙記內(nèi)容迥異。通志略著錄唐孫思邈枕中記一卷,未知孰是。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云:枕中書一卷,舊本題晉葛洪撰??妓濉⑻?、宋藝文志但有墨子枕中記及枕中素書,而無葛洪枕中書。此本(枕中書)一名元始上真眾仙記。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卷十九謂枕中書提到許穆與許玉斧,而洪當長于穆,許玉斧更其后輩,二人之去世,洪皆不及見,安得取而著之書中。是枕中書(上真眾仙記)之"不出于(葛)洪亦明矣"。余先生之說是。
抱樸子玉策記 補晉志。
明案:此蓋抱樸子引玉策記,非葛洪所撰之玉策記也。徐堅初學記卷二十九狐第十三條引抱樸子玉策記曰:"狐及貍狼,皆壽八百歲,滿三百歲暫變?yōu)槿诵?。正是抱樸子對俗篇引玉策記之語(參校敦煌殘卷文字)。遐覽篇已著錄玉策記一卷,足征葛洪曾見其書。而初學記始誤以玉策記屬抱樸子。嚴可均鐵橋漫稿卷六云此記恐后人依托之書。亦不確。余意并非后人有意假托,實乃唐人徐堅輩誤題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31/6023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抱樸子25章,外篇.君道注解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