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恒干,地有恒常。與民共事,與神同□。驕洫(溢)好爭,陰謀不羊(祥),刑于雄節(jié),危于死亡。奪之而無予,其國乃必遂亡,近則將之,遠則行之,逆節(jié)夢(萌)生,其誰骨可當之。天亞(惡)高,地亞(惡)廣,人亞(惡)荷(苛)。高而不己,天闕土(之)之,廣而不已,地將絕之。苛而不已,人將殺之。有人將來,唯目之瞻。言之壹,行之壹,得而勿失。(言)之采,行之熙,得而勿以。是故言者心之符(也),色者心之華也,氣者心之浮也。有一言,無一行,胃(謂)之誣。故言寺(待)首,行志卒。直木伐,直人殺。無刑(形)無名,先天地生,至今未成。
天地都有永恒不變的法則,與民同其生息。與神共其光寵。驕橫凌人、逞強斗勇、好弄陰謀的國家必有禍災,取法于“雄節(jié)”的國家,必有滅亡的危險。攻奪了他國的領土而據(jù)己有不分封給賢者,那么這個被攻占的國家就不會最終滅亡。鄰近“雄節(jié)”之國的小國會順從它,而遠離它的國家會離棄它。悖逆天道的惡行正在勢頭上的時候,有誰肯去正面的抵敵它呢?天道厭棄高傲,地道厭棄自大,人道厭棄暴虐。高傲不止,天道自然會傾覆它;自大無休,地道必然會滅絕它;暴虐到極點,人道自然會懲辦它。
在接觸一個人的時候,首先要用眼睛去觀察他。如果這個人是言行一致的,就不應失去他而要重用他;如果他說得很漂亮卻沒有實際行動,就不宜任用他。所以說語言是人內心的標志,表情是人心理的外化,氣質是人心靈的表露。言行如果不一致,便是一種欺騙行為。因此有一言在先,就應有一行繼之于后。筆直之木因為太顯眼而易被砍伐,剛直之人因為遭人忌恨而易被殺戮。“道”是沒有名狀的,它產生于天地開辟之前,它的化生妙合的過程至今也還未完成。
《黃帝四經》 [1]是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初付于帛書《老子乙本》前,當時稱《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后經專家鑒定,認為此書是失傳已久的《黃帝四經》?!稘h書.藝文志》曾經著錄此書,但漢以后就失傳了,學者根據(jù)書的內容、文字、篇章數(shù)目等研究,認為此書成書時期當晚于《老子》,早于《管子》、《孟子》、《莊子》。最晚不晚于戰(zhàn)國中期?!饵S帝四經》出土,經過今人唐蘭先生考證后,確認為《黃帝四經》。這是一部“治國之本”的書,它由四篇文章組成。這就為海內外黃帝子孫重新認識黃帝、黃帝思想提供了可靠的史料依據(jù)。
1973年轟動世界華人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就是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中出土了《黃帝四經》, [3]包含四部經典:《經法》、《十大經》、《稱經》、《道原經》。
起源
黃學起源于戰(zhàn)國,盛行于西漢初期,曾是百家學術之林,《黃帝四經》是其代表經典。西漢時期流行的“黃老”思想,在中國思想史上一直是個謎?,F(xiàn)《黃帝四經》出土,經過今人唐蘭先生考證后,確認為《黃帝四經》。這是一部“治國之本”的書,它由四篇文章組成。這就為海內外黃帝子孫重新認識黃帝、黃帝思想提供了可靠的史料依據(jù)。
1989年,大陸余明光先生把“黃帝四經”進行了注釋,由已故的周谷城先生題寫書名“黃帝四經與黃老思想”,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發(fā)行。余明光先生在書的“前言”里寫到:“黃學被淹沒了兩千余年都不為人所重視,與此聯(lián)系的西漢初期流行的“黃老”思想,在中國思想史上一直是個謎!1973年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黃帝四經’,這就為我們研究和恢復這個學派在歷史上的地位,重新認識‘黃老’思想,提供了可靠的史料依據(jù)。
內容簡介編輯
簡介
《黃帝四經》體現(xiàn)了道家學說由老子一派變成黃老學派的轉變,對先秦各家各派都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其中黃老學派、稷下學派與法家至為深刻;它的出現(xiàn)推翻很多一貫以來已經被認定的經學理論,于經學研究有極重要的地位。
經法
《黃帝四經》之《經法》篇
〔道法〕第一 [4]
〔國次〕第二
〔君正〕第三
〔六分〕第四
〔四度〕第五
〔論〕第六
〔亡論〕第七
〔論約〕第八
〔名理〕第九
十大經
《黃帝四經》之《十大經》篇
〔立命〕第一
〔觀〕第二
〔五正〕第三
〔果童〕第四
〔正亂〕第五
〔姓爭〕第六
〔雌雄節(jié)〕第七
〔兵容〕第八
〔成法〕第九
〔三禁〕第十
〔本伐〕第十一
〔前道〕第十二
〔行守〕第十三
〔順道〕第十四
〔名刑〕第十五
稱
《黃帝四經》之《稱》篇
道原
《黃帝四經》之《道原》篇
黃帝四經宇宙生成論編輯
《黃帝四經·觀》的宇宙生成模式“一一天地一陰陽一四時一剛柔一萬物”。 [2][5]
黃帝四經審美思想編輯
《黃帝四經》是戰(zhàn)國時期托名黃帝的眾多著作之一,也是研究黃老之學的寶貴資料。 本文認為,《黃帝四經》中蘊含了一定的美學思想,但迄今為止尚未見到有人對《黃帝四經》的美學思想加以研究。作者認為,從美學角度對《黃帝四經》展開討論,無論對研究先秦時期的美學理論,還是對建構當今的美學理論體系,都具有重要意義。 《黃帝四經》雖然大體上屬于道家學派,但它也雜糅了其他學派的思想,實際上是兼采百家之作。因此,要研究《黃帝四經》的美學思想,還要弄清它與先秦時期的哪些主要學派有聯(lián)系。本文對《黃帝四經》的美學思想作了比較全面的梳理。首先是對《黃帝四經》的某些論述從美學的角度展開分析,然后總結出它主要的美學觀點。其次是把《黃帝四經》置于先秦文化的大背景下,與先秦儒、道兩家學派的美學思想加以比較。
十大經·兵容皇后屯磨(歷),吉兇之常,以辯(辨)雌雄之節(jié),乃分禍福之鄉(xiāng)(向)。憲敖(傲)驕居(倨),是胃(謂)雄節(jié),□□共(恭)驗(儉),是胃(謂)雌節(jié)。夫雄節(jié)者,涅之徒也。雌節(jié)者,兼之徒也。夫雄節(jié)以得,乃不為福,雌節(jié)以亡,必得將有賞。夫雄節(jié)而數(shù)得,是胃(謂)積央(殃)。兇憂重至,幾于死亡。雌節(jié)而數(shù)之,是胃(謂)積德。慎戒毋法,大祿將極。凡彼禍難也,先者恒兇,后者恒吉。先而不兇者,是恒備雌節(jié)存也,后(而不吉者,是)恒備雄節(jié)存也。先亦不兇,后亦不兇,是恒備雌節(jié)存也。先亦不吉,后亦不吉,是恒備雄節(jié)存也。凡人好用雄節(jié),是胃(謂)方(妨)生。大人則毀,小人則亡。以守不寧,作事(不成,以求不得,以戰(zhàn)不)克,厥身不壽,子孫不殖。是胃(謂)兇節(jié),是胃(謂)散德。凡人好用雌節(jié),是胃(謂)承祿。富者則昌,貧者則谷。以守則寧,以作事則成。以求則得,以單(戰(zhàn))則克。厥身□□□□□□□□□節(jié),是胃(謂)絳德。故德積者昌,□(殃)積者亡。觀其所積,乃知(禍福)之鄉(xiāng)(向)。天固有奪有予,有祥□□□□□弗受,反隋(隨)以央(殃)。三遂絕從,兵無成功。三遂絕從,兵有成(功)?!醪秽l(xiāng)(饗)其功,環(huán)(還)受其央(殃)。國家有幸,當者受央(殃)。國家無幸,又延其命,??陽陽。因民之力,逆天之極,有(又)重有功,其國家以危,社稷以匡,事無成功,慶旦不鄉(xiāng)其功,此天之道地。
譯文不懂得天時,就不可以興兵;不懂得地利,就不能指揮作戰(zhàn);不了解人事,就不會取得戰(zhàn)功。因此必須考察天時地利,并且取法于圣人之道。兵功是人為的,但它由天地主宰著,圣人因為能夠因順天道、地道、人道所以能成就其功。而圣人的成功,就是因為掌握了時宜并為之所用。因順天時而把握時宜,作戰(zhàn)就能夠成功。作為圣人,他們能夠恰當?shù)卣莆哲娂o刑法,而且處事果決不背信棄義。而關鍵的是,要順應天時,當機立斷;該果斷的時候卻猶豫不決,反而會自取其禍。
有剝奪有賜予這是天道本然具有的客觀規(guī)律,天賜祥福如不能順而受之,結果只能是反受其禍。如果拒絕因順天道、地道、人道,則不會有兵功。如果因順天時、地利、人心,就會有兵功。如果不能順受天賜之功的話,會反受其殃的。倘使國家幸運,則戰(zhàn)爭的首先發(fā)動者本人會受到應有的懲罰;假使國家不幸,那么戰(zhàn)禍的肇事者會仍然高居其位。如果統(tǒng)治者聲勢浩大地去發(fā)動戰(zhàn)爭,借助于民力去違反天道,再加上好大喜功,那么其結果便是國家危險,天下惶亂不安,做事不會成功,慶賞雖多也仍然不會有兵功。天道決定了這一切。
黃帝四經·十大經·五正原文及翻譯
十大經·五正
作者:佚名
黃帝問閹冉曰:吾欲布施五正(政),焉止焉始?對曰:始在于身。中有正度,后及外人,外內交(接),乃于於事之所成。黃帝曰:吾既正既靜,吾國家愈不定,若何?對曰:后中實而外正,□□必定。左執(zhí)規(guī),右執(zhí)柜(矩),何患天下?男女畢迥,何患于國,五正(政)既布,以司五明。左規(guī)右規(guī),以寺(待)逆兵。黃帝曰:吾身未自知,若何?對曰:后身未自知,乃深伏于淵,以求內刑。內刑已得,后□自知屈吾身。黃帝曰:吾欲屈吾身,屈吾身若何?對曰:道同者其事同,道異者其事異。今天下大事,時至矣,后能慎勿爭呼?黃帝曰,勿事若何?對曰,怒者血氣也,爭者外脂膚也。怒若不發(fā),浸凜是為臃疽。后能去四者,枯骨何能爭矣。黃帝于是辭其國大夫,上於博望之山,談臥三年以自求也。單才、閹冉乃上起黃帝曰:可矣。夫作爭者兇,不爭(者)亦無成功。何不可矣?黃帝於是出其鏘鉞,奮其戌兵身提鼓(袍),以禺(遇)之(蚩)尤,因而禽(擒)之。帝箸之明(盟),明(盟)曰:反義逆時,其刑視之(蚩)尤。反義倍宗,其法死亡以窮。
譯文
作者:佚名
黃帝問手下的大臣閹冉說:我想通過頒布實施各種政令的方法來治理國家,請問應始于何處、終于何處?閹冉回答說:應該始于完善自身,秉執(zhí)中正公平的法度,然后以法度準量他人,外內交相融洽,就可終于事情的成功。黃帝又問:我自身端正而且寧靜寡欲不專行妄為,而我的國家仍然愈發(fā)不安定,怎么辦呢?閹冉回答說:如果您內心誠實靜定而行為端正,還擔心國家不能安定嗎?如果您能秉執(zhí)法度,還憂慮天下不太平嗎?上下同心同德,還操心國家不能治理嗎?各種政令都頒布以后,分別讓不同的職官去執(zhí)掌落實,您只須掌握著國家的大法,等待著嚴懲蚩尤就可以了。
黃帝說:我現(xiàn)在尚不能充分認識自己,怎么辦呢?閹冉回答說:如果您還不能充分認識自己,便可以姑且隱匿起來,先做到自我完善。自我完善好了,便可以自然有效地克制自己了。黃帝又問道:我是很希望克制自己的,但這又意味著什么呢?閹冉回答說:這就意味著能夠根據(jù)觀點和主張的是否相同,來決定如何去應付。當今天下紛爭,您能謹慎小心地不去加入這樣的紛爭嗎?黃帝說:不加入紛爭又意味著什么呢?閹冉回答說:發(fā)怒是內在血氣作用的結果,爭斗是外在脂膚作用的結果。怒氣如果不發(fā)散出來,那么蔓延滋長就會發(fā)展成疤瘡。您如果能夠去掉血、氣、脂、膚這四個東西,就會形如枯骨,又如何能夠發(fā)怒和爭斗呢?黃帝聽罷,于是告別手下的要臣,來到了博望山,在那里淡然隱居、修心養(yǎng)性以求自我完善。三年之后,閹冉來到博望山稟告黃帝說:現(xiàn)在你可以去與蚩尤一決雌雄了??裢姞幷卟幌椋e過天賜良機的人也決不會成就事功的。據(jù)此而論,下山決戰(zhàn)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黃帝聽罷閹冉的話,于是陳列兵器,激勵士卒,親自擊鼓進軍,與蚩尤決戰(zhàn)于涿鹿并且一戰(zhàn)擒獲了蚩尤。然后黃帝宣盟天下,盟詞中說:今后再有違反信義、背逆天時的,會受到與蚩尤相同的懲罰。違反信義而且背叛宗主的,最終都會自食其果,自取滅亡。
黃帝四經·十大經·名刑原文及翻譯
十大經·名刑
作者:佚名
欲知得失,請必審名察刑(形)。刑(形)恒自定,是我俞(愈)靜。事恒自也(施),是我無為。靜翳不動,來自至,去自往。能一乎?能止乎?能毋有己,能自擇而尊理乎?紓也,毛也,其如莫存。萬物群至。我無不能應。我不臧(藏)故,不挾陳。鄉(xiāng)(向)者已去,至者乃新,新故不謬,我有所周。
譯文
作者:佚名
想要懂得得失福禍的道理,就一定要審知事物的名稱與客觀存在之間的關系。天下萬物都自有他們確定的歸屬,因此人就更應該持守清靜。天下萬物都自有它們運行發(fā)展的規(guī)律,因此人也就應該虛靜無為。人應該虛靜專一不妄施為,事物的發(fā)生與消逝皆有其客觀依據(jù),要聽其自便宛轉順應。能做到用心專一嗎?能做到持意靜定嗎?在判斷事物時,能不能以客觀為依據(jù)而排除主觀臆測呢?或隱或顯或靜定或動出,總能維持一種若有若無的超然境界。這樣的話,一任事物紛至沓來,皆能應付自如。古舊的東西聽其自去,新生的東西任其自來,而不要主觀人為地去介入。消逝的是過時的東西,來到的是新生的東西。天下萬事萬物,無論是新生的還是死滅的,都不能擾亂虛靜的心靈,這是因為我們能夠與物宛轉、順其自然的緣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31/602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黃帝四經經法第01章,道法注解在線
下一篇: 黃帝四經十大經第03章,五正注解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