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問力黑,唯余一人兼有天下,滑(猾)民將生,妄辨用知(智),不可法組。吾恐或用之以亂天下。請問天下有成法可以正民者。力黑曰:然。昔天地既成,正若有名,合若有刑(形)□,以守一名。上拴之天,下施之四海。吾聞天下成法,故曰不多,一言而止,循名復一,民無亂紀。
黃帝問力黑說:我一人廣有天下,刁巧的亂民就會出現(xiàn),那些阿諛諂媚、花言巧辯之徒也會苦心孤詣地運用權謀,實在是難以遏止,我擔心人們會群起效尤以亂天下。請問天下有沒有既定的法則來端正民心?力黑回答說:有的。昔日在天地已經形成時,萬物都是通過名分來正定其形質并且使形名相符,這種以名正形、使形名相符的原則就稱為執(zhí)守天道。這種大道,上可溢于天而下可延及四海。據(jù)我所知,天下的這種既定法則本不需過多描述,一句話就可以概括了,這便是,尋求事物的名形而總歸于“道”。這樣的話,天下百姓就不會違法亂紀了。
黃帝曰:請問天下猷(猶)有一乎?力黑曰:然。昔者皇天使馮(風)下道一言而止。五帝用之,以木八天地,(以)?(揆)四海,以壞(懷)下民,以正一世之士。夫是故讒民皆退,賢人減(咸)起,五邪乃逃,年佞辯乃止。循名復一,民無亂紀。
黃帝說:請問天下可有“道”嗎?力黑回答說:有的。過去天帝曾派風伯飛下傳道,上古的帝王們采用它來辨別規(guī)范天地萬物,并料理斟酌四海之事,且用它來安撫百姓、端正了一代知識分子。因此,品行敗壞的人統(tǒng)統(tǒng)屏去不用,有德行的人一律被啟用,各種淫邪銷聲匿跡,諂諛巧辯之方才止息。尋求名形而復歸于道,人們不再違法犯紀。
黃帝曰:一者一而已乎?其亦有長乎?力黑曰:一者,道之本也,胡為而無長?!酢跛?,莫能守一。一之解,察於天地,一之理,施於四海。何以知□之至,遠近之稽?夫唯一不失。一以騶化,少以知多。夫遠望四海,困極上下,四鄉(xiāng)(向)相(,各以其道。夫百言有本,千言有要,萬(言)有總,萬物之多,皆閱一空,夫非正人也,執(zhí)能治此?罷(彼)必正人也,乃能操正以正奇,握一以知多,除民之所害,而寺(持)民之所宜。抱□守一,與天地同極,乃可知天地之禍福。
黃帝問:“道”,莫非就僅僅是一句話嗎?它還包含有更多的意思嗎?力黑回答說:“循名復一”這一句話就“道”的根本而言的,怎么能沒有更多的含義呢?諸事所以有失誤,就是因為不能執(zhí)守大道的緣故?!暗馈钡嫩欅E,可以至于天地;“道”的妙理,可以延及四海。然而,怎么知道“道”的高下遠近的至極呢?“道”促使了萬物發(fā)生變化,由少到多、以一知百。通觀四海,窮極天地,天地四方,無論何事何物都在按照其自身規(guī)律存在和運動著;無論是千言還是萬語也都有著其根本和總綱。但是,萬物雖多卻都是由“道”所總掌。如果不是形正德美的人,誰又能夠代表天道去總理天下萬物萬事呢?必須是這樣的圣人, 能夠秉持正道以矯正邪道,把握大道去處理各種復雜事物,除去有害于人民的東西,而保持適宜于人民的東西。執(zhí)守大道以總理萬物,取效天地的法則,這樣就可以懂得天地之間禍與福的所在了。
十大經·名刑欲知得失,請必審名察刑(形)。刑(形)恒自定,是我俞(愈)靜。事恒自也(施),是我無為。靜翳不動,來自至,去自往。能一乎?能止乎?能毋有己,能自擇而尊理乎?紓也,毛也,其如莫存。萬物群至。我無不能應。我不臧(藏)故,不挾陳。鄉(xiāng)(向)者已去,至者乃新,新故不謬,我有所周。
譯文想要懂得得失福禍的道理,就一定要審知事物的名稱與客觀存在之間的關系。天下萬物都自有他們確定的歸屬,因此人就更應該持守清靜。天下萬物都自有它們運行發(fā)展的規(guī)律,因此人也就應該虛靜無為。人應該虛靜專一不妄施為,事物的發(fā)生與消逝皆有其客觀依據(jù),要聽其自便宛轉順應。能做到用心專一嗎?能做到持意靜定嗎?在判斷事物時,能不能以客觀為依據(jù)而排除主觀臆測呢?或隱或顯或靜定或動出,總能維持一種若有若無的超然境界。這樣的話,一任事物紛至沓來,皆能應付自如。古舊的東西聽其自去,新生的東西任其自來,而不要主觀人為地去介入。消逝的是過時的東西,來到的是新生的東西。天下萬事萬物,無論是新生的還是死滅的,都不能擾亂虛靜的心靈,這是因為我們能夠與物宛轉、順其自然的緣故。
《黃帝四經·經法·9名理》詩解1至神自明情假禍及
題文詩:
至 道 至情, 神明之原,神明 無形,非內非外,
處度之內,見於度外.處於度內,不言而信,
靜不可移;見于度外,言不可易,動不可化.
靜而不移,動而不化,故曰 至 神, 至神真情,
情真義深,神清性明, 神明也者,見知之稽.
情生萬物, 有物始生, 其 建于地,而溢于天,
莫見其形, 廣 大 充 盈,天地之間,莫知其名.
至知真情,真情無形, 莫能見知,故有逆成.
物乃 悖 生,故有逆刑, 虛情假義, 禍及其身.
養(yǎng)其所死,伐其所生.伐其 所 本,而離其親;
伐其 所 與,而敗其根,后必亂而,卒於無名.
如 蕃 如 盈, 事之 必 反;如 淫 如驕,生之 必 反.
萬物群財,超長非恒,死必應之.三皆動于,
度之外而,欲成功也.功必不成,禍反自及.
以剛為柔, 其可 活 也; 以柔為剛, 其必自 伐.
重柔者吉,重剛者滅.諾者言符,已者言絕.
已諾不信,則智大惑.已諾必信,則處度內.
至度適度,適度適宜,適宜適情,適情真情.
【原文】
道者,神明之原也。神明者,處于度之內而見於度之外者也。處於度之(內)者,不言而信。見于度之外者,言而不可易也。處于度之內者,靜而不可移也。見于度之外者,動而不可化也。靜而不移,動而不化,故曰神。神明者,見知之稽也。
有物始【生】,建于地而洫(溢)于天。莫見其刑(形),大盈冬(終)天地之間而莫知其名。莫能見知,故有逆成。物乃下生;故有逆刑,禍及其身。養(yǎng)其所以死,伐其所以生。伐其本而離其親,伐其與而【敗其根】,后必亂而卒於無名。
如燔如倅,事之反也。如 ? 如驕,生之反也。凡萬物群財,佻長非恒者,其死必應之。三者皆動于度之外而欲成功者也。功必不成,禍必反【反自及也】。以剛為柔者栝(活),以柔為剛者伐。重柔者吉,重剛者滅。若(諾)者,言之符也,已者言之絕也。已若(諾)不信,則知(智)大惑矣。已若(諾)必信,則處于度之內也。
【譯文】
? ? 天地間各種奇妙的作用都本原于道。各種神妙的作用既存在于事物的適度之內又表現(xiàn)在事物的極限之中。當事物處于穩(wěn)定的適度之內時,不需要用言語去表述而萬物自有定則;當事物運行到開始轉化的極度時,無論怎樣用語言去表述,道仍然在其中發(fā)揮著神妙的作用而不會改變。事物處于適度之內時,它便保持相對靜止狀態(tài)而道的神妙作用也相應地不會發(fā)生變化;當事物處于適度之外時,它的性質便發(fā)生變動而道的神妙作用仍然并未改變而繼續(xù)發(fā)揮作用。這種事物動、靜有異而道的神妙作用不變的現(xiàn)象,就稱為“神”。道的這種神妙作用,便是人們的認識所要取法的楷式。
“道”在剛剛產生的時候,它上超于天而下及于地,沒有人知道它是什么樣子……它廣大充滿極盡于天地之間,而沒有人知道它是怎樣的稱呼。因為人們不能完全認識“道”,所以違反常規(guī)的事情時有發(fā)生;不能認識“道”,悖逆之事因之而起,刑罰的濫施也由此產生。其結果自然是自取其禍。維護悖逆,損害順正,離散親族而破壞根本,攻伐盟友而毀其依托。上述諸“逆”其結果必然是一切混亂而最終一事無成。
? ?事情一旦發(fā)展到滿盈極盛就會走向反面——毀敗就會到來;人如過度驕橫志滿也會走向反面——危殆馬上臨頭;眾物過分生長而超出準限——離死滅就不遠了。上述三事都是其自身的運動已經超出了正常的準度,如此而欲成其事功是絕對辦不到的;非但如此,尚有禍患隨之。剛強有力卻表現(xiàn)為虛弱無能可以生存,虛弱無能卻顯示為剛強有力必定敗亡。尊崇柔弱的會得吉而存,追求強剛的將得禍而亡。諾,表示的是應允;已,表示的是拒絕。已經承諾了卻失信,這即是認識的最大迷惑。已經承諾了就必定守信,這就是所謂合于準度。
黃帝四經·十大經·果童原文及翻譯
十大經·果童
作者:佚名
黃帝□□輔曰:唯余一人,兼有天下。今余欲畜而正之,均而平之,為之若何?果童對曰:不險則不可平,不諶則不可正。觀天于上,視地于下,而稽之男女。夫天有干,地有恒常。合□□常,是以有晦有明,有陰有陽。夫地有山有澤,有黑有白,有美有亞(惡)。地俗德以靜,而天正名以作。靜作相養(yǎng),德瘧(虐)相成。兩若有名,相與則成。陰陽備,變化變乃生。有□□□重,任百則輕。人有其中,物又(有)其刑(形),因為若成。黃帝曰:夫民仰天而生,侍(待)地而食。以天為父,以地為母。今余欲畜而正之 ,均而平之,誰敵(適)由始?對曰:險若得平,諶□□□。(貴)賤不諶,貧富又(有)等。前世法之,后世既員,由果童始。果童於是衣褐而穿,負并而巒。營行氣(乞)食,周流四國,以視(示)貧賤之極。
譯文
作者:佚名
黃帝問他手下的輔佐大臣說:現(xiàn)在我一人廣有天下,我要教化臣民而使之端正,斟酌衡量而使之正定,具體應該怎樣做呢?果童回答說:不嚴明法度人民便不得治理,不端正名分則貴賤尊卑不得其正。應參照天地法則,再嚴正于人事。天地之間本就存在著永久不變的法則,比照于這個法則,可知晦明、陰陽、山澤、黑白、美惡等等矛盾對立體原就存在,人事也是如此。自然法則是地以靜的方式來養(yǎng)育其德,天以運動的方式來正定名分,動靜、生殺相互涵養(yǎng)、相輔相成。這兩組矛盾體是各有名分的,它們相互依賴、相輔相成。而陰、陽二氣包含于萬物之中,二者相互作用,便使得萬物生生不已。
(果童接著說)人的能力是不相同的,有的人委任一事還嫌太重,而有的人委任百事尚覺太輕。人的能力各有等差,就如同物的形制各有不同,順應它們的這種特性,就能成就事功。黃帝問:人民仰仗天上而得以生存,依賴大地而得以有飯吃,人們因此而把天地看作自己的父母?,F(xiàn)在我要教化他們而使之端正,斟酌衡量而使之正定,那樣應該從誰開始呢?果童回答說:通過嚴明法度而使民得到治理,通過端正名分而使民歸于正道,這樣的話,貴與賤的等級就能得到正定,貧與富也就自然有了等差。這種貴賤、貧富各有等差的等級制度,過去的時代一直是遵循的,而后來卻遭到了破裂,要恢復這種制度,可以從我本人開始。果童于是穿著破舊的粗布衣,背著殘損的瓦罐,到處流浪討飯,周游四方,用以顯示極度的貧賤。
黃帝四經·十大經·正亂原文及翻譯
十大經·正亂
作者:佚名
力黑問□□□□□□□□□□□驕□陰謀,陰謀□□□□□□□□□□高陽□之若何?太山之稽曰,子勿患也,夫天行正信,日月不處,啟然不臺(怠),以臨天下。民生有極,以欲涅□,(涅)□□失。豐而(為)□,□而為既,予之為害,致而為費,緩而為□,憂桐而窘之,帳而為之(咎)。累而高之,部(踣)而弗救也。將令之死而不得悔,子勿患也。力黑曰:單數(shù)盈六十而高陽未失。涅□蚤□,□曰天僅,天僅而弗戒,天官地一也,為之若何?(太)山之稽曰:子勿言僅,交為之備,□將因其事,盈其寺,轉其力,而投之伐,子勿言也。上人正一,下人靜之,正以侍(待)天,靜以須人。天地立名,□□自生,以隋(隨)天刑。天刑不,逆順有類。勿驚□戒,其逆事乃始。吾將遂是其逆而戮其身,更置大直而合以信。事成勿發(fā),胥備自生,我將觀其往事之卒而東焉。寺(侍)其來(事)之遂刑(形)而私(和)焉。壹束壹禾(和),此天地之奇□□其民作而自戲也,吾或使之自靡也。單盈才,大(太)山之稽曰:可矣。于是出其鏘鉞,奮其戎兵。黃帝身禺(遇)之(蚩)尤,因而禽(擒)之。剝其□革以為干候,使人射之,多中者賞。斷其發(fā)而建之天□,曰之(蚩)尤之旌,充其胃以為鞠。使人執(zhí)之,多中者賞,腐其骨肉,投之苦(醢),使天下集之。上帝以禁,帝曰:毋止吾禁,毋留(流)吾(醢),毋亂吾民,毋絕吾道。止禁,留(流)(醢),亂民,絕道,反義逆時,非而行之,過極失當,擅制更爽,心欲是行,其上帝未先而擅興兵,視之(蚩)尤共工。屈其脊,使甘其箭。不死不生,愨為地。帝曰:謹守吾正名,毋失吾恒刑,以視(示)后人。
譯文
作者:佚名
力黑問太山稽說:蚩尤驕居淫溢,陰謀略地,……我們拿他怎么辦呢?太山稽回答說:你不必為此擔心。天道中正而確當,日月也是沿著恒定的軌道不停地運行。天道、日月的運動是從不懈怠的,它們顯示于人類的便是這種恒定的法則。如同天道、日月的運行一樣,人類對物欲的追求是有一個極限的,也是遵循著盛極而衰的規(guī)律,所以,可以通過慫恿其欲望而盡其淫溢,當他淫溢到了極點時就會走向失敗。今其盛盈至極而使之走向衰落,增益之而使之轉向衰竭。多多給予他而使之貪婪遇害,盡量施贈他而使之揮霍得殃,弛緩之而使其懈怠。使之優(yōu)裕榮耀而尊顯,然后收捕之而治其罪;不斷地使其尊顯高貴,然后一旦動手傾覆他就無可救藥了。這樣,就會使他死到臨頭了都來不及反思后悔。你不必多慮。
力黑說:與蚩尤交戰(zhàn)已足足有六十次了而高陽尚未成功。蚩尤驕居淫溢而反得其勢,這大概可以稱作上天的佑助罷。天助蚩尤所以他有恃無恐,更何況現(xiàn)在天地都同樣佑助他。這可怎么辦呢?太山回答說:你還是姑且不要談什么佑助之類的話罷,我們現(xiàn)在需要的是上下一心作好準備。我將借著蚩尤所行的逆事,滿足他的欲望,勉勵他去盡力做壞事,促使其惡貫滿盈。你什么也不要說。居上位的人只需端正己心,在下位的人只需靜定其意;端正己心以待天時,靜定其意以伺人事,天地為之建立名分,萬物隨之而生,并受自然規(guī)律的支配。天道是永恒不敗的,逆與順都各有分際。不要驚慌,無需恐懼,蚩尤倒行逆施的惡行就會得到懲治了。我將促使其惡貫滿盈而后殺掉他,然后重新調整重要吏員的建制以真正合乎信義。一切準備就緒而不要去驚動蚩尤,其不久就會自取滅亡的。我將考察蚩尤往日全部的所做所為而采取行動,靜待蚩尤把壞事做盡了再配合采取計劃行動。動則考察其往事,應則靜觀其來事,這是天地間的神妙作用。要憑借著他的人民自己奮起去傾覆他,我會使他自取滅亡的。
太山稽說:現(xiàn)在已經是戰(zhàn)勝蚩尤的時候了。于是陳列兵器,激勵士卒,與蚩尤大戰(zhàn),并且擒獲了蚩尤。剝下蚩尤的皮制成箭靶,令人射之,射中多的給予獎賞。剪下他的頭發(fā)來裝飾旗桿并將這種旗子高高的懸掛,標之為“蚩尤旗”。在他的胃中用毛塞滿制成皮球,令人踢之,踢入坑多的給予獎勵,把他的骨頭剁碎,摻在加苦菜的肉醬中,令天下的人來吮吸。
黃帝以上帝的名義向臣民設立禁條。黃帝說:不要廢壞我所立的禁規(guī),不許傾倒我所賜給你們的肉醬,不要擾亂民心,不要背棄我所秉執(zhí)的天道。廢壞禁規(guī)、擾亂民心、棄絕天道、違背信義悖逆天時,明知不對卻一意孤行,違犯法度和天道,專斷無常,肆意行事,未受天命而擅自興兵,這些都將受到像蚩尤一樣的懲罰。于是制成蚩尤的模型,使起彎曲背脊,披枷穿鎖,容色居喪呆滯,伏帖地充當?shù)叵轮е?。黃帝又說:希望大家恭謹?shù)刈袷匚宜⒌闹贫?,不要離棄國家的法令,用自己的行動示范后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31/603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黃帝四經經法第07章,亡論注解在線
下一篇: 周易參同契04章,圣人上觀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