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懷瑾全集 >> 易經(jīng)系傳別講《易經(jīng)系傳別講》上傳08章 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01)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言">
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后言,議之而后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鶴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fā)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fā),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同人。先嚎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初六,藉用白茅,無咎。子曰:茍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shù)也。以往,其無所失矣!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至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龍有悔。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不出戶庭,無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易曰:負且乘,至寇至。盜之招也。
現(xiàn)在再重復一下象與卦:
什么叫“象”?象是象征,象一樣東西、一個圖案,后世加一個人旁,變成了照像的像。在本章里孔子講道:“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就是叫做象。
“卦”是什么意思呢?我們老祖宗畫八卦,卦是代表一個象征性的意思,代表一種東西、一種情狀,代表宇宙萬有事物的現(xiàn)象,這就是卦。
“圣人有以見天之下賾”,“賾”就是奧秘。宇宙中有個奧秘,有個看不見的東西、看不見的功能。我們知識上要了解它,并不是眼睛看到了,而是智慧上知道了,這就是“見”。宇宙間那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有一種力量,這種力量我們用什么方法來說明它、表示它呢?“而擬諸其形容”?!皵M”就是理解到了形而上的復雜功能,當它將動未動的時候,像我們開關(guān)電燈,當我們的手摸到這個開關(guān),將要按下還未按下時,亮光將要出來還沒有出來的剎那之間,可以說是由這個形而上的能,轉(zhuǎn)變?yōu)樾味碌娜f有之用,動而未動那個空、有之間,“而擬諸其形容”。就是這樣,了解它那種形象,所以畫卦“以象其物宜”,以便大家研究、了解這種卦象的符號邏輯。這個符號代表了萬事萬物,這就是所謂的“象其物宜”,也可以說是差不多,有一點象,很象的意思。這句話很重要!“是故謂之象”,這樣一個卦就叫卦象。
由這幾句話,我們就可以理解到:一切的宗教、形而上的道,或都是萬物的主宰,同形而下的關(guān)系,最高的形容說法,只能達到“象其物宜”,就是說差不多而已,沒有百分之百。所以古時釋家翻譯過來的fo,也可以說是一種卦象。fo就是如來,如來就是代表修道有成就的人。他已經(jīng)達到了生命與宇宙合一的境界,那就是fo,就是如來。更明白地說,如來就是好像來啦。來了沒有?沒有來。去了沒有?沒有去。不來也不去。所以fo家的《金剛經(jīng)》說:“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名如來?!?/p>
其實,其他的宗教也是一樣。你問上帝在哪里?它會告訴你,上帝是無所在,無所不在的。教人聽了以為這就是上帝,這就是道。尤其那個神父傳教時的表情:??!萬能的主??!上帝呀……臉仰著,眼閉著,兩臂向上張開:啊!無所在!無所不在!那個動作就是“象其物宜”。實際上無所在,根本就不在這里;無所不在,就是說本來就在這里沒有動過。那兩句話不是說了等于沒有說?但是fo也是這么說。其他宗教也是這么說的,大家硬把它套上一個“神”的外衣,已經(jīng)等而下之了。所以我們老祖宗這個文化,將宇宙最初這個功能的奧秘,變成萬有的作用,這中間只用四個字來形容它,大家要特別注意,就是“象其物宜”。
所以《易經(jīng)》的卦,究竟代表了什么?它是個符號邏輯、通用的符號邏輯、廣泛的符號邏輯,可以適用于萬事萬物。譬如說我們現(xiàn)在日用科學的聲學、光學、化學、電學,乃至生物學、遺傳學、醫(yī)學等等一切,始終沒有逃出我們老祖宗《易經(jīng)》的范圍。昨天晚上我為了查一個遺傳學上基因變化的問題,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終究還是六十四,沒有超過八八六十四卦這個范圍。當時我看了以后,又是一種感慨?;瘜W的公式,也是六十四位;醫(yī)藥上我教他們畫那個跟烏龜殼一樣的,也沒有超過六十四位,很怪很怪的問題。我們老祖宗怎么知道的呢?但是這些東西,都是“象其物宜”。所以我們算命呀、看相呀、看風水呀,算得最靈最靈的,也不過是“象其物宜”,差不多而已,不會百分之百的。
換句話說,我們今天坐在這里的各位,是不是上個星期上課時的各位呢?上星期的你,是不是今天的你呢?都不是的,因為你分秒都在變。雖然你覺得現(xiàn)在還坐在這里,你還是你,但你已經(jīng)不是昨天的你,更不是上個星期的你了?!?a href="/ddjy_100/224.html">莊子》里就有“交臂非故”的話。兩個人對面走來,當他們交臂而過的一剎那,便已經(jīng)不是原來的兩個人了。天地間的事物,分秒之間都在變化?!敖槐鄯枪省保直圻@樣揮一下,再揮一下,第二次便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時的那一揮了。所以事物的變化,只是“象其物宜”而已,沒有真正的相同,“是故謂之象”。好了,如果我們要考試問伏羲氏,為什么要畫八卦?答案就是:“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圣人們希望來了解宇宙的奧秘,“而擬諸其形容”,想把它形而上不可見、不可知、無聲無象的功能表示出來,“象其物宜”,跟原來的差不多,“是故謂之象”,所以就叫做象。
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大家先要注意這個“斷”字的發(fā)音,截斷的斷與判斷——法官斷案的斷,發(fā)音上稍有不同。像漲與脹,很多人把漲念成脹,聽起來很別扭;斷續(xù)、斷絕的斷,與斷案、判斷的斷,略有不同。前者讀入聲輕音,后者讀入聲重音?!跋缔o焉以斷其吉兇”,掛在卦的下面就叫做“系”,解釋卦的話叫“辭”。這是做什么的?是“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因此就叫做爻辭。什么叫做爻呢?爻者交也;爻字是上下兩個××,也就是彼此交通的意思。
看曾仕強的《易經(jīng)的智慧》。
首先你得知道《易經(jīng)》是干什么用的,它對自己的生活有哪些幫助。這套講座總共有142個視頻,除了總論和總結(jié)之外,還對《易經(jīng)》六十四卦一一講解,并用生活中的例子輔助理解。
比如他講到坤卦時,以女人在家庭中的做法為例,不建議任何事情都做得太好。因為當一個女人把一切家務(wù)事都做好了,甚至連丈夫需要分擔的那一部分也攬過來做,變成了所有人眼中的完美女人。可是這樣的女人往往是不幸福的,除了勞累之類還有可能導致家庭破裂。
自己理解一下撒,呵呵
《易傳全文》
易經(jīng)·系辭上傳
第一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cè)釘嘁?。方以類聚,物以?br>分,吉兇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簡能。
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删脛t賢
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yè)。
易簡,而天下矣之理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第二章
圣人設(shè)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兇,剛?cè)嵯嗤贫兓?br> 是故,吉兇者,失得之象也?;诹哒?,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cè)嵴?,?br>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
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故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第三章
者Q袁乎象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兇者,言乎其失得也?;诹哒撸院跗湫〈靡?。
無咎者,善補過也。
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辯吉兇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
介。震無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也各指其所之。
第四章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
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
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
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
第五章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圣人同憂,盛德大業(yè)至矣哉!
富有之謂大業(yè),日新之謂盛德。
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shù)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
神。
第六章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御;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
矣!
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
第七章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廣業(yè)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
天地設(shè)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第八章
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
而觀其會通,以行其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
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后言,議之而后動,
擬議以成其變化。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
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乎?言出乎身,
加乎民;行發(fā)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fā),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
也,可不慎乎?」
「同人,先號啕而后笑?!棺釉唬骸妇又溃虺龌蛱?,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
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br> 「初六,藉用白茅,無咎?!棺釉唬骸钙堝e諸地而可矣;席用白茅,何咎之有?慎之至
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shù)也以往,其無所失矣?!?br> 「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
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br> 「亢龍有悔。」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
也?!?br>「不出戶庭,無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
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也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回撘舱?,小人之事也;小人而
乘君子之器,盜思奪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易曰:『負且乘,
致寇至?!槐I之招也。」
第九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shù)五,地數(shù)五,五位相得而
各有合。天數(shù)二十有五,地數(shù)三十,凡天地之數(shù),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數(shù)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
奇於□①以象閏,故再□①而后掛。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
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shù)也。
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
事畢矣。
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佑神矣。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
乎!」
第十章
是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
占。
是以君主子將以有為也,將以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無有遠近幽深,遂
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
參伍以變,錯綜其數(shù),通其變,遂馬天地之文;極其數(shù),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致
變,其孰能與於此。
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致神,其孰能與於此。
夫易,圣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
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wù);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
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第十一章
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wù),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
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yè),以斷天下之疑?!?br> 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圣人以此洗心,退藏於
密,吉兇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於此哉!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
夫?
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與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
夫!
是故,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
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yè)。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懸象著明莫在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
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
之□②□②者,莫大乎蓍龜。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執(zhí)之。天地變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兇,圣人象之。河出
圖,洛出書,圣人則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兇,所以斷
也。
第十二章
易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棺釉唬骸赣诱咧?。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
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br>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圣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圣人立象以盡
意,設(shè)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br> 乾坤其易之□③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
乾坤或幾乎息矣。
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錯
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yè)。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圣人有以見
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極天下之賾者,
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
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返回
易經(jīng)·系辭下傳
第一章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cè)嵯嗤?,變在其中矣。系辭焉而命
之,動在其中矣。
吉兇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
也。
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聵然示人簡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
爻象動乎內(nèi),吉兇見乎外,功業(yè)見乎變,圣人之情見乎辭。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
非曰義。
第二章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
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作結(jié)繩而為網(wǎng)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包羲氏沒,神農(nóng)氏作,□④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日中為市,致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
神農(nóng)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
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
坤。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
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
重門擊□⑤,以待暴客,蓋取諸豫。
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
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
上古穴居而野處,后世圣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shù),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槨,蓋取
諸大過。
上古結(jié)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⑥。
第三章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也。是故,吉兇生,而悔吝著也?!兑捉?jīng)·系辭下傳》
第四章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耦。其德行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
之道也。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第五章
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棺釉唬骸柑煜潞嗡己螒]?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
慮,天下何思何慮?」
「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
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br>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
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易曰:「困于石,據(jù)于蒺藜,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兇。」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
必辱。非所據(jù)而據(jù)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邪?」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棺釉唬骸个勒咔菀?,弓矢者器也,射
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不獲。語成器而動
者也?!?br> 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而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
福也。易曰:『履校滅趾,無咎?!淮酥^也。」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故惡積
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易曰:『履校滅耳,兇?!弧?br>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
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包
桑?!弧?br> 「天地□⑦□③,萬物化醇。男女構(gòu)精,萬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
行,則得其友?!谎灾乱灰??!?br>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動,易其心而后語,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
危以動,則民不與也;懼以語,則民不應也;無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莫之與,則傷之者至
矣。易曰:『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兇?!弧?br>
第六章
子曰:「乾坤其易之門邪?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cè)嵊畜w,以體天地之
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稱名也,雜而不越。於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
子曰:「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開而當名,辨物正言,斷辭則備矣。其稱名
也小,其取類也大,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因貳以濟民行,以明失得
之報。」
第七章
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損,德之修也;
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於物;恒,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后易;益,長
裕而不設(shè);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
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恒,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
以寡怨;井,以辨義;巽,以行權(quán)。
第八章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注虛,上下無常,剛?cè)嵯嘁?,?br>可為曲要,唯變所適。
其出入以度,外內(nèi)使知懼,又明於憂患與故,無有帥保,如臨父母。
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曲常。茍非其人,道不虛行。
第九章
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zhì)也。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
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若夫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
其中爻不備。
噫!亦要存亡吉兇,則居可知矣。知者觀其辭,則思過半矣。
二與四位,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
要無咎,其用柔中也。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兇,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
勝邪?
第十章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
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文不當,故
吉兇生焉。
第十一章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
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第十二章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險。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恒簡以知阻。
能說諸心,能研諸侯之慮,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②□②者。
是故,變化云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未來。
天地設(shè)位,圣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
八卦以象告,爻以情言,剛?cè)犭s居,而吉兇可見矣!
變動以利言,吉兇以情遷。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兇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
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兇;或害之,悔且吝。
將叛者,其辭□8,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
其守者其辭屈。
□①=扌+為
□②=上亠中繁體字的丶興'的上半部下且
□③=蘊-艸
□④=左上(留-田)左下亞右斤
□⑤=木+斥
□⑥=炔-火
□⑦=纟+因
□8=上斬下心
返回
易經(jīng)·說卦傳
第一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贊神明而生蓍。
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fā)揮於剛?cè)幔常缓晚橃兜赖?,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
於命。
第二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
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
位而成章。
第三章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shù)往者順,知來者逆;是
故,易逆數(shù)也。
第四章
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①之,艮以止之,兌以說之,乾以君之,坤以
藏之。
第五章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zhàn)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萬
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潔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
皆相見,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
養(yǎng)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zhàn)乎乾,乾西北之卦
也,言陰陽相薄也??舱咚玻狈街砸?,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
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第六章
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橈萬物者,莫疾乎風;燥萬物者,
莫□②乎火;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潤萬物者,莫潤乎水;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故
水火相逮,雷風不相悖,山澤通氣,然后能變化,既成萬物也。
第七章
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
也。
第八章
乾為馬,坤為牛,震為龍,巽為雞,坎為豕,離為雉,艮為狗,兌為羊*
第九章
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
第十章
乾天也,故稱父,坤地也,故稱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
之長女;坎再索而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
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
第十一章
乾為天、為圜、為君、為父、為玉、為金、為寒、為冰、為大赤、為良馬、為瘠馬、為
駁馬、為木果。
坤為地、為母、為布、為釜、為吝嗇、為均、為子母牛、為大輿、為文、為眾、為柄、
其於地也為黑。
震為雷、為龍、為玄黃、為敷、為大涂、為長子、為決躁、為蒼□③竹、為萑葦。其於
馬也,為善鳴、為□④足,為的顙。其於稼也,為反生。其究為健,為蕃鮮。
巽為木、為風、為長女、為繩直、為工、為白、為長、為高、為進退、為不果、為臭。
其於人也,為寡發(fā)、為廣顙、為多白眼、為近利市三倍。其究為躁卦。
坎為水、為溝瀆、為隱伏、為矯□⑤、為弓輪。
其於人也,為加憂、為心病、為耳痛、為血卦、為赤。
其於馬也,為美脊、為亟心、為下首、為薄蹄、為曳。其於輿也,為丁躦。為通、為
月、為盜。其於木也,為堅多心。
離為火、為日、為電、為中女、為甲胄、為戈兵。其於人也,為大腹,為乾卦。為鱉、
為蟹、為蠃、為蚌、為龜。其於木也,為科上槁。
艮為山、為徑路、為小石、為門闕、為果□⑥、為閽寺、為指、為狗、為鼠、為黔喙之
屬。其於木也,為堅多節(jié)。
兌為澤、為少女、為巫、為口舌、為毀折、為附?jīng)Q。
其於地也,剛鹵。為妾、為羊。
□①=日+亙
□②=火+繁體字的丶漢'去丶氵'
□③=上竹下良
□④=上馬下廾
□⑤=車+柔
□⑥=上艸下瓜瓜
返回
易經(jīng)·序卦傳
有天地,然后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
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①也。物□①不可不養(yǎng)也,故受之以需;
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眾必有
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也,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禮,故受之以
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終
否,故受之以同人。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
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隨,故受之以隨。以喜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
蠱;蠱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臨;臨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觀,故受之以觀。可觀
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茍合而已,故受之以賁;賁者飾也。致飾
然后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剝;剝者剝也。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復則
不妄矣,故受之以無妄。有無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后可養(yǎng),故受之以頤;頤
者養(yǎng)也。不養(yǎng)則不可動,故受之以大過。物不可以終過,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
麗,故受之以離;離者麗也。
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
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儀有所錯。夫婦之道,不可
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②;□②者退也。物不
可終□②,故受之以大壯。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晉者進也。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
明夷;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
也。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蹇者難也。物不可終難,故受之以解;解者緩也。緩必有所
失,故受之以損;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③;□③者
決也。決必有所遇,故受之以□④;□④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
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
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
之以震;震者動也。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
以漸;漸者進也。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豐者大也。
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無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后說之,故受之
以兌;兌者說也。說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jié)。節(jié)而
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既濟。
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①=禾+犀
□②=辶+丶+豚
□③=炔-火
□④=女+后
返回
易經(jīng)·雜卦傳
乾剛,坤柔,比樂,師憂。
臨、觀之義,或與或求。
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
震起也,艮止也;損益盛衰之始也。
大畜時也。無妄災也。
萃聚,而升不來也。謙輕,而豫怠也。
噬嗑食也,賁無色也。
兌見,而巽伏也。
隨無故也,蠱則飭也。
剝爛也,復反也。
晉晝也,明夷誅也。
井通,而困相遇也。
咸速也,恒久也。
渙離也,節(jié)止也;解緩也,蹇難也;睽外也,家人內(nèi)也;否泰反其類也。
大壯則止,□①則退也。
大有眾也,同人親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過過也,中孚信也;豐多故,親寡旅
也。
離上,而坎下也。小畜寡也,履不處也。需不進也,訟不親也。
大過顛也?!酡谟鲆?,柔遇剛也。漸女歸,待男行也。頤養(yǎng)正也,既濟定也。歸妹女之
終也。未濟男之窮也。□③決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
(陰陽)轉(zhuǎn)化而裁成萬物的叫變,(陰陽)推移往來運動的叫通。
這句話出自《周易·系辭上》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比粍t,圣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圣人立象以盡意,設(shè)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雹偾?,其易之緼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②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道,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yè)。③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者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④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⑤
注釋:
①書:文字。言:言語。意:心意。情偽;真情虛偽。陽為清,陰為偽,陰陽變化,而情偽在其中。變而通之:變化三百八十四爻使之交通。鼓之舞之:就蓍占而言,鼓為動,舞為起行。
②緼:藏。此指淵源。成列:分布,此指乾坤各三爻而成體,陰陽分布。毀:毀棄。息:止。此是說明乾坤為陰陽之宗,變化所出。易無體,以乾坤見之,六十四卦由乾坤所生,乾坤毀,卦爻滅,易即不存在。
③形而上:指超出形體、在形體以外、無形而不可見的、抽象的事物。形而下:指沒有超出形體、在形體以內(nèi):有形可見的具體的事物?;弥宏庩栟D(zhuǎn)化而裁成事物?;庩栟D(zhuǎn)化。裁,裁成。推而行之:陰陽推移,行施不窮。舉:用,推?!墩撜Z·為政》:“舉直錯諸枉?!薄抖Y記·儒行》:“懷忠信以待舉?!薄痘茨献印ぶ餍g(shù)》:“無小而不舉”均是此義。錯,通措,當訓為置于、施加。
④此節(jié)與前八章重復,注詳見八章。
⑤存:依存,依賴。卦:卦象。辭:爻辭。變:爻變。神而明之:神妙莫測而能明示。德行:品德行為。
今譯:
孔子說:“文字不能寫盡言語(所能表達的意思),言語不能表達盡心意(所想到的意境)?!蹦敲?,圣人的心意就不可見了嗎?孔子說:“圣人創(chuàng)立卦象以窮盡所要表達的心意,設(shè)置卦爻以窮盡所要表達的真?zhèn)?,用文辭以窮盡所要表達的言語,變動(陰陽爻)使之通達,以窮盡天下之利,鼓動起舞(而行蓍)以窮盡其神妙?!鼻ぃ蟾攀恰兑住返臏Y源吧!乾坤(陰陽)分布排列,而《易》就立于其中了。乾坤毀滅,則無以顯現(xiàn)《易》,《易》不可現(xiàn)則乾坤也許幾乎止息了,所以,形體以上(而不可見)的叫道,形體以下(而可見)的叫器,(陰陽)轉(zhuǎn)化而裁成萬物的叫變,(陰陽)推移往來運動的叫通,將(《易》的作用)施加于天下民眾的,就叫做事業(yè)。所以這卦象,是圣人看見天下事物繁雜,因而比擬其外部形狀容貌,象其事物之所宜,這就是卦象。圣人看到天下事物的變動,因而觀察其會合變通,以推行其典章禮儀,附上爻辭以推斷吉兇,這就是爻。極盡天下繁雜事物的,依存于卦象;鼓動天下變化的,依存于爻辭;(陰陽)轉(zhuǎn)化裁成萬物的,依賴于卦變;(陰陽)推移運動的,依存于變通;(蓍占)神妙而能示(吉兇)的,依存于人;在默然中成就一切,不用言語而致誠信,依存于德行(的感召)。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31/6075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