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qiáng)不息。
此釋乾卦之象辭。亦如彖、依卦象爻象而定其辭。蓋有卦象辭。有爻象辭。而加之以釋文也。,故于卦爻繇辭后。加以象曰云云。明其為釋文也。凡卦爻辭皆分列于其卦爻下。唯乾坤二卦、統(tǒng)為一章。此后人便于記誦。求其貫通。以接于文言耳。非異例也。故釋象之文、與文言同列。而其義仍互通。即各爻辭。仍本前繇辭而來。不過演其義。申其旨。廣其意耳。故凡有彖曰、象曰。皆后圣釋卦爻之辭。猶之文言也。以卦爻雖雖著其辭。言簡意深。人或難達(dá)。特因所聞所見。述其義于辭后。而使讀者有所貫通耳。如乾之象辭。即元亨利貞四宇。面釋之者、乃申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qiáng)不息。其下各爻皆然。皆本辭中具有之羲?而演繹之。以盡其意耳。夫意微而辭短。雖演繹之、尚有不盡。故傅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以其不盡。從而為之文言。從而系之各傅。無非為達(dá)圣入立教之旨。明易卦包涵之義。而以示天下后世。標(biāo)人道綱領(lǐng)。此辭之不厭詳。而演之務(wù)求盡也。夫易象固自天道始。而易教則以人道先。辭為教立。文為人明。故在卦爻象辭。多包舉天地人物、鬼神氣數(shù)立論。而于演辭。則獨(dú)重人事。以易之用。唯人主之。而易之道。唯人通之。象既以人爻主其中。辭亦以人道立其本。此自古圣人之微意。而于乾之象辭。即首揭其例也。乾之卦象。元亨利貞。天道之常。而演辭自強(qiáng)不息。則人道之本。天人所以合。即可于此見之也。夫天行健三字、明示天道大本達(dá)德。次即繼以君子自強(qiáng)不息。明示人道孚天之行。即為人道之大本及其達(dá)德也。由天以及人。由天道以立人道。此立教本旨。中庸所以溯天命人道而定教之大則也。此不獨(dú)儒教之義。凡教皆然。而上古圣人即如此示其教。以其所生。返其所自。成其所成。而后人道以全。此二語不獨(dú)為釋乾卦辭。實為人道立則。圣教立綱。包括全易之辭。溯源人生之本。無過于此二語矣。夫乾天下之至健者也。以其出于先天。成于純陽。清虛光明。故為至剛。凡天下之至剛。必不拘于物。天下之至精。必不塞于明。唯乾以純粹之氣。得純一之體。不以物為形。不以情為生。乃能稱為至剛。行于至健。唯天象之。于物唯金象之。金亦至剛而純清。至凝而光明。即金剛石是其類也。其體至堅而至精粹。其化也至虛靈。故象乎夭。fo以之喻性。即以其如乾之純也。天之體如是凝而虛。堅而明。故其行健。能主物而不役于物。能御情可不徇其情。能用中而不執(zhí)。守和而不二。故中庸比之至誠之德。以其有高明悠久之道。成不息不二之功。此天之本體。覆天下而不遺一物。生萬類而不窮?;f類而不盡。則皆由于健也。健則至性、至誠、至一、至久至中和。永古如斯。生生不已。唯乾如此、故卦象之。唯天如此。故卦名之。唯象如此故辭著之。而圣人則之。此君子本其道以自勖其行。而自強(qiáng)不息也。君子者、成德之人也。以其成人之德。而孚天行也。君子本天之健。以自強(qiáng)不息。因其自強(qiáng)不息。以孚天之健。由天及人。由人返天。天人之道。一于健。一于自強(qiáng)不息也。天之健也。成其元亨利貞之常德。人之自強(qiáng)不息也。亦孚于元亨利貞之至德。以其能合天行。全天性。以成其天道人道也。人道由近及遠(yuǎn)。由始至成。天則遠(yuǎn)近無二。始終不殊。故元亨利貞。無為而成。人則必先自修、自勵。自驚惕。自勤慎。先求其利貞。而后達(dá)于元亨。故先必自強(qiáng)、而后不能息也。夫天之德。純自然也。天之道。純無為也。而其健也。不因乾惕不待謙卑。故其行乎四德也至順。
自成其序。自守其位。周流六虛。終始不已。唯君子取則焉。而自求其行。自成其德。以自強(qiáng)不息。此中有為有守。有行有志。非如天之自然無為也。而其成也。亦同于天之自然無為。以其能全其生。而返于天也。人之生也。生自天。受天之命。顧其成也。必成全其天命。而返復(fù)于天。方謂之成。方謂之成德君子。圣人述易之乾。而揭其義以教天下。而以自強(qiáng)不息法天之健。此其立人道。垂至教之意。深切著明矣。故易卦首乾。天下首天。
而天道首健。人道首在自強(qiáng)不息。此四字者、成德之本末。作人之終始有此四字、始能副乾乏四德。而孚天之健也。故自強(qiáng)不息者、眾行之基也。一切德行、均由此成。而自強(qiáng)其始也。不息其成也。自強(qiáng)者、反己克欲。精修篤行之謂。不息則至誠之功也。唯天無息。成其高明。唯地?zé)o息。成其博厚。唯天地不息。成其悠久之體。遂其生成之德。覆載之功。人而不息,斯成德而達(dá)道。全人以孚天矣。不息之義大矣哉。然其致之、則自強(qiáng)也。以自強(qiáng)不退。乃能達(dá)不息之域。荀稍懈即息矣。唯天之純一不二。純道不紛。故永不息。唯文王純德不回。故亦不息。此易之明于文王。而乾之德。即象文王之行也。
夫健之為言也。不獨(dú)至剛至堅。物之健也。其氣必全。人之健也、其行必圓。以其純而精也。故君子法天之健。必先自勖其德。無德不得為健。德之未醇。不得為健。若徒有勇有為。有剛有守。其為健之一耳。非健之全也。故凡物唯天稱健。諸卦唯乾稱健。以其氣純凝。而道光明。而神虛靈。而德渾成。而用見于生生。為造化之主。天下之神。其施無垠。其至無聲。其見無形。唯人之性象之。故性之德、健之行也。曰義、曰仁、曰禮、曰信。此人性之固有亦天之所以生萬物、覆萬物、化萬物、成萬物者。而名之曰元亨利貞。唯健乃有此四行。唯四行乃充健之名。以其四德全備四象全成。無乏無闕。圓融貫通。是謂大生。此天下之元?dú)馑U鏆馑?。至道所流。至理所行。以立天地。而建日月。亙古今。主宰一切。皆此健也。皆此德也。故人則焉。兩求其不息。而稱乎三才。與覆載并德。故中庸曰、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元強(qiáng)。以其至誠元息。能永致中和之德。故能育萬物而位天地。大而能化。圣而能神。能孚乾之象。成健之行。而備元亨利貞。此自強(qiáng)不息之功。即所以成元亨利貞之道。充仁義禮信之性。全其為人而成其生。此君子之所名。而大人同其稱也。在乾二五二爻。均有大人之號。三爻則為君子。而彖辭釋文、則君子大人并舉之者。其名異、其德同也。由用言之。則曰大人。由體言之。則曰君子。由德及于外言之。則曰大人。由修返于內(nèi)外言之。則曰君子。皆人類之所尊。眾望之所歸。道之所寄。德之所成者也。故唯乾卦爻屢稱焉。以其道德稱也。二五由位之得時。道之得行。德之得見。故稱大人。三爻為自慎戒之時。自勤勞之位。宜自求成德。自樂守道。故稱君子。與此處自強(qiáng)不息之稱君子。同一義也。君子舉其自修。大人見其德位。二者一人也。茍有其德位。則君子亦大人也。茍論其xiuchi。則大人亦君子也。后人于此多末曉然。以其異、而昧其同。實非圣人立言之旨。以易之辭、一字一語。皆從象定。從時位定。從內(nèi)外上下定之也。非輕易為之者。故讀易辭、必深思之。必求于象數(shù)。必探于圣人之意。而后可了然于其名辭之異同矣。古人文字尚簡。寧好為出入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31/609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易經(jīng)證釋全易大旨及習(xí)易要例詳解
下一篇: 易經(jīng)證釋屯卦詳解